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城市之旅
6818200000010

第10章 南京:十里秦淮流过

南京是一座有着很深历史积淀的城市。大江环绕,湖光山色,古城墙巍然挺立,南京散发着永远的古都魅力。三国时期东吴(222-280)在此定都,使南京从江东一县一跃成为国都。接下来的320多年间,东晋(317-420)和南朝(420-589)的宋、齐、梁、陈相继建都于此,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从此开始奠基。趁着北方连年战乱,这些地处江南的王朝以南京为中心迅速发展,形成了让人惊叹的“六代豪华”。东吴时候的南京人,已经能够造出装载3000人的大船,并且扬帆出海,到达柬埔寨、越南中部和中国的台湾地区。到了南朝时期,经过历代营建的南京,建筑艺术达到很高的水平,“梁式建筑”还传播到了日本等地,如今在日本被当作国宝。只是很少有人知道,这种“梁式建筑”原来是从中国古代的南京传入的。

可惜经过古代历史上数次战争浩劫,南京的城池毁坏严重,如今的南京已经很难见到精美的六朝建筑。不过那些建造于明代的建筑,还是比较有特色的,其中就包括“总统府”。这个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庭院,最早是明代皇帝朱棣给儿子朱高煦建造的汉王府,在中国清朝时期,清政府设立的两江总督衙门一直在这里办公。辛亥革命(1911)之后,中国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此就任临时大总统,所以这里被看作是中国近代史上“轴心之地”。它见证了南京的近代史,是南京百年沧桑的时代缩影和城中难得的历史文化景区。在总统府旧址上筹建的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到现在已经初具规模。

十里秦淮的灯火,一直是很多人挥之不去的梦境。古老的秦淮河是南京古都面孔的重要组成部分,桨声灯影中,宛如历史悠悠流过。秦淮河是流经南京城市的主要河道,全长110公里,据说是秦朝(前221-前206)的始皇帝时期修建的。从1000多年前开始,达官贵族就在这条河两岸建造了漂亮的宅院,这些宅院跟迷人的秦淮河风光融合在一起,看起来像一幅水墨画,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明清时代,这里的民俗和商业文化开始兴起,到了夜晚,秦淮两岸到处是歌舞乐声。四面八方的游客也竞相前来,他们乘坐着画舫,顺水漂流,欣赏美丽的秦淮河夜景。宽敞的画舫和秦淮河两岸的建筑上,一律悬挂着彩灯。灯照着水面,水映射着灯光,情景很让人着迷。中国现代着名作家朱自清,上个世纪20年代在这里游览之后,写了一篇优美的文章,至今还在学生的教科书里收录着。他所描绘的“桨声灯影”,成了南京重要的人文符号。当然,今天秦淮河的风光,已经不是那个时候的原貌了。发生在南京城的近代战争,让这里遭受了很大破坏。从上世纪80年代起,南京当地政府对遭受破坏的秦淮河进行了修复,河道也重新进行了清理。从桃叶渡至镇淮桥一带的秦淮水域上,重新设置了游船。游船不是二三十年代那种舱口阔大、里面陈设着字画和红木家具的大船,而是换成了脚踏小船。游人可以趁着夜色登船,慢慢地穿行在幽静的河道中,身边只有哗哗的流水声。

如今的秦淮河沿岸,已经成为南京最具时尚气息的生活场所之一。以夫子庙秦淮河为轴线的河厅、河房景观,与分布在明清风格建筑群内的购物和餐饮场所互相依托,组成了市场、街道、景观合为一体的休闲消费区域。游客在灯火辉煌的夜色里,荡舟穿行。岸上黄包车载着观光的客人,叮叮当当地在拥挤的人流中左闪右转。衣着鲜亮的情侣牵着手,津津有味地在小摊上吃着油炸臭豆腐。夫子庙秦淮河一带汇聚的特色小吃不下200种,最有特色的是鸭血粉丝汤,物美价廉,人见人爱。盐水鸭、茶泡饭,则是南京人生活中的寻常之物;经历了太多的风雨后,南京人的生活是恬淡而安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