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成语典故全读本
6854900000031

第31章 生活认知(7)

第二天,三路大军来到会盟的地点,将阵势摆开。来会盟的各路诸侯一开始还把吴国当成未开化的蛮荒之地,一见吴军竟然摆出如此盛大的阵势,显出如此整肃的军容,吓得心惊胆战。他们觉得自己的国势日渐衰弱,实在比不上方兴未艾的吴国,只得尊吴王夫差为天下盟主。

但是,吴王夫差只顾北上争霸,造成本国兵力不足。结果,越王勾践趁机袭击吴国,最后竟然占领了吴国全境。众诸侯见越国竟然比吴国还厉害,纷纷尊越王勾践为天下盟主。

成语释义

像火一样红,像茅草的白花一样白,形容军容的盛大。现在常用来比喻气势旺盛。荼:古代指茅草的白花。

故事出处

《国语·吴语》:“万人以为方阵,皆白裳、白旗、素甲、白羽之矰,望之如荼……左军亦如之,皆赤裳、赤旗、丹甲、朱羽之矰,望之如火。”

060塞翁失马

古时候,西北边塞住着一位老翁,与儿子相依为命。一天,他家里的一匹马跑到塞外去了。他儿子平常就很喜欢这匹马,花了很大精力去找,却总是找不到。邻居们觉得这老翁的运气不好,都劝他要想开一点。可是,老翁好像对自己的损失一点都不在乎,说道:“我虽然丢了一匹马,但怎么知道这不是一件好事呢?”

大家听了,觉得老翁虽然想得极开,但所说的话却难以理解,就各自回家去了。

没过多久,那匹逃走的马居然回来了,还带来了另一匹高头大马。邻居们听说了,觉得老翁捡了个便宜,都来庆贺,并说上次老翁的话颇有几分道理。没想到,老翁却表现得很不高兴,说:“怎么知道这不是一件坏事呢?”

大家听了以后,感到很奇怪,觉得老翁就会说些奇奇怪怪的话。

没想到,老翁的话又应验了。因为儿子对那匹高头大马非常喜爱,经常骑着它到处闲逛,老翁也约束不住。一次,这个年轻人从马上摔下,摔折了脚骨,成了跛子。邻居都劝老翁不要过于伤心,不料老翁却又一次喜上眉梢:“虽然小儿此番把腿摔折,但这未必是一件坏事啊!”

果然,刚刚过了一年,塞外的强敌突然侵入边境。边境的青壮年都被官府招去当兵。而老翁的儿子因为脚跛,没有被官府看中,因而没有被编入军队。结果,官军与敌人交战,打得非常激烈,边境的青年大多战死沙场,而老翁的儿子却得以保全性命,还能够照顾年迈的父亲。

成语释义

比喻暂时遭到损失后,可能会因此得到更大的好处。也指世事多变,坏事可能变成好事。塞:边疆险要之地。翁:老头儿。

故事出处

《淮南子·人间训》:“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翁曰:‘此何遽不为福乎?’”

出处译文

靠近边境一带居住的人中,有位擅长占术的人。一次,他们家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邻居们都为此来慰问他,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是一件好事呢?”

061姗姗来迟

西汉时,汉武帝非常宠爱才貌双全的李夫人,可是李夫人偏偏很早就去世了。汉武帝非常悲痛,对她思念欲狂。他这个人信神信鬼,希望能借助神仙之力,见到李夫人的娇容。

有个名叫少翁的方士,自称通晓求仙、炼丹之术,他还有一招绝技,就是招魂。据说,他能将死者的魂魄招回来,与爱他的人相会,而且百试不爽。汉武帝大喜,把他请到宫中,让他将李夫人的魂魄招回宫中。少翁向汉武帝索要了一件李夫人穿过的衣服,并让人腾出一间洁净的房舍。

等到晚上,少翁将蜡烛点上,挂起轻纱做的帷帐,请武帝坐在另一个帷帐中观看。他自己进入帷帐,念咒喷水,装模作样地施起法来。他折腾了老半天,汉武帝终于看到,在少翁所在的帷帐中,隐隐约约地映现出一个女子的身影。

她身材婀娜,好像是李夫人,一会儿在帷帐里端坐,一会儿又慢悠悠地踱来踱去。汉武帝以为李夫人真的显了形,不由得兴高采烈起来。他想进帐与李夫人相会,但少翁严肃地阻止他,指出他若是执意进帐,法术就不灵了。过了一会儿,人影便消失了。

汉武帝想到与李夫人相处的情景,心里又悲又恨。悲的是明明李夫人就在眼前,只因天人相隔,就是不能进帐相会,握手谈心。恨的是李夫人竟然如此薄情寡义,只现身了一会儿,就杳然离去。多情的汉武帝立即作了一首小诗:“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

意思是:这到底是不是你的倩影?我只能站着远远观望,无法与你接近。你到底因为什么事耽误了行程,为什么这么迟才缓缓而来?

其实,世上哪有什么招魂之术,少翁是在帐中做了手脚。有人说,少翁是利用皮影,制造了一种“灵魂降临”的亦真亦幻的效果。

成语释义

比喻慢悠悠地来得很晚。姗姗:形容走路缓慢从容的姿态。

故事出处

《汉书·外戚传》:“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

062伤风败俗

韩愈,字退之,是唐代着名的诗文大家、文坛领袖。他曾担任监察御史、国子监博士、吏部侍郎等官职,为朝廷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那时候,佛教盛行,很多佛教徒利用皇帝的宠信,横行霸道,欺压百姓。一天,唐宪宗突发奇想,要把传说是释迦牟尼的一块遗骨迎接到宫中供奉,以弘扬佛法。韩愈对宪宗的这一做法非常反对,就写了一篇《论佛骨表》,劝谏宪宗不要行此下策。

在文章中,韩愈说道:“佛教是从外国传来的,中国古时候根本没有佛教。古代圣人们不懂佛教,但他们治国有术,当政的时间很长,并安享长寿之福。佛教是从东汉明帝时传到中国的,可是明帝只坐享了十八年的江山,以后各个朝代都把佛教抬得很高,可是君王却没有几个长寿的……

“现在,陛下要把佛骨迎入大内皇城,使王公大臣四处奔走、施舍钱财,将钱财大把大把地浪费掉。很多愚昧无知的百姓为了表示对佛教的虔诚,竟然发疯似的灼烧自己的身体。妄迎佛骨,是败坏社会风气的事,有很深的危害呀!

“照我看来,那块佛骨对治国安民没有什么用处,理应扔进水里或是投入火中才对呀!”

宪宗看后,勃然大怒,觉得韩愈是在诅咒自己会短命而死。为了叫群臣知道自己的厉害,就要将韩愈开刀问斩。宰相裴度素来觉得韩愈忠直可信,因此在天子面前为韩愈说情。但皇帝余怒未息,还是将韩愈贬到潮州去当刺史。

成语释义

败坏社会风气。常用来对道德败坏的行为进行谴责。伤:损伤。败:败坏。

故事出处

唐朝韩愈《论佛骨表》:“伤风败俗,传笑四方,非细事也。”

出处译文

败坏社会风气的事,传出去会让四方笑话,这不是小事呀。

063神工鬼斧

春秋时期,鲁国有个木匠叫庆,因为古时人们管木匠叫“梓人”,所以人们都称他为梓庆。

梓庆的技艺很高超,制作出来的各种木器非常精巧,人们看了以后都会大加称赞。一次,他用木头雕成一个钟形的乐器。这个物件,外表美观,制作精巧,人们看了都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认为只有鬼神才能造出这么精巧的东西。

有人觉得这件东西是个宝物,就拿来给国君欣赏。鲁国的国君见到这个钟形的乐器后,也觉得是个非凡之物,特意把梓庆找来,问道:“你做这件东西时用了什么法术?”

梓庆没想到国君会这样讲,就笑笑说:“您是在跟我开玩笑吧?我是一个普通人,哪里有什么法术?”

鲁国国君听完还是不相信他,就问他:“你说你不会法术,可是这么高妙的东西运用凡间之术能够造出来吗?你还不是在骗我!”

梓庆说:“我在做这个钟形乐器的时候,心里没有一丁点儿的杂念,而是把注意力集中起来。我并不是想依靠它得到任何好处,只是考虑着怎样把它做好。这样一来,我甚至把自己都忘记了。

“然后,我深入山林,到处寻找合适的木材,与此同时,心中对钟形乐器也形成了一个具体的形象。再往后,我才开始加工制作。

“在加工制作时,我绝不想别的事情,而是把所有的心血都放在工作上。经过精雕细刻,才将这个钟形乐器制作出来。这个东西其实不是什么宝器,不过是专心琢磨出来的玩意罢了。”

鲁国国君听了,才知道这个钟形乐器能做得这么好的原因,心中感触很深。

成语释义

形容工艺美术、建筑、雕塑等技艺精湛,巧夺天工,如同有鬼神相助似的。

故事出处

《庄子·达生》:“梓庆削木为,成,见者惊犹鬼神。”

出处译文

梓庆用木头雕成一个钟形的乐器。这个物件非常精巧,人们看了都认为只有鬼神才能造出这样的东西。

064声色俱厉

唐德宗的时候,韦绶担任翰林学士之职。他尽忠尽责地办事,深得唐德宗的宠信,整天忙得不得了,连照顾母亲的时间都没有。

可是,韦绶在宫中当了近十年的差,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知道皇宫的是非很多,一不小心就会得罪天子,招来滔天大祸。于是,韦绶在临死前,对儿子韦温仔细叮咛,做什么官也不要做翰林学士。韦温对父亲的人生经验心领神会,含泪应允下来。

韦温人很聪明,又特别喜欢学习,对长辈也很孝顺。韦绶逝世后,韦温担任过许多官职,才干得到锻炼,越来越显得与众不同。文宗即位后,特别喜欢韦温,决定封他为翰林学士。

韦温想起父亲的遗言,几次恳请文宗改用旁人。文宗非常奇怪,不明白韦温为什么如此固执,硬要推掉这个可以接近皇帝的美差。经过再三询问,韦温才说自己不过是谨遵父命而已。

唐文宗很生气,对亲近的大臣说:“我想对韦温加以重用,他却几次三番地拒绝,难道没有他就不行了吗?”文宗说这话时,声音和脸色都显得很严厉。一位大臣见龙颜大怒,唯恐天子气坏了身体,就好言劝谏道:“韦温这么做是出于对孝道的考虑,就算韦绶的话毫无可取之处,韦温也会听从,可见他的孝心何等可贵。”

皇帝为了管理百官,是喜欢提倡忠孝之道的。唐文宗听到这番话,才消了心中的恶气,只是把对韦温的任命取消,没有治他的罪。

成语释义

形容发怒时,说话的声音和脸色都非常严厉。

故事出处

唐朝赵璘《因话录》:“上后谓次对官曰:‘韦温,朕每欲用之,皆辞诉,又安用韦温?’声色俱厉。”

出处译文

唐文宗对亲近的大臣说:“韦温,我几次三番要重用他,他却都拒绝了,难道没有他就不行了吗?”文宗说这话时,声音和脸色都显得很严厉。

065生死存亡

春秋时期,有一年,邾国的国君隐公来到鲁国,拜访鲁国之主鲁定公。鲁定公为了欢迎他,举行了相当隆重的仪式。孔子的学生子贡才华出众,也受到鲁国政要的邀请,参加这次盛事。

迎接仪式开始的时候,邾隐公把脸仰起,把玉器高高举起,好像根本不把鲁人放在眼里似的。而鲁定公在接受玉器时,将脸俯下来,弯着腰,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两位君主不同的神情和态度,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在旁观礼的人们见到这种情况,无不大吃一惊。子贡见到这种情况,就对人说道:“周朝立国之后,就制定礼节,要求诸侯相见时要手执玉器。所以,今天这件事要用礼来看待。依我看来,两位君主都命不久矣。

“礼是生存或死亡的主体,人的一举一动,或左或右,以及揖让、进退和俯仰等等行为,都要从礼中选取,要与礼的要求相符合;朝会、祭祀、丧事、征战等事情,也都要用礼进行评判,方合道理。现在是正月,在一年之初诸侯相互拜见,却把礼仪抛到九霄云外去了,说明二位君主心中已经没有礼仪了。不合乎礼仪,怎么能够长久?

“邾国国君太骄傲,我国国君太衰颓。骄傲产生动乱,衰颓产生疾病。我国国君是主人,只怕会先死去!果真如此,那可太不幸了!”

果然,只过了几个月,鲁定公在进入夏季的时候,病情突然加重,终于死去。孔子说道:“唉,国君的死,居然让你说准了,后人会把你当成一个多嘴之人来看待!”

成语释义

情势非常危急,已经到了非存即亡的关键时刻。

故事出处

《左传·定公十五年》:“夫礼,死生存亡之体也。”

出处译文

礼是生存或死亡的主体。

066食不甘味

苏秦游说赵国,被赵国国君封为当朝相国。后来,赵君又命苏秦去联合各国,说服它们共同抵抗强秦。他先后来到韩、魏、齐国,这三国国君听了他的话,都同意联合起来。最后,他来到楚国,见到了楚威王。

苏秦首先向威王分析了楚国的优势:“楚国的国势非常强盛,您是一位贤明的君主,楚国的地理位置也很重要,而且贵国军队精锐,粮草充足。您依靠这些有利条件,足可称霸天下。”

接着,他又将楚、秦两国所处的形势进行比较,还指出楚王应当采取的策略。这些话都是楚威王很想了解的,再加上苏秦讲得非常生动,所以楚威王不禁听得入了神。

最后,苏秦又分析了秦国的本质,并且说:“秦国是虎狼之国,有吞并天下的野心,是天下人的仇敌。各国为了自保,只有联合起来,把秦国彻底打败。”

楚威王听到这里,觉得苏秦说得很对。他深有感慨地说:“我们楚国与秦国接壤,秦国一直想霸占我们的土地。可是,秦国太强大了,光凭我们楚国一国之力,很难取得胜利。我与手下众大臣商议,他们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为此,我经常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安稳,吃东西的时候也觉得没有味道,心像悬挂的旗子一样摇晃不定,没有一时一刻得到安稳。现在听了先生的话,我的心境逐渐开朗起来。我决定参加‘合纵’行动,同其他各国联合,不让秦国再欺负我们了。”

成语释义

吃东西吃不出味道来。形容心里忧虑不安。甘味:吃出的味道。

故事出处

《战国策·楚策一》:“寡人卧不安席,食不甘味,心摇摇如悬旌,而无所终薄。”

出处译文

我经常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安稳,吃东西的时候也觉得没有味道,心像悬挂的旗子一样摇晃不定,没有一时一刻得到安稳。

067舐犊情深

三国时期,曹操手下有位名叫杨修的主簿,才思敏捷,下笔如神。可是杨修觉得自己挺了不起的,就恃才放浪起来。他经常在曹操面前耍一些小聪明,曹操很讨厌他。

曹操每次与幼子曹植议事,见他总是对答如流,不由心生疑窦。原来,杨修与曹植交好,为了让曹植得宠,杨修就为曹植准备好议事的答案。后来,曹操的长子曹丕妒忌曹植,就买通曹植的左右,把杨修事先准备好的答案偷出来给父亲看。

曹操恍然大悟,知道杨修泄露所谈话题,于是对杨修更加疑忌。后来曹操在汉中与刘备交战,找了一个借口,把杨修给杀了。

杨修的老父杨彪知道爱子惨死,心中十分悲痛。一天,曹操见到杨彪,就关心地问:“先生这些天怎么瘦成这个样?”杨彪回答道:“我非常惭愧,没有金日那样的先见之明,但毕竟还有老牛舔小牛那样的感情。”

原来,汉武帝时,其近臣、匈奴贵族金日有两个聪明可爱的儿子,备受武帝的宠信,经常被召入宫中,侍奉左右。可是这两个儿子不学好,竟然在后宫恣意淫乐。金日知道了,为避免不测之灾,就硬下心肠,把他们俩杀了。

杨彪用这样的话,委婉地将自己痛惜爱子的心情表达了出来。曹操听后,心里也十分过意不去,觉得杨彪实在可怜。

成语释义

比喻父母疼爱儿女,也比喻对自己所喜爱之物的珍视。舐犊:老牛舔小牛。

故事出处

《后汉书·杨彪传》:“子修为曹操所杀,操见彪问曰:‘公何瘦之甚?’对曰:‘愧无日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

068同甘共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