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成功魔法(完全智慧手册丛书)
6854500000035

第35章 集中魔力训练(3)

如果说这首曲子有三十个小节,一般假使一天练习一个小节,就可以在一个月里把它练习完。而糸川先生不是按顺序练习,他是先把他觉得应该很简单的小节挑出来先练习。

第二天依然遵守这个原则,练习他觉得很简单的小节。每天这样练习下去,刚开始他觉得很困难的小节,就会因为技巧纯熟,而能精彩的演奏出来。

糸川先生的方法,就心理学的角度上看也是可以理解的。为什么呢?因为人类完成工作的决心,往往没有找借口逃避的心来得强。如果,先由困难的部份入手,在一开始就难以应付,多半人们就会找借口逃开。而糸川先生的方式,是先让自己尝到成功的滋味,再朝前迈进。这实在是一个十分巧妙的方法。

糸川氏练习大提琴的方法,也可以供我们在工作、读书时参考,以发挥精神的集中力。比方说,我们可以把一个极困难的作业完成时间订在两个小时。如果从开始就一直很顺利,一下子就做完了。但途中一旦出现阻力,兴趣就会低落下去,完成时间就会拖长。

所以,在作业之前应该先花上五分钟、十分钟的时间,把整个作业内容看一次,做个小小的区分,把最简单的部份挑出来做做看。这样一来,在开始出击时就会有漂亮的成绩,体验到“成功的滋味”。这样的体验,可以使人更有信心地、更专注地往下做下去,困难的部份也终将在最后被解决掉。

如果在一开始做的综合浏览中,看不出哪一部份是较简单的,也可以把自己最有兴趣的部份挑出来。

黑泽明是举世闻名的导演,可以算是电影界的天皇。他在写剧本时,就像多数的剧作家一样,他并不先写出个结构来。他首先会一口气将自己想写的写出来,然后,再写出其他想表达的部分,最后,再加上部分其他完成的文章。他许多的名作,就是用这种“接枝法”所写出来的。

不只是制作电影如此,任何工作都有开始和结束的时候。任谁都想要有个美好的开始、圆满的结束,但若是触目所及都是不断遭遇到的困难,那只会增加痛苦。所以不妨将整个过程细分开来,再另外挑出自己最有兴趣的部分来完成。

即使是件看起来丝毫引不起任何兴趣的工作,若是将它区分为琐碎的部分,不难意外的发现它还是有些有趣之处。先从这一部分着手,将之攻略成功,由这愉快的经验出发,必然能将全体攻略下来。

在做自己讨厌的工作时,可寻求自己喜爱的方式工作或读书时,不管是在全体、或是在其中一部分上尝到成功的滋味,就会对这工作更加有兴趣,因为在其中我们得到了快感。这种“快感”,在建立起对没有兴趣的读书、工作的意愿上,是一项极重要的因素,这也就是所谓“建立内发的动机”。一旦有了这种愉快的经验,再苦的工作都能坚持下去。

出席某座谈会的日本电影影评人淀川长治先生,曾经带着笑容对朋友说;“出生至今,当然曾经碰见过讨厌的人,但是,却从来没做过讨厌的工作。”

以散播电影的乐趣为己任,要让大家都喜爱电影,是淀川氏一生追求的目标。他的话直入人心,真令人感动不已。

淀川氏的人生应该是没有什么苦楚,除了他对电影的强烈热爱在支持他,使他能产生极大的集中力之外,也因为感情的因素,使他能将一切多余的杂音都排除于外,这使得他一直都很快乐。

最近,体育界的女选手常常缔造一些令男选手汗颜的佳绩。这情况在游泳竞赛里也同样的发生。大概二年前,我们从电视上的体育节目中看到的情况,真令人为之赞叹不已。在那年秋天的世界杯泳赛中,女子二百公尺自由式创下了令人惊异的成绩,首度游入两分钟内的世界新纪录。而创下这优秀成绩的,竟是一名年仅十五岁的美国选手。

她在接受访问时说;“除了游泳以外,我对其他的东西都不感兴趣。每天,我都游上一万到一万六千公尺,却一点儿也不觉得苦。我喜欢游泳,结果就刷新纪录,如此而已。”

她每日练习的分量之多令我们吃惊!但是,即使是在这么严酷的训练环境下,她也不以为苦,可见这“愉快的经验”对她有多大的影响力!

由此可见,在进行自己毫无兴趣的工作时,是不能不积极运用这“愉快的经验”的小技巧的。

我们的一个好朋友的职业是校对,他在这工作岗位上做了十年,已经是熟练的好手了。校对这工作需要很大的耐性,而且又是颇单调的工作。我们本以为会听到他向我抱怨,常常都会觉得做不下去云云。出人意表的,他竟然说他在刚开始从事这项工作时,的确曾觉得工作没有价值而做不下去。之后,慢慢从挑出错字中得到满足感。换句话说,就是享受到一种“吹毛求疵”的快乐。为了印出没有错误的印刷品和错字奋斗,这使他甚至能够挑出别人所遗漏的错字。

有些时候,内发动机是被别人的暗示所激发的。有一位青年一直为英文所苦,怎么做都救不起来。在和老师商量后,老师给了他一个建议“先从阅读你喜欢的原文书开始吧!”

他是一个推理小说迷,于是他就开始埋首于字典和艾嘉莎·克莉丝蒂的着作中。几年后,他的英文程度已经好到可以不必依赖字典的程度了。这就是一个“由自己喜爱的方面入手”的例子。

在这个例子中,就是以自己喜好的方法来进行枯燥乏味的工作,由所得的愉快经验,帮助精神集中。

在育儿的音乐教育中,日本所谓的“铃木式教学法”也是如此。以小提琴的教学来说,如果应该教的是长调全弓,以铃木式教学法进行的话,就会先只上到E调断音,但是,教学重点就会转至应用上去。如此一来,年纪较小的幼儿们不会觉得枯燥乏味,他们愿意练习,指导起来的效果也就十分良好。

找出自己喜欢的方法,替自己在工作、读书时,开出一条坦途吧!

如果能在单调的工作中,加入游戏的成分就更理想了要使自己获得愉快的经验,以支持工作的动力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在工作中加入游戏的成份。有很多人都说;“所有的游戏,只是单纯行为的反覆。”必须遵循一定规则的游戏,的确就是一种单纯的行为反覆。

以玩扑克牌游戏来说,如果在大约十五分钟里还没有输赢,人就会对游戏感到倦怠。如果游戏只有扑克牌的往来时,大概玩的人也慢慢地会变成扑克脸吧!

如果我们把声音关掉了看电视转播的棒球赛,球场中的热闹气氛完全传不过来,只剩银幕上的人们反复地做着相同的动作。这样看下来,顶多两小时就会感到厌烦,坐不下去。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把游戏的其他因素都排除掉,就会变得十分单调。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使自己沉浸在忘我的热衷情绪里,而达到精神集中的目的呢?游戏的目的,就是在竞赛中求得胜负,利用竞争的方式才会有趣。

也就是说,玩游戏之前,要先忘却游戏本身是单调的这回事,加一点戏剧化的效果进去。如此才能使单调的工作得以改变,这才是我们加入游戏的最终目的。

如果您现在的工作是单纯的反复作业,因而使您兴趣缺乏的话,那就不妨订立一个目标,制造出一种有胜有负的竞赛状态。

游戏其实也就是我们求得愉快经验的一种工具。有了愉快的经验时,做起事来也会顺畅许多。其实,制造竞赛效果并不难。譬如说,可以和朋友约定;每天都记一个英文单词,然后赌一杯咖啡为代价。

不过,这并不是每天都做的工作。在面对一项工作时,选定一个目标,与自己做竞争,是最好的实行方式。这样对读书、工作的助益最大。

2.分心时的集中术

在本章第一节中提及因缺乏动机而形成妨碍集中的因素,在一般所谓“不带劲的状态”之后,我们则是要告诉您因周遭物理环境而引起妨碍集中的原因。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常会说“为什么精神会不佳呢?”“为什么总是不能定下心来呢?”等等,就相当于此处所提及的环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体验到,当室内温度过高时会昏昏沉沉地睡着,但若调得过低时,仍然无法定下心来工作。同样的,太过明亮不好而太过暗也无法使工作起劲,对神经质的人而言,噪音的问题常形成许多大障碍,然而,相反的,若如隔音室中异常的安静,仍有不少的例子显示,也无法使人定下心来。

但是,这个问题有很大的个人差异,所以不得不考虑到不同的人,有完全不同的条件。有时对这个人而言是增加集中力的条件,但对他人而言却是妨碍集中力的因素,而且这种情形并不少见。

在一些已过世的知名人物之中,三岛由纪夫连风声都很在意,所以他喜欢一个近似于隔音室内的状态,但是,同为日本作家的佐贺潜等人,即使是在电车内或搭飞机时,仍能平心静气的写稿。

说到这里让我们想起一件事,曾听说日本的作家江户川乱步先生在土墙屋中悬挂红灯笼、贴美女裸照,据说可以使他文思泉涌,也听说有些作家,若和喜欢的艺妓同床共枕后能振笔疾书。

这些人至少十分清楚能使自己发挥集中力的环境要因,这也可说是为自己的工作尽最大的努力吧!

而这种事情并不限于如摇笔杆的室内作业。在大的房间内,面对许多人演说等,也是相同性质的事情。

演讲成功时,演讲者和听众完全融为一体,两者的集中力达到最高点,整个会场浸于一片沉稳的情绪中。此时,最重要的仍是环境因素的完备。我们认为一场演讲的成功与否,其中,演讲者有三分的责任,而会场布置者的责任则占七分。

一场演讲的筹备,首先会遭遇的问题是会场的大小及听众数目间的关系。一个可以容纳一千五百人的会场中,若只有三百人左右的听众,这不论是对多么有名的演讲者而言,都不会有成功的可能。又会场的明暗程度、周围的噪音、是否有小孩在场、麦克风的情况及会场的音响效果等等,若一一举例说明,真是举之不尽,但不容置疑的是,掌握演讲成功与否的关键,不外乎这些微小的因素的累积。

另外如舞台高度、演说者与听众的距离等等,也都是常为人疏漏的极重要因素。在尚未习于演讲时,假设这些环境因素尚未完备,并且将这些责任都自行背负以至于汗流浃背,但等到习惯演讲之后,有时间空间上的空余后,首先该进行的则是尽量减少这种环境上不完备的工作。

例如,会场的照明过暗时,可以透过麦克风告诉灯光师“我看不见大家的脸,麻烦你将来宾席的灯光再开亮点儿好吗?”或是,会场和听众相较之下,显得听众人数过少时,可以说;“各位来宾,麻烦您往前面的座位移动。难得今天人数这么少,我们可以好好地谈话不是吗?”像这样把来宾集中于一处之后,会更容易谈话。

有的人,若是觉得距来宾席太远时,通常会下舞台,站在与听众同等的地位上。“我并不是个想从高位来与各位谈话的人。今天,我想与各位站在相同的地板上,来与各位谈话。”一边说着,一边在听众间找个适当位置坐下,才一坐下就觉得亲近感增加,也制造了亲切温暖的气氛。

结婚典礼中的致辞也是一样,对不习惯的人而言,大都面向来宾的背面,且满头大汗的演说,此时,若略微调整自己的位置,站在一个来宾都能见到自己的位置,如此一来,听的人会增加注意力来听,演说也能更加生动出色。

当你想集中注意念书或工作,需要完全专心时,这种充其量不过是物理条件的事,我们很清楚这是件很容易达成的事。

而其中最重要的是,要看清各种物境和自己本身的关系。借着这种分析,了解对自己有利的条件来决胜负,这是大幅增加集中力的重要关键。

在本小节,将为您介绍一般而言较容易集中的环境因素,其中分工作场所的管理、四周环境的管理、作业时间的管理以及音、色、光等物理性的刺激的管理。

借着从这些因素之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来尝试、练习,以便整理能集中注意力的外在条件,至少在“心情涣散”、“无法定下心来”时,一定能排除妨碍集中力的大敌人。

——藉由场所的选择方式而养成的集中术决定能使自己的注意力集中的场所、时间及姿势环境的因素之中,最先碰到的是读书或工作场所的选定。人类是属于环境的一分子,有句“入境随俗”的成语,由此可见人类强烈地受着环境的支配。当然,提及“场所”,就广义而言,和环境是相同的意义,而“场所”中各种不同的因素如声音、明亮、温度、时间、摆设的物品、看得见的物品、所在位置关系等许多条件也包含在内。在此仅为您探讨作业场所的位置条件,至于周围的物品、声音及光线等物理性的刺激及时间的条件将另外为您作探讨。

例如,同本节前面所介绍的一般,作家执笔时有许多人拥有自己的“场所”、“时间”、“方式”。江户川乱步的情形,若要说得详细些就是“特别场合中”、“深夜”、“四周贴有美女裸照”或“摆置奇怪物品”。又如森林诚一,据说是“另外购买公寓房子作为工作场所”、“以羽毛钢笔写字,一小时一张”。

又提及以何种标准来选择工作场所的位置时,优先于所有的条件,且更具有意义的,则是他对该场所的眷爱及无形中养成的习惯。

换句话说,就客观而言,也许工作场所的条件并不是很好,但对自己而言,这样的环境对自己很有帮助,或决定了这里是最能集中注意力的场所,那么不论何时,只要置身于此,便能反射性地集中精神。

“身体所在位置”并不局限于“纪念堂”、“公寓大厦内的一间房间”等较大的空间,在相同的空间中,身体的“放置方式”,也就是该坐那里,在那里睡觉,还有它的姿势为何等“型”的问题,也包含在内。

也就是说,人类集中注意时,有着连自己也未发现的身体的“型”。看看那些热衷于玩小钢珠的人们,他们确实拥有各种个性的“型”。有人悬着身体,歪着头,也有人将左手置于托盘中并外加一根香烟。然后为了买钢珠或上洗手间而离开座位,回来之后又开始回复刚刚的姿势。这个“型”的发现是由于他们在无意识之中,能在最短时间内恢复已中断的集中状态。

蹲下,右手高举推杆,闭一只眼睛来测量距离,这是透过电视转播而发现的高尔夫选手青木功轻击球时的型。恐怕刚开始时,也是经过多次错误的试验以便让心定下来,但当集中心力击轻击球时总无法打得很好,于是偶尔采用这种方式而且每次都是柏第。说这是怪癖也是怪癖,但重点是,该选手透过这种方式皆能将球击入洞中。

仔细想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总是将注意力集中于如何能将注意力集中于所面临的工作上,却不将这种努力升华为自己的“型”。林肯念书时必把自己的脚伸到桌面上,其实不论是何种形式,像这种能抓住自己特有形式的人,一定会发挥惊人的集中力。但不管是何种形式,在反复的尝试及错误之中,一定有机会可以发现。之后,只要掌握住那个方式,再配以适当的条件后,便能立即集中注意力。

试着从日常生活中,分离出所需要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