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写给青少年的中国智谋书(写给青少年的书)
6822900000064

第64章 商智篇

国氏富因偷天地

春秋时期,齐国人国氏是一个腰缠万贯的大富翁,宋国人向氏则是一个身无分文的穷光蛋,因此向氏就从宋国到齐国向国氏请教致富之道,国氏告诉向氏说:“我会偷啊。一年可以勉强自给,两年便可丰衣足食,三年便大有结余。”

向氏并没有问清底细,他领会错了国氏所要表达的意思,返家后就做起真正的强盗。于是向氏就爬墙穿室,打家劫舍,没多久便获罪,逃亡去了。日夜兼程再次来到齐国,抱怨国氏使他误入歧途,身败名裂,自己原来虽然穷困,但还可以逍遥自在,现在却只能亡命天涯,难免要受牢狱之灾。

国氏听完向氏的诉说后,不禁仰天大笑道:“你竟然不知为盗之理吗?天有时,地有利,我所盗的是天时地利;雨云滂润,山泽宝藏,陆盗禽兽,水盗鱼鳖,山盗矿藏,生养滋息,源源不绝;最大的目标是人与天争,控制宇宙,役使自然。你所采取的手段,夺人财物,坏人居室;最大的目标,是人与人争,结伙行凶,大家分赃而已。纵然侥幸得逞,也将造成天下大乱,民穷财尽。”

向氏听后茅塞顿开,但已经铸成大错,一切都迟了。

能够掌握天时地利,才能有所作为。

范蠡的致富之道

春秋时的越国大臣范蠡在帮助越王勾践消灭了吴国之后,就回到定陶经商,没过几年,就积累了数百万的财富,天下人都知道定陶有个陶朱公,富甲天下。

有位叫猗顿的人来向范蠡请教致富的秘诀,范蠡告诉他,要想尽快致富,必须辛勤劳动,而且要不怕艰苦,同时多养六畜。

范蠡说:“第一,做生意要勤快,切勿懒惰,否则什么事也干不成;第二,价格要标明;第三,生活要节俭,切勿奢华,奢华则钱源枯竭;第四,切勿滥出;第五,货物须面验,切勿滥入;第六,出入要谨慎;第七,用人要正派,切勿用那些奸猾小人;第八,优劣分明;第九,货物要修整,切勿散漫;第十,期限要限定;第十一,买卖要快捷,切勿拖延;第十二,钱财要明慎,切勿糊涂;第十三,账目要稽查,切勿懈怠;第十四,切勿暴躁,和气生财;第十五,切勿妄动,妄动则误事;第十六,临事要尽责;第十七,工作要精细,切勿粗糙;第十八,切勿浮躁,浮躁失事多。”

要在商业中取得成功,几乎离不开勤劳致富、艰苦创业这个根本,所以范蠡才能在数年之中成为一方巨富。

可大可小

春秋时期,有个宋国人,发明了一种保养手的药膏。那些在河边替人洗衣服的女工,在寒冷的冬天,买了这种药膏抹在手上,皮肤就不会裂开了。

有个生意人,跑到卖药人家里,要用一百两银子买他的药方。

卖药的一家人商量了一下,认为以前卖一份药才得几文钱,现在一下子就能得到一百两银子,很划算,就同意了。

生意人买下药方,把它献给了吴国的国王。不久,吴国跟越国打仗,那时正值冬天,又是在水上作战。越国的很多士兵手脚都冻裂了,连兵器都拿不稳;吴国的士兵抹了那种药膏,手脚都没有冻裂,因此就打了胜仗。

吴王很高兴,赏了生意人很多黄金。

同样的药方,用在小处,只能治治小病;用在大处,却能决定战争的胜负。很多东西,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它,就会发现它有不同的功能。我们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卓氏远迁铸铁致富

战国时期,赵国被秦国打败。有个专门经营冶炼铁矿致富的赵国人卓氏被秦人掳获,秦人强迫卓氏搬迁。卓氏被俘之后,又遭到掠夺,仅剩下夫妇二人和推着的辇车,便步行前往迁徙的处所。

当时,其他同时被掳获的赵人稍有多余的财产,就争着贿赂秦国管事的官吏,要求迁放到赵国近处一个叫葭萌的地方。

而卓氏却表示了相反的意见,他说:“葭萌这地方狭小贫瘠,我听说汉山那儿有肥沃的原野,芋头长得大如蹲着的水鸟,年景不好也不闹饥荒,市场上民工很多,人们在街市上可以经商。”于是请求远迁。

卓氏被批准迁放到远离赵国的地方。那地方叫临邛。卓氏到临邛后,非常高兴,立即到铁矿山去从事鼓铸。卓氏在那里招聘滇、蜀两地有用的人才,开采矿山,熔铸生铁,并运用一切经营计谋,终于再次致富,仅所用奴仆就有一千多人。

在逆境中,不必悲观失望。精明的生意人会很容易地抓住再次发财的机会。

任氏靠远见致富

秦朝末年,在督道那个地方,有位管粮仓的官吏任氏,他家非常富有,而且他很被国君器重。

当时,战乱频繁,起兵反秦的英雄好汉都在奋力争抢金银,任氏却用地窖储藏谷子。后来项羽、刘邦两军对抗于荥阳,农民无法进行劳作,米价飞快上涨,一担达到万钱。任氏开窖卖谷,使得众多英雄好汉手中的金银源源不断地流进自己的腰包。

而富了的任氏也和一般富人不同,一般富人买入田地、牲畜,都争着买低价的,而任氏则坚持要买质量优良的而又绝对公平交易,不特别压低价格;一般富人喜欢炫耀、排场、奢侈,而任氏则隐其富人的身份,崇尚俭约,并且坚持亲自耕田、放牧。

凡事都要有远见,只有这样,才会取得非同寻常的成就。

刘晏不因小失大

唐代宗时,刘晏做转运使,他在长江边上设立了一座造船厂,由于得到朝廷的经济支持,生意非常兴隆,没过多久,刘晏就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有人看见刘晏发了财,就对他说:“现在你不缺钱了,不应该再向朝廷要那么多钱了,应该适当地减少一些啊。”

刘晏心想,现在是赚了点钱,可是以后的事情是说不准的,万一朝廷把费用降低,我们还不是一样要为国家造船,那个时候日子可就难过了。

于是他说道:“不行!计划做大事的人,不能吝啬一点小的费用,凡事都必须有一个长远的打算,否则等情况变化了,再想办法就来不及了。现在刚刚设置造船厂,办事的人很多,首先应该使他们的个人开销不感到窘迫,让他们衣食无忧。”

“这样,他们才不会偷工减料,才能安心地把船造好,把工作做得井井有条。如果一开始就和他们斤斤计较,在乎钱的多少,船厂怎么能够长久地生存下去呢?现在造船业挣的钱多,朝廷重视,但这种局面肯定不会维持太久。过些时候,肯定会有人减少拨款,如果削减过多,我们就无法维持,到时向谁要钱呢?因此我们必须乘此时机发展船厂,使资金日益变多,而不是想着如何给朝廷省钱。”

后来的事实证明了刘晏的远见卓识,朝廷后来将拨款减少到一半,许多小的船厂因此倒闭,只有刘晏的船厂还能勉强维持生计。

管理和理财,应该从大处着眼,不要只关注细小的事情,这样才能够把企业管理好,才能把财政管理得有条不紊,否则就会因小失大。

窦公的生财之道

唐代崇贤人窦公,极善理财,但他财力绵薄,难以施展赚钱本领,在百般无奈下,他只好先从小处做起。

某日,他在京城内见到一块空地,与一个大宦官的地段相邻,这块地仅值五六百缗。窦公于是将其买下,请人修整一番,栽种上了各色花草。

第二年春,万花盛开,香气四溢。那位大宦官一见,便想要这块地,窦公于是很高兴地把这块地献给了那位大宦官,却根本没有提价钱。

在讨得宦官喜欢之后,他就借故说自己打算去江淮,希望得到两三封给神策军中的护军的信,那宦官便替他写了信。

窦公带了这几封信往来于几个州县,贱买贵卖,又有官府撑腰,没几年便赚了大钱。之后又回到京师准备做一番大事业。

他看见东市有空地一片,地势低洼有积水,他就用低廉的价钱买到手,然后让女佣带着蒸饼盘在那块空地上引诱儿童。哪个孩子如果扔砖瓦击中空地上的一个目标,就奖给他一个蒸饼。

小孩子们都跑来争相扔砖瓦石块,这样就把那片洼地填平了十分之六七。接着又用好土铺垫,在上面建造驿馆,专门留波斯客商居住,每天能获利一缗。

同时又辟出一条街来多建妓馆、赌场甚至杂耍场,使得这条街日夜游人爆满。

不出几年,窦公挣的钱数也数不清,成了国中首富。

先有付出,才有收获,生意场上也是这样,不但要有过人的眼光,还要有肯吃小亏的气量,方能占到大便宜。

艰苦经营的窦乂

唐朝扶风人窦乂,十五岁时,他的几个姑姑接连做了后妃,他的伯父张敬立是工部尚书,在嘉令坊有供祀祖宗的庙院。

张敬立任安州知府回乡。安州本地出产丝鞋,张敬立送了十几双给外甥和侄子们,别人都纷纷拿走了,唯独窦乂没拿。过一会儿,剩下略大一点的一双,窦乂拜了两拜才拿走。接着,窦乂就在市场上把这双鞋卖掉了,得到五两银子,他悄悄地收藏起来。

后来窦乂又偷偷地到铁匠铺去做了两把小铁锹,锹刃很锋利。五月初,长安满城飘落榆树荚,窦乂打扫收拢这些榆树荚,大约有五斗多,接着便到伯父处,借用庙院修习学业,伯父答应了他的要求。

窦乂夜里到褒义寺法安上人的住处寄宿,白天则在庙院中,用两把铁锹开垦空地。所开的地,宽五寸,深五寸,共开出四十五垄,每垄二十多步长,用水喷灌后把榆树荚撒在地垄上。

不久遇上伏雨,这些榆树荚都滋生出小苗来。等到秋天,小树苗茂茂密密地长到二尺来高,有成千上万株。到了第二年,树苗已经长到三尺多高,窦乂铲掉了相邻太近的树苗,株距三寸,又选择枝条多而直的树苗保留下来。

那些铲掉的枝条被做成围子捆绑起来,有一百多束。遇到秋雨连绵之际,每束卖十多个铜钱。

到了第三年,他打水浇灌原来的榆树沟,到了秋天这些榆树中大的树干已经长得像鸡蛋那么粗。再选榆树中长得比较稠密和直的,用斧子砍去,又做成二百多束围子。这个时候围子的价钱增长了几倍。

到了第五年,便选择其中高大的树做椽子,大约有一百多根,卖了得到三四万铜钱,其中粗大的木材不止一千多根,都是可以做车辆的材料。

到这个时候,窦乂所得钱财已有百余缗,于是就买麻布,雇人做小袋子,又买本乡新麻鞋几百双,把这些东西放在庙中。

长安各里巷中的小孩及以充当仪仗队为业人家的小孩,每日给他们三块饼,十五文钱,另给他们每人一条口袋,让这些孩子在冬天拣槐树籽装在里面,然后再交给窦乂。

入冬后一个多月,窦乂已收槐树籽两大军。接着,窦乂又让这些小孩拣破麻鞋,每拣三双换一双新麻鞋。远近的人知道这件事后,纷纷赶来用破麻鞋换新鞋,几天之内换来一千多双破麻鞋。

他又把榆木中可以做车轮的卖了,这又获利百余缗。他雇人在宗贤西门水涧中洗那些破麻鞋,晒干后贮存在庙院中。又在里巷门外买那些堆弃的碎瓦片,让工人在河中洗掉上面的泥土,用车运回庙院中。

然后添置了五个石嘴碓,三个锉碓,又从西市买回几石油靛。雇人做饭,广泛招募日工,让他们用锉碓割碎麻鞋,用石嘴碓粉碎瓦片,用筛子筛,然后掺和进槐树籽和油靛,让雇的工人加工,舂烂搅拌。

舂搅均匀以后从小臼中倒出来,两个人合手团握,团成长三尺以下,直径三寸的东西,把它垛起来,共有一万多条,起名叫法烛。

唐德宗建中初年六月份,京城下大雨,大街小巷车辆无法通行,郊区的柴火运不进城里来。这时候,窦乂便取出法烛来卖,每条一百文,可以用它来烧火做饭,比柴火还好烧。

在这桩买卖中,窦乂又得到许多利润。

做生意不光要有智慧,还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要想获得成功,就要这样啊!

孙春阳选店址

明代时,苏州孙记糕点铺的店主孙春阳,曾经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不中,于是改学经商。

当初,孙春阳来到苏州时,打算开一个小商店。在筹建伊始,他就认识到店址选择的重要性。经过精挑细选,他偏偏看中了位于苏州趋坊北口的唐伯虎读书旧址。

他认为,这个地方靠近苏州城的大门,凡是来到苏州,或路过此地的人,都要经过这里;而且,唐伯虎的名气很大,不少到苏州来的人,都想目睹一下唐伯虎的字画,而唐伯虎读书旧址正好保存有唐伯虎的不少旧物。在这里建店,可以收到借花播香的效果。

由于利用了地利的优势,孙春阳的店铺开张之后,果然十分引人注目,前来光顾的顾客络绎不绝。其中相当多的人是因唐伯虎读书旧址而来的。

在经济活动中,人的因素固然是首要的,然而,地利的条件同样不可忽视。勤劳的经营者一旦占有有利的客观条件,往往会立于不败之地。

何心安绝路求生

清末浙江台州人何心安,善于经商理财。有一次,他去福建经商,路上遇到强盗抢劫,身上的财货大部分被劫走。入夜,他只好找了一个小店住宿。

在半夜时,何心安听到隔壁传来哭声,一打听,原来是一个和他遭遇相同的人。那人名叫范幼铭,因为白天遭遇抢劫,故难过得哭了起来。

两人同患难,一见如故,畅谈起来。二人商议要做些生意,但范幼铭觉得两人身上只有少量钱财,不知道怎么办。何心安笑着对范幼铭说:“你好好睡觉吧,免得明天出门困倦。”范幼铭答应了,随即取出银子交给何心安,自己睡觉去了。

范幼铭一觉醒来,睁眼一看,只见桌子上摆着香喷喷的饭菜,案头堆放着许多竹片、竹枝及五色小纸。何心安笑着对范幼铭说:“我们先吃点饭,等有了精神,再做生意吧。”

等到两人吃饱以后,何心安以竹片、竹枝为骨架,外面糊上五彩纸,做成雄鸡的形状,又用竹枝为小笳,缀在尾部,吹起来,就像鸡鸣一样悦耳动听。范幼铭看得高兴,照着样子模仿,不一会儿便学会了。不到半日的工夫,两人已经制作成竹纸彩鸡300余个,然后分别带到市场上出售。

当时的延平交通很不方便,外埠的奇货终岁难见。他们做的竹纸彩鸡虽然算不上奇巧的东西,但也是很稀罕的小玩意儿,尤其对小孩有很大吸引力。没隔多久这些纸鸡就全都售完,回来一数钱,竟卖得七千余钱。两人高兴得不得了,顿时精神倍增,又赶制出几百个,带到没有去过的地方卖。

几天以后,何心安看到购买者越来越多,如果不变花样,人们便会对旧样式生厌,使生意难以兴旺下去。于是他到绸布店买回一批各种颜色的杂布,制成体态多姿的布人。形象生动可爱,价钱高出纸鸡三倍有余,一连卖了十余日。到此时,两人已经积累了一笔数目相当可观的资金,一合计,决定到福州去做买卖。

来到福州,何心安在南台临街地开了一个商店,经过两年的精心经营,获利达千余金之多。后来,他的买卖还发展到海外,成为福建地区有名的大商号。

在经济活动中,假如自身经济实力不足,可以借得资本,组织生产,赚取利润,从而达到壮大自己实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