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清代,银两、银圆、铜钱同时流通的复杂情况,使钱庄业得到迅速发展。从乾隆至道光年间,钱庄进入了非常活跃的时期。一些规模大、资本雄厚的钱庄,除经营货币的兑换外,还经营存、放款业务,为群众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钱庄与票号有着很大的区别,它的存款主要是吸收地方政府和私人企业的余款;钱庄主要把商业行号作为放债的对象,如经营丝、茶、棉、麻、烟、糖的行号;放款利息多为一分,与典当业的利率相比,大约要低一半。到了近代,民族资本工业兴盛起来,钱庄开始对工业企业发放贷款。钱庄在经营货币兑换、存、放款业务的基础上,还发行一些钱票和银票,使之进入市场流通。
“钱票”和“银票”具有随时兑现铜钱和纹银的功能,是一种使用方便的兑换券。
到了清朝末年,钱庄被纳入银行的发展轨道,成为银行的补充形式。外国在中国开办银行后,与钱庄互相利用,共同求利。一方面,钱庄为外资经营的进出口贸易,在华商与洋商之间、内地和沿海之间通融资金,使外国资本赚足钞票;另一方面,钱庄又靠外国银行发放拆票,使自己的业务得到扩大。
除了私银号(钱庄)外,官府开设、官府招商、官督商办的官银号也应运而生。
019、股票的由来
作为一种有价证券,股票是股份公司为筹集资金,发给出资人作为公司资本部分所有权的凭证。股东的股息和红利都是依此而得到的。
中国春秋战国之际,国家的举贷和王侯的放债,称得上中国最早的债券。到了明清两代,在一些既有风险又有较高收益的行业,采用了“招商集资、合股经营”的经营方式,参与者之间签订的契约是中国股票的雏形。
1553年,英国成立了莫斯科尔公司,采用的是股份集资的方式。到了1581年,凡特利公司成立,采取公开招买股票的方式。员工们只有购得股票,才能获得公司承认,并获得公司成员的资格。
从1661年起,股票可任意转让,购买了公司股票的人具有公司的股东资格,享有股东权。同时,英国承认公司可以作为独立法人,从而使股份有限公司成为稳定的组织形式。证券交易与之相适应,在原始资本积累过程中屡次出现。
在1608年的荷兰,世界上最早的一个证券交易所——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出现。1790年,费城证券交易所诞生,它是美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1792年,在华尔街11号,纽约的24名经纪人共同组织了“纽约证券交易会”,这就是后来的“纽约证券交易所”,在全世界范围中都很有名。
此外,各国的股票交易市场上还出现了一种股票价格指数,可以反映股票行情。比如,美国的道·琼斯公司编制的道·琼斯股票价格平均指数,作为一种价格指数,就反映了美国目前最有代表性的大工业垄断公司股票的涨跌幅度。
19世纪40年代,外国在华企业开始在中国发行外资证券。1872年,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企业诞生,并开即时独立发行股票。1869年,中国首家从事股票买卖的证券公司成立,引起了世人的关注。
1990~1991年,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都开业了,这标志着新中国证券市场的形成。
020、信用卡的由来
在当代,人们把信用卡称为21世纪的“金融之花”。现在,人们已经进入电货币时代,信用卡好比一张通行证,给人们带来了消费手段的变革,使人们如鱼得水,能更方便地进行消费,享受生活。
1915年,信用卡在美国诞生。那个时候,一些商店、饮食业为了使顾客感到方便,招揽生意,扩大销售,使用了一种名叫“信用筹码”的东西。它本来与一种金属徽章相似,后来演变为用塑料制成的卡片,作为购物消费的凭证。持卡人可以赊货物,先消费,然后交钱。
1920年,签账卡(赊账卡)被美国各大电气公司、石油公司推出。这种卡非常方便,为顾客的用电和加油提供了优质的服务。
1949年的一天,纽约曼哈顿商人麦克纳马拉在一家餐厅就餐,结账时却发现自己身上根本没带钱。这实在令他太尴尬了!幸好他以前经常光顾这家餐厅,餐厅经理破例让他签名记账,这才使他不至于太丢面子。这次经历使他产生了一种想法,创造出一种付款卡,这就是传奇般诞生的世界第一张信用卡——“大来信用卡”(Diners Club)。“Diners”这一名称,则成为光顾纽约高档餐厅的上流社会人士的常用之词。
其实,信用卡是一种特殊的信用工具,与旅行支票、支票和汇票的功能类似,是银行和客户在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信用工具。在国际上,目前这种先进的结算手段和支付工具得到普遍运用。
因为信用卡在美国得到广泛使用,所以人们称当今美国社会为“无现金社会”。“无现金”的特征之一,就是越有钱的人口袋里越没有什么钱,他只需要一张薄薄的信用卡,就能够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了。有人把信用卡比作消费领域的“护照”。
中国的第一张信用卡名叫大来信用卡,是1959年由香港商人引进的。1979年,中国银行广州分行与香港东亚银行签订了一桩很有意义的协议,代理外国信用卡业务。这标志着信用卡终于进入中国。
1985年,中国银行珠海市分行在国内发行了“中银卡”,这是中国第一张地方性信用卡。从此以后,信用卡就越来越多,发展得非常迅速。
021、索尼的由来
日本索尼公司最初的全名为“东京通信工业公司”,1958年正式改名索尼公司。其创始人盛田昭夫在去美国视察时,发现根本没有人知道怎么发音。为此,盛田昭夫考虑,应该想出一个独特的品牌名称,让别人一眼就认出他们的产品。
盛田昭夫和他的同事井深大一起研究后,决定要一个简短的只有四五个字母的名字,并且,新名字必须让全世界每个人都能认出来,让操不同语言的人都能读出来。
盛田昭夫和井深大常常一起翻字典,希望找一个读起来顺口、响亮的名字。有一天,他们翻到一个拉丁字Souns,意为“声音”,听起来很有音感,刚好同该公司从事的行业关系密切,于是他们开始在这个字上动脑筋。当时日本已使用许多外来的英语了,有很多人叫可爱的小男孩为Sonny。
这个拉丁字相关其他字,不管是Sonny或者Sunny,都有乐观、光明、积极的含义,这点非常符合他们的自我形象。美中不足的是,Sonny读起来与日语中“输钱”谐音,有些“触霉头”,后来盛田昭夫灵机一动,去掉一个“n”,拼成“Sony”。这就是Sony的由来。
选用从字典里找不到的名字,一来其他厂商绝对不会使用,二来全世界都不会有商标重复的问题。之后,索尼被誉为“日本在全球创立的价值最高的品牌”。
022、柯达的由来
“柯达”是英语Koda的中文译名,在“柯达”商标形成过程中曾经遭受许多的非议。
1988年,“柯达”这个名字首先在美国工商管理部门进行了注册登记。从此,“柯达”这个商标就一直印在伊斯曼柯达公司的产品上,不但成为法定的,而且成为具有声望的商标。
美国伊斯曼公司的创造者乔治·伊斯曼当年曾经说,如果有人认为“柯达”是外国名字,那完全是谬说,“柯达”是非常地道的美国名称。1906年,伊斯曼又说,“柯达”纯粹由几个字母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