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心理学的诡计大全集
6822300000035

第35章 威慑策略,不战而屈人之兵(2)

在美国阿拉斯加自然保护区,生活着大批的驯鹿。保护区内土壤肥沃、草料丰富,这批驯鹿生活安逸,每天悠哉闲哉,过得十分自在。可惜好景不长,没过几年,这批驯鹿就不断出现各种疾病,种群的数量也急剧减少。人们想尽各种办法都无济于事。后来还是一名动物学家揭开了其中的奥秘:在自然界中,由于驯鹿天敌——狼的存在,每天驯鹿们为了生存要保持高度警觉,不停地奔波。而在保护区内,不愁吃不愁喝的,不用每天拼命地奔跑,驯鹿的体能自然无法保证。这也就导致了疾病的不断发生,鹿群数量自然也就急剧减少。后来,保护区听取了专家的意见,放进去了两只狼。没过多久,鹿群又重新焕发了生机。

挪威人爱吃沙丁鱼,他们在海上捕到沙丁鱼后,如果能让其活着抵港,卖价就会比死鱼高好几倍。但是,由于沙丁鱼生性懒惰,不爱运动,返航的路途又很长,因此捕捞到的沙丁鱼往往一回到码头就死了,即使有些活的,也是奄奄一息。只有一位渔民的沙丁鱼总是活的,而且很生猛,所以他赚的钱也比别人多。该渔民严守成功秘密,直到他死后,人们才打开他的鱼槽,发现只不过是多了一条鲶鱼。原来他在装满沙丁鱼的鱼槽里放进了一条以鱼为主要食物的鲶鱼。鲶鱼进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便四处游动。沙丁鱼见了鲶鱼十分紧张,左冲右突,四处躲避,加速游动。这样一来,一条条沙丁鱼欢蹦乱跳地回到了渔港。

驯鹿和沙丁鱼的故事其实揭示了同一个道理:生命在于运动,进化在于竞争。自然界中,但凡是有天敌的动物,往往容易繁衍壮大。一个物种有了天敌的存在,它们就要时时提高警惕,并为逃避天敌锻炼出各种绝技;反之,一种动物如果没有天敌,则会放松自己,导致生活过于安逸,久而久之,自然也就丧失了基本的技能,难逃灭亡的厄运。

大自然是一个无所不能的智者,鲶鱼与沙丁鱼特性的互补,狼与驯鹿的对立,带来了动物世界里的和谐与稳定。人类世界其实也是如此。一个行业如果没有竞争对手,就会丧失创新的意志,就会因为安于现状而逐步走向衰亡。政坛上如果没有了对手,一个政体就会逐步走向懈怠,甚至走向腐败和堕落。赛场上,正是有竞争对手的存在,运动员们才会发挥出最佳的竞技状态;商场上,正是有了同类产品不断地推陈出新,才促使每一家工厂不断地增强研发能力来保持产品的生命力。有了对手,才会有危机感。有了危机感,就会有压力。压力转变成动力,才能迫使你奋发图强。

很多人常常将对手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恨不得将他们除之而后快。其实,有了强劲的对手并不是一件坏事,相反是一种福分。有了对手的存在,才能时刻让你有一种危机四伏的感觉,才能真正地激发你的潜力和斗志。“鲶鱼效应”是一种特殊的力量,不光只在自然世界,在商场上也曾发挥过奇效。

日本著名的汽车生产企业本田公司也曾面临过这样的问题:公司里人浮于事、游手好闲的员工太多,既占用了公司大量的职位又浪费了大量的财力资源。公司总裁本田一郎本想将这些人全部裁掉,但是考虑到工会方面的压力,此项措施最终不得不搁浅了。正当他大伤脑筋的时候,公司副总裁宫泽先生给他讲了挪威人养沙丁鱼的故事。宫泽先生说:“公司人员如果长期固定不变,就会缺乏新鲜感和活力,容易产生惰性,员工没有了压力公司也就没有了前进的动力。只有引入‘竞争机制’,员工才能有压迫感,才能激起进取心,企业才有发展。”本田听完宫泽讲的故事,连声称赞。他立即决定去外面找一些“大鲶鱼”加入到公司里面来。

经过周密的计划,本田一郎将松和公司的销售部副经理武太郎挖了过来替代原来的销售部副经理。原来的销售部副经理思想守旧,与公司的营销理念相差甚远。武太郎上任后,大刀阔斧对公司的营销法则进行了改革。首先,他对公司原销售部组织结构重新进行了调整,一些不务实事的职位被裁掉。接着,他又对原有市场进行了重新细分,将责任落实到每个销售人员。最后,他制订了对新市场详细的开拓方案。经过这些改革,员工的工作热情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本田在欧美的市场份额急剧增长,当月汽车销售量一跃成为了当年最佳。

本田一郎为自己引入的“大鲶鱼”深为得意,以后每年公司都从外部聘用一些精力充沛、思维活跃的生力军。这样整个公司的“沙丁鱼”们全部都活动了起来,公司又恢复了活力。

此时,不由得让我们想起了中国乒乓的“养狼计划”。中国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乒乓球水平逐渐提高,终于达到了世界第一的位置。而且在这个位置上一待就是几年、几十年。世界杯、世锦赛、奥运会几乎所有的金牌都被中国队收入囊中。以致形成了现在世界打中国的局面。而且人们发现,中国队的水平还在不断提高,而世界的水平却在下降。此时,高瞻远瞩的中国乒乓球队大胆地提出了“养狼计划”。中国乒乓球队将私藏多年的“宝典”、“秘籍”都拿出来与世界分享;同时,还派出大量的教练员、球员远赴欧美去教球、打球。因为中国乒乓球队意识到了,如果赛场上没有了外国的“狼”,中国队这些“羊”迟早就得生病倒下。要想羊儿长得壮,先得养上一只狼。

善待你的对手吧!因为他的存在,你才永远是一条鲜活的“沙丁鱼”,你才永远是一只充满活力、能奔善跑的“驯鹿”。将对手当成是你的推进器、强心针,你自然会在前进的道路上飞奔起来。

8—5、镜子是最有力的威慑工具

亚瑟·比曼教授在万圣节前夕做过一个关于镜子的实验。这次的实验地点不是在大学实验室,也不是在大街上,而是在选中的18个住户的家里。

当前来要糖的孩子敲开家门时,化装为住户的研究助理接待了他们。问过孩子的名字后,研究助理指着家中桌子上的糖果盘,表示每个孩子都可以拿一块糖。说完后,他就借口有事离开了房间,其实是躲起来偷偷观察孩子们背地里会不会多拿糖,而孩子们并不知道有人会在暗处看着自己。

结果显示,超过三分之一的孩子都多拿了糖,确切地说是33.7%的孩子。接下来,镜子要出场了。研究人员想证实镜子是否能减少这类不诚实的行为。于是他们提前在糖果盘边摆了面镜子,使孩子拿糖果时能从镜子里看见自己的影像。这时有多少孩子多拿了糖呢?只有8.9%。

此外,卡尔·格林教授也做了一个实验,来证实个人影像的反射是否能规范人们的行为。

在学期初,格林教授先调查了实验对象对乱扔垃圾的看法。过了一段日子后,研究人员假装让这些人到图书馆协助完成心跳实验,并提前在图书馆显眼的地方摆放了两台闭路电视。这两台闭路电视,一台会直播拍到实验对象的身影,而另一台播放的是些几何图形。当实验对象到达图书馆后,将他们分成两组,置于不同的闭路电视环境下。

这时研究人员表示,需要在他们的手上涂些凝胶来做心跳监测。当实验对象认为监测结束后,研究人员会递给他们一张纸巾用来擦拭手上的凝胶,同时告诉他们可以从楼梯走出去。接下来才是实验的真正目的:观察有多少人会把纸巾扔在楼梯上。

结果,在闭路电视里没看到自己影像的那组受试者中,有46%的人把纸巾扔在了楼梯上。而另一组能从闭路电视中看见自己影像的人,只有24%的人乱扔纸巾。这个实验至少说明一个问题:如果乱丢垃圾的人能时刻从镜子里看见自己,那么他们还会这么做吗?答案是: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