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写给青少年的中国哲理书(写给青少年的书)
6822800000020

第20章 处世的风范(4)

齐景公见不行,只好又回到车上,让驭手重新驾驶马车往京城赶路,这个时候的齐景公才觉得,还是马车走得快啊,假如自己赶车或者徒步跑回京城,还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够到达呢。

等回到京城以后,齐景公立刻马不停蹄地奔向晏婴的相国府,看到相国病危,他赶忙召御医前来为晏婴看病。

做事情必须要循序渐进,按照顺序一步一步地处理好,不能够只追求结果而不顾过程,忽视过程的结果只能是把事情办砸了,只有按照事物本身的特点来处理对待,才能更有效地采取措施,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适合的办法解决问题.否则就只能欲速则不达了。

揖让救火

赵国有个叫成阳堪的人,有一次,他们家的房子着火了,因为房子很高,没有梯子登不上去。火势非常凶猛,必须马上登上房顶救火。于是,成阳堪忙叫儿子成阳肭到奔水先生家去借梯子。

成阳肭平日里饱读诗书,对礼节之道烂熟于心。此时他不慌不忙地从衣柜里找了一件干净的衣服和帽子,照照镜子,穿戴整齐,斯斯文文地迈着方步走了。

到了奔水先生家,主人迎了出来,他连作了三个揖,才缓步登上台阶,进到厅堂里,安静地坐在西边柱子下的客人席位上,丝毫不提有关救火的事情。

主人见到成阳肭这样从容不迫,彬彬有礼,落落大方,一种敬佩之心油然而生,便更加殷勤地招待客人。主人命令仆人摆上宴席,盛情款待成阳肭。席间主人特地献上肉食,这是招待尊贵的客人时才有的,并向成阳肭敬酒。成阳肭起立,举起酒杯,慢慢地喝下,并回敬了主人。饭桌上宾主进行了友好、客气的交谈,一顿饭吃了很长时间。

酒饭过后,奔水先生问成阳肭:“您大驾光临,真令寒舍蓬荜生辉,有什么事需要我帮忙吗?如果有的话,请尽管吩咐,能做到的话,我一定不会推辞。”

成阳肭这才开口说:“家门不幸,上天降祸到我家,发生了火灾,我们家的房子着火了,烈焰正在熊熊燃烧,想要爬上高大的房屋去浇水灭火,肋下又没长着翅膀,飞不到房上,一家人只能望着着火的房子哭喊。我们听说您家里有梯子,父亲特遣我来,向您借梯子一用。”

奔水先生听了,大吃一惊,这才知道他家着火了。俗话说水火不留情,怎能这样不紧不慢呢?奔水先生急得直跺脚,说:“你怎么这么迂腐!要知道,假如正在山上野餐,如果遇到了老虎,就必须赶快扔掉吃的快快逃命;在河里洗脚看见鳄鱼,就应该马上丢掉鞋子逃命。现在你们家的房子已经着火了,这哪里是你作揖礼让的时候啊?我们赶紧去救火吧!”

说完,奔水先生命人抬上梯子,迅速往成阳肭家跑。可是,等他们到的时候。房子早已经烧成灰烬了。

我们办事、做工作,都要讲实际,求实效,反对拘泥守旧的作风,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种不幸

春秋时期,狐丘丈人有一次对楚国令尹孙叔敖说:“即便是像你这种位高权重的人也有三种不幸,你有没有听说过?”

孙叔敖说:“没有听说过,能告诉我是哪三种不幸吗?”

狐丘丈人告诉他:“你的社会地位越高,就越有人妒忌你。你的官爵越大,你的主上就会越提防你。而财富越多,就会有更多的人怨恨你。这就是富贵下面隐含的三种不幸啊!”

孙叔敖听后,并不以为然:“你说得虽然有道理,但却不一定是这种结局。如果我的地位越高,就越应该放低自己的姿态;官爵越大,就对自己的行为愈加小心;财产越多,就越多地施舍给那些贫困的人。如果这样做的话,是不是就可以将你所说的这三种不幸避免掉了呢?”

地位和官职固然会带来一些副作用,但是如果我们用正确的方式去处理它,不仅会避免随之而来的弊端,反而会给自身和周围都带来更多的利益。

致富之道

春秋时期,齐国人国氏是一个腰缠万贯的大富翁,宋国人向氏则是一个身无分文的穷光蛋,因此向氏就从宋国到齐国向国氏请教致富之道,国氏告诉向氏说:“我会偷哩。一年可以勉强糊口,两年便可丰衣足食,三年便大有结余。”

向氏并没有问清底细,他领会错了国氏所要表达的意思,返家后做起真正的强盗来。于是向氏就爬墙穿室,打家劫舍,没多久便失风获罪,逃捕亡命。日夜兼程再次来到齐国,抱怨国氏使他误入歧途,身败名裂,自己原来穷困还可以逍遥自在,现在却只能亡命天涯,难免要受牢狱之灾。

国氏听完向氏的诉说后,不禁仰天大笑着说:“你竟然不知为盗之理吗?天有时,地有利,我所盗的是天时地利;雨云滂润,山泽宝藏,陆盗禽兽,水盗鱼鳖,山盗矿藏,生养滋息,源源不绝。最大的目标是人与天争,控制宇宙,役使自然。你所采取的手段,夺人财物,坏人居室;最大的目标,是人与人争,结伙行凶,大家分赃而已。纵然侥幸得逞,也将造成天下大乱,民穷财尽。”

向氏听后茅塞顿开,但已经铸成大错,一切都迟了。

利用天地之间、社会之中的机会和资源来致富的事业是正当的举动,而通过夺取诈骗别人现有财产来致富的行为则必然受到法律的制裁。

梁鸯饲养禽兽

周宣王时期,宫廷里面有位擅长驯养鸟兽的差役,叫做梁鸯。经过他驯养的飞禽走兽,都和谐地生活在同一个庭院之中,既没有相互争斗,也没有彼此残杀。

周宣王对他十分赞赏,但同时又怕梁鸯的饲养技术失传,于是就派近臣毛丘园到梁鸯那里去学习。

梁鸯对毛丘园说:“我不过是个地位低贱的奴仆,哪里有什么绝技能传授给您。不过为了避免大王说我有意向你隐瞒技术,不妨谈谈我养虎的经验。”

“动物你顺着它,它就喜欢;你逆着它,它就发怒。这是有血气动物的本性,老虎也不例外。然而它们的喜怒难道是无缘无故爆发的吗?当然不是,这是由于不顺着它们而触犯了它们的缘故。”

“因此我从来不给老虎活的动物当食物,就是担心它捕杀活物的时候会发怒。同样也不给它大块的食物,以免它撕裂食物的时候会动气。因此只要了解老虎的饥饱,不要使它发怒就行了。”

“反过来说,我同样也不会过分顺从让老虎过于高兴。因为它高兴过后就会发怒,暴怒过头又常转为高兴,这两者都是不可取的。如今我对它们心不存顺逆,它们也就把我当成自己的同类,所以愿意生活在我的庭院之中而不再羡慕深山老林了。这都是在驯养中符合自然规律的结果啊!”

我们可以从梁鸯养虎的经验中领会出应对世事的诀窍。凡人的天性,都是顺之则喜,逆之则怒。

乐羊食子

乐羊是战国时魏国的一员名将,魏文侯三十八年,他被任命为大将军,率军攻打中山国。在乐羊的带领下,魏军节节胜利,不久,就将中山国都城围得跟铁桶似的。

中山国眼看抵挡不住,就捉来了乐羊的儿子,把他杀了,煮了一锅肉羹,派人给乐羊送去,想动摇他的决心。谁知乐羊不但不悲伤,反而神色坦然地喝了一杯肉羹。中山人见乐羊攻城之意这般坚决,军心更加混乱。

魏文侯知道后说:“乐羊是为了我,才吃自己儿子的肉。”

而堵师赞却说:“连自己儿子的肉都吃的人,又有谁的肉他不敢吃呢?”

最后,乐羊终于攻克了中山国,为魏文侯在古长城一带开辟了广阔的疆域。但魏文侯虽然奖赏了他,却从此怀疑他的忠心了。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定的界限,超过了这个界限,就会使事情走向自己愿望的反面。

负荆请罪

战国时期,蔺相如在赵国为相。由于在出使秦国索回和氏璧的事件中立下大功,赵王于是让他担任上卿之职,位置比赵国战功赫赫的名将廉颇还高。

廉颇听说蔺相如的官职高于自己,很不服气。心想:我带兵出生入死,为赵国保境安民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蔺相如只不过是出使秦国费了一番口舌而已,有什么资格做的官比我还大呢?于是,廉颇逢人就说:“我以后遇见蔺相如,一定要好好羞辱他一番。”

有人将廉颇的话告诉了蔺相如,于是蔺相如就不再与廉颇见面。每当要参加早朝时,想到要见到廉颇,就常常声称自己有病不能前去。

有一次,蔺相如出门,远远地望见廉颇骑马向自己走来,马上叫驾车人绕道而行。就这样,廉颇想羞辱蔺相如,却一直没有机会。

蔺相如手下的人看不过去了,就对他说:“您这样一味地躲避着廉将军,不是太软弱可欺了吗?我们作为您的下属,也因此而感到羞耻,因此我们向您请求辞职。”

蔺相如听完后,站起来问他们道:“你们看廉颇比得上秦王吗?”

众人回答道:“似乎比不上秦王。”

蔺相如又说:“秦王作为一国之君,威风八面,我尚且敢当着他的面在朝堂之中大声叱责他,羞辱他的群臣。我虽然很愚笨,秦王尚且不怕,难道偏偏害怕廉将军吗?我考虑的是,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侵犯赵国,只因为有我和廉颇在。如果我们两虎相斗,必有一死。我这样做,是以国家安危为重,将个人私仇放在一边。”

这些话逐渐传到了廉颇耳中,使他感到十分惭愧。于是,他解衣露体,背上背着荆条,亲自到蔺相如家里去向他请罪。蔺相如一见,马上将廉颇扶起:“老将军这又是何必呢,只要你我二人同心协力,赵国就会强盛。请罪的话,再也休提。”

从此以后,廉蔺二人结为刎颈之交,誓同生死。

想巧妙地应付极难相处的人,就要展现你的智慧及忍让气度,问题必能迎刃而解。如果让对方发现你的优点,进而产生敬佩之心,他还会乐于与你交友的。

罚人吃肉

五代十国时期,有个唐朝后裔叫李载仁的,为了逃避战乱跑到了江陵高季兴那里,做了个观察推官。他生性迂腐,行动缓慢,从不吃猪肉。

有一次,他将要接受上司的召见,刚上马时,就听说家里有两个仆人打架了。李载仁大怒,叫人立即从厨房里拿来大饼和猪肉,让打架的人当着他的面吃下去,并且警告他们说:“以后如果再打架,一定要在猪油里加上酥油来重重地惩罚你们!”

每个人的喜好是不相同的,万万不可把自己的好恶强加于人,这样不但会犯错误,而且还会闹出笑话。

梁上君子

东汉时期,有个叫陈寔的饱学之士,他品行端正、道德高洁,因此很受当地人的敬重。陈寔不仅自己自觉自律,对儿孙们的要求也相当严格,常常找各种机会教育他们。

有一年,陈寔所在的地方发生了洪灾,很多人因此无家可归,四处逃亡,可也正因为这样,弄得盗贼四处横行。

有一天晚上,有个小偷溜进了陈寔家里,刚准备动手时,发觉有人来了,小偷在慌乱之中只好爬到房梁上躲了起来。

来的人正是陈寔,他一抬头就看见了梁上的一片衣襟,他心里马上明白了家里进贼了。他一点都不惊慌,也不赶紧喊人来抓小偷,而是从容不迫地把晚辈们全都叫起来,将他们召集到外屋。

接着陈寔十分严肃地对晚辈们说:“品德高尚是我们为人的根本,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应该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不能够因为任何借口而放纵自己、走上邪路。有些坏人,并不是天生如此,而是因为不能严格要求自己,慢慢地养成了不好的习惯,后来想改都改不过来了,这才沦为了坏人。比如梁上的那位君子,就是这种情况。我们可不能因为一时的贫困而丢掉志气、自甘堕落啊!”

梁上的小偷听了陈寔的话大吃一惊,才知道自己早就被发现了。同时,他又为陈寔的话所感动。小偷越想越觉羞愧,就翻身爬下梁来,向陈寔磕头请罪说:“您说得太好了,我知道错了,以后再也不干这样的事了。”

陈寔听后和蔼地说:“看你的样子,并不像个坏人,也是被贫穷所逼的吧。以后要好好反省一下,要改还来得及。”说完,他又吩咐家人取来几匹白绢送给小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