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心理学的诡计大全集
6822300000010

第10章 破解心理密码,博取对方好感(5)

卡内基认为:名字在人际关系中,扮演着神奇的角色。因为它突显了当事人的存在,使这个人有别于其他人。在今天这个强调客户服务的年代,只要你能记得客户的名字,就能巧妙赢得客户的心。

亲爱的读者,请你仔细地回想一下,当你到超市购物,柜台的收银员不但认得你,记得你的名字,还能跟你寒暄几句,你会不会因此特别喜欢到这家超市购物呢?如果有一家银行的办事员,能够在你每次前往办事情时,亲切地喊出你的名字,会不会让你成为他的忠实客户?

然而,多数人记不住他人的全名,理由不外乎是工作太忙、无暇记这些琐事。往往,我们被介绍与其他人相识时,随口寒暄几句,而事实上连再见都还没说,可能我们就已忘记了对方姓什么叫什么。所以有时候要记住一个人的名字真难,尤其当它不太好念时。一般人都不愿意去记它,心想:算了!就叫他的小名。

其实,记住别人的名字也是有一些技巧的。在这方面,拿破仑三世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拿破仑三世平时日理万机,忙于政务。但是他曾自夸,凡是经介绍而认识的人,他绝不会忘记对方的姓名。他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其实技巧非常简单。如果他没有听清那个名字,会立即说:“十分抱歉,我没有听清您的名字。”接下来,如果这是一个不常见的名字,他又会问:“那么应该怎样拼写呢?”然后在与对方交谈的过程中,他会不断重复着对方的名字,结合外貌、言谈等特征做一个大概的记忆。对方如果是显要人士,拿破仑三世就会进行更深入的了解。等到独自一人时,便在笔记本上写下对方的名字,集中精力记,觉得已经记牢了,才把这页纸撕掉。通过这种方法,拿破仑三世在视觉和听觉上都留下了对这个名字的印象。

记住别人的名字并运用它,不是公司经理或总统的特权,它对每一个人都很重要。因为大部分人对自己的名字都非常感兴趣,平时我们出外旅游,在名胜古迹或其他旅游景点的石头上或墙壁上都会看到歪歪扭扭地写着“××到此一游”,这虽然不文明,有碍别人观瞻且有破坏性,但是说明人们对自己的名字具有非常浓厚的兴趣。科学家爱用自己的名字为自己的发明取名,名人爱用自己的名字为商品命名,就连强盗也希望自己的名字被别人记住。所以,如果想为自己打开一条通往成功的路,不妨记住别人的名字和职务并恰当地称呼,因为一个人的名字,对他来说,是任何语言中最甜蜜、最重要的声音。

2—11、学会恰如其分地暴露自己

人和人交往,贵在相知。要想与别人成为知心朋友,就必须把有关自我的内层信息传递给对方,让别人最大限度地了解自己,在心理学上,这叫做自我暴露,又叫自我揭示。

自我暴露是一种人们自愿地、有意地把自己的真实情况暴露给别人的行动,它透露的情况多是他人不可能从其他途径获得的。自我暴露是自愿的,有意的,真实的。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把自己对对方的体验感受告诉对方,这种体验感受既可是积极的、正面的、赞扬的,也可是消极的、反面的、批评的;另一种是暴露自己与对方所谈内容有关的个人经验。

也许有人会想:自我暴露深层的信息,包括暴露自我的缺点、弱点,会不会使人家减少对我的喜欢程度呢?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西迪尼·朱亚德通过一系列实践得出:自我暴露会让别人喜欢你。

在现实生活中,善于自我暴露的人是自信的,因为把自我向别人紧紧封闭,本身就是一种示弱。自我暴露有三个方面的作用:第一,对自己进一步了解和认可;第二,加深对别人的了解;第三,加深和丰富人际关系。

有位电影明星在一部新片中扮演主角后,受到了评论界的指责,他因此变得心情烦乱。“我再也抬不起头来了,我怎么熬过这种可怕的日子呢?”他对心理专家诉苦道。

专家听了之后,只给他一条建议:把你自己内心中这些最隐秘的想法,主动暴露在大家的面前。这位电影明星照办了,他举行了3次记者招待会,双膝瑟瑟发抖地暴露了内心中的自我。没过多久,他就卸掉了思想上的包袱。由于他的自我暴露,给记者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称他是“令人喜欢的人”,重新以同情加赞许的笔调报道了他。

无独有偶,有一次,有位记者在大庭广众场合采访世界垒球王史蒂夫·加夫时,突然问他:“你哭过吗?”众所周知,男儿有泪不轻弹,何况是一个迷住千百万观众的体育明星呢!垒球王作何回答呢?他说:“哭过,我觉得在某种场合掉眼泪更像个男子汉,因为这表现了你是个实实在在的人。”如此坦率地将自知而人不知的信息暴露于众,观众们更加喜欢他这个实实在在的形象了。

事实说明,在人际交往中,如果你对别人敞开心扉,待人以诚,那么,随着信任程度和接纳程度的提高,对方也会越来越多地暴露自己。人们总是喜欢那些自我暴露的人,而不喜欢自我隐蔽的人。

当然,自我暴露也需要适度,并不是让你不看对象、不分场合、不问情由地胡乱暴露一通。一个从不自我暴露的人不可能与他人建立起密切的关系。但是,总是向别人喋喋不休地谈论自己的人,会被他人看做是适应不良的自我中心主义者。可见,自我暴露的广度和深度是人际关系深度的一个敏感的“探测器”。

人们最喜欢那些和自己的自我暴露有着相同水平的亲密关系之人,所以自我暴露要遵循相互性原则,应该根据相互关系中对方的特点而采取相应的对策。这时的相互性原则还有一层含义是:自我暴露必须缓慢到相当温和的程度,缓慢到足以使双方都不致感到惊讶的速度。如果过早地涉及太多的个人亲密关系,反而会引起忧虑和自卫行为,扩大双方之间的距离。

心理学家认为,理想的自我暴露是对少数亲密的朋友做较多的自我暴露,而对一般朋友和其他人做中等程度的暴露。请记住,真正的亲密关系是建立得很慢的,它的建立要靠信任和与别人相处的不断体验。因而,你的自我暴露必须以逐步深入为基本原则。这样,你才会持之以恒,甚至讨人喜欢。

2—12、交往越多越容易形成稳固的关系

人们常常说“喜新厌旧”,似乎人们对于新鲜的东西更为喜爱,而对于熟悉的东西则感到厌倦。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20世纪60年代,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向参加实验的人出示一些人的照片,让他们观看。有些照片出现了二十几次,有的出现了十几次,而有的则只出现了一两次。之后请看照片的人评价他们对照片的喜爱程度。结果发现:参加实验的人看到某张照片的次数越多,就越喜欢这张照片,即看的次数增加了喜欢的程度。

人际吸引难道真的是如此的简单?有社会心理学的实验做佐证:在一所大学的女生宿舍楼里,心理学家随机找了几个寝室,发给她们不同口味的饮料,然后要求这几个寝室的女生,可以以品尝饮料为理由,在这些寝室间互相走动,但见面时不得交谈。一段时间后,心理学家评估她们之间的熟悉和喜欢的程度,结果发现:见面的次数越多,互相喜欢的程度越大;见面的次数越少或根本没有,相互喜欢的程度也较低。

这种对越熟悉的东西就越喜欢的现象,心理学上称为“多看效应”。多看效应不仅仅在心理学实验中才出现,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常能发现这种现象。我们常听到这样的话:“某某的媳妇越来越好看”、“某某打扮得越看越年轻”,这些都与多看效应有关,所谓的日久生情也是多看的缘故;在新认识的人中,有时会有相貌不佳的人,最初,我们可能会觉得这个人难看,可是在多次见到此人之后,逐渐就不觉得他难看了,有时甚至会觉得他在某些方面很有魅力;在人际交往中,如果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那些人缘很好的人,往往将多看效应发挥得淋漓尽致:他们善于制造双方接触的机会,以提高彼此间的熟悉度,然后互相产生更强的吸引力。

试想,如果你有两位姑姑,一位姑姑和你一样住在武汉,你每天下班后总要去看看她,每次都要聊上1个小时;另一位姑姑则住在南京,你们相聚的机会只有过年,每次你在她家都要住上一个星期。几年过去了,你更喜欢谁,与谁更亲密?也许有人会说更喜欢住在南京的姑姑,也有人会说更喜欢住在武汉的姑姑。但我们相信后者占大多数。为什么?

这就是多看效应在起作用。见面次数越多,即使每次只有1个小时,也能增加彼此的熟悉感、好感、亲密感。反之,见面的次数越少,哪怕时间再长,达到一个多星期,也难以消除因间隔的时间太长而产生的生疏感,甚至可能因为相处的时间太长而产生摩擦。换句话说,一般情况下,见面时间长,不如见面次数多。

可见,若想增强人际吸引,就要留心提高自己在别人面前的熟悉度,这样可以增加别人喜欢你的程度。因此,一个自我封闭的人,或是一个面对他人就逃避和退缩的人,由于不易让人亲近而令人费解,也就不太讨人喜欢。当然,多看效应发挥作用的前提,是首因效应要好,若给人的第一印象很差,则见面越多就越讨人厌,多看效应反而起了副作用。

因为懂得了这一道理,一位推销员获得了良好的业绩。大家都知道,如果想把一批性能优异的电脑卖给某家大公司,说服领导是必不可少的。但通常情况下,这些公司的领导都是大忙人,几乎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所以,一般的推销员,只要遇到领导有一点空闲时间,便抓住不放,结果,虽然是长谈了,却引起了对方的反感,导致推销失败。

而这位推销员则与一般的推销员不同,他不要求客户每次给他多长时间,只求每次空闲下来能给自己见面的机会。所以,在推销电脑时,只要见到对方很忙碌,他便迅速地离去,这样既没让对方为难,还让对方心存感激,对他产生了好感。如此来来回回,对方自然而然被感动了,购买他推销的电脑也就顺理成章了。当然这些电脑不能是破铜烂铁,否则你就是来来回回无数次,也于事无补。

推销员的故事很具有启发性:如果想缩短与对方的距离,增加对方喜欢自己的程度,不妨多制造见面机会。

其实,在你的职业生涯中,如果想吸引领导的注意,从而得到领导的重视,多看效应也能帮你很大的忙。方法就是在向领导汇报工作时,一次汇报很多,不如经常汇报。

在管理界有这样一句名言:领导都希望从下属那里得到更多的报告,但下属的报告永远少于领导的期望。下属及时的汇报能让领导觉得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写报告是每一个人在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事项,它不仅是对自己工作业绩的总结,还是与领导交流的一种方式。通过你的报告,领导能了解你的工作状况、能力和业绩。经常向领导汇报,是你得到发展机会的关键所在。

也许有人会说,与其经常向领导汇报,不如进行长时间的汇报,以便于与领导进行深入的交谈。这话看起来很有道理。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某天身为领导的你,好不容易空闲了2个小时,本想休息一下,可是这时你的下属敲门进来,说向你汇报一下公司这段期间的状况。你当然不能反对,于是他喋喋不休地汇报了两个多小时。你在这两个多小时中是什么感觉?我想你可能会想:这个家伙真罗唆,真不会察言观色,烦死了。以后这个人再向你汇报工作,“请快点,我只有20分钟时间”肯定会在谈话开始之前就被你说出来了。可见,身为员工,在汇报工作时,长时间汇报,不如短时间经常汇报。与领导接触的次数多了,向领导陈述你的成果、表现你的能力的机会多了,领导了解你、提拔你的可能性不就大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