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正好是咸阳城赶大集的日子,城区内外人声嘈杂,车水马龙,好不热闹。时近中午,一队传令的军士们在鸣金开路声的引导下,护送一辆马车向城南走来。马车上除了一根三丈长的木杆外,什么也没装,有些好奇的人便凑过来想看个究竟,结果引来了更多的围观人,人们都弄不清这是怎么回事,强烈的好奇心反而使他们更想把它弄清楚。人越集越多,跟在马车后面一直来到南城门外。
军士们将木杆抬到车下,竖立起来。一名带队的官吏高声对众人说:“大良造有令,谁能将此木搬到北门,赏给黄金十两。”
众人议论纷纷。城外来的人问城里的人,青年人问老年人,小孩问父母……谁也说不清这是怎么一回事。因为谁都没有听说过这样的事情。有个青年人挽了挽袖子想去试一试,被身旁的一位一把拉住了,
“别去,天底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搬一根木杆给十两黄金,咱可不去出这个风头。”有人跟着说:“是啊,我看这事弄不好是要掉脑袋的。”
人们就这样议论着,等待着,没有一个肯上前去试一试。官吏又宣读了一遍商鞅的命令,仍然没有人站出来。
城门楼上,商鞅不动声色地注视着下面发生的一切。过了一会儿,他转身对旁边的侍从吩咐了几句。侍从很快奔下楼去,跑到守在木杆旁的官吏面前,传达商鞅的命令。官吏听完后,提高了声音向众人喊道:“大良造有令,谁能将此木杆搬至北门,赏黄金五十两。”
众人哗然,更加认为这不会是真的。这时一个中年汉子走出人群对官吏一拱手,说:“既然大良造有令,我就来搬,五十两黄金不敢奢望,赏几个小钱便可以了。”
中年汉子扛起木杆直向北门走去,围观的人群又跟着他来到北门。中年汉子放下木杆后被官吏带到商鞅面前。商鞅笑着对中年汉子说:“是条汉子。”于是拿出50两黄金,在手上掂了掂,说:“拿去!”
消息迅速从咸阳传向四面八方,国人纷纷传颂商鞅言出必行的美名。商鞅见时机成熟,立即推出新法。第二次变法就这样取得了成功。
不论在生活上或是工作上,一个人的信用越好,就越能够成功地打开局面,做好工作。同时也能更好地驾驭众人。你必须重视你自己所说的每一句话,生活总是照顾那些说话算数的人,食言是最不好的习惯。如果那样,你就无法取信于人,更无法管理威慑众人。
不管你在什么情况下办什么事,总要对自己所说的负责。你用自己的行动来说服别人的异议,让他们看到你所关切的都是为了他们的利益。这样,你就给人一个可信的面孔,接下来你的工作就顺利多了。
李嘉诚认为:要想取得别人的信任,你就必须做出承诺,而且在做出每一个承诺之前,都必须经过慎重的考虑和审查。一经承诺之后,便要贯彻到底,即使是中间有困难,也要坚守诺言。李嘉诚曾经说过:“一个企业的开始意味着一个良好信誉的开始,有了信誉,自然就会有财路,这是必须具备的商业道德。就像做人一样,忠诚、有义气,对于自己说出的每一句话、做出的每一个承诺,一定要牢牢记在心里,并且一定要能够做到。”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周易》中说:“天之所助也,顺也,人之所助也,信也。”由此可知,对人诚信的行为可以追溯至殷商时代。孔子曾就此问题问过他的学生子贡:“足食、足兵、民信三者哪个更重要?一子贡想了想,却反问孔子,去二留一怎么办。孔子想了想说:“去兵,去食,惟民信不可去,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足。”
李嘉诚不光在做生意中取信于人,而且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也特别注意不失信于人。有一件小事,最能说明李嘉诚的说话算话,从不失信于人。李嘉诚回忆说:“50年代,我初做塑胶花的时候,皇后大道中有间公爵行,我常去那里接洽生意。我经常看见一个四五十岁很斯文的外省妇人,虽是乞丐,但她从不伸手要钱。我每次都会拿钱给她。
有一次,天很冷,我看见人们都快步走过,并不理会她,我便和她交谈,问她会不会卖报纸,她说,她有同乡干这行,于是,我便让她带同乡一起来见我,想帮她做这份小生意。
时间约在后天的同一地点,而客户偏偏在前一天提出要到我的工厂参观,客户至上,我也没办法。于是在交谈时,我突然说了声;“Excuseme”,便匆匆跑开。客人以为我上洗手间,其实我跑出工厂,飞车跑到约定地点,途中,超速和危险驾驶的事都做了,但好在没有失约,见到那妇人和卖报纸的同乡,问了一些问题后,就把钱交给她,她问我姓名,我没有说,只要她答应我一件事,就是要勤奋工作,不要再让我看见她在香港任何一处伸手向人要钱。事毕后,我又飞车回到工厂,客户正在着急,他说:“为什么在洗手间找不到你?”我笑一笑,这事就过去了。
由于受到传统的中国文化的影响,李嘉诚始终把“诚信”作为他做人的一条基本准则。他一生都是这样做的,也是这样来教育两个儿子的。1990年初,李嘉诚把仍在外国的两个儿子召返香港,打算让他们留在身边,传授做生意之道。他对他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注重自己的名声,努力工作、与人为善、遵守诺言,这样对你们的事业非常有帮助。”
李嘉诚对诚信异常执着。试想,李嘉诚对一个素昧平生的乞丐妇人,而且还是为了帮助对方,竟然不顾正在接待被他视为“上帝”的客户而飞车赴约,做人守信到如此地步,世上又有几人能够做到呢?
你也许还记得,新世纪第一次高考的作文题是一则寓言,讲一个青年得到了健康、美貌、诚信、才华、金钱、荣誉、地位七个行囊。在过河时遇到大风浪,艄公让他扔掉一个,不然就会葬身河底。于是青年人扔掉了诚信。考题是问学生对青年人的选择有什么想法。这个高考作文题出得相当有文化品位和思想内涵。这个问题不仅仅应该由考生来回答,每一个社会成员对此都应该进行一番思考。
诚信是人类文明的成果。人的生命是多重的,基本上分为生理生命和道德生命两重。有生理生命而无道德生命,人就不成为其人,而流为禽兽。有道德生命而无生理生命,道德生命就无法实现。道德是调整人与自然、社会、人际关系原则的总和。在道德的范畴内,诚信是做人最起码的要求,是人之为人的基本准则和行为规范。如果人与人之间没有了诚信,那么这个由人组成的社会就失去了根本。
但是,诚信原则在我们的社会中却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假酒、假烟、假药,像脓水一样到处流淌;合同漫天飞,但是真的合同没有几个;医生收受“红包”,演员只对口型,连律师都偷税漏税,甚至出现了假学者和假官员。据报道,高考前夕,某地有些家长,利用国家有关高考对侨眷、高知子女、少数民族、运动员、农村独生子女等考生予以加分的政策,办理加分假证明。经查,发现存在造假问题的考生有67人,其中假少数民族29人、假农村独生子女4人、假归侨及华侨子女5人、假侨眷和高知子女15人,假省级三好学生7人,假优秀学生班干部2人、假二级运动员4人以及假烈士子女1人,可谓应有尽有。造假的当然不是学生本人,甚至学生本人也可能坚决反对,但是他们的家长不顾社会公德,不顾给他们的子女可能带来的影响,恣意妄为。我们设想,当这些学生坐在考桌前,面对作文试卷上这道考题时,心里该会翻起怎样的波澜呢?
“捞一把就走”的思想观念之所以很猖獗,主要是受了急功近利和小农意识的影响,它不利于我们的企业和社会建立一个良性的发展机制。林肯说过,你可以一时欺骗所有人,也可以永远欺骗一些人,但不可能永远欺骗所有人。
考生答完了卷子,考题却留给了社会,每一个社会成员应该如何用行动做出满意的回答呢?
做人讲诚信,做企业更应该讲诚信,诚信就是企业的生命。企业对员工、客户、社会都要有诚信,没有诚信的企业将不能持久。以前几年所谓的“十大经典策划”为例,某商场以拒售索尼彩电为由头,大肆进行新闻炒作,理由是索尼对某消费者所购问题彩电赔付不满意。抛开当时的各种因素不谈,如果让时间“说话”,事实是索尼在中国消费者心目中仍是高科技进口家电的代表,而当时出尽风头的该企业却逐渐出现销声匿迹的态势。
投机钻营做不成百年企业,“口水战”的风光掩盖不了事实的“商业欺诈”,抓住极个别的偶然现象,否定索尼的全部,了解真相的消费者也不同意。
靠打击诋毁竞争对手,以对手的更坏来证明自己更好,不但有悖于诚信经营,也是很不明智的。令人遗憾的是,有些商家仍在拿自己的信用当儿戏,为了和对手搞价格战,在报纸上打出价格很低的商品,等消费者蜂拥而至,却没有货销售。更有甚者,为了营造所谓的商业氛围,个别专营商家竟然明令员工家属排队烘托生意火爆的气氛,借以吸引和欺骗顾客。这些将诚信当儿戏、愚弄消费者的企业,不仅自己丢了信誉,更是使整个社会的诚信基础受到破坏。
在美国,信用有污点的人不能贷款、做老板,找不到好的工作。有一位在中国教公共英语的老外,自己编了一本参考书,到考试时,其他老师给学生划考试重点,他没有,而是让同学们学参考书的最后一课:关于诚信。听说中国学生考试作弊,他说打死了也不相信,因为一个民族靠作弊是不能强大的。作弊是最大的失信,因为生活本身就会惩罚没有诚信的人,而且要严厉得多。你的信誉价值连城,怎么舍得用一点考分把它出卖了呢?
社会进步了几千年,商家重提“质优价廉”、“童叟无欺”的古训,确实有回到起点的感觉,但消费者作为群体是最聪明和最有识别力的。为了增强社会的诚信度,商业企业更要重视建设自己的诚信形象。
让消费者满意是商业企业发展的动力,只有施消费者诚信,消费者才能忠诚于企业,进而培养出企业的忠实顾客群。
全球最优秀的企业之一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不仅把诚信看作企业的外在形象,更将诚信作为崇高的道德理念和无价的资产,看得高于一切,甚至视为企业的生命。在通用,没有人会因为失掉一个地区或一个错误而失去工作,人们会有第二次、第三次机会,并且可以得到培训。惟一有一种表现是没有第二次机会的,那就是违反诚信。
日前,国内知名的经济伦理学专家共同对中国加入WTO后的道德挑战进行了深入探讨。专家认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竞争,说到底是道德素质的竞争。如何培养全民的经济德性应对入世,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道德素质的竞争,对商业企业而言,就是讲求诚信经营。首先要建立自己有诚信的人才队伍,提高全社会对整个商业的消费信心:第二是建立和完善全社会的信用体系,扩大整个社会的信用消费,提高消费质量及规模。
物质经济,货币经济,再到信用经济,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三个重要阶段。推广诚信建设,是个人、企业更是全社会的当务之急。在这场全社会的“诚信”大战中,李嘉诚的“守信”似乎更能给世人以诸多有益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