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新编中华文化知识全知道
6843900000038

第38章 经济·贸易(1)

001古代早期的货币

货币是商品生产和交换发展的必然产物。我国最初曾使用过牲畜作为货币,在彝族的古籍中就有“四羊换一牛”的比值记载,他们表示货币概念的“则糜”,原义泛指牛羊,即牲畜的概称。周代青铜器铭文中还有“匹马束丝”以易奴隶的记载,即其明证。

随着商业的发展,人们开始使用贝壳作为货币。贝以朋为计算单位,一朋贝就是一条项链所用贝壳的数目。西周交通不发达,贝壳不易得,还常用铜来仿制,于是出现了铜贝、铜寻,这是世界上最早的金属铸币之一。此外,也有以石、骨、玉、蚌制作的仿贝,也可能在不同程度上充当着货币。由于贝曾被用作古钱币,因此汉字中凡与价值有关的字都从贝,如货、财、赋、贵、贱等。

到了周代,生产中大量使用铁器,生产水平有了较大发展,大概在春秋时期金属铸币开始流行,据《国语·周语》记载“景王二十一年(公元前524年)铸大钱”。

我国铸币开始时有圆形、方形、刀形、铲形等样式,后来一般都采用圆形。这也是今天我国把货币的基本单位叫“圆”(简化字为“元”)的由来。

趣味链接:古钱币的谑称

钱币在古时还有两种谑称:“白水真人”和“王老”。“白水真人”由古代称钱为“泉”拆字而来。《周礼·地官·泉府》贾公彦说:“泉与钱,今古异名。”大抵可信。

称钱币为“王老”由《南郭新书》而来,据说唐朝有个富翁,姓王名元宝。他家财万贯,而当时的钱上恰也有“元宝”两字,于是人们谑称钱币为“王老”。

002元宝简史

我们现在常说的元宝,指的大多是我国旧时铸的金银锭,始于元朝。忽必烈继位后,曾以库银为元宝,后来又将元宝铸成马蹄形,因此又称马蹄银,作货币流通。大锭重约五十两,多由各地银炉铸造,标有银匠姓名及日期、地点。重量成色各有差异。清中叶后元宝须经公估局鉴定批明重量和成色才能流通。金元宝一般供保藏,极少流通。

其实元宝也是一种古钱币的名称,以唐宋两代铸造较多。因唐“开元通宝”误读作“开通元宝”而得名。

最早使用元宝这一名称的是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史思明在洛阳铸的“得一元宝”和“顺天元宝”,后有代宗时的“大历元宝”。五代晋石敬瑭铸的钱叫“天福元宝”,宋代有“淳化元宝”。以后每次改元,多更铸新币,用年号标名铸于币面。清末所铸铜元上曾用“光绪元宝”四字,这些都是以元宝为名的钱币。

趣味链接:中国镍币之祖

古钱从商代后期到明前期,其成分主要为铜、锡、铅合金。

古钱色泽因其成分不同而各异,如铜多则显“冰红铜”色,铜的比例适中则为黄中泛青的普通青铜色,而锡铅过多则呈灰白色。秦半两、六朝五铢、隋五铢、唐开元、乾元以及宋崇宁、大观、政和、宣和、靖康、绍兴等古钱,有呈青白或白而泛黄的色泽,一般俗称为“白铜”,其实为铜镍合金。

镍有为磁石所吸引的特点。但除了版别特殊的崇宁通宝折十钱外,一般对磁石无动于衷。能与磁石相吸引的崇宁通宝“通”字平头,走之底平足,“宝”字大斜。此种钱存世较少,可为中国镍币之祖。

003“孔方兄”怎么演变成了钱的代称

中国古代的钱币在春秋战国时期是各式各样的,战国晚期的秦国才开始铸造“圆形方孔”的钱币。从此这种圆形方孔式样的钱币就成为中国古代社会最为通行的钱币形状,后来民间也用大钱、铜钱来称呼这种形状的钱币。

最早称钱为“孔方兄”的是晋朝的鲁褒。惠帝元康(291~299)年间,纲纪大坏,世风日下,惠帝昏聩无知,朝纲旁落,政出多门,贿赂成风,很多人都贪得无厌。

鲁褒是晋时一个名士,他在文章中写道:“钱之为体,有乾坤之象,内则其方,外则其圆……亲之如兄,字曰孔方。”

针对当时朝廷中达官贵人搜刮民财、巧取豪夺的行为,他写了《钱神论》一文来嘲讽、挖苦他们。他戏称自己对金钱“亲之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昌”。

这本是鲁褒对“钱”的游戏说法,但是在晋末那个盛行玄谈、讲究风度的年代,“孔方”、“方兄”或“孔方兄”作为钱的代称迅速流行起来。因为人们觉得用“孔方兄”来代指钱币,不但符合它自身的形状,而且完全消除了言及“钱”时的庸俗气,使人们觉得说话者知识渊博、气质脱俗。

时至今日,尽管铜钱已经成为古物,但是仍旧有人用“孔方兄”来称呼钱。体现了一种豁达和幽默。

趣味链接:中国最早的货币与纸币

中国最早的货币是贝壳。贝壳是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而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一种主要的、也是最早的原始货币。

中国最早的纸币是“交子”。交子产生于宋朝初期。交子上有图案、密码、花押、图章等印记。可流通,也可兑现。

004纸币为何又称“钞票”

纸币,又称钞票。“钞”字来源甚早,唐代时就把卖田地的卖约和经官府盖印的证据称做“田钞”,称官府的其他文件为“文钞”。

有人认为钞始于唐代的“飞钱”,但也有人认为这种“飞钱”是一种汇兑而非纸币。很多的学者认为纸币始于北宋的“交子”。“交子”一产生,就有地方官吏称它为“铁缗钞”。“交子”的本位是铁钱,一缗就是一千文。可见,中国的纸币刚刚出现,就同“钞”字结下了不解之缘。

交子最初由四川的16家富户主持发行,是一种纸币。当时发行额是1256340缗,三年更换一次,备有本钱360000缗。后来由于富户衰落,1023年,政府收回纸币的发行权。宋仁宗天圣年间,政府在益州设“交子务”,专司货币发行,流行渐广。

宋代通行过的纸币,除称做“交子”、“会子”、“关子”以外,称做钞的也有很多,如“河北见钱钞”、“两浙盐钞”、“陕西钱钞”等等,有上百种之多。金代有“交钞”,元明两代的纸币称“宝钞”,如“至元宝钞”、“大明通行宝钞”等。

明代中期以后,由于工商业逐渐发达,汇兑业务随之发展,出现了“汇票”一词,“票”字的使用也开始多起来。

清朝初年,曾发行一种纸币,叫做“钞贯”。民间陆继出现了“钱庄”和“票号”等金融信用机构,发行“照票”、“凭票”等作为领取现金的凭证。不过,咸丰以前,票是票,钞是钞,各不相混,互不通用。至咸丰年间,太平天国革命爆发,清政府为筹集镇压农民革命的军费,解决财政困难问题,实行“大清宝钞”,代替制钱和“户部官票”,从而出现了“钞票”一词,并成为纸币的代称。

趣味链接:票号和钱庄

票号是清代重要的信用机构,主要从事汇兑业务,又称“汇票庄”或“汇兑庄”,因多由山西人开办和经营,故亦称“山西票庄”、“西号”。

钱庄又名银号,在长江流域和上海地区称“钱庄”,在北方和华南各省,多称之为“银号”。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约明中叶以后)出现的一种金融业组织,主要经营银钱兑换、存款、放款和汇兑等业务。

我国的兑换业源远流长,唐宋时就有金钱铺、兑坊类的组织。明初推行宝钞,禁用金银;宣德年间,宝钞壅滞难行,民间交易只用金银;英宗正统年间放松管制,白银正式成为法定通货,和铜钱同时流通。

因币种繁多,仅制钱一项就有“金背”、“火添”、“锭边”等,重量成色不一,而且制钱、私钱和白银的比价经常波动,经营银钱兑换业务的钱庄遂应运而生。

005为什么是“买东西”而非“买南北”

为什么我们把购物称为“买东西”,而不是“买南北”呢?与此相关的有下面这个小故事。

宋朝有一位名叫朱熹的理学家,他好学多问,爱钻“牛角尖”。有一天,他偶然遇见了一个上知天文、下通地理的好友盛温和。他笑问盛温和:“你提着竹篮子干什么去呀?”盛温和想和他开个玩笑,便诙谐地眨着小眼睛回答:“我呀,是上街去买‘东西’的。”

朱熹冥思苦想,却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又问:“‘东西’怎么个买法?什么价?买‘东西’?那为何不买‘南北’呢?”盛温和听了不觉失声笑道:“你呀,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我问你,与金木水火土相对的是什么?”

他这才翻然醒悟,晃着脑袋饶有兴趣地自言自语道:“哦,哦……金木水火土,东西南北中。东方属木,西方属金。金木之类的物品,篮子都能容纳得下;而南方属火,北方属水,这类东西篮子岂能容得下?”说罢,他高兴地指着盛温和的脑袋说:“哎呀,还是你的脑瓜子聪明!”两个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原来,“五行”的“木金水火土”,是与方位上的“东西南北中”相配的。按照相生相克的原理,东方的木和西方的金可以共处,而南方的火和北方的水可就势不两立了。

后来,这个有趣的小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久而久之,“东西”逐渐被作为商品物质的代名词了。

趣味链接:“东西”与“南北”的对联

有一年,乾隆带着一帮翰林学士到江南游玩,途中经过一个名叫通州的小镇,看到此处小桥流水,风光旖旎,人来人往,市面繁荣,他们就停了下来。

乾隆想起在北京郊外也有一处地方叫通州,随即吟成了一副对联的上联: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吟完以后,乾隆便命随行的翰林学士们来对对试试。这上联有一点刁,那些翰林学士们冥思苦想,却无人应对。

江南通州当铺很多,到当铺当东西、赎东西的人络绎不绝,生意颇为兴隆。有个翰林看到此情此景,顿时灵感爆发,以景造对,脱口道出了下联: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乾隆听了,随即点头赞许,说这下联顺手拈来,和上联匹配竟是妙趣天成。随行的其他同人也为这位翰林的机智拍手叫好。

这个下联末尾的“东西”是表物件,却要和上联的表方位的“南北”相对。人们之所以认可下联的原因,无疑与“东西”的本义是表方位相关。

006“压岁钱“的由来

现在,人们遇到逢年过节、生日婚庆时,都习惯送红包。这个习俗是由以前的“给压岁钱”演变而来的。

“岁”是年的意思,所谓“压岁钱”,就是压住由年引起的恐慌的祝福之钱。为什么年会引起恐慌呢?

在我国的传说中,年本是一种凶恶的怪兽,每隔365天后的夜晚,它就会出来伤害人畜,践踏庄稼,人们为了不让年为害人间,就在它出现的那一天敲响各种东西驱赶它。后来逢年敲锣打鼓放鞭炮便由此演变而来。

年这样一种怪兽来了,孩子们当然会惊恐害怕,于是大人们就在年来到的时候,做出好吃的给孩子们压惊,久而久之,压惊逐渐演变为压岁钱。

据《宋史》记载,宋神宗时,王韶的小儿子南陔元宵观灯时,被贼人掳去,正巧碰上皇家车队,南陔呼救,官员们把南陔救出送进皇宫,当时的皇帝宋神宗连忙慰问南陔,同时送南陔压惊金犀钱祝福。从此,馈赠“压岁钱”更成流行时尚。

早期的“压岁钱”是以彩绳穿钱,放在孩子床脚,待年过后方可花掉,明显有压惊和祝福双重含意。到了明、清年代,则串起铜钱的彩线改用红线,更突出了驱凶辟邪和吉利祝福意念。

民国以后,流行用红纸包一百文铜圆,寓“长命百岁”的意思。如今,大人们则喜爱选用新钞票,赠给孩子们作为春节的礼品。

随着社会的发展,压岁钱的含义已由最初的压惊逐渐转化为节日的祝福。

趣味链接:“摇钱树”的来历

“摇钱树”经常出现于神话传说中,是说一种宝树,只要一摇动,就会有钱落下来。也有用“摇钱树”来比喻能挣钱的人。那么,“摇钱树”一词是怎么出现的呢?

《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只是你的娘,把你(花魁女)当个摇钱之树,等闲也不轻放你出去。”《占花魁》剧:“被许多人,口称是万俟府上,把女儿抢去。若有些山高水低,可不把我一个摇钱树活活的砍折了。”《怜香伴》剧:“我周公梦的秀才,是个摇钱树。只求树不倒,不怕没钱摇。”

因为旧时妓院中鸨母把妓女当作摇钱树,所以,也称妓女为“钱树子”。段安节《乐府杂录》载:“许和子者,吉州永新县乐家女也……既美且慧,善歌,能为新声。及卒,谓其母曰:‘阿母,钱树子倒矣。’”

007我国公债溯源

公债,是国家以信用方式吸收巨额款项的一种形式,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

中国在出现这种形式之前,国家收入一向依靠地丁与钱粮。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连年战争使清廷元气大伤、丁粮锐减,而且军用浩繁,国家财政吃紧。在这种情况下,曾国藩为了搜刮军费,围剿太平军,便与幕僚建议创“厘金”,后又开捐官之例,用来增加收入。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清廷已气息奄奄,理财之术亦穷,经济来源更加困难。正在清廷内外交困时,光绪庚辰科的状元、翰林院侍读学士、南京人黄思永仿效西洋列国筹集公债的先例,奏请清廷发行公债,以应当务之急。这篇奏折,大受慈禧的赞赏,遂准奏。可是,慈禧认为称债有失皇家体面,便取名叫“昭信股票”,以示昭大信于民之意。这次发行的“昭信股票”,均交各省派销。

从此,中国就开始有了公债。

趣味链接:彩票溯源

彩票,又叫奖券,俗称“白鸽票”,还有些人称之为“发财票”。其前身据说是一种叫“闱姓”的东西。

1880年左右,杭州刘学询在北京会试时,发行一种“闱姓”。其法将应试举人的姓印在一张纸上,定价出售,由购买的人去猜,等发榜后,依猜中多少,依次得头、二、三等彩。科举未废时,“闱姓”风行于广东,官方并不禁止。光绪初年,且有人奏抽“闱姓”捐,以助军饷。

此后湖广总督张之洞批准发行的“湖北签捐票”,可算是旧中国最早正式发行的彩票。另外,自1894年起,上海即流行一种来自菲律宾的“吕宋发财票”。在旧中国,彩票之风以上海最盛。

008商人的由来

“商人”就是买卖人、生意人。那么,“商人”一词是怎么来的呢?

在原始社会后期,出现了以物易物的交换活动。到了夏代,在社会上便分离出一部分专门从事交换的人。公元前1000多年,黄河下游的商族首领王亥聪明多谋,很会做生意,经常率领很多奴隶,驾着牛车到黄河北岸去做买卖。

后来,到了商族后裔汤的时候,商族的手工业已相当发达,特别是纺织业,花色品种优于其他各族。汤为了削弱夏的国力,便组织妇女织布纺纱,换取夏的粮食和财富,把贸易作为政治斗争的武器,最后灭了夏代的统治者夏桀,建立了商朝。

周朝建立后,商朝的臣民被贬为下等人,被剥夺了政治权利,被没收了土地和财产。过惯了奢侈生活的商族贵族,为了过上更好的日子,便纷纷重操旧业,到处去跑买卖。久而久之,便在周族人的心目中形成了一个概念,即跑买卖的人都是商族人。后来,慢慢地“族”字也去掉了,简呼为商人了。这些称呼一直沿袭至今。

趣味链接:唐代的外商

唐朝时,经济对外开放,因此吸引了大批外商涌入中土,当时的外商,主要集中在长安、扬州、广州三个大城市中。

唐王朝将长安西市划为外商集中区,这里的外商主要由西域丝路而来。他们有的开“酒家”,借“胡姬”陪酒赚钱;有的办“质库”(当铺),“举质取利”;有的建“波斯邸”,放高利贷发财。更多的则是做珠宝木材生意。

广州的外商则主要从海上丝路而来,大多经营从波斯、印度等地运来的香料珍宝等物。唐代广州外商最多时,据估计有十多万人。

扬州也是一个经济十分发达的城市,对长安和广州的外商有强烈的吸引力。肃宗时,田神功率军大掠扬州,仅大食、波斯的外商就死了几千人,可见扬州外商之多。

在史籍中,唐朝的外商大多被称为“商胡”,亦称“贾胡”、“胡客”、“番商”,这些外商主要是来自于大食(古阿拉伯帝国)、波斯(今伊朗)的穆斯林商人。

与外国通商,给唐王朝带来巨大财富。每年的商税、市税收入,广州市舶使的关税收入,在唐王朝每年的财政收入中都占很大比重。

009薪水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