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济困以井,作为困的偶卦,此卦寓意曲折隐晦,借井的修缮疏通比喻营救文王的过程。
瘙椣井,改邑不改井,无丧无得,往来井井。汔至,亦未井,羸其瓶,凶。
井就是指人们生活赖以依存的水井。往来者,往井来家,指到井边取水回家。井井,前一井作动词,打水;后一井作名词,水井。城邑搬迁,要么是地理环境恶劣不适合生存,要么就是人口扩大,原来的住地无法满足需要。所以对于水井,如果人们变更了城邑、搬迁了住址却还是继续使用原来的老井,既不丢弃也不新建,只是大老远地往来于新邑与旧井之间取水。那么无论上面哪一种原因,“改邑不改井,往来井井”这么一种状态都维持不了多久,原来的水井都会很快因为过度汲取或者气候地理原因而枯竭。汔(qì),水涸也。井水枯竭了。至,到来,到达。未,不曾,没有。(jú),井上汲水的绳索,动词就是用绳汲井水。羸(léi),瘦弱。当水井干涸的那一天到来时,如果还是没有准备好汲水的绳索,即挖掘出新的水井供人们使用,那么只能让喝水的瓶子瘦弱,空空荡荡了,没有水喝那可怎么办?当然是大凶之事。
全句表面看仅仅是讲了未雨绸缪这么一个生活常识,实际是借“改邑”的环境变化比喻西伯侯被囚引起的政治变化,指出这个时候不能坐等靠,祈求殷商的恩赐,而要主动地去争取、去营救,才能转危为安。形势变了,思路也要跟着转变,要另辟蹊径。事实上,当西伯侯姬昌被囚困之时,正因为周族七年之久的不离不弃和全力营救,姬昌才得以脱困复位,一展宏图。
《象》曰:木上有水,井。君子以劳民劝相。
木桶里有水,有井水被从井里提出之象,如此则井水可以用来养人济物了。民,平民百姓,在此指老百姓做的事。相,辅佐、扶助。君子仿效此象,亲自操持民事,比如参与农田耕作等,以此亲历亲为作榜样劝勉百姓勤勉劳动。《清史稿·礼志二》:“康熙时,圣祖尝临丰泽园劝相。”现在植树节时,领导亲植树苗以起带头作用。都是此意。“劳民劝相”的主旨思想是体恤民情、发展民生,就本卦卦意而言则是委婉地恳求商纣体恤西岐百姓的呼求,尽快释放文王,以使百姓们安心生产报效国家。
初六:井泥不食,旧井无禽。
开头先说,井底淤泥不能食用,这口老井已经年久失修不能用了,连鸟儿也不来光顾。初六对应着困卦初六,这时的井是淤塞的,纣王也听不进劝告。“旧井无禽”对应着“三岁不觌”。
《象》曰:“井泥不食”,下也。“旧井无禽”,时舍也。
下,水位太低,与淤泥混杂在一起无法食用。时舍,为当时所舍弃。对井而言,没人来光顾了;对人而言,被时代抛弃了。在此指文王孤零零地被流放到幽谷不见天日。
九二:井谷射鲋,瓮敝漏。
前面是井淤泥,这里是清除淤泥,使井底如谷。谷,两山之间狭长而有出口的低地。敝,破衣。挖掘这口淤井,尽量地挖深挖广,井挖得像小山谷那样深阔,比喻之言。水井大多是下宽上窄,在此是用谷比喻井底。挖到这样子时会怎样呢?——射鲋。小鱼和泥水一起喷射了出来。射字体现了地下水压的强大,说明挖到水脉了,挖井者遇此自然欢欣鼓舞。姬昌于此时也从生死边缘走路出来,人们终于看到了营救的希望。这就如同把瓮打漏了一样。瓮漏了瓮里的水就会一涌而出,水脉打通了则有源源不尽的地下水供人食用。
《象》曰:“井谷射鲋”,无与也。
“井谷射鲋”有地下水涌出是看到了希望,但这离井的疏通还差很远,此时井水还是不能食用的,即无法给予。只有经过后面渫、甃等工作,井水才能“有所与”。
九三: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可用汲?王明,并受其福。
渫(xiè),除去,淘去污泥。恻,悲痛。打通水脉之后,泥沙混杂,还是不能食用。汲,从井里打水。怎样才能使井水干净可用呢?王如果聪明智慧,把工程继续下去,通过“渫井”,把水路彻底通畅,淘去污泥和水中的杂物,那么大家就能一起蒙受其福祉。所谓的见井渫而心恻,其实心恻的不是浑水,而是借景喻事。困卦此时姬昌还在辛苦地开采石头,虽然死罪已免但活罪煎熬,看着姬昌这么大年龄还在劳役受苦,所以才有了这句“井渫不食,为我心恻”的伤感。经过周人对帝辛的这番称颂和恳求,帝辛终于进一步减轻了对姬昌的处罚被放回城。姬昌就这样一次次减刑,从死亡边缘走向解放。
《象》曰:“井渫不食”,行恻也。求“王明”,受福也。
井水浑浊不能食用,行人路过此井时惋惜伤叹。比喻虽然经过疏通,文王死罪已免但仍然在劳役困苦,使人心疼。求王疏通水道,是为了使井水清洁,能够食用。对于殷商,宗周就是那个行人,此时宗周派来的使者来到朝歌上下求告,恳求纣王宽大为怀,降福于文王,使他免受劳役之罪。
六四:井甃,无咎。
甃,以砖瓦砌的井壁,动词指以砖修砌井壁。修砌井壁看似和修井没直接关系,但却是必不可少的。修井的步骤中,当清淤、去浊后,就要用石块将井壁垂直砌起来,以避免渣土掉落污染,长治久安之法。咎,是指淘完井就急于使用的这种心态和做法,这种井用不了多久就又会被杂物堵塞了。
对于解救姬昌这件事来说,脱离苦役只是初步的成果,还需要进一步贿赂纣王身边的人以巩固并扩大成果,不能丝毫地掉以轻心,不要因为这点疏忽而犯错。
《象》曰:“井甃无咎”,修井也。
修理整治,维护步骤也。
九五:井冽,寒泉食。
冽,寒冷,在此使动用法,比喻使井水冽,即保持好井的卫生。寒泉,深水。最后的边边角角,零活修缮,把井边加上护栏,砌好井沿,保护好这清澈的井水,从此以后,这来自地底深处的寒泉之水,就可以放心食用了。困的这个时候,文王也终于获得了部分自由。在此,作者用保护清冽井水比喻营救活动更加深入细致,几乎考虑到了方方面面。用可食之寒泉比喻贿赂物品之贵重称意,史载,周臣闳夭等人为营救文王出狱,此时将搜求的“有莘氏美女”、“骊戎之马”献给纣王。
《象》曰:“寒泉”之“食”,中正也。
恰到好处也。
上六:井收勿幕,有孚,元吉。
幕,古音(mò),与今义同,今读(mù),属于语音变迁,读音可按现代习惯读(mù)。指覆布,帐篷的顶布。有孚是说有原则、有诚信。水井最后完工后不要把井盖上占为己有,你处理问题这样子体恤人民疾苦,从此以后当然受到百姓爱戴,甚至天下归心。井收勿幕,共享成果也,从西伯侯被救的角度,则含有不要过河拆桥的意思。救出来之后,不要马上反目为仇,而应当保持友好的关系,至少是表面上的,这样才是“有孚”,否则就有忘恩负义之嫌了。你以感恩的态度与殷商和睦相处,是谓“元吉”。
《象》曰:“元吉”在“上”,大成也。
大功告成,文王归周也。
本卦中容易发生误解的是:“九三: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可用汲?王明,并受其福。”
通常认为“井渫不食”是指“井水淘净了却不饮用”,这是直读“井渫”为井水已经淘净。
实际上,纵观这一卦,体例极为整齐,都是以“井”字打头,井泥(井底淤泥)、井谷(掘井如谷)、井渫(淘净井水)、井甃(修砌井壁)、井冽(爱护井水)、井收(水井完工)。把“井”字放在后面读似乎更符合现在的阅读习惯:泥井、谷井、渫井、甃井、冽井、收井。井渫,在此恰恰是由于九二打通水源后泥沙俱下导致的浑浊需要清理,而不是已经清理干净了。
49、50卦白话
第四十九卦革下离上兑
革,巳日乃孚,元亨。利贞,悔亡。
初九:巩用黄牛之革。
六二:巳日乃革之。征吉,无咎。
九三:征凶,贞厉。革言三就,有孚。
九四:悔亡,有孚改命,吉。
九五:大人虎变,未占有孚。
上六:君子豹变,小人革面。征凶,居贞吉。
革:皮革。
卦辞:变革,时机成熟就要积极展开,去开创美好的未来。应当计划周详,把各种可能性都考虑到。
初九:选贤任能。绑扎牢固就要用黄牛皮做的革带。
六二:着手改革。时机成熟就要开始改革。勇于开拓则吉祥,不要后退。
九三:利益冲突。冒进有危险,这种想法将导致危机。改革方案应反复磋商,以形成共识。
九四:知错即改。有错即改,诚恳地纠正错误,吉祥。
九五:蹈厉奋发。官员们都变得像老虎那样雷厉风行,即使不占问也会对改革有信心。
上六:脚踏实地。公务人员像豹子那样投机取巧,百姓只是表面上敷衍了事。对此情况急进是不行的,要让他们各尽其责才能吉祥。
变革。
第五十卦鼎下巽上离
鼎,元吉,亨。
初六:鼎颠趾,利出否。得妾以其子,无咎。
九二:鼎有实,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吉。
九三: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方雨亏悔。终吉。
九四:鼎折足,覆公饣束。其形渥,凶。
六五:鼎黄耳金铉,利贞。
上九:鼎玉铉,大,吉。无不利。
鼎:食鼎。
卦辞:架好鼎,从此吉祥如意。
初六:任能免拙。把鼎足上下翘动,以利于倾倒沉渣。纳娶小妾是由于她为你生了儿子,否则不要纳娶。
九二:锐意进取。鼎中放入食物,同伴有病,不像我现在就能来,事情按计划进行。
九三:中途挫折。鼎耳坏了,不能移动。眼看着肥美的野味却无法享用,又逢大雨导致损失,使人懊悔。但结果还是把鼎移到了位置。
九四:功亏一篑。鼎脚折断,洒了大伙的美食。汤汁一片狼藉,凶。
六五:革故鼎新。用黄铜做鼎耳,用硬金属做鼎铉,应当彻底整修。
上九:大功告成。用玉铉打开鼎盖,丰盛,吉祥。不要急于享用。
鼎新。
47—50,挫折重生。
49革卦雅正
【题解】文王解困之后回到岐周,眼见由于内部管理的荒疏,外部氏族的趁火打劫,七年间西岐已经面目全非。面对着内忧外患,以及灭商才能争取生存空间之形势的清晰化,只有彻底变革才能摆脱被动、焕发生机。革,去了毛经过加工的兽皮,引申有改变、革除、变革的意思。将不适用的东西经过处理变成有用之物,改变不适应新时代需求的事物使符合时代步伐。
瘙椥革,巳日乃孚,元亨。利贞,悔亡。
巳(sì),本义在胎包中成长的小儿。巳日,地支纪日的第六日。古有上巳节,为三月上旬的巳日,在殷周时就已经形成,汉代以后固定在夏历三月初三,俗称三月三。上巳节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因为此时正当季节交换,阴气尚未退尽而阳气“蠢蠢摇动”,人容易患病,所以都到水边洗涤一番,通过自洁消弥致病因素。为什么要选在巳日呢?汉代应劭解释说,“巳者,祉也”,既除掉致病因素,又祈求福祉降临(《风俗通义·祀典·禊》)。由此可见古人对巳日的重视,也表明在古人心目中,巳日是个除旧迎新的日子。
孚,诚信、原则。这个时候怎么做才能体现你对百姓的诚信呢?革弊兴利,带领人民走向繁荣富强。
大意是:变革,当时机成熟的时候,选择一个新旧交替的日子着手实行,从此开辟国家光明的未来。
悔亡,后悔消失。让什么样的后悔消失呢?变革时应当计划周详,考虑全面,避免因考虑不周而失败。
《象》曰:泽中有火,革。君子以治历明时。
湖泊因干涸而湖底草木丛生,经此一场大火,大泽面貌发生巨变,重生为良田。君子观此象,在变革时期制定历法、明确时令,开创一个新时代。颁布历法犹如改革之政令也。
初九:巩用黄牛之革。
巩,繁体字为鞏,上巩下革,本义是用皮革捆东西,使牢固。黄牛之革的革,名词,用黄牛皮做的革带。用此绑扎物体,牢固有力也。捆东西要想捆绑结实就要用黄牛之革来捆扎,如果是一般的草绳,一用力绳子就挣断了,怎么能捆扎结实呢?对于积垢之深,弊端之多的现状进行改革,任务之繁重可想而知,不用最大的力量去改变,就无法使国家真正强大起来,而要完成这项工程,就需要许多“黄牛之革”去踏实工作,黄牛之革在此特指有精力、有能力、有经验、有使命感的得力人才。
如何知道这一爻是指人事变更呢?是参考鼎卦初六“鼎颠趾,利出否”得知的。
总之,姬昌改革的第一步,就是人事改革,优胜劣汰,把滥竽充数、年迈不济的官员调离,换上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官员。这样做的好处,等于是给国家机构大换血,使机构运用效率大幅提高,更为将来各项改革措施的顺利推行铺好了路。什么事情都是要由人去做的,所以这一爻是改革的前奏,也是基础。
《象》曰:“巩用黄牛”,不可以有为也。
要先做好准备,不可以上来就大施展,因为各方面条件都还不成熟。
六二:巳日乃革之。征吉,无咎。
巳日,时机成熟的时候、准备充分后,即人事安排到位后,就要着手进行改革了。征,征伐。改革如出征,启动制度改革与上战场意义差不多,制度改革是另一种形式的战争,是针对落后生产力、制度弊病进行的没有硝烟的战争。之所以特别指出要毋咎,不要犯过失,是说开弓没有回头箭,这个时候不要犹豫不决。
《象》曰:“巳日革之”,行有嘉也。
革旧图新,此举有美好的愿景也。
九三:征凶,贞厉。革言三就,有孚。
此时改革已经推行了一段时间,越来越深入,涉及到诸多人的切身利益,改革的阵痛在这个阶段更加明显,已经进入攻坚战,进入关键时期。改革毕竟是体制内的变革而不是战场上的你死我活,改革的攻坚战是转化不利因素,使成为发展的基础,而不是像战场上消灭对手就是胜利。所以说“征凶”。由于此时矛盾开始积累、社会不安因素开始突出,如果不顾这些现实问题,而继续高歌猛进,甚至打压反对意见,就会出大状况,甚至造成政府与民众的对立。
厉,祸患、危险。革言,改革的言论、变革的方案。就,本义到高处去住,引申为靠近、走近、趋向。三就,再三斟酌、反复磋商。霸王硬上弓的思路,会激化社会矛盾。重要方案,一定要慎重,应当多次征询、广泛宣传,最后形成一个多数人都能认同的办法。有孚,有诚信、有原则,就是赢得大家的支持,形成共识的意思。总之,九三大致是所谓的急进派会遇到的问题。改革步伐太快,走得太远,就会导致其他人没跟上,成为孤家寡人的改革。作者指出:改革需要争取理解,方案要注意可行性。
《象》曰:“革言三就”,又何之矣。
方案反复征求磋商,大家还能有什么意见呢?
九四:悔亡,有孚改命,吉。
社会矛盾积累到九四阶段,一触即发。一旦矛盾激化爆发怎么办呢?作者指出——悔亡。让懊悔之事消失,放下过去、面对未来,才是正确的态度。有诚信、有原则,使人信服地改变什么命令呢?当然是所悔所亡之命令了。做错了就要勇于改正,这样结果才能吉祥。知错即改,需要勇气,更需要政治品质。总之,此时改革遇到了重大挫折,领导者应暂时静下来进行阶段性总结,勇于认错,明辨得失,为下一步改革制定更切合实际的计划。
《象》曰:“改命之吉”,信志也。
改正错误之所以吉祥,是因为这样民众才能相信其用意、作为是为了公众,而不是仅仅为了一己之私利。
九五:大人虎变,未占有孚。
政治制度改革之后,朝廷上下一片新气象。大人,达官贵人也。达官贵人们都变得象老虎那样虎虎有生气,做事雷厉风行,不再推脱扯皮。这样的改革还用说么?这本身就是一个信号,使大家安心。即使不占卜,人们对这样的改革也是心中“有孚”,充满信任了。
《象》曰:“大人虎变”,其文炳也。
炳,光明、显著。借老虎斑纹的亮丽比喻大人们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上六:君子豹变,小人革面。征凶,居贞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