书城童书我的第一本地球科学探索发现
6775800000004

第4章 科学家的故事(4)

走出海峡西口,船队又在一望无际的大海洋里航行了110天,竟然一直没有遭遇到狂风大浪,麦哲伦的心情从来没有这样轻松过,好像上帝帮了他大忙。于是他就给这个大洋起了个吉祥的名字,叫“太平洋”。在这辽阔的太平洋上,看不见陆地,遇不到岛屿,食品成为最关键的难题,100多个日日夜夜里,他们没有吃到一点新鲜食物,酒早已被喝光,只有面包干充饥,后来连面包干也吃完了,只能吃点生了虫的饼干碎屑。船舱里的淡水也越来越浅,最后只能喝带有臭味的变质黄水。为了活命,连船上的牛皮和老鼠也被充作食物,可怕的坏血病夺走了一些船员的生命。

1521年3月,船队终于到达三个有居民的海岛,这些小岛是马里亚纳群岛中的一些岛屿,岛上土著人皮肤黝黑,身材高大,他们赤身裸体,然而却戴着棕榈叶编成的帽子。热心的岛民们给他们送来了粮食、水果和蔬菜。在惊奇之余,船员们对居民们的热情,无不感到由衷的感激。但由于土人们从未见到过如此壮观的船队,对船上的任何东西都表现出新奇感,于是从船上搬走了一些物品,船员们发现后,便大声叫嚷起来,把他们当做强盗,还把这个岛屿改名为“强盗岛”。当这些岛民偷走系在船尾的一只救生小艇后,麦哲伦生气极了,他带领一队武装人员登上海岸,开枪打死了7个土著人,放火烧毁了几十间茅屋和几十条小船。此后,船队再往西行,来到现在的菲律宾群岛。此时,麦哲伦和他的同伴们终于首次完成横渡太平洋的壮举,证实了美洲与亚洲之间存在着一片辽阔的水域,而且这个水域要比大西洋宽阔得多。因为哥伦布首次横渡大西洋只用了一个月零几天的时间,而麦哲伦在天气晴朗、一路顺风的情况下,横渡太平洋却用了一百多天。

为了征服这块盛产香料的富饶土地,麦哲伦企图利用当地部族间的矛盾来达到他的目的,然而在一次与当地部族的冲突中,麦哲伦被杀害了。最后,麦哲伦的助手烧掉一条破烂不堪的船,带领仅存的两条船载满香料穿过马六甲海峡,经印度洋、过好望角,辗转一年多,终于在1522年9月回到了西班牙。这时,整个船队仅剩下一条船与18名船员了。

从1519年9月到1922年9月,麦哲伦和他的船员们花了整整3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人类的第一次环球一周的航行,雄辩地证实了大地确实是球形的。以后,人们便形象地把大地称作“地球”,而麦哲伦则被后人誉为“第一个拥抱地球的人”。

真理的长河永无止境。只有用发展的、开放的、求异的眼光看待事物,认识问题,敢于质疑并勇于实践,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这就是麦哲伦的第一次环球航行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

海上探险家巴伦支

北冰洋有8个边缘海:挪威海、格陵兰海、巴伦支海、喀拉海、拉普捷夫海、东西伯利亚海、楚科奇海和波弗特海。其中,巴伦支海的面积达140万平方公里左右,它是以16世纪荷兰北极航海家巴伦支的名字命名的。

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后,欧洲至印度、印度尼西亚、中国和美洲的最有利的通商航路都被西班牙和葡萄牙所占据。这时,以水手和商人而闻名的荷兰开始寻找从大西洋向北穿越北极通往亚洲的航道。1584年,荷兰授命一个叫布鲁内尔的人组成了荷兰白海商业公司,开始了试图深入远东的探险航行。后来,他们的航行失败了。10年之后,有3艘船从阿姆斯特丹出发,再一次踏上了远征北极的航程,其中一艘船的船长就是34岁的巴伦支。

1594年7月,巴伦支率领船队来到了新地岛海域。在这里,巴伦支与船队分开,他沿着该岛西岸向北航行。后来,巴伦支途经瓦加奇岛,于9月16日成功地回到阿姆斯特丹。这次远征激起了荷兰议会的兴趣,他们于1595年再次派出了远征队,目的不仅是要找到新航道,而且要出售不同的荷兰商品。1595年6月18日,包括巴伦支指挥的船在内,七艘荷兰帆船从阿姆斯特丹出发,绕过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到达瓦加奇岛,但是逆风和浮冰使他们无法通过喀拉海,这支探险队只好打道回府。不到一年后,巴伦支在阿姆斯特丹商人们的帮助下,又组织了三艘船准备开始第三次探险。1596年5月10日,巴伦支指挥着船队出发了,一个月后,船队发现了熊岛。6月19日,水手们再次看到了陆地。巴伦支见这些海岛重峦叠嶂,山势峥嵘,于是形象地将其命名为“斯匹次卑尔根”,荷兰语的意思就是“尖峭的山岭”。后来,巴伦支继续向东北行进,最后几乎到达了北极圈,成为完成这一壮举的第一个欧洲人。然而不幸的是,8月26日,巴伦支的船被浮冰撞毁,他和水手们被困在新地岛,被迫成为第一批在北极越冬的欧洲人。在新地岛上长达八九个月艰难的日子里,巴伦支和他的船员们靠燃烧甲板来使自身在严寒下保持体温,并以打猎维生。在这个过程中,很多船员都献出了生命。然而,他们至死都没有动用船上所载的货物.哪怕其中确实有可以救命的食物和药材。他们的行为开创了荷兰人的经商理念,并传为后世佳话。

第二年春天来临后,他们决定修复两艘海难时抢下来的救生小船来逃命。然而,这时的巴伦支已经病入膏肓。临死之前他写了3封信,把一封藏在他们越冬住房的烟囱里,另外两封分开交给同伴,以备万一遭到不测,能有一点文字记录流传于世。1597年6月20日,巴伦支死在一块漂浮的冰块上,那时他刚37岁。不久后,十几名幸存者通过了一段冰海,在新地岛南端遇到了俄罗斯人,幸运地获救。尽管这次航行没有取得任何成果,但是它见证了人类征服北极的一次勇敢尝试。

巴伦支去世275年以后,一批挪威捕鲸者来到新地岛,意外地发现了巴伦支留下的遗物。又过了5年,人们在新地岛上的废墟中找到了巴伦支的日记和他绘制的极为精确的海图,这为后来的探险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航海家,19世纪中叶,人们把从挪威至新地岛之间埋葬巴伦支的大海命名为巴伦支海。

巴伦支生活在荷兰拥有海上霸权,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时代。在商会的支持下,巴伦支一生致力于开拓通过北冰洋的欧亚东北航道。尽管他的探索没有取得任何经济上的成果,但却见证了人类征服北极的一次勇敢尝试,留下一个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

库克船长的三次远征

1768年,英国学士院预测:在1769年,将出现金星通过太阳表面的罕见天象。英国政府决定派遣船只去太平洋的塔希提岛,等候观察这一现象。此外,英国也希望借机会全面地探索传说中的“南方大陆”澳大利亚。经过一番周折,英国海军和皇家学会共同选定了这支探险队的指挥官——库克船长。

库克1728年出生于英国约克郡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农场帮工。库克的第一份工作是马倌,后来在一家杂货店当店员。16岁时,库克进入一家航运公司当学徒,从此开始了海上旅行生涯。1756年,英国与法国等国的7年战争爆发后,库克参加了英国皇家海军。在海军服役期间,他曾奉命对北美的一部分地区进行过沿岸勘测,并绘制了很多海岸线图。后来,库克还因战功被提拔成了海军军官。

1768年8月26日,库克指挥“努力号”从普利茅斯扬帆起航,于1769年4月13日到达了太平洋上的塔希提岛。探险队在岛上逗留了三个月,成功地完成了金星凌日的观察工作。此后,库克便下命起航向南,去寻找“南方大陆”。三个多月后,“努力号”发现了一大片陆地,库克根据地理位置很快判断出,这就是荷兰探险家在一个世纪前发现的新西兰。库克率探险队花了近半年的时间环航了新西兰,并进行了考查,证明它是由南北两个岛组成,并宣布新西兰为英国领土。按海军部密令要求,在完成了对新西兰的探查后就应取道原航路回国复命。但这时已是3月末了,是南半球的初冬,因而沿高纬度返航,即走原路返航已不可能了。这时有人提出经南非之好望角返航,即走葡萄牙航路的建议。经过多方面的考虑,库克采纳了这项建议。他命令“努力号”继续西航,一直航行到4月28日,发现一个大海湾,库克决定在这里休整。上岸后,船员们一方面考查,一方面补充淡水、木材和食品。库克还特地考查了内地,随库克同行的班克斯等科学家也进行了植物学方面的勘察。由于班克斯在这里发现了品种繁多而又十分珍贵的植物,所以库克给所考查的这个海湾取名为“植物湾”。在植物湾,库克每天在海岸上升起英国国旗,以此表明这个地区归英国所有。他们在这里考查了8天,于5月6日起锚北航。库克当时并不知道澳大利亚的历史已经被改写了,因为通过返程航行中的所见所闻,库克才意识到植物湾其实就位于“南方大陆”的东海岸。1771年7月13日,“努力号”经过了3年的远航终于回到了英国。

库克的发现轰动了英国,大大刺激了人们想更多地了解“南方大陆”的欲望。为表彰库克所作的贡献,海军大臣亲自接见他,并晋升他为海军中校。但是,在一些人眼里,库克的发现不能证明“南方大陆”的存在。英国海军急于彻底揭开南方大陆之谜,再次委派库克出航探险。1772年,库克率领着“努力号”和“发现号”开始了他的第二次远征。这一次,库克探险队一直深入到了太平洋南端,进入南极高纬度的冰山地区。在那里,他们领略了美丽而险恶的冰雪世界,目睹了冰山相撞时惊心动魄的场面,也多次从风暴、冰山袭击中死里逃生。1775年,库克回到英国,他向公众宣告:“未知南方大陆一直绵延到南极圈北部的假说并不成立。”这是库克超越以往探险家,探索“南方大陆”的又一杰出贡献。

1776年2月,已经被提拔为海军上校的库克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但他始终对这种风平浪静的生活感到厌倦。海军部的一些官员了解到这一情况,又派给他一项任务,让他领导一次寻觅西北航道的探险。所谓西北航道,就是指北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神秘航道,它同所谓“南方大陆”一样,长期以来一直也是个未解之谜。库克欣然接受了这一任务,并作了周密细致的准备工作。1776年7月12日,库克指挥着“努力号”开始了他的第三次发现之旅。

“努力号”在绕过好望角之后,横渡印度洋到达新西兰。从那里又航行到塔希提岛。后来他们继续航行。在圣诞节前夜他们看到了一个岛屿。这个岛屿因此被库克命名为“圣诞节岛”。此后,“努力号”进一步向北航行,于1778年1月18日抵达了美丽的夏威夷群岛。这里离北美大陆较远,白人还未曾问津于此,库克和他的探险队成了到达这里的第一批白人。在夏威夷停留几天后,库克继续北上,并很快接近了阿拉斯加。当时正值北半球冬季,寒风凛冽刺骨,海上也时时出现风暴,有时也大雾漫天,这给航海造成了很多困难。尽管如此,库克仍坚持北上,穿白令海峡,进入北极区。但天气愈来愈恶劣,最后两只探险船为北冰洋上的巨大浮冰所阻,继续北上根本就不太可能。这种情况下,库克下令返航回夏威夷。这样,“努力号”又于1779年1月17日再一次登上了夏威夷的土地。不幸的是,在不到一个月后,库克就被当地的土著人杀死了。

库克的3次远征,足迹遍布于当时未知的太平洋,揭开了地球上最大水域的地理秘密,同时也加深了人们对海洋和发生在海洋中的多种自然现象的认识,被认为是继哥伦布之后,在海洋地理方面作出卓越贡献的航海家。

创新精神是人类不可或缺的,没有它,人们会满足于现状,对外面的世界不闻不问,不去开拓、探索,因而也就没有进步。库克船长传奇性的太平洋之旅之所以一直吸引着人们,就是因为他在飓风和海浪中奋勇求生、探索未知陆地的事迹,已经成为一种不朽的精神长存于人类历史中。

北极探险英雄南森

今天,提起地球上的“七大洲、四大洋”,稍具地理知识的小朋友都能如数家珍,倒背如流。可就在19世纪,人们根本不知道地球的最北端到底是冰封的陆地还是结冻的海洋。直到1896年这个问题才有了明确的答案:北极是冰冻的海洋。得出这个结论的是挪威人南森。

南森于1861年出生在挪威奥斯陆的一个富有之家。他从小爱好体育运动,18岁成为世界滑雪冠军,而且又是一名快艇驾驶员、游泳能手和优秀射击手。1884年的一天,南森在报纸上读到一篇有趣的文章,文章报道说:最近在格陵兰的西南沿海发现了一艘三年前沉没在西伯利亚近海中的北极探险船“珍妮号”的残骸。是什么力量使这些残骸从远在2000英里以外的北极的那一头漂到这里来的呢?当时文章的作者作了这样一个大胆的设想,认为这是由一种尚未查明的洋流造成的,南森对这个假设很感兴趣,他决定到北极进行一次探险。随后,南森为这次探险准备了9年,他造了一艘船底呈圆形的船,取名“前进号”。期间,南森还于1888年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横穿了巨大的格陵兰冰盖,为将来在北极的冰上生活积累了经验。

1893年6月24日,“前进号”踏上了茫茫的征程。包括南森在内,船上共有13名成员,他们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计划在冰上漂泊5年。南森一行先是沿亚欧大陆北岸航行,向新西伯利亚群岛进发。南森当时推断在新西伯利亚群岛以西有一股洋流,向北流过北极,再流到格陵兰东岸,进入大西洋。于是,他们到达新西伯利亚群岛之后,便将“前进号”冻结在浮冰上,随浮冰一起,向北极漂流。这在北极探险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纪元,在这之前,人类总是试图与冰层对抗,但每次都碰得头破血流,因为再结实的船只都难抵抗冰层的夹击。而聪明的南森没有试图与冰层对抗,而是巧妙地利用冰层的力量运载船只,随冰逐流,以达到他的目的。1895年3月,“前进号”漂流到了北冰洋中心区,北冰洋神秘的面纱终于被揭开了。原来大洋中心区是一片冰雪海洋,没有任何陆地,北极是在大洋之中。此后,“前进号”遇到了一望无际的冰野挡住去路,看来难以漂流到北极极点了。南森决定带一个助手离开“前进号”,用冰屐、滑雪鞋、狗拉雪橇和兽皮船从冰上直奔北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