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万事万物由来大全集
6822500000085

第85章 体育·文娱(6)

明人张岱在《陶庵梦忆》中,介绍了浙江灯节时,大街小巷,锣鼓声声,处处有人围簇观看舞狮子的盛况。

055、舞蹈的由来

舞蹈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甲骨文的“舞”字像一个人手拿两片羽毛在跳舞。《吕氏春秋·古乐篇》说:“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

古舞分为文舞与武舞。《礼记·内则》云:“十有三年,说乐,诵诗,舞勺;成童,舞象。”意指孩子长到13岁就要教他学音乐诗歌舞蹈,先学文舞;年龄稍长,再学武舞。操武舞则手拿干盾斧钺之类。

唐代是我国音乐舞蹈发展的鼎盛时期。《新唐书》载:唐高宗在宫中亲自排练上元舞,舞者180人,衣画云彩,呈五色,以象元气,祀祠时用之。唐玄宗时,教坊有王大娘善顶长竿舞,头顶百尺长竿,竿上置木制海中神山,令小儿持降节出入其间,王大娘在下边歌边舞,融杂技舞蹈于一炉。诗人刘晏赞道:“楼前百戏竞争新,惟有长竿妙入神。谁谓绮罗翻有力,犹自嫌轻更著人。”

由西域传入长安的胡旋舞,曾在宫廷内风靡一时。舞者立球上,纵横腾踏,旋转如风,妙不可言。白居易写过一首诗:“胡旋女,胡旋女,心应弦,手应鼓。弦鼓一声两袖举,回雪飘砜转蓬舞……”生动地描述了当时的盛况。

056、交际舞的由来

“交际舞”是从民间的农民舞蹈发展来的。

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民间舞蹈分为两支。在以宫廷文化为中心的封建王朝时期,民间舞蹈的一支上升为宫廷舞蹈。在以都市文化为中心的资本主义时期,民间舞蹈的另一支变成了交际舞,作为市民的休闲娱乐活动。农民冬闲或节日的舞蹈,大多以八人四对为形式,步法多“走步”、“跑跳步”等。

到了20世纪,欧洲的传统民间舞步,典型的如“马祖”、“休提士”、“华尔兹”之类发掘殆尽,美国黑人的“爵士舞”应运而生。以后舞蹈种类又继续丰富,传入阿根廷的“探戈”、古巴的“伦巴”、巴西的“桑巴”等。这些舞步大都有一定生活依据:“伦巴”舞步源于头顶重物转步时换重心的节奏;“桑巴”则是模仿棕榈临风摇曳之状。

057、芭蕾舞的由来

芭蕾是法文Ballet的音译。1489年,在米兰大公加里阿诺和阿拉贡的公主伊萨贝尔结婚的喜宴上,出现了以诗歌、音乐、舞蹈三者相结合的新节目,穿着神话人物服装的“众神”载歌载舞地活跃在整个宴会上,充分施展了艺术家的才能,受到与会者的热烈欢迎。这种形式的表演艺术传到法兰西后,更是风靡一时。从此,这种形式的表演便被人们称为“芭蕾”。

到了19世纪,芭蕾进入了它的“黄金时代”,并形成了意大利、法国、俄罗斯三大流派,《天鹅湖》、《吉赛尔》、《仙女》、《睡美人》、《胡桃夹子》等许多经典作品就是在这时产生的。在当代,芭蕾和现代舞的结合又赋予芭蕾以新的生命,产生了“现代芭蕾”。

500多年过去了,芭蕾已经发展成为运用独舞和群舞,附加音乐、布景等手段,表现一种诗情画意,或一连串概念、一个故事情节,令人赏心悦目的剧场艺术。

中国芭蕾历史较短,大约是20世纪50年代从苏联传入的。我国第一个演出芭蕾舞剧的是裕容龄。1902年在法国的巴黎大歌剧院中,由她担任主角,演出了《希腊舞》和《玫瑰与蝴蝶》。

058、探戈舞的由来

探戈舞,它的步伐刚劲有力,进退成直线,节奏顿挫有致,被称为舞中之王。

大约1880年,探戈舞由布宜诺斯艾利斯下层的居民跳的米隆加舞演变而来。到了20世纪初期,探戈舞才开始被社会公众认可,1915年,这种舞风靡欧洲上层社会。

早期的探戈舞活泼欢快,到大约1920年时,音乐和歌词都变得忧郁感伤,舞步也由原先的充满活力变为平稳的交际舞步。如今,探戈舞已成为阿根廷的标志之一,和足球、烤肉并列为该国人民的三大爱好。

059、迪斯科的由来

迪斯科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以后在欧美的舞厅逐渐流行。

迪斯科是一种放送流行歌曲唱片供人跳舞的夜总会的简称,后来逐渐成为一种流行音乐及以扭胯为基本动作的舞蹈的专称。

跳这种舞时一般播放一种专门制成的唱片,因而又叫“唱片舞会”。迪斯科音乐是一种音响的合成,录制人利用各种电声设备和电子乐器进行技巧性编织。迪斯科音乐注重情绪感染,以强烈的节奏鼓动人心。

它不像其他交际舞那样动作规范,而是可以按节奏随意发挥。它也不讲求男女配合,不重视思想内容,一般把旋律和歌词减少到最低程度,强调发挥低音部的节拍性的音型,形成像节拍器那样的不断重复,经常出现紧缩的重击节拍。

听众欣赏时,会不自觉地进入音响的漩涡之中,激动地跳跃和舞蹈,人们一跳起来就停不住。这样,迪斯科很快成为一种流行舞蹈的名称,而不是单纯的音乐概念了。

060、霹雳舞的由来

霹雳舞是由20世纪50年代产生的迪斯科舞逐渐演化和创新而成的。50年代初期,电子工业迅速崛起,人类脑力负荷增加,生活节奏加快,使西方青年感到精神过分紧张和压抑,迪斯科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放松紧张心理和消除疲劳的自我娱乐活动应运而生的。

迪斯科音乐流行了一段时间后,变动意识强烈的西方青年又感到迪斯科既不能表现人类的智慧,也不能带来美的享受。于是,美国一名叫约翰的黑人标新立异,率先在街头跳起了既有迪斯科节奏,又能反映一定生活内容的“霹雳舞”。

因此,当初把霹雳舞称作“街头舞蹈”。霹雳舞不仅具有雷鸣般的节奏,闪电般的速度,而且有一种强烈的、冲破框框的竞技要求和千变万化的节奏感,舞蹈的动作也大都是扭曲变形、痉挛、夸张式的。

同时,霹雳舞还糅合了美洲民族舞的粗犷、现代迪斯科的节奏和芭蕾的韵律。霹雳舞能使人体全部关节、肌肉、韧带得到活动,起到改善血液循环和呼吸系统的功能,可收到消除疲劳和健身的效果。

061、风筝的由来

风筝在世界飞行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有一座空间技术博物馆,馆内有一块说明牌,上面写道:“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

根据史料记载:风筝在我国已有2000年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之际,就有人用木、竹做风筝。《墨子》记载道:“公输子削木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韩非子·外储说》也说:“墨子为木鸢三手而成,蜚(飞)一日而败。”

从这些文字记载中,看不出用绳子牵引,加之当时还没有发明纸。因此可以想见,公输子制作的“木鸢”,是以木料为原料的、靠滑翔在空中运动的鸟形飞行器。这种木鸢,就是风筝的鼻祖。

在楚汉战争中,汉王刘邦出动大兵,在垓下将西楚霸王项羽团团围住。汉军大将韩信用绢绸制成风筝,利用风筝发出笛的声音。汉军随着笛声大唱楚歌,使楚军思乡,不愿恋战。这样一来,楚军的斗志就被瓦解了。这则故事把风筝的发明归功于韩信,还指出风筝的发明是缘于军事上的需要。

汉朝时,人们发明了造纸术。于是,有人用竹制框架,以纸糊之,以绳牵之,借助风力放之空中。这种风筝在当时叫“纸鸢”。

到五代时,李邺在纸鸢上拴上竹笛,微风吹动,嗡嗡有声,很像“筝”声,因而得名“风筝”。

风筝有很多种,有的风筝形体很大,要让它飞起来,需要几个人、几十个人才行;有的风筝却比手掌还小;有的风筝好像一条火龙,龙眼能动,龙尾能摆;有的风筝与鸟儿相似,能在天空中自由翱翔;有的风筝上还安上了琴笛,使之发了声响。

进入16世纪以后,欧洲人才知道有放风筝这回事。1589年,著名科学家德拉·波尔在《自然魔力》一书中谈到风筝,将它称为“飞帆”。18世纪中叶,中国的风筝制作工艺渐渐外传,外国人也开始制作这种玩意儿。

1752年,美国科技大师富兰克林利用风筝做实验,终于弄清雷电原是云层中的放电现象,从而弄清了雷电的奥秘。在研究雷电方面,风筝功不可没。

人们还认为,风筝是世界上最早的航空模型。风筝还对现代航空事业直接产生影响。北京、天津、南通和潍坊在风筝制造方面,具有浓厚的文化背景,被誉为四大风筝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