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乡下人外出打工,一个去上海,一个去北京。在候车时,他们却都改变了主意,因为他们听邻座的人议论说,上海人精明,外地人问路都收费;北京人质朴,见吃不上饭的人,不仅给馒头,还送旧衣服。
原来要去北京的人想,还是上海好。给人带路都能挣钱,还有什么不能挣钱的?我幸亏还没上车,不然真失去了一次致富的机会。
原来要去上海的人想,还是北京好,挣不到钱也饿不死。幸亏还没到上海,不然真掉进了火坑。
于是,他们在退票处相遇了,原来要去北京的人换了到上海的票,要去上海的人换了到北京的票。
去北京的人发现,北京果然好,他初到的一个月里,什么都没干,竟没饿着。不仅银行大厅里的纯净水可以白喝,而且大商场里欢迎品尝的点心也可以白吃。
去上海的人发现,上海果然是一个可以发财的城市,干什么都可以赚钱。带路可以赚钱,弄盆凉水让人洗脸可以赚钱,只要想点办法,再花点力气就可以赚钱。
去上海的人凭着乡下人对泥土的感情和认识,在郊区装了十包含有沙子和树叶的土,以“花盆土”的名义,向不见泥土而又爱花儿的上海人兜售,第一天他在城郊间往返六次,净赚了50元钱。一年后,凭借“花盆土”,他竟然在上海拥有了一间小小的门面。
在长年的走街串巷中,他又有一个新发现:一些商店楼面亮丽而招牌却不亮,一打听才知道是清洁公司只负责洗楼不负责洗招牌的结果。于是,他组建了一个专门清洗招牌的公司。如今他的公司已有一百五十多个工人,业务也由上海发展到杭州和南京。
后来,他坐火车去北京考察清洗市场。在北京站,一个捡破烂的人把头伸进软卧车厢,向他要一只啤酒瓶。就在递瓶时,两人都愣住了,因为就在五年前,他们曾换过一次车票。
赏析:
《换票》更像是昨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则新闻故事。一个看似毫不相关的情景,发生在两个心态完全相反的人身上,却出现了天壤之别的变化。到北京的人怀着一颗消极怠惰的心,到上海的人却有一颗积极乐观的心。两种心态两个结果,幻想眼前一时的安逸,最终换来的却是一生的穷困潦倒。所以我们从小就要有一种乐观积极、不怕困难、不贪图享乐的心态,积极努力去开拓自己的一片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