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万事万物由来大全集
6822500000063

第63章 邮政·交通(4)

1928年,美国旧金山出现了一辆长途巴士,所经里程很长,竟然从该国全境横穿而过。20位乘客从旧金山一直坐到纽约,全程为4870公里,所用时间只有5天零14小时。

趣味链接:“的士”是怎么普及开来的?

1907年初春的一个夜晚,美国一富家子弟亚伦同他的女友去纽约百老汇看歌剧。散场时,他去叫马车。虽然他的目的地离剧场只有半里路远,车夫却漫天要价,向他们索要的车钱是平时的10倍。亚伦感到太离谱,就与车夫争执起来,结果被车夫打倒在地。

亚伦伤好后,为了报复这些爱敲竹杠的马车夫,就想利用汽车来挤垮马车这种交通工具。

但他的这种想法面临着两个问题,一是汽车要小巧灵活,二是要有计程仪表。亚伦首先请他一个修钟表的朋友根据他的构想发明了计程表。

为了标明这些汽车是出租的,又是按路程远近计费的,需要给汽车一个简单的名字。亚伦想到了在巴黎看到的一个词“Taximetev”,即计程付费的汽车。这就是现在全世界通用的“Taxi”(计程车)一词的来历。

1907年10月1日,计程车首先在纽约街头出现。以后计程车便在全球普及开来。

024、摩托车的由来

1869年,彼尔·米切克斯在法国,霍华德·洛普在美国不约而同地进行了安装蒸汽机的试验,但都以失败告终。主要是带有锅炉的发动机不但体积过于庞大,热度还达到烤人的程度,所以不太理想。当时,还没有一位发明家找到适于安装它的地方。

戴姆勒当时是德国的年轻的技术人员,他决意研制一种小型高效率的内燃机。1883年他获得成功,并于同年12月16日获得专利。

1884年,爱德华·巴特勒在英国利用这种小型内燃机研制出一种小型车辆。1885年8月29日,戴姆勒和梅巴赫在德国又对汽油引擎进行改进,装到木制的两轮车上,制成了世界上第一辆摩托车,并且获得专利。

1885年11月,戴姆勒的长子鲍尔·戴姆勒驾驶着父亲改进的摩托车,以12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了3公里之久。

可是,英、德两国科学家制造的车子,结构显得非常粗糙,样子一点儿也不雅观,轮子所用的原料是木头,排气装置直接安在骑车人的座位下面,发动机每分钟只转动700转,转速并不快。

1902年,有一对居住在法国巴黎的俄国兄弟,一个叫尤金·华纳,另一个则是迈克尔·华纳。他们对摩托车的问题进行了仔细研究,在自行车踏板位置安装了一台相同的发动机。

通过实践他们发现,这个位置是放置发动机的理想所在。在横把手下有摆放汽油箱的空间,发动机由把手柄控制,后轴由发动机皮带驱动。于是,较为实用的摩托车就按照这种形状出现在人们的生活当中。

进入20世纪以后,摩托车的发展非常快,出现了各种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摩托车。

025、自行车的由来

自行车很早就出现了。那时的自行车有前后两个车轮,都是用木材制成的,中间连着横梁,上面安了一条极为简单的板凳,需用两脚蹬地,才能使车子向前运动。这种车子不过是一种原始滑行车,被人们称为“两轮坐车”。

1818年,德国人巴伦·德雷斯发明出一种车子,骑车者跨坐在两轮上方支撑起来的木棒上,用脚蹬地,从而产生动力,使车子向前运动。这才是真正的自行车,被人们称为“德雷斯车”。后来,人们考虑到这种车子的不足,又对座位进行了改进,使之更加舒适。

这些早期的自行车,都是作为娱乐工具出现在人们生活中的。

到了1842年,苏格兰有一位心灵手巧的铁匠,名叫林克帕特里克·麦克米兰。他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脚踏车。改装后的车辆,轮子车轴上装有曲柄和脚踏板,如果踩动脚踏板,可通过曲柄来转动后轮。麦克米兰骑着自己制造的自行车,从邓弗里斯郡一直到格拉斯哥,行程达64.4公里,所费时间为两天。

1870年,英格兰人詹姆斯·斯塔利和威廉·希尔曼,共同设计了一种与众不同的自行车——考文垂车。它有一种轻型结构,轮子装有可调节的金属辐条和实心橡胶胎。

1876年,一个名叫哈里·劳森的英国人,将链驱动后轮的技术应用于自行车的制造当中。1884年,约翰·坎普·斯塔利又设计出名为“安全漫游者”的自行车,它能够反映出现代自行车的很多特征。后来,他的侄子对这种车进行了大胆改进,自行车的安全性得到增强。

那时的自行车要想得到动力,全靠踏板和曲柄,如果要使速度得到提高,就必须把前轮做得比后轮大一些。所以,进入19世纪80年代以来,绝大多数自行车的前轮都显得很大,后轮则被做得很小,运动起来东摇西晃,既不结实也不稳当,人们戏称它为“大便士和小法寻”,因为那时的1便士大于3个法寻的直径,1法寻则只与1便士的四分之一相当。

那个时候,链条传动结构已开始在纺织机制造中应用,但是直到1868年,才开始由安德烈研制、梅耶改良,变成既结实又小巧,适用于自行车的链条。

1888年,苏格兰人约翰·博伊德·邓洛普又发明出一种内充空气的车胎,大大地提高了自行车的使用性能。1894年,有人对后轮轮齿进行了部分革新,安装了一种棘轮型装置,这就导致飞轮的问世。飞轮的出现,使自行车这一交通工具得到极大的普及。

从此以后,英国的考文垂市逐渐成为自行车制造中心,将大量的自行车销往全球各地。

20世纪自行车发展史上的另一项突出成就,就是出现了电动自行车。这种车子的出现,使人们的骑行更加方便。人们骑在自行车上,只用较小的力量,就能享受到乘风而行的快感,于是更加轻松惬意了。

026、中国铁路的由来

铁路是现代交通运输工具之一,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它起着“先行”、“动脉”、“纽带”作用。

1865年,有一个叫杜兰德的英国商人,出于商业上的需要,曾出面在北京宣武门外修了一条长约一里的小铁路,这大概是我国最早出现的铁路了。

1876年,英商怡和洋行,又偷偷把筑路器材运到我国上海,在那儿新修了窄轨铁路(长14公里,轨距762毫米)。它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条营运铁路(也称淞沪铁路)。经营时间虽不满一年,客运量却达16万人次。

1881年,由开平矿务局投资,筑成了一条唐胥铁路(唐山—胥各庄),该铁路长十公里,为我国第一条自建的标准轨铁路。

1905~1909年,在中国铁路工程师詹天佑亲自设计和主持下,我国修建了一条起于北京,终达张家口的京张铁路。这条铁路工程规模之大,工艺技术之复杂,在当时世界上实属罕见。这是我国自行设计和修建的第一条铁路。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铁路业得到了很快的发展。铁路已经像网一样遍及全国各省,而火车也就成为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经济发展都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了。

趣味链接:铁道轨距为什么是1.435米这样一个奇怪的数字?

大多数国家所采用的铁道轨距都是1.435米,为什么各国都采用这样一个宽度呢?说起来也非常有趣,这要追溯到古罗马帝国时代。

原来,2000多年前古罗马战车的车轮就是这个宽度。公元前55年,古罗马的军队曾经乘这样的战车,侵入了不列颠,结果当地人仿制了不少这样的战车。

这样一来,在英国的道路上,到处都印上了1.435米的车辙。后来,为了使四轮马车能够沿着这种车辙行驶,也制成同样的宽度,最后相沿成习,当英国出现火车时,也采用了这个宽度。

027、火车的由来

火车,又被人们称为列车。火车的故乡在欧洲。

1802年,一个名叫特里维西克的英国人通过不断实验,制造出“高压蒸汽机”及第一台实验性蒸汽机车,在默瑟尔到加尔第夫之间的铁路上行驶了14.5公里。1808年,他又研制成一辆有名的机车,取名为“谁追得上我”,并在伦敦租了一块场地,铺上圆形轨道,出售门票,人们只要买票,就能乘坐此车玩闹。

他发明出来的车子虽然还不完善,但为后来蒸汽火车的出现铺平了道路。

英国科学家乔治·斯蒂芬孙是蒸汽火车的发明人。他出生在一个工人家庭中,8岁当牧童,14岁跟着父亲在煤矿当锅炉工的助手。当时英国的煤矿已经广泛使用蒸汽机来抽水。为了掌握蒸汽机的构造、原理、操作和维修,没有文化的斯蒂芬孙从17岁开始报名读夜校。

1809年的一天,煤矿的一辆运煤车坏了,许多机械师修不好,但被他修好了,于是被任命为工程师。就在这时,斯蒂芬孙听说有人想把蒸汽机用作陆路交通的动力,制造“能行走的蒸汽机”,他对这一设想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1814年,英法战争爆发,那时人们运煤主要用马车,而马车的速度与战时的飞快节奏格格不入,斯蒂芬孙就研制成一辆机车,取名为“长筒靴号”。这辆机车拉了8节车厢,载煤量可达30吨,时速为6.4公里。由于它在前进时不断从烟囱里冒出火来,所以得了“火车”这个称号。

然后,斯蒂芬孙并为机车安装了减震弹簧,使火车行进中的震动得以减轻。还增加了一个排废气的烟囱,并安装了一只预热管,防止高温锅炉在注入冷水时出现爆裂现象。

斯蒂芬孙继续研究,1825年,他试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客货运蒸汽机车,并取名为“旅行号”。这年9月27日,这辆机车举行试车典礼。这台机车拖着12节货车车厢、7节客车车厢,载着90吨货物和450名旅客,以时速为24公里的速度,行驶了19.3公里。

这一天,斯蒂芬孙完成了火车的发明,开创了铁路运输的新纪元。

1829年,斯蒂芬孙和他的儿子一起,通过不断试验,研制出一台新的火车,取名为“火箭号”。该火车在利物浦附近的雨山镇参加了一次火车比赛。结果“火箭号”取得了绝对胜利,速度比别的火车要快一倍。

028、地铁的由来

英国伦敦的地下铁道是世界上最早建造的地下铁道。

19世纪40年代,伦敦市区的交通已经变得拥挤不堪。1843年,建造地下铁道的建议被提了出来,接着又制订了建造的具体计划,可是一直拖了十多年,政府才批准这项计划。

地下铁道于1860年开始建造,可是,刚开始遭到许多市民的反对,他们不相信地下铁道能建造成功,而且不少市民还担心会危及路旁房屋和生命的安全。

市民们的担心显然是多余的。900名工人经过三年的努力,终于在1863年将地下铁道建造成功。

伦敦的这条世界上最早的地铁全长21公里,为双线隧道,距地面较近。由于这条地下铁道运送能力大,速度快,噪声小,运行安全可靠,又不影响城市的地面建筑,因而很快引起了其他国家的重视。随后,许多国家纷纷仿效,在一百年的时间里,世界上有30个国家和地区的60多座城市建设地下铁道。

目前,地下铁道几乎遍及全世界。

029、热气球的由来

热气球是最早载人上天的工具。其实,利用热空气升上蓝天的方法最早是在中国出现的。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王朝,一部叫《淮南子》的著作中,记录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试验。有人把鸡蛋掏空,在空壳里点火使空气加热,蛋壳就能自动飞起来。这充分说明,中国人很早就注意到热空气能浮升物体。

中国五代(公元907~960年)时期,有一个名叫辛七娘的妇女,在作战中用竹篾扎成方架,糊上纸,做成大灯,下面用松脂点燃,于夜间靠热空气把纸灯送上高空,作为军事信号。这种灯实际上是世界上最早的热气球,叫做“松脂灯”。

松脂灯比欧洲的热气球要早上好几百年。只不过,松脂灯不能载人、载物,与后世欧洲的热气球相比,就相形见绌了。

1731年,俄国有一个人想利用热气球飞离地面,但飞行没有成功。

1783年6月5日,在法国东南部的昂诺内小镇,一个喜欢科研的青年叫约瑟夫·蒙戈菲尔,准备将自己制作的直径为10.6米的热气球升上蓝天。

这只热气球其实就是一个丝质球形口袋,他将口袋底朝上,口朝下,然后将其中的稻草和木柴迅速点燃。这样一来,袋内充满了热的空气。渐渐地,这只充满热气的气球终于离开地面,升上天空,飘然远去。此次飞行持续了10分钟,飞行距离为2.4公里。这只气球便是欧洲最早的热气球。而制作热气球的灵感,则来自于炊烟上升现象对他的启示。

在热气球成功上天之后,蒙戈菲尔想,如果球做得大些,就会增大浮力,把物品带上天。这种试验不是更有意思吗?于是,他花费了很大精力,制成一个颇似大鸭梨的气球。这只气球的直径足有12米,长度达到了17米。球体的表面蒙上轻质的纱布,上面还糊了一层保护纸,防止气球漏气,以免前功尽弃。气球的下面吊了一只柳条笼子,笼子里装上了一只公鸡、一只鸭子和一只山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