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帝王一生,是上篇的概括。
1、2卦白话
第一卦乾下乾上乾
乾,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乾:刚健。
卦辞:勇于进取,就可以开创未来。应当多思多问。
初九:勤奋学习。潜伏的龙,不要轻举妄动。
九二:崭露头角。看见龙在田野上空,应当拜访有地位的人。
九三:兢兢业业。君子白天自强不息,夜晚保持警惕,不要放松自己。
九四:韬晦待时。蛟龙偶尔翻跃于深潭,不要妄动。
九五:大展宏图。龙在天上翱翔,应当驾驭群臣。
上九:宗室和睦。过越之龙,将有悔恨。
用九:天下太平。看见群龙自在翱翔,吉。
帝业。
第二卦坤下坤上坤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初六:履霜,坚冰至。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六四:括囊,无咎,无誉。
六五:黄裳,元吉。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用六:利永贞。
坤:柔顺。
卦辞:有良好的品质,就可以开创未来。应当像母马那样有坚定的信念。君子有所追求,从茫无头绪到目标清晰。往西和南发展能赚钱,往东和北发展却会亏本。能稳进求实,就会成功吉祥。
初六:寒窗苦读。从薄霜降临,到厚冰深冬。
六二:才德兼备。为人要正直,行事要有度,要胸怀大志。不要因循守旧,不要教条主义。
六三:通权达变。既按章办事,又深通情理。假如参与政事,即使没有建树也会有个踏实地结果。
六四:低调做人。扎好口袋,不要露出锋芒,也不要自我标榜。
六五:名至实归。黄裳加身,从此吉祥。
上六:祸起萧墙。龙在野外交战,鲜血染红了天空和大地。
用六:奠定国策。应当追求最佳方案。
谋略。
1乾卦雅正
【题解】乾坤这一对卦是对上篇的总括,也即对周武王一生做了一个回顾。乾(qián),本义:上出。上进的意思。
?瘙棤乾,元亨。利贞。
急流勇进、勇往直前,就会从此一步步走向亨通,就能建功立业也。光有志向还不行,做事的时候,还应当多动脑子,不要有勇无谋,只凭热情。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健,随着帛书研究的深入,一般认为此字应为卦名“乾”,但卦名也是传达意义的,健指强有力,符合卦意,可通。古人认为地是静止的,天则永恒地旋转,无可阻挡。所以才说,天的运行强健有力。君子仿效此象,用自我奋斗的精神,来不懈进取。此自强不息之精神贯穿于本卦每个阶段。
初九:潜龙勿用。
龙,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身体长,有鳞,有角,有爪,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降雨,封建时代龙作为帝王的象征。在此比喻能力卓然不凡的人。潜伏的龙,卧龙也,养精蓄锐、勤奋学习之时,不要轻举妄动。诸葛亮在隆中的时候就被称为卧龙。指武王姬发学习成长时期,相当于3卦—6卦即屯、蒙、需、讼期间。
《象》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此时作为哲学观的阴阳体系还没建立起来。阳,在此特指阴冷阳热之阳气。潜龙不可妄动,犹如温泉、火山等炎热之气潜藏在地下而无法跃出。此以潜阳之气喻潜龙。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龙的功能是播洒雨水,龙辛勤地在田地上空降雨施田,是尽其本分功用也。九二还是小龙,青年之龙,人们看见小龙在田野上空云播雨施,辛勤劳作,相当于学生毕业后参加工作了。利见大人,是说才参加工作、才进某个单位时,应该熟悉一下情况,认识一下各部门的领导以便今后的工作和发展。见龙之“见”,传统注解多通“现”,意义基本同。但观全文句式,比如“见金夫”、“见豕负涂”等,还是应取看见之“见”。指武王姬发进入社会实践时期,相当于7卦—10卦即师、比、小畜、履期间。
《象》曰:“见龙在田”,德施普也。
龙在田野上空降雨,不分远近厚薄地普遍施予恩惠。刚参加工作时,也要勤勤恳恳,对所有人都真诚友善。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君子,指有学问有修养有能力的人。乾乾,上出再上出,上进再上进,不断地向上进取也。厉,本义磨刀石,引申指祸患、危险。惕,戒惧,小心谨慎。作为胸怀大志,有真才实学的人,白天应当奋发进取,自强不息,晚上也要像随时有危险一样注意保持警惕,如此积极进取,严格律己,不要有一丝懈怠。无咎,“无”是需要特别注意的字,在《周易》中一律通“毋”,表示劝阻或禁止,可译为“不要”、“别”。毋咎,不要犯错,这里特指不要懈怠、不要放松自我、不要自甘堕落的意思。
指武王姬发继承王位之后的强国时期,相当于11卦—12两卦即泰、否对应的期间。
《象》曰:“终日乾乾”,反复道也。
每日努力地工作,不断修正自我。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或,也许,有时,表示不定的词。渊,深水,深潭。龙偶尔跃出潭面。九四是处于韬光隐晦的战略潜伏时期,置身于深水中是为了隐匿行踪,偶尔跃跃欲试的举动是因为能量充沛的试探性行为。毋咎,是说此时要按捺冲动,等待时机,不要犯急于求功的毛病。或跃无咎,体现了主人公知进知退、知动知静的审时度势。指武王孟津观兵后的调整准备时期,相当于13卦—14两卦即同人、大有对应的期间。
《象》曰:“或跃在渊”,进“无咎”也。
前进的时候不要犯过失。不要冒进的意思。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巨龙终于一跃飞天,尽展才能,一尝抱负。利见大人,是从君王的角度说应当与各方面的权贵打交道,战争中、战争后,都处理并驾驭好与各方面势力的关系。在此指武王灭纣到治理天下的这段时期,相当于15卦—28卦即谦、豫、随、蛊、临、观、噬嗑、贲、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对应的期间。这十四卦时间上重叠颇多,用大量篇幅从不同角度展现了武王治理天下的策略和措施。
《象》曰:“飞龙在天”,大人造也。
造,本义到、往某地去,引申指成就。《诗·大雅·思齐》——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飞龙在天,有伟大抱负的人开始成就一番大事业。
上九:亢龙有悔。
亢,指极高。帛书中“亢”写作“抗”,对抗、匹敌,亦符合其义。极高的龙有悔。飞得过高,野心过大,不合乎自己的时位,比如居下位者欲图夺取居上者的宝座。武王去世后,为了争夺王位,管叔、蔡叔鼓动起武庚禄父一起叛周,即三监之乱。这也是历代开国君主乃至每一个君王都在时刻提防的要事,君主们最敏感的事情就是篡位夺权,而这又是历史舞台上频繁上演的剧目。“亢龙”之事尤其容易发生在功高震主的开国初期,所以开国君主一般都想尽办法清除开国将领功臣,以给后代留下良好局面。打下江山之后,当皇权更替之时,觊觎皇位的人会以各种借口展开权力角逐,乃至同室操戈。作者指出,对于此类现象,当事人当“有悔”,反思与忏悔,身在亢位而知处亢之道可也。指武王病逝后的宗周局势,相当于29卦—30两卦即坎、离对应的期间。
《象》曰:“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
飞得过高的龙将有悔恨,因为这种充盈的僵持状态是不可能持久的。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用九之“用”,帛书作“迥”。迥,遥远。用,使人或物发挥其功能,即面对上九“亢龙有悔”的危机或者可能性,采取什么措施才好呢?长线规划也。所以这一爻不在上篇故事之内,而是对上九“亢龙有悔”提出的解决之道,即一种政治设想。这是武王提出,周公完善的一个政治制度——封建制度。见,看见。作为君王,最希望看见的是怎样一片什么景象呢?即实行什么样的政治格局才能使政权巩固,甚至一劳永逸呢?人们看见一群龙各自快乐地飞翔。意思是,只要那些诸侯能各展其才,自得其乐而不结群问鼎,那么国家的政权就是稳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