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健康排毒一本通
6824500000023

第23章 健康排毒,一身轻松(4)

但在病理情况下,机体调节机制出现紊乱,使水分代谢功能失调,打破了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平衡状态,导致细胞外液的间质液增加,发展成水毒,从而引起身体全身或某部位浮肿等异常。这些与水相关的种种弊害,都可以视为水毒。

浮肿形成的原因

浮肿形成的原因有以下一些。

其一,钠盐摄入过多。

由于间质液中含有食盐的成分钠,摄入过多食盐,会使间质液中钠的浓度增加。于是在渗透压的作用下,血液中的水分会从血管壁渗到间质液中,引起人体的浮肿。

其二,缺少活动。

长时间站立工作或长期坐着工作等,都易引起脚部浮肿,这是由于静脉淤血造成的。从心脏流出的血液通过动脉运送到身体的各个角落,但是从静脉流回心脏时,起着泵的作用的是下肢的肌肉群,它们通过收缩将血液向上推挤。

尤其是下半身,由于有重力的作用,如果肌肉不工作的话,血液的回流(血液循环)就会不良。因此,脚上的细胞容易积存水分,产生浮肿,因此,要经常活动或按摩下肢。

其三,激素的分泌。

女性在月经期和更年期时,因激素分泌的变化,可能会引起浮肿。

其四,内脏疾病引起。

肾脏、心脏、肝脏等内脏疾病,都可引起身体浮肿。这种情况较为严重,因此应仔细确认症状。比如,整个脸浮肿,半天以上都未消退,可能有急性肾炎;上眼睑的浮肿长时期不消退,可能有肾病综合征;全身浮肿,有可能是肾脏、心脏的慢性疾病。当出现持续多天的浮肿,并伴随有排尿困难、发热、体重急剧增减等情况,应立即就医。

改变生活方式消除浮肿

有些人因工作需要,必须长时间站立,从而引起脚部浮肿。浮肿造成的身体不适,使得他们不愿运动和走路,会导致水肿加剧。如果发展下去的话,将对身体健康很不利。

此时,应该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适当地参加一些运动,积极地消除浮肿和不适症状。比如,极力避免软饮料,尽量用水和水果补充水分;夏天不过快过多地喝冷饮;不摄入过多的盐分;有意识地多吃富含钾的食品;养成运动身体、促进血液循环、适当流汗的习惯。

此外,穿长筒弹力袜,可以消除足踝部浮肿。

含钾食物有助于消肿

人在摄入过多食盐或味道重的食品后,身体为了降低钠的浓度,会抑制水分的排泄,导致体内水分增加。结果是血液量增加了,给心脏带来多余的负担,甚至可引起高血压。

钾具有稳定钠浓度的作用,能够将过剩的钠从细胞中引出。因此,摄入一定量的钾,能相应减少钠的量,排出人体内积累的水分,从而消除浮肿。同时,钾对于因摄入过多的钠引起的高血压也有缓解作用。

土豆、西瓜、柿子等水果以及蔬菜中钾的含量比较高,尤其是土豆,含钾十分丰富,被称为“钾之王”。钾易溶于水,土豆煮之后钾会流失30%。为了有效地利用土豆中的钾,在蒸和煮土豆时不要去皮,避免切碎或长时间浸泡在水里,而且味道要清淡,最好连汤一起喝。

但是,肾脏病患者不要摄入过多的钾。因为肾脏功能低下,钾难以随尿一起排出,这样,血液中堆积过量的钾,就会形成高钾血症,对心脏有严重的影响,甚至会危及生命。

适用于消肿的常见食物

黄瓜皮含有异槲皮苷,有利尿作用。因此,黄瓜最好连皮生吃。如果连藤蔓一起干燥后煎水喝,能获得强力的利尿效果。另外,如果把黄瓜用米糠拌盐腌的话,米糠的成分会浸入黄瓜中,可以获取维生素B1。

但是在秋冬寒冷时期最好少吃黄瓜,即使在夏天,也不可过多地食用生黄瓜,尤其是胃肠容易寒凉的人,易损伤胃肠功能。

红豆含有丰富的钾,外皮含有皂角苷,有很强的利尿作用。它对脚气病(维生素B1缺乏症)、肾脏功能衰退所致的浮肿很有效,而且可以降低胆固醇和中性脂肪,还可解毒、治疗宿醉。

西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钙、钾、磷、铁和氨基酸等多种元素,营养价值高。西瓜含有一种氨基酸,叫做瓜氨酸,具有很强的利尿作用,是治疗肾脏病的妙药。另外,对心脏病、高血压以及妊娠造成的浮肿也有效果。

西瓜除了果肉,其皮和种子中也含有有效成分。治疗肾脏病时,可以用皮煮水饮用,而膀胱炎和高血压,则可以煎煮种子。

鲤鱼含有维生素B1、维生素E和维生素D以及蛋白质、脂质、钙、铁等营养物,是营养均衡的滋养食品。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鲤鱼还具有强力的利尿作用,能够消除怀孕期间的浮肿,促进母乳分泌。冬春之交是鲤鱼生产的旺季,其药效最高。鲤鱼的做法有很多,但不管选择哪种做法,都要以骨头炖软为止。

桑拿流汗去水毒

体内积累了过多的水分,易出现浮肿等症状的人,要努力促进排汗。为了充分流汗,必须刺激血液循环,使体温上升,桑拿浴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一般的桑拿浴,保持在80~90℃的高温,可以在短时间内让体温上升,使人充分地流汗。而且桑拿还有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压力、消除疲劳的效果。

在桑拿房中充分地流汗之后,要进入30℃左右的温水中洗去汗水。从桑拿房出来不可立即进入气温很低的房间,以免引起急剧的血管收缩,导致血压急剧变化,造成危险。另外,桑拿浴后一定要喝水补充水分。

身体状况不好时,不要去洗桑拿,以免桑拿浴引起血压变化,引发心脑血管疾患。

清除淤血

淤血易导致多种疾病

淤血,在中医学中是指“血行不畅”、“淤血凝滞”的状态。血液担负着向全身细胞运送营养和氧气,排出废弃物、二氧化碳的工作。血液循环不良时,人体必需的物质就无法运抵细胞,废弃的物质则堆积起来,使得细胞无法完成其本身的功能,导致免疫力降低,从而引发多种疾病。

淤血易引发痛经、月经不调、肩膀酸痛、便秘、头痛等症状,另外,血液循环的恶化,甚至可成为胃肠、肾脏、肝脏、心脏等器官功能低下,脑血管功能障碍,免疫力低下,关节痛等疾病的源头,只不过其发病时间因人而异。

此外,多见于女性的习惯性头痛,很可能是脑血栓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症状的前兆。

总之,淤血的初期表现出的症状,也许并不十分严重,但是积累之后,往往会发展成严重的疾病。因此,不可掉以轻心,应当尽早查明原因,加以消除。

人体形成淤血的原因

形成淤血的因素有以下几个。

一是寒症。

寒症不只限于冬季的寒冷时期,夏季在空调房中或者湿气很重的房间内,以及吃冷食等,都可能引起身体受凉。

末梢的静脉和毛细血管内的血液向心脏回流不畅,就会引起淤血。新的温暖的血液无法流到手脚等部位,身体就会渐渐变得冰冷。身体容易受凉的部位有手脚、腰和腹部。

为了避免手脚冰冷,需要通过运动或按摩等方式来促进血液循环。腰和腹部不像手脚一样常有肌肉运动,一旦受凉后,血液积存在毛细血管中,流速变慢,呈现淤血状态。

二是压力。

植物神经有控制呼吸、消化吸收和收缩、扩张血管的作用。在正常情况下,紧张时交感神经发挥作用,放松的时候,则副交感神经发挥作用,不受个人意志左右。

但是,经常熬夜造成生活没有规律,或者因为工作和社会关系,长期承受身心压力的人,这两种神经功能切换往往无法正常进行,出现植物神经失调症,导致身体变冷。

相对而言,女性患寒症的人更多。因为,女性体内激素的平衡呈现周期性变化,这对自律神经也有很大的影响。

另外,饮食过量也可能造成淤血。

摄入过多富含动物性蛋白质和脂肪的食品,血液中胆固醇就会增加,血液也就变得黏稠,导致血管壁变厚硬化,使血液循环更加不畅。

消除淤血的养生法

生活中,许多人遇到由淤血引起的头痛和痛经,马上就吃镇痛药。这种习惯很不好,一旦养成药物依赖性,会对身体造成更大的伤害。

其实,通过适度的运动、泡澡以及改善饮食等方法,可以起到很好的预防淤血的目的。比如平时身体容易发冷的人,应尽量减少摄取寒性食物(茄子、黄瓜、番茄等)。特别是寒冷的冬天,要尽量避免吃夏季蔬菜做的沙拉。

有些药物也会造成身体发冷,如抑制头痛、肩膀酸痛、痛经等的镇痛药。在使用时,可以同时摄取能够温暖身体的食品。

另外,自我感觉到压力存在的时候,要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它、减缓它。但是有些时候往往是个体已经深受其害,而本人没有意识到压力的存在。尤其是责任感很强的人,潜意识中就会觉得自己“一定要如何”,不断给自身施加压力,却认识不到这就是压力。

因此,不管是多么微不足道的事,首先要认识到它就是造成压力的原因。可以解决的事情就尽早解决,现在多想也无益的事情就干脆放下。如果实在找不到解决烦恼的办法,不妨先活动活动身体,让自己暂时缓解一下紧张的情绪,以免导致植物神经功能失调。

生姜暖身可消除淤血

生姜独特的辣味和香味具有药效成分,其香味成分姜油酮和辣味成分姜辣素,能够使末梢的毛细血管扩张,令淤滞的血液顺畅流动,从而温暖身体,效果能持续3~4个小时。此外,它有促进发汗,活化新陈代谢,降低血压及减少胆固醇的功效。

近年来有关研究报告显示,生姜的辣味成分具有抗癌作用。其机制还没有得到完全证实,但据推测,这可能与生姜能够防止遗传物质免受自由基伤害的功效有关。另外,生姜所含的姜醇可以促进胃液的分泌,帮助消化。

生姜促进血液循环的同时,发汗作用也很强,吃得过多,可能出现打喷嚏,引起像感冒一样的过敏症状,或者有可能使身体上火、发烫。因此,如果以缓解淤血症状为目的,每天应选用10克左右有光泽、坚硬紧绷的老姜即可。

胡萝卜可活血暖身

胡萝卜是黄绿色蔬菜的代表。β-胡萝卜素具有多种药效,对眼部疾病,皮肤粗糙,肝脏、心脏或胃肠机能低下,肩、腰、膝部疼痛,痛经,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等多种症状,都有疗效。

胡萝卜中β-胡萝卜素含量丰富,1/2个胡萝卜中所含的β-胡萝卜素,可以满足一个人一天的必需量。另外,胡萝卜中钙、钾等的含量也很丰富。胡萝卜的营养集中在皮下部分,因此应连着皮一起食用,即使要削皮也尽量削薄一些。

胡萝卜和油性食品一起烹调,更利于β-胡萝卜素的吸收。每天做胡萝卜汁喝也很不错。取1~2根,不需削皮,切成小块放到榨汁机中,榨好后加入2~3滴橄榄油。养成每天喝胡萝卜汁的习惯,能使脸色红润,充满光泽。

葛能促进血液循环

葛是含有丰富药效成分的豆科植物,感冒药葛根汤,是用葛根煎过后的提取液,加生姜和红枣等制成的,发汗、解热的作用很强,可以排出体内不需要的水分,促使退烧。

另外,葛藤中所含的异黄酮,可刺激植物神经中的副交感神经,促进血液循环,对于肩和颈部的疼痛、腰痛、寒症、压力造成的情绪低落、高血压等都有效果。除此之外,还能够改善腹泻和便秘。

寒症和哮喘病症的人,经常饮用在切碎的莲藕中加入葛粉的莲藕葛根汤,保健效果不错。选葛粉时应注意鉴别,因为生粉和土豆粉的外观和葛粉很相似,但真正的葛粉在加热后不会立即变透明,可以通过这点区分开来。

红花能活血去淤

红花能有效改善血液循环,促进陈旧积滞血液的清除,历来就被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痛经和更年期障碍等妇科疾病。

红花的果实榨成的红花油中,含有能够减少胆固醇的亚油酸,能预防因血栓引起的脑梗塞,同时具有保持血管弹性的作用。

红花具有很强的活血作用,平时月经血量较多的人最好不要饮用红花茶或酒等。此外,红花对子宫有强烈的刺激,使子宫收缩,所以孕妇严禁使用。

杏能除寒消淤

杏的营养价值很高,尤其是胡萝卜素的含量在水果中是最高的。杏具有温热暖身的作用,对寒症有效,故能用于因寒致血淤者。另外,杏含有降压作用的钾和防止动脉硬化的儿茶素。

杏除了可以生吃之外,还可做成杏干、果汁、果酱和杏酒等。不过与生杏相比,杏干所含的果糖非常多,为高热量食品,不要吃太多。

对于因寒症而易于疲劳的人,可制作杏酒饮用。将熟杏1千克洗净,擦去水分,与冰糖200克一同放入广口瓶,加入1.8升白酒。泡制6个月取出杏后,即可饮用。每天喝一小杯杏酒,即可温热身体,改善顽固的寒症,有利于血液循环,又有滋养强壮的功效。

肉桂祛寒助阳

肉桂,也被称为桂皮,顾名思义,是指剥下的肉桂树的皮。其药效成分主要是肉桂醛,对治愈手、脚、腰和腹部的寒冷有效,还有活化胃部功能、杀菌等作用。

肉桂能提高甜味的作用,因此,可以在饭菜和饮料中加些肉桂粉和肉桂棒,也可以在红茶中加入肉桂香味剂制成肉桂茶,有助于转换心情。由于肉桂可致子宫充血,妊娠中的妇女不可多用。

咸梅干能改善血液循环

生的青梅几乎没有什么有效成分,但当它变成咸梅干之后,则具有丰富的药效,自古以来就备受珍视。

摄入过多动物性蛋白质、脂肪和糖分后,血液会因污浊而变成酸性。吃些碱性食品咸梅干,就可使黏稠的血液重生为正常的血液。

未精制的盐腌的梅干可以用来温热身体,其中的酸味成分枸橼酸有促进血液循环的功效,是缓解淤血症状最合适的食品之一。此外,它还是消除疲劳,治疗伤食和晕车的特效药。

用咸梅干和生姜、酱油、粗茶一起简单制作的梅酱茶,对寒症有效,可用于头痛的治疗,替代镇痛药使用。

改善血液循环的疗法

穴位按摩和瑜伽的一些姿势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消除寒症,恢复良好的血液循环是关键。穴位疗法对治手脚冰冷、腰酸和腰痛很有效。而瑜伽姿势可以消除盆骨内的淤血,对于月经不调和卵巢机能低下有效。

运用瑜伽的方法可采用以下姿势:脚底正对着合在一起,两手握住脚的大拇趾,将脚跟引向耻骨,边吸气边伸直脊背。接着将下颏向前伸,边吐气身体边向前屈。肘贴着地面,接着把额头也贴近地面。自然地呼吸并保持这一姿势10~20秒。然后,逐步恢复到最初姿态。

改善寒症的特效穴位疗法是:三阴交,能促进脚部血液循环,位于脚内踝3横指上的胫骨边缘的凹陷处,用拇指指腹按压;气冲穴,在大腿根部,耻骨边,将双手手指交叠,按压数秒之后再迅速离开,反复数次,能促进腰部血液循环;次廖穴,骶骨上方第二个凹陷处,用两个拇指缓缓揉捏,在次廖穴的上下方也有促进腰部血液循环的穴位,同样可以用手指按压。

另外,半身浴和足浴对改善血液循环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短时间在热水中浸泡,即使当时身体很温暖,但很快又会变凉。因此,需要较长时间在温水中泡着进行半身浴,还可以让身体热乎乎的,也能改善血液循环。

半身浴就是在38~40℃的温水中泡20~30分钟。如果肩膀觉得冷,可以披上浴巾。每天坚持会更有效果。

足浴时,把脚泡在38~40℃的温水中,约30分钟。水变凉时,要再加足热水,上半身不要穿太多衣服。月经期和身体状况不好的人尤其适合足浴。

改善血液的浓度

形成浓稠血液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