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成语典故全读本
6854900000054

第54章 神话传奇(1)

001望洋兴叹

相传很久以前,黄河里有位河神,人称河伯。秋天的大水按着时令到了,无数支流的水都灌进了黄河。河面十分宽阔,水雾蒸腾,不论是河的两岸,还是河心的沙洲,隔岸望去,简直分不清岸上的是牛还是马。

河伯站在黄河岸上,看见滚滚河水奔腾向东而去,开始自我陶醉起来:“黄河如此伟大,没有什么河流能和它相比。”有人告诉河伯:“你的话不对,在黄河的东面有个北海,那才叫大呢。”河伯听了不相信,打算亲自看看,就顺着水势向东走,到了北海,只见一片汪洋,无边无际。

到这时,河伯才开始改变他那扬扬自得的神态,仰起头来对着北海无限感叹地说:

“俗话说,有的人懂得了一点道理,便以为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这正是批评我这种人的啊。现在我见到了你的广阔无边,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伟大。我如果不到你这里来,还会一直以为黄河是最伟大的。那样我将永远被学问渊博的人所耻笑了。”

成语释义

形容看到别人的伟大才感到自己渺小。后指对于某事无能为力的感叹。

故事出处

《庄子·秋水》:“河伯临于海,望洋向若而叹。”

出处译文

河伯到了北海边,才感叹海洋的伟大。

002为虎作伥

据说,以前在一个深幽的山洞里住着一只猛虎,它饿得发昏,正好在林子里碰到一个不会武功的人。老虎见到活物,不由得口内流涎,一下扑了过去。可怜那人整日读的是诗书,吃的是白饭,何曾在防身方面下过工夫,结果被老虎活活吃掉。

老虎吃光了那人的肉,却还贪心不足,抓住那人的鬼魂死死不放。那人说:“我已经死了,再无肉供你食用了,死死抓住我又何苦?”老虎说:“不行,你若想让我不再烦你,除非再找一个人让我享用。”那人一想,若是迟迟不去阴间报到,岂不贻误了转世投胎,只得帮老虎去找送死之人。

他给老虎充当向导,只要看见了人,就马上向老虎报告,老虎猛扑上去,将那人一口咬死。鬼魂见人入虎口,竟然不顾同类之情,上前解开那人的带子,脱掉那人的衣服,好让老虎更加方便地食用。

这个帮助老虎吃人的鬼魂,真是伤天害理,简直是背叛全人类啊!于是人们给其起了个恶名,叫做“伥鬼”。

成语释义

比喻充当恶人的爪牙,帮助恶人做坏事。

故事出处

《太平广记》:“伥鬼,被虎所食之人也,为虎前呵道耳。”

出处译文

伥鬼,是让老虎吃掉的人,却给老虎充当向导。

003黄粱一梦

古时候,有一位书生姓卢,生活相当贫困。一次,他住在邯郸一家旅馆里,与一位道士吕翁相逢。卢生与那位道士聊了几句,就哀叹自己过得非常不如意,简直是倒霉死了。

吕翁笑了笑,就从袖子里拿出一个枕头,对卢生说道:“你不是想得到好运气吗?把它枕在头下,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包你万事如意!”这时,店里正在煮着黄粱饭,卢生因为一路上非常辛苦,疲劳不堪,便倒在吕翁给他的枕头上睡了个昏天黑地。

过了一会儿,卢生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和一位美貌多情、温柔贤惠的崔氏女子结了婚。崔氏的父亲非常富裕,由于有岳父家的资助,卢生顺利地做了大官。卢生做官后,对妻子更是体贴入微,他们两人过着甜甜蜜蜜的日子,生了好几个子女。

后来,这些子女在卢生的细心培育下长大成人,而且每个人都有能力,过起了舒适的生活。卢生的官运也越来越红,一再升官,终于成为当朝宰相,权倾天下。又过了几年,他的孙子、外孙相继出世。卢生便辞官不做,回到家里闲居,终日与孙辈做游戏,人们都说他越活越小。就这样,他非常快乐地活到了八十多岁,才安然去世。

梦,终究是会醒的。当卢生醒来的时候,他的嘴边还挂着幸福的笑容。等他睁开双眼一看,自己并没有住进富贵之家,仍住在旅店的小房间里,刚才的富贵只不过是自己做的一个梦。店主人的黄粱饭,正在煮着,还没有做熟。

成语释义

比喻虚幻不实的事和欲望的破灭,就如同做了一个梦一样。黄粱:小米。

故事出处

唐朝沈既济《枕中记》:“卢生于邯郸逆旅遇道者吕翁,生自叹穷困,翁探囊中枕授曰:‘枕此,当令汝荣适如意。’时主人蒸黄粱,生梦入枕中……及醒,黄粱尚未熟。”

出处译文

卢生在邯郸的一家旅馆中遇到了一位叫吕翁的道士,卢生叹息自己穷困,吕翁听后从行囊中拿出一个枕头,递给卢生说:“枕在这个枕头上,可以使你感到满意。”当时店主人正在蒸黄粱饭,卢生枕着这个枕头进入了梦中……醒来,黄粱饭还没蒸熟。

004世外桃源

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诗人,擅长描写田园风光。他写过一篇《桃花源记》,里面说有个渔夫,在打鱼的时候迷了路。他沿着一条小溪划行,不记得船行了多远,突然遇到一片桃树林,两岸全是桃花,飘香满林,桃花随风飘落四处,美丽无比。

他沿着桃林前进,发现桃林的尽处有座小山,他下船从小山中穿过,从一个洞口出来后,发现山那边另有一个村庄,村庄里有肥沃的土地,整齐的房屋,人们自由自在地生活在那里。他的到来,惊动了村里的人,大家都来看他,并对他非常好,经常请他去家里做客。

渔夫得知,这些人的祖先在秦朝末年的时候避难逃到这个地方,后人一直生活在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渔夫住了些天,开始想回家。离开的时候,他在路上做了标记,回家后把这个情况报告了太守,太守派人跟他去寻找那个村庄,但是再也没有找到过。

成语释义

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

故事出处

晋朝陶潜《桃花源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出处译文

他沿着一条小溪划行,不记得船行了多远。突然遇到一片桃树林,两岸全是桃花,飘香满林,桃花随风飘落四处,美丽无比。

005白龙鱼服

在遥远的古代,有一条白龙变为一条鱼,到人间游玩。它在清清的河水里游来游去,觉得很有趣。忽然打鱼人豫且走来,看见这条鱼倒不小,就一箭射了过去,白龙被射伤了一只眼睛,负痛而逃。

它非常生气,于是向天帝告状,要求惩治豫且伤害神龙的大罪。天帝问明原委后,说道:“打鱼人是以捉鱼为生的。豫且射的是鱼而不是龙,他有什么罪呢?问题倒是你自己,明明是龙,为什么要变为鱼呢?”

成语释义

比喻帝王或大官微服私访。

故事出处

汉朝刘向《说苑·正谏》:“昔白龙下清泛之渊,化为鱼,渔者豫且射中其目。”

出处译文

在古代,有一条龙进入了一条清冷的河水中,变成一条鱼。渔夫豫且看见后,就用箭射它,射中了它的眼睛。

006沧海桑田

从前有两个仙人,一个叫王远,一个叫麻姑。一次,他们相约到王远的门徒蔡经家去饮酒。到了约定的那天,王远带领随从降落在蔡经家的庭院里后和蔡家的成员互相致意,然后坐在那里等候麻姑的到来。

王远等了好久还不见麻姑到来,便吩咐手下的人去请她。下人谁也不知道麻姑长什么样子,只好等待消息。过了一会儿,有位使者在空中向王远禀报说:“麻姑命我先向您致意,她正奉命巡视蓬莱仙岛,稍待片刻,就会来和先生见面的。”

王远微微点头,耐心地等着。没多久,麻姑从空中降落下来了。麻姑看上去似人间十八九岁的漂亮姑娘。她蓄着长到腰间的秀发,衣服不知是什么质料制的,上面绣着美丽的花纹,光彩耀目。

麻姑和王远互相行过礼后,王远就吩咐开宴。席间,麻姑对王远说:“自从得了道接受天命以来,我已经亲眼见到东海三次变成桑田。刚才到蓬莱,又看到海水比前一时期浅了一半,难道它又要变成陆地了吗?”

王远叹息道:“是啊,圣人们都说,大海的水在下降。不久,那里又将扬起尘土了。”宴饮完毕,王远、麻姑各自招来车驾,升天而去。

成语释义

比喻世事经过时间的流逝,产生了很大的变化。

故事出处

晋朝葛洪《神仙传·王远》:“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

出处译文

麻姑说道,自从得了道接受天命以来,我已经亲眼见到东海三次变成桑田。

007井底之蛙

一只青蛙在浅井中安居乐业。一次,井边上来了一只从东海游玩至此的大鳖。

青蛙自豪地对鳖说:“我在这眼井里生存得非常快乐,情绪高昂之时,就出来在井栏边跳跳,累了就下去在井壁有坎儿的地方休息。想游泳时就往水里一跳,漂浮在水中,水正好从我的两腋没过,将我的两鳃托住。想散步了,就到泥浆中走走,泥浆也只能将我的脚面埋住。

“看一看周围的生灵,井里的红虫、螃蟹、蝌蚪与我相比,都只能自叹不如。我独占一坑之水,独享一井之乐,欢迎你常到此来参观访问。”

听青蛙把这眼井说得如此之妙,海鳖不禁心痒,真想下去仔细参观。但是它的身体实在庞大,左脚还不曾伸进去,井口就将右脚死死绊住。

没办法,它只能退了出来,对青蛙说道:

“我还是向你介绍介绍我的家园吧!我是住在东海的。说起东海,方圆几千里,都难以形容它的广阔;上下几千尺,也不够形容它的深度。夏禹的时候,十年九涝,天下多余的水流入大海,海水也没有高涨。商汤的时候,八年七旱,海水也不见浅。

“东海不会因为时间的长短而发生改变,也不会因为雨水的多少而产生增减。这是我稳坐东海的最大乐趣。”

这只青蛙一直居住在小小水井之中,根本没见过什么大世面,听了海鳖的叙述,不由得心惊肉跳。

成语释义

用来比喻那些眼界狭小,目光短浅而又盲目自大的人。

故事出处

《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出处译文

井里的青蛙你和它讲海多大是讲不通的,因为它没见过。

008屠龙之技

周朝时,有个人叫朱泙漫,他为了学习屠杀龙的技术,变卖了全部家产,到屠龙专家支离益那里去学习。三年之后朱泙漫终于学成,回到家乡之后,乡亲们问他:“你在三年里学习了什么手艺啊?”

朱泙漫说,我拜支离益为师,学会了屠龙绝技。接着,他向乡亲们大谈杀龙的技术:怎么按龙头,怎么剖龙肚,如何用刀,等等。

乡亲们看他得意的样子,忍不住就笑了,说:“你屠龙的技术是不错的,但是哪里会有龙让你来杀呢?”

成语释义

比喻技术虽高,但是没有实际用处。

故事出处

《庄子·列御寇》:“朱泙漫学屠龙于支离益,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

出处译文

朱泙漫到屠杀龙的专家支离益那里去学习屠龙的技术,耗尽了千金的家产,学了三年,掌握了技术,但是没有应用屠龙技术的机会。

009苟延残喘

春秋后期,晋国大夫赵简子有一次在中山打猎,忽然发现林中窜出一只狼,便拉弓搭箭,向它射去。赵简子的箭法真准,一下就射中了狼。狼带箭拼命逃跑,赵简子在后面紧紧追赶。

这时候,有一个叫东郭先生的人往北而行。他赶着一头驴子,驴背上驮着一袋书。他走着走着,正好与狼相遇。

这只狼见了东郭先生,就苦苦哀求,它说:“先生不是总是济困扶危吗?以前毛宝曾买了一只乌龟放生,后来他吃了败仗,乌龟驮他过江逃命;隋侯将一条蛇救活,后来蛇就给他衔来价值不菲的珍珠。今天我也同龟、蛇一样遇到危险了,您让我在您的书袋里躲藏一阵,让我勉强延续一口气吧。您今天能救我一命,我日后也会像龟、蛇那样重重地报答您!”

东郭先生向来心地慈善,经不起狼的恳求,就把狼装在书袋里,把书盖在上面。很快,赵简子的人马来到这里,见到东郭先生,就问他见没见到一只狼。东郭先生只说不知道。赵简子等人见找不到狼,只得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东郭先生见他们去远,就把狼从书袋里放了出来。可是这时狼却翻脸不认人,竟想吃自己的救命恩人。

这时,一位农夫正巧路过。他问明恶狼纠缠东郭先生的原因,就把狼骗回了书袋,然后几下子就把它打死了,也为天下除了一害。

成语释义

勉强拖延一口没断的气。比喻勉强维持生存。苟延:勉强延续。残喘:临死前的喘息。

故事出处

明代马中锡《中山狼传》:“今日之事,何不使我得早处囊中以苟延残喘乎?异时倘得脱颖而出,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敢不努力以效龟蛇之诚。”

010鹏程万里

战国时期,哲学家庄子在《逍遥游》中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据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北海有一条鱼,身体极其庞大,宽和长有几千里之多,名字叫“鲲”。后来,它在海里待得寂寞,摇身一变,变成了一只大鸟,其背部也有几千里,这大鸟被人们称为“鹏”。

当大鹏伸开两个翅膀,在天上飞翔时,两个大翅膀就像挂在天上的两朵云彩。它有远大的志向,常常借着大海波动时掀起的大风,向着广阔的南海飞去。当大鹏来到南海时,它的两个翅膀在水面上击打,激起了三千里的大浪。它借着旋风的力量,能飞到高达九万里的天空,而且是凭借着六月的大风飞到那里去的……

庄子讲完故事后,又论述了自己想要表达的道理。他指出,大鹏的翅膀之所以有那么巨大的力量,是因为海水的积蓄非常深厚。

而大鹏能够飞上高达九万里的天空,是因为它的下面有可以利用的风。它借着风的力量,在没有任何阻拦的天空中展翅飞翔,越飞越远,一直飞到浩瀚无边的南海。

成语释义

原意是说大鹏鸟能够飞行万里那么远。常用来比喻前程远大。鹏:传说中的一种大鸟。程:里程。

故事出处

《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出处译文

当鹏迁往南海的时候,振翼拍水,水浪远达三千里。它乘着旋风盘旋飞上九万里的高空。凭借六月的大风离开北海。

011黔驴技穷

以前,贵州一带没有驴子,有个好事之人将一头毛驴用船运来,放在山脚下,还没来得及带它到合适的地方,山里的老虎就发现了这头驴。它看到毛驴非常高大,不知道它到底有多大的本领,心里害怕极了,只好躲在树林里仔细观察。

过了很长时间,老虎见毛驴很老实,没有发威,就大着胆子走出树林,小心翼翼地靠近它,老虎虽然胆子大了,却不知道它是什么物种。

有一天,驴子突然大叫一声,老虎吓坏了,以为驴子虽然性情和善,发起威来却厉害得很,就赶紧逃跑了。过了几天,老虎觉得驴子虽然叫声很大,但接近它却没有性命之忧,就靠近毛驴,甚至碰撞它的身体,故意对它进行冒犯。毛驴气坏了,用蹄子向老虎猛踢一下。

这一踢,老虎不但不生气,反而高兴起来,心里想:我一直以为你很强大,敢情你的本事只有这么微不足道的一点啊!想到这里,它大吼一声,一口咬死毛驴,美美地大吃一顿,然后心满意足地找地方睡觉去了。

成语释义

比喻到处炫耀本事,其实自己的真实本领非常有限。黔:地名,今贵州一带。技:技能,本领。穷:尽,完了。

故事出处

柳宗元《三戒·黔之驴》:“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出处译文

驴非常恼怒,用蹄踢老虎。老虎见了非常欣喜,心里想:“它的技能也就只有这些了。”

012夸父逐日

夸父追着太阳走,进入太阳的光圈,感到口渴后想要喝水,他在黄河、渭水里喝水,但是黄河、渭水的水不够他喝。于是他往北走,想喝大泽里面的水,但是在路上就已经渴死了。他丢弃的手杖化为了森林。

这个神话故事,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征服自然的理想。

成语释义

比喻人有大志。也比喻自不量力。

故事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