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我的第一本植物科学探索发现
6776100000022

第22章 植物学重大发明、发现(16)

1903年,一位名叫伊莎贝尔的新西兰女教师利用假期来到湖北宜昌看望她的姐妹。回国时,伊莎贝尔带回去了一些猕猴桃的种子。1910年,猕猴桃在新西兰一位农场主的果园里开花结果。由于猕猴桃的味道符合当地人的口味,所以新西兰人不断地对猕猴桃进行驯化和品种改良。加上土壤和气候条件的适宜,猕猴桃的种植在新西兰取得了成功。到了1940年,新西兰北岛的几个果园产的猕猴桃已有可观的产量。1952年,猕猴桃鲜果首次出口到英国伦敦。此后,由新西兰培育出来的猕猴桃品种还被逐渐引种到澳大利亚、美国、丹麦、德国、荷兰、南非、法国、意大利和日本等国,猕猴桃也由此成为世界上一种新兴的果树品种。如今,猕猴桃是新西兰的国宝。

猕猴桃维生素C含量极为丰富,比柑橘高5~10倍,比苹果高20~28倍。此外还含有8%~16%的葡萄糖以及柠檬酸等。因此,用猕猴桃加工制成的罐头、酱、汁、脯、晶及酒、糕等食品,既是老弱病人、儿童的滋补品,也是高空、航海、井下、高原和牧区等特殊作业人员的高级营养品。

猕猴桃还具有相当的药用价值。除果实对人体中某些疾病,如心脏病、肝炎、肠功能紊乱等有一定疗效外,其根有清热利水、散淤止血的功能;叶能止外伤出血,同时也是上好的青饲料;树皮可以造纸。近年来,经临床验证,中华猕猴桃还有一定的抗癌作用。由于花的蜜腺发达,芳香而美观,而且是一种蜜源植物,可以提取香料。

猕猴桃的茎皮及髓中含有胶液,可经水浸泡后提取。这种植物胶,除了用于造纸、印染、化工等工业部门外,在建筑工程上具有就地取材、施工简便、造价低廉、坚固耐用、干燥防潮、富有弹性和光亮美观等特点,深受群众欢迎。

知识链接

猕猴桃虽称其为桃,但和桃并非一家,桃属蔷薇科,而猕猴桃自成一科,叫猕猴桃科。在这个家庭里共有57个成员,我国已发现55个。其中,软枣猕猴桃、金花猕猴桃、毛花猕猴桃、润叶猕猴桃和中华猕猴桃的果实用于加工和鲜食。中华猕猴桃的经济价值很高,分布最广。岭南“果王”荔枝

荔枝是中国岭南佳果,色、香、味皆美,驰名中外,有“果王”之称。它与香蕉、菠萝、龙眼一同号称“南国四大果品”。

我国是世界上栽培荔枝最早的国家,在我国又以广东较早。在古文献中,荔枝最先名为“离支”,见于公元前2世纪后期司马相如的《上林赋》中,后来又写作“荔枝”。据记载:汉刘邦称帝时,收到南海尉赵佗自岭南进奉的荔枝,很高兴,后来他的曾孙刘彻攻破南越,取岭南荔枝百株移植到陕西,并建“扶荔宫”,连年移植不息,后因风土不适,终止移植。可见,远在公元前3世纪,南海一带已广种荔枝。到了唐代,荔枝仍然被列为贡品。杜牧名诗:“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千古传诵。苏东坡“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同样风靡至今。

荔枝属于无患子科荔枝属,为高大常绿乔木,高可达20米。每年的5~8月,就可以看到红色的荔枝挂在枝头,鲜艳悦目的果实上装点着粒粒小瘤体,显得别有一番趣味。除去果皮后露出凝脂般的果肉,更让人爱不释手。

荔枝树可说是世界上最长寿的果树之一,在福建省莆田县城内,有一棵唐朝时候的古荔枝树,名叫“宋金香”,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了。这棵老树至今仍生机勃勃,枝繁叶茂,果实累累。它不仅是最老的荔枝树,也是世界上罕见的高龄多产果树。在漫长的岁月里,“宋金香”经受了严寒、飓风和烈火等恶劣环境的摧残和考验,多次衰败下去,而又复壮起来。现在,这棵树有2个主干,高64米,树冠直径为南北89米、东西717米,覆盖地面60多平方米。一般年景能采收荔枝100多斤,丰收年可采收350多斤,真是老当益壮。

“宋金香”素以果实品质优良而闻名于世,它的果实皮呈鲜红色,薄而脆,单果重为12~14克,吃起来脆滑无渣,甜香可口。经过分析,果肉含糖125%,含果酸09%,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果实的质地比其他所有的品种都好。“宋金香”古荔,在欧美评价很高。1903年和1906年,美国有个叫蒲鲁士的教士先后两次从莆田运走他培育的“宋金香”的树苗,并在美国佛罗里达州试栽成功,而且推广到南部各州以及巴西、古巴等国。现在美国等国所种的荔枝,都可以说是“宋金香”的子孙后代。美国人称“宋金香”是“果中之王”和“果中皇后”。现今“宋金香”这棵千年古荔,已被列为福建省莆田县重点保护文物。

荔枝的品种很多,大约100多种。在我国最早的荔枝专著——宋代蔡襄编撰的《荔枝谱》中,已经记录有32个品种,明代已增加至70多个,而今已有100个以上的品种。

荔枝含有丰富的糖分、蛋白质、多种维生素、脂肪、柠檬酸、果胶以及磷、铁和多种微量元素,是对人体有益的水果。一般人群均可食用,尤其适合产妇、老人、体质虚弱者、病后调养者食用;贫血、胃寒和口臭者也很适合。但要注意的是,大量进食荔枝又很少吃饭的话,极容易引发突发性低血糖症,出现头晕、口渴、恶心、出汗、肚子疼、心慌等现象,严重者会发生昏迷、抽搐、呼吸不规则、心律不齐等,这些症状就是大量食用荔枝后产生的突发性低血糖,医学上称之为荔枝急性中毒,也称“荔枝病”。

知识链接

无患子科共有150属、2000种左右,主产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无患子是本科在中国的代表种,因为它那厚肉质状的果皮含有皂素,只要用水搓揉便会产生泡沫,可用于清洗,是古代的主要清洁剂之一。无患子科中的名种首推荔枝,此外,龙眼和红毛丹、毛荔枝等均是荔枝的亲缘植物。

“果中玛瑙”杨梅

每年立夏过后,我国江南各地瓜果纷纷登场,其中最耀眼的当属被人们称为“果中玛瑙”的杨梅。酸甜可口的杨梅,叫人一看就不自觉地口内生津。

杨梅是我国原产的一种亚热带水果,也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果树之一。研究人员曾在浙江余姚境内发掘的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遗址发现杨梅属花粉,说明在7000多年以前该地区就有杨梅生长。现在,杨梅主要生长在云南、贵州、浙江、江苏、福建、广东、湖南、广西、江西、四川、安徽、台湾等省,其中以浙江的栽培面积最大,品种质量最优,产量也最高。另外,杨梅在日本和韩国也有少量栽培,东南亚各国如印度、缅甸、越南、菲律宾等国也有分布,但因其果形小、味酸,多种植在庭院供作观赏,或作糖渍食用,没有作为经济果树栽培。因此,杨梅是我国南方的特色水果。

杨梅树是一种常绿乔木,高可达12米,是一种易于栽培,经济寿命很长的果树。在杨梅的主产地——浙江兰溪、余姚、慈溪种植的杨梅树一般4~5年即可挂果,8年后进入盛果期,株产量50~80公斤,大树株产高达300公斤,最高达到500公斤,连片种植平均亩产1000公斤,高的可达2000公斤,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因此,被人们誉为“摇钱树”。

杨梅是一种典型的风媒传粉植物。它的花是单性的,但花瓣和萼片都退化了。雄花只剩下4~8个雄蕊,很多细小的雄花密密地排在一个细瘦而带点弯垂的轴上,植物学上叫做葇荑花序。雌花更简单,只有一个雌蕊,多朵雌花排列在一个短短的轴上。杨梅花的这种构造和排列方式,对于利用风力传送花粉是十分有利的。在杨梅开花的季节,微风吹过,雄花序便随风摆动,而雄蕊产生的花粉很干燥,且小而轻,由于没有花瓣和萼片的阻碍,很容易被风吹走。花粉在空中随风飘荡,其中有些就被吹到了雌花的柱头上。杨梅的雄花很多,因而释放出来的花粉也特别多,在开花的季节里,生长杨梅的地方,空气中到处都有花粉飘荡。杨梅每一个雌蕊只含一颗胚株,只要有一粒花粉粘到它的柱头上,就能够满足它产生种子的需要。因此,在种植杨梅时,既要有雄株,又要有雌株,否则不能结果。

杨梅一般2月开花结果,5月成熟。杨梅的果实是球形的,直径约有15~2厘米,成熟时,为紫红色、深红色和白色,因其形似水杨子,味道似梅子,因而取名杨梅。杨梅的外果皮上密生着许多柱状的肉质囊状体,内富含液汁,其味酸甜适中并有生津、止渴、助消化、除湿、止泻之功效,所以在江南历来就有“杨梅医百病”的说法。因为杨梅很娇贵,有“一日味变,二日色变,三日全变”的说法。所以人们习惯把上等的杨梅浸泡在优质白酒中制成杨梅酒。这种酒酒色微红,不仅可与葡萄酒媲美,还是夏日防暑的“灵丹妙药”。

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品种的选育、品质的提高、成熟期的拉长以及包装、保鲜和加工业的兴起,无论国内国际市场,杨梅的市场前景都十分广阔。

知识链接

杨梅虽称其为“梅”,但和梅花以及草莓却不是一家子。梅花和草莓倒是近亲,统属于蔷薇科,而杨梅却属于杨梅科杨梅属植物,该属有50多个种,我国已知的有杨梅、毛杨梅、青杨梅和矮杨梅,经济栽培主要是杨梅。

“绵羊果”棉花

“五月棉花秀,八月棉花干,花开天下暖,花落天下寒。”这首脍炙人口的民谣,道出了棉花的作用。棉花是哪里来的?它又是怎样被纺成纱、织成布的呢?

棉花是锦葵科棉属植物的种子纤维。植株灌木状,在热带地区栽培可长到6米高,一般为1到2米。棉花开花后不久会留下绿色小型的蒴果,称为棉铃。棉铃内有棉籽,棉籽上的茸毛从棉籽表皮长出,塞满棉铃内部。棉铃成熟时裂开,露出长约2至4厘米的纤维,这就是棉花。

棉花的“老家”在南美洲的秘鲁和亚洲的印度。早在四五千年前,当地人民就开始种植它了。棉花还有个雅号叫“绵羊果”。也许是它能结出一种白色绒毛像羊毛似的果实,而且暖融融也像羊毛一样,所以叫做“绵羊果”。公元前2500年,亚历山大东征到印度时,棉花随之传到欧洲。从此,欧洲人才开始认识并种植这种可以衣被天下的“绵羊果”树。欧洲人见它结出的果实有软绵绵、令人舒适的感觉,所以给它起名为“棉花”。

棉花在我国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距今约4000年前的夏禹时代,海南岛少数民族首领将棉花作为礼品贡奉给中原君主夏禹,那时海南岛上的人们不仅能种植棉花,而且能用简单的方法制成粗布——幅布了。在秦汉时,中原统治者常常勒令海南少数民族进贡这种幅布。到了三国时,棉花种植已经遍及两广和福建等南方各省,唐宋以后,更是普及到长江中下游地区。纺织染色技术也都有了进一步提高。这时,有一个最值得人们称颂的女纺织革新家名垂青史,她就是江苏松江县的黄道婆。

黄道婆生于南宋末年,是松江乌泥泾镇(今上海华泾镇)人。她出身贫困,为生活所迫,十二三岁起就给人当童养媳。白天干活,晚上纺纱织布,担负着繁重的劳动。当时的纺车是脚踏的很笨重,对于一个十二三岁的女孩来说,这活计无论如何也是十分繁重的。黄道婆的公婆对她不好,丈夫也打骂她。一次她被公婆、丈夫毒打后锁进柴房,她再也忍受不了这种非人的生活,决心逃出去寻找活路。半夜,她在墙上掏了个洞,逃了出去,躲进一条停泊在黄浦江边的海船上,随船来到海南岛南端的崖州(今广东省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崖县)。热情好客的黎族同胞十分同情黄道婆,不仅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顾她,而且把他们的纺织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她。

在当时,云南和海南岛的兄弟民族,已积累了一套棉花纺织加工技术,就纺车来看,已有直径在30~40厘米的小竹轮纺车,以适应棉纤维比丝麻纤维短的纺纱需要。岛上的黎族妇女几乎都会纺纱织布,她们织的彩色床单和围布尤为精美,经常远销内地,很受人们欢迎。

黄道婆看到黎族妇女的技术比自己家乡要先进得多,就虚心求学,并融合黎、汉两族人民纺织技术的特点,逐渐成为一个出色的纺织能手。

时光流逝,黄道婆由少女变成了中年妇女,思乡之情日深。公元1295年,她带着黎族人民的深情厚意和先进的纺织技术终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乌泥泾。这时候,元王朝的统治者重税勒索,要长江流域的江苏、浙江、江西等棉花种植区每年交纳10万匹棉布,江南人民的苦难更加深重。黄道婆带回的纺织先进工具和技术,使这里的棉纺织业发生了一场重大的变革。

乌泥泾的妇女在黄道婆的热情指导下,学会了织被、褥、带、幔等棉织品,在这些棉织品上缀有折枝、团凤、棋局、字样等各种美丽的图案,鲜艳夺目,栩栩如生。附近上海、松江、青浦、太仓、苏杭等县竞相仿效,产品远销各地,备受欢迎,特别是她们织的被更是质量精美,被人们誉为“乌泥泾被”而驰名全国。松江一带因之而成为全国棉织业的中心,历经几百年而不衰。18、19世纪松江布更是远销欧、美,获得很高的声誉。人们称颂“松郡棉衣、衣被天下”。

翻开中国古代的纺织工艺技术史,我国古代女纺织革新家黄道婆对改革棉纺织业的功绩应占一席之地。她去世后,家乡的人民为她举行公葬,还在镇上替她修了祠堂——先棉祠,以表达芳动人民对她的怀念和敬佩。

知识链接

棉花的花朵会变色,早晨是白色的,不久后会变成黄色,到下午会变成粉红色。第二天,会变得更红或是紫色,最后会变成灰褐色,然后脱落。棉花花瓣的这种变色本领是因为它的花瓣里含有各种各样的色素,随着太阳光的照射和温度的变化,色素也跟着发生变化。某一阶段时哪一种色素表现的条件最成熟,花瓣就显示出这一种颜色。

糖源植物之最

水果,大家都爱吃。在常见的水果中,大多数都带有甜味,但却没有糖甜,如西瓜的甜度为糖的4%,梨的甜度为糖的12%。众所周知,糖是用甘蔗和甜菜为原料制成的。经测定,这种食糖由于含脂肪等物质,热量高,容易使人发胖。为此,科学家早就在努力寻找糖源植物了。那么,在自然界有没有比糖更甜的植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