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我的第一本人体科学探索发现全纪录
6775900000004

第4章 人体学家(4)

斯帕拉捷用不可否认的事实推翻了尼达姆有关生长力的错误论点,从此名震欧洲各大学。不久后,一名法国厨师从斯帕拉捷的实验中得到启发后发明了罐头。他把食物装入密封的瓶中,然后加热煮沸,杀死其中的微生物,这样食物就可以保存很久也不会变质了。

1765年,斯帕拉捷开始了动物再生能力的研究。他用蚯蚓做了数千次实验,认识到有利于蚯蚓再生的一些切口的准确位置。他在研究了蜗牛的头、触角和足,蝾螈的尾巴、四肢和上颚以及青蛙、蟾蜍的四肢的再生后发现:动物的再生能力,低等动物比高等动物强、年幼动物比成年动物强、体表组织比内部器官强等事实。此外,他还用蜗牛做过异体头部的移植实验获得成功。

斯帕拉捷一生做了大量的实验,在为人类揭开众多生物奥妙的同时,也使自己成为了当时著名的生物学家、生理学家和实验生理学家。

智慧人生

实验是研究生理学的基本方法,近代生理学的知识主要来自实验研究。事实证明,斯帕拉捷所作的各种实验实际上是他成功的“法宝”。其实,不论是哪一门学科,不管做任何事情,认真观察、善于思考、大胆实验都是一种可贵的品质。

赫胥黎与牛津大论战

数千年的文明史,留下了许多真理与谬误大论战的篇章,著名的牛津大论战便是一例。这场论战的获胜者是自称为达尔文的“斗犬”——托马斯·赫胥黎。

赫胥黎1825年出生在英国一个教师的家庭。早年的赫胥黎因为家境贫寒而过早的离开了学校。但他凭借自己的勤奋,靠自学考进了医学院。1845年,赫胥黎在伦敦大学获得了医学学位。毕业后,他曾作为随船的外科医生去澳大利亚旅行。也许是因为职业的缘故,赫胥黎酷爱博物学,并坚信只有事实才可以作为说明问题的证据。经过长期的旅行和观察,赫胥黎对世界的形成产生了与当时流行的宗教理论格格不入的观点。同时,他和进化论的提出者达尔文保持着友好而密切的关系。

在西方,流传着基督教《圣经》里所讲的上帝造人的宗教神话。16世纪以后古生物学、解剖生理学和动物学等自然科学的许多发现,使神创说或特创论暴露出越来越多的破绽,一些正直的、有见识的自然科学家开始对上帝创造万物的特创论公开表示怀疑和责难。特别是1859年出版的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创立了生物进化论,给唯心主义的特创论以毁灭性的打击。但是,关于人类的起源这个十分敏感的问题,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并没有明确地给予回答,只在该书的结尾中提到一句:“人类的起源和历史也将由此得到许多启示。”

年轻的博物学家赫胥黎一下子就敏锐地认识到了进化论所具有的革命意义和科学价值。赫胥黎以进化论为武器,研究了前人发现的人类头骨化石等资料,大胆地提出“人类是和猿类由同一个祖先分支而来”。就这样,人猿同祖论首次被赫肯黎提了出来。这是人类起源认识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这个观点和上帝创造人的宗教神学观念是水火不相容的,因此它一出现就遭到种种疯狂的攻击和污蔑,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在这种情况下,一场激烈斗争是不可避免的了。

1860年6月30日,牛津大学图书馆会议室里座无虚席。700余名学者、主教、青年大学生及一些太太小姐把这个本来比较宽敞的讲演厅挤得水泄不通。大名鼎鼎的牛津主教威尔伯斯福,解剖学家欧文,还有年轻的皇家学会会员、博物学家赫胥黎等知名人士都在讲台前就座。他们大多表情严肃。当天的会议与往日不同,热闹中透出几分紧张,因为在当天的会上将举行一场大辩论,主题是人类的起源问题。

首先登上讲坛挑起争端的是英国杰出的解剖学家欧文,他从解剖学的角度强调了大猩猩的脑和人脑的差异,并企图以此否定人类是由猿进化而来的观点。赫胥黎当场予以驳斥。接着,另外有一些学者起来发言,他们继续攻击达尔文和进化论。这样就在听众中造成了反进化论的气氛。于是英国圣公会主教威尔伯斯福以为时机成熟,得意扬扬地起来发难。这是一个宗教教义的顽固维护者,青年时在牛津数学院得过头奖,一贯恃才自傲,大家也认为他对自然知识各个部门无不精通。同时,他又能言善辩,以“油嘴的山姆”著称,因而教会选他出来维护正统的教义。

果然,主教趾高气扬地走上讲台,肆无忌惮地攻击起进化论。他摇唇鼓舌,耸人听闻地说:“朋友们,从达尔文先生的观点中,我们只能得出两种结论:要么是人类缺少一个不朽的灵魂;或者相反,每个动物、每种植物都有一个不朽的灵魂。每只虾、每只土豆……甚至一条低级的蚯蚓都有不朽的灵魂。如果是这么一回事,我想,今天晚上我们回家以后,就谁也别打算能吃下一份烤牛肉了。”主教在对进化论肆意歪曲一通之后,转向坐在旁边的赫胥黎,以讥讽的口吻问道:“我要请问一下坐在我的旁边、在我讲完以后要把我撕成粉碎的赫胥黎教授,请问他关于人从猴子传下来的理论。请问:跟猴子发生关系的,是你的祖父的一方,还是你的祖母的一方?”然后,他转用庄严的口吻,结束了他的恶毒的攻击。他蛮横地声称,达尔文学说是异端邪说,严重违反教义,千万不可相信。这些刻薄的话音刚落,坐在会场前面的教徒团就喧嚷附和起来,并且拼命鼓掌,那些被主教老婆拖来看热闹的太太小姐们也疯狂地挥动着白手帕呐喊助威。主教得意地看着赫胥黎,以为这个群起而攻之的场面一定会吓退赫胥黎。

赫胥黎的嘴角掠过一丝轻蔑的笑容。他从容不迫地站起身来,用充满自信的语调开始陈述起自己的观点。他首先指明了人类起源问题的艰难性和重要性,然后引用了解剖学、人猿比较学、胚胎发生学等知识,以确凿的事实和严密的逻辑推理,旁征博引,论述了人猿同祖的理论。他那生动而又深入浅出的说明,使广大听众中“即使没有解剖学专门知识的人也能明白”,而且不容置疑,许多人都被他那雄辩的话语所折服和吸引。

对于主教的嘲讽,赫肯黎蔑视地回答道:“关于人类起源于猴子的问题,当然不能像主教大人那样粗浅地理解,这只是说人类是由类似猴子那样的动物进化而来的。但是主教大人并不是用平静的、研究科学的态度向我提出问题,因此我只能这样回答……一个人没有理由因猴子是他的祖先而感到羞耻,而不学无术、信口雌黄……企图用煽动一部分听众的宗教偏见来压倒别人,这才是真正的羞耻!”最后赫胥黎说,他宁愿“要一个可怜的猿猴做自己的祖先”,也不要一个运用自己优厚的天赋和巨大的影响,却把“嘲讽奚落带进庄严的科学讨论”的人做祖先。这样,赫胥黎便巧妙地把这位主教大人比得连一只猴子也不如了。

赫胥黎这一番义正辞严、有理有据的话,无情地揭露了主教的愚昧无知,震惊了所有的听众,令主教威尔伯斯福张口结舌、羞愤交加,当即退出了会场。

赫胥黎驳斥完了以后,人群中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接着很多有正义感的学者、牛津大学的一些教师纷纷站出来,从不同方面阐述进化论,宣扬人猿同祖论,支持赫胥黎。而宗教神学的卫道士们则手足无措,无言以对。虔诚的天主教徒布留斯特夫人当场就昏了过去。

牛津大论战以赫胥黎为代表的进化论者大获全胜而载入科学史册,赫胥黎本人也以其正直无畏、机智勇敢而赢得了“达尔文斗士”的称号。1863年,赫胥黎出版了《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一书;1871年,达尔文出版了《人类起源和性选择》一书。这些书,都从各个不同侧面提供了大量的事实材料,论证了人猿同祖论的正确性,为辩证唯物主义的人类起源理论奠定了基础。

智慧人生

人猿同祖论是人类起源的基本论点之一,也是唯物论与唯心论长期争论不休的一个根本问题。唯物主义认为,人类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客观物质世界经过长期演化的必然结果。唯心主义则认为,人是精神的产物,是由上帝创造出来的。人猿同祖论科学地论证了人与猿的同祖关系,正确地解释了人类的起源问题,这就唯物地说明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因而必然要遭到唯心主义的抵制和反对。

巴甫洛夫发现“条件反射”

19世纪末,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对自己身体各部分的构造已基本清楚,但对内脏器官的工作机理,对人体的司令部——大脑以及神经系统的活动规律,却了解很少。因为内脏和大脑都隐藏在体内,它们工作的时候谁也看不见。怎样才能观察到它们的活动规律呢?解决这个难题的,是俄国杰出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

巴甫洛夫于1849年9月出生在俄国的梁赞。他的父亲是农奴教区的牧师,收入微薄,母亲是一位牧师的女儿,有时在富人家做女佣以贴补家用。巴甫洛夫是父母5个子女中的长子,因此自幼就养成了负责的个性。当时,俄国沙皇刚颁布法令,允许家庭贫穷但有天赋的孩子免费上学。巴甫洛夫两个条件都符合,因此就接受了小学和中学教育。1860年巴甫洛夫进入梁赞教会中学,1864年毕业后进入梁赞教会神学院,准备将来做传教士。但巴甫洛夫还没有在神学院毕业,就转而进了彼得堡大学。当时的俄国,科学还比较落后,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极少。19世纪60年代,俄国一些伟大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如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与社会生活和科学上的反动思想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这些革命先驱的思想,深深影响了巴甫洛夫,而真正引导他走上科学研究道路的,是俄国生理学派的创始人谢切诺夫的名著《大脑反射》。在书中,谢切诺夫抨击了神学思想,在哲学上证明了物质、存在为第一性,意识、思维为第二性的唯物论的基本原理。“我要知道人是怎样构造的,帮助人们成为健康、聪明、幸福的人。”正是怀着这一理想,巴甫洛夫后来在彼得堡大学又放弃了法律、物理和数学等专业,改学生理学,从此踏上了揭示生命奥秘的人生旅途。

大学毕业后,巴甫洛夫一边在军医学院当助教,一边学习军医学院的医学课程。这一段学习生活对巴甫洛夫来说十分重要,因为他不仅积累了广博的知识,还学会了使用手术刀。1884年到1886年他又到德国去进修了两年。回到军事医学院后,他开始研究消化生理,探索出控制消化腺分泌特别是胃液分泌的神经机制。当时,研究生理学的医生大都是将动物麻醉后解剖,取出内脏器官来做实验。但是巴甫洛夫不赞成这种方法,因为实验的时候,器官已停止了正常状态下的工作,观察的结论当然不会准确。他主张进行一种“慢性实验”,就是实验的时候不让器官离开机体,也不做麻醉,这样就能观察到器官活动的真实规律。巴甫洛夫想:营养是生命的来源,要了解人体内脏的机理,理应从研究消化开始,首先应观察胃的消化活动。于是,巴甫洛夫将狗胃的一部分割开,做成一个通向体外的胃瘘管,再在狗的脖子上开一个口子,把食管切断,然后把两个断头都接到体外。在实验台上,在带瘘管的狗面前摆上一个食盘,饥饿的狗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可是咽下去的食物半路上从食管切口处掉了出来,又落在食盘里。狗虽然不停地吃,胃却始终大唱“空城计”。有趣的是,食物虽然没有进入胃里,但狗的嘴巴一动,一咀爵食物,胃就开始分泌胃液,因为胃内没有杂物,透明纯净的胃液就从胃部瘘管中一滴一滴地流入外面接着的试管里。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食物并没有到胃里,而胃已开始分泌胃液,说明胃液的分泌不是食物刺激胃的结果,而是大脑通过神经下达了命令。食物一进入嘴里,味觉神经就向大脑报告食物来了,叫胃准备消化。信号从大脑传到胃,胃液就分泌出来了。由于巴甫洛夫的这项研究揭示了消化生理的详细情况,因而获得了1904年的诺贝尔医学与生理学奖。

人体内神经系统是最微妙最复杂的系统,不认识人的神经系统就无法认识人类。正因为如此,巴甫洛夫后来又把他的研究兴趣转移到了大脑上。食物刺激口中的神经导致胃中的一系列反应,也被称为“无条件反射”。这就像灰尘落进眼睛里,人就会眨眼一样,是与生俱来的反射,不需要任何训练就会产生,动物和人都是这样。巴甫洛夫进行了这样一项实验:他在狗的面颊上切开一个小口,使唾液腺的导管经过它通向体外。这样,狗的唾液不是往嘴中流,而是流到挂在面颊上的漏斗中,滴入下面的量筒里。给实验台上的狗喂食物,唾液马上流了出来。这属于天生的反射,不需要任何训练就会产生,无论动物和人都是这样。

但是,巴甫洛夫构想了一个奇特的实验。在给狗喂食之前,打开电灯。因为灯光与食物没有任何联系,狗根本不理会,也不流唾液;而开灯后立即给狗喂食,狗的唾液就流出来了。从此,凡是喂狗的时候,灯光和食物总是先后同时出现。这样重复多次后,一个奇怪的现象出现了:只要灯光一亮,即使不喂食物,狗也会流出口水。可见,在狗的大脑里,灯光已经变成了食物的信号,所以狗一看见灯光,就作出消化食物的反应,流出唾液。巴甫洛夫把这称之为“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暂时的。对一条建立了条件反射的狗,如果总是只亮灯光,不给食物,狗的口水就会一次比一次少,最后就不再流口水了。暂时建立起来的神经联系也就消退了。

巴甫洛夫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也是一种复杂的条件反射,但同动物的行为有本质上的差别。因为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学会了劳动,同时产生了语言,巴甫洛夫把语言叫做“第二信号”,由语言引起的活动,叫做“第二信号系统活动”。这是人类特有的高级神经活动。巴甫洛夫创立的学说,有史以来第一次对人类高级神经活动作出了科学论述,为研究人类大脑皮层的一系列复杂问题,开辟了新的途径。

虽然巴甫洛夫反对过分强调“心灵”、“意识”等看不见、摸不着的仅凭主观臆断推测而得的东西,但鉴于他对心理学领域的重大贡献,人们还是将他归入了心理学家的行列,并视其为行为主义学派的先驱。行为主义学派是自精神分析学派后又一个权威的心理学派。

智慧人生

以巴甫洛夫为代表的行为主义学派认为人类的学习就是所谓的经验积累,是通过刺激和反射过程达到的。因此,巴甫洛夫曾告诫青年科学工作者,希望他们第一要循序渐进,第二是虚心,第三是热情。这是巴甫洛夫一生科学研究精神的写照,也是人们在学习过程中应该遵守的法则。

摩尔根创立新遗传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