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明开法师生平与著述
6859000000019

第19章 明开法师着述(4)

1977年,宝莲寺一块着名的石刻千手观音像移置于寒山寺保存。

1978年灵岩山寺不完整的《普宁藏》、《明藏》、《嘉兴藏》、《续藏》等经书,移置西园寺藏经楼保存,并由安上加以整理。

19××年编辑全国古籍、善本书总目在本市开展,普查进行登记编目时,由安上会同检查人员对西园、寒山两寺的经书进行反复检阅,经鉴定的古籍、善本经书有三万二千九百九十九册之多,均记载在《苏州市古籍善本书目录》中。《目录》引言中说:“苏州之佛典经藏蔚为大观,虽屡经浩劫犹得大致幸存,数量之多,品种之富,版本之全,殆可称冠绝东南,载誉于全国乎。”给以高度的评价。

5.参加各项政治活动

(1)示威游行

(1)苏州佛教界僧尼居士一千余人,于1951年3月18日与天主教、伊斯兰教、基督教、道教等人士,联合举行抗美援朝反对美帝重新武装日本的示威游行。连七十五岁高龄的龙庆寺寄莲和尚也参加。佛教居士郁女士,愤怒控诉日寇杀害了她的弟弟着名文学家郁达夫及他的大女儿的暴行。她虽然60多岁,体质又差,但坚持参加游行,激起群众的爱国热情。

(2)捐献

苏州市佛教界僧尼及居士等一百余人,于1951年4月18日在灵鹫寺举行集会,成立“抗美援朝工作组”,开展捐献飞机大炮支援前线运动。发起捐献“中国佛教号”飞机,并发出《告全国佛教界人士书》,全文为:

“北京市政协代表巨赞法师、赵朴初居士请转全国佛教大德青年们:自从中国抗美援朝总会发出关于推行爱国公约,捐献飞机大炮,优待烈属军属的三大号召后,我们苏州市佛教界同仁都热烈地响应了,开展了捐献运动,并决议除捐献现金外,还要把各寺庙所有废铜铁(坏钟磬)捐献出来。为了表示我们全国佛教同胞的力量,我们建议大家一起行动起来,捐献一架‘中国佛教号’飞机,支援中国人民志愿军,早日把美帝国主义的侵略军彻底消灭,保卫世界和平。这是充分发扬我们佛教界大慈大悲,大勇大力的精神,全国佛教同胞们,我们赶快起来响应吧!苏州市佛教界抗美援朝工作组。”

苏州佛教界抗美援朝工作组,成立将近两月,对于开展捐献工作,不遗余力,共计得款一百六十余万元,废铁30担左右,约值五百万元。该组为超额完成,发起举行苏州市佛教界音乐义演大会,定期三天。由该组负责人仁然法师与佛教界音乐组竹峰长老会商,于九月上旬演出。票价收入,悉充爱国捐献,以完成光荣任务。

灵岩山寺捐献给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慰劳金,计人民币一百四十余万元。又于山下新垦七亩山地,种植芝麻、绿豆,收获后,也全部捐献作为购买“中国佛教号”飞机之用。此外寺内诸师,自愿每日节约若干,积六个月,作为个人捐献。

(3)优抚

灵岩农场在1951年六·一三大号召后,通过学习,贯彻到具体行动,特别在优抚方面,农场僧众替周南生、赵荣根两家军属代耕代种九亩五分水稻田。全部工作,做到先军属后自己,代垫豆饼肥料,使军属感到满意。同时,灵岩小学和灵岩山寺所设诊所,也对烈军属的治病和他们的子女读书,作了种种优待和照顾。另外,对山下驻军,也给予不少帮助。1952年12月底,木渎人民政府召开优抚工作代表会议,该寺被评为“优抚模范”。1953年2月3日吴县人民政府召开优抚模范代表大会时,该寺被评为优抚模范集体甲等第二名。钱县长向该寺代表性德法师发了一面锦旗和毛巾等奖品。灵岩寺的模范事迹,大大鼓舞了苏州佛教徒的爱国积极性。

(4)学习

1951年苏州灵岩山寺组织学习小组24个,僧俗180余人都认真学习时政知识。

1955年,苏州佛协筹委会在市政协的领导下,组织佛教学习组,包括四众弟子七十余人,分为比丘、比丘尼、居士三个小组。每星期五上午学习。

苏州佛协筹委会举办的僧众爱国主义学习班,于1957年11月26日在西园寺举行开学典礼。(这次学习班除本市僧众外,还有常熟、吴县的僧人来参加学习。)1958年3月8日至5月3日,华东地区五省一市四众弟子289人集会于上海玉佛寺,举行社会主义学习座谈会,苏州前往参加学习的有妙真、心岩、明开、通如、雪相、净持、楚光、能金、永观等九人。

1963年,妙真、明开等十多人去南京参加省宗教界人士的国际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学习,同年市佛协派雪相、皖峰等六人参加苏州市社会主义学校学习。

1964年,市佛协组织僧尼、居士在西园寺学习一个月。

1981年9月21日至10月5日,明开、明学、性空、净持等21人去南京参加江苏省佛教参观团,参观了九华山、黄山、杭州灵隐寺、六和塔、宁波七塔寺、天童寺、育王寺、普陀山三大寺、上海玉佛寺、龙华寺等。

(5)协助土改

灵岩山寺于1951年9月间,派出18个僧人,协助土改工作队,搞填写土地证等工作。

(6)协助政府贯彻党的宗教政策

1953年政府取缔反动会道门后,有些人竟冒充佛教徒。为了协助政府贯彻宗教政策,纯洁佛教界,保护佛教徒正常的宗教活动,防止反动会道门混到佛教中来,市佛教协会筹备会乃于1956年夏进行本市佛教寺庙及莲郊区共有寺庙2所,僧尼155人。

1958年还规定做经忏佛事,一律在寺庙中不得到外面去做,以防发生混乱现象。

(7)认购公债

1955年,灵岩山寺住僧180余人,在木渎人民政府领导下,学习总路线,提高认识,在公债认购工作中,超额完成百分之二百一十七的光荣任务。

苏州西园、寒山、灵岩三大寺僧众在市佛协领导下,认购“国库券”,1981年苏州佛协认购一万元。1982年三庙与僧众合购国库券二万零一百五十四元。1983年三庙合购国库券二万元,僧众认购2660元,为四化建设作出贡献。

(8)民主改革与整风学习

1956年春,西园寺首先进行民主改革,废除不合理的管理制度——传法制,改为选贤制。成立寺务委员会,推举明开为主任委员,慧明为副主任委员,主持寺内各项工作。接着本市佛教寺庙,进行全面的民主改革,各寺庙住持,都通过选举产生,由佛教协会筹委会委任,僧尼的生活,集中的与散居在外的均由佛教协会适当安排。

1958年9月间,佛协筹委会在西园寺开展整风学习,全市僧尼集中参加开展鸣放、交心,对当时苏州佛教界一些问题提出意见。例如:庙大僧少,各寺庙有很多空余房屋。而国家建设需要大批厂房,一时来不及建造。另外,民用住房拥挤也要解决。对此,佛教界应作出贡献。通过学习,有步骤地进行了民主改革。首先决定:寺庙集中管理。僧尼尽量集中。多余二百多所庙宇的房屋,交房管部门接管,根据需要,合理使用。所有上交各庙的佛经、佛像、家具等物集中西园保管。僧众集中西园寺,尼众集中文山寺。不愿集中的寺庙原住持可以保留自用少量住房。僧尼的宗教信仰仍保证自由。年青僧尼有劳动能力且愿转业者帮助转业参加生产工作。年老体弱的僧尼愿意住在庙里过修持生活者,给以生活补助。

当时保留的寺庙有:西园、寒山、灵岩、北寺、华严寺、药草庵、放生池、虎丘、楞伽寺、文山寺、西林庵、灵鹫寺、碧云精舍、居士林,共十四处。

在整风“反右”期间,佛教界有二人被错划为右派,一个是当时云岩寺住持楚光,在1958年初本市各寺庙主要负责人集中西园寺,整风鸣放时被错戴右派帽子。另一个是当时苏州佛教协会筹委员代主任心岩,于1958年3月至5月,在上海玉佛寺参加华东五省一市各地主要寺庙负责人的社会主义学习座谈会,被错戴右派帽子,另有药草庵住持范成,有人诬告他搜集文物手续不清,被定为坏分子。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都获改正。

6.十年浩劫与新时期落实宗教政策情况

(1)十年浩劫时期的佛教情况

十年动乱期间,苏州寺庙除西园寺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损失较小外,其余各庙的佛像、文物、法器、经书等,均在1966年秋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佛教协会于1966年10月被迫解散。自1968年6月至1969年3月,迫令灵岩、西园、寒山等寺僧众,集中灵岩山寺农场,边劳动,边清队,进行斗、批、改。在此期间,有明学、净持等五人被戴高帽游行,被迫害致死的有十一人。七十三岁的高僧妙真,即被诬蔑为恶霸地主而自缢身亡。在斗、批、改结束阶段,迫令所有僧众或回乡还俗,或去上方山果园劳动,或留园林处工作。“文革”前保留的十四座寺庙,除西园寺、灵岩山寺、寒山寺、虎丘云岩寺及北塔报恩寺由园林处接管外,其余各寺庙,或被拆建,或被工厂、大队、居委会占用,破坏较多。

(2)新时期落实宗教政策的情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政府重申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并逐一进行落实。

1979年7月6日,市民族宗教事务处恢复工作。1979年8月23日,民族宗教事务处在本市宗教界爱国团体理事、委员联席会议上宣布:恢复苏州市佛教协会。同年9月19日佛教协会和各界人士在西园寺隆重举行妙真法师追悼会,民族宗教事务处领导同志在会上郑重宣布为妙真法师平反昭雪,恢复名誉。同时对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的僧尼恢复名誉。

(2)整修寺庙,安定僧众生活

1980年1月1日,将西园寺、寒山寺、灵岩山寺还给佛教协会管理,作为佛教徒举行宗教活动的场所。

“文革”中被赶出寺庙的僧众,根据政府指示,只要愿意回寺的,不管年龄多大,身体健康如何,即使是病老体弱生活上需人照应的,都一律欢迎他们回来,并发给四季僧服。

寒山寺、灵岩山寺、虎丘云岩寺的佛像,“文革”中被毁,遂将1958年集中西园保管的佛像请去供奉。同时还支援了南京、常州、无锡、南通、泰州、崇明、普陀山等地寺庙急切需要的佛像。

1980年拆除灵岩山寺中的泥塑收租院,恢复念佛堂,并重造各种佛像,全部装金,于1983年9月1日举行开光式。印光法师塔院,此时亦已修复,举行了印光法师的骨灰入塔典礼。灵岩山寺新铸万年宝鼎一只。

寒山寺亦于此时重造佛像,该寺供奉的鎏金铁铸十八罗汉像(这是明代成化年间铸造的,有一定的历史艺术价值。1981年由五台山移此供奉)与佛像同时装金,并于1984年8月13日举行开光仪式。原仓米巷隆庆寺的木雕五百罗汉,于1958年移置寒山寺保存,“文革”中有些损坏,现正整理修补中。另外该寺大殿前丹墀新砌白矾石栏杆,新铸大铜香炉一只,1983年又新建霜钟阁。

西园寺内彩塑四天王像与罗汉堂内善财五十三参像,已退色有残,于1982年修补一新。观音殿内的大观音坐像和善财、龙女像是明代塑造的,左右两尊观音像是清代的木雕,罗汉堂内四面千手观音像站像则是清代木雕造像中的艺术珍品,这六尊像于1984年6月至9月全部重新装金。使佛像重光。

西园、寒山、灵岩三大寺是对外开放寺庙,全部殿堂房屋都进行大修理,增建卫生设备及花房等。经过这一整修,殿宇显得金碧辉煌,庄严宏伟。

在修持方面:从1980年起恢复正常的宗教活动,灵岩山寺早晚上殿,每日四支香念佛,有时随殿做荐亡普佛。

三个寺庙皆有藏经楼,共有十二万册经书,属善本书就有二万六千多册,三万多卷。西园、灵岩还保存佛教文物、字画、塑像、瓷器等约千余件,拟恢复文物室,对外展出。

灵岩山寺增设“佛经流通处”,流通佛经。

1958年市房管局接管二百余所佛教寺庙房屋后,曾按月付给佛教协会房租。1966年10月起停付,从1979年10月起,又继续按月付给租金。会务经费和僧尼的生活费用,因此有了着落。

三个寺庙的经济来源,除了房租外,还有门票收入、信徒捐助(包括功德香金)、佛事收入及素斋部收入。

三大寺的僧众合计约二百余人,均按月由佛教协会或寺庙付给生活费36元至100元不等,医药保健费用,全由寺庙负责,散居在外的僧尼35人,每月由佛教协会付给生活费30元,医药费七折报销,大家毋须再为生活担忧。

培养僧材,继承佛教。事业当前佛教普遍突出的问题,是缺乏僧材,需要培养。灵岩山寺佛学院在1980年12月招僧40余名,年龄在16—30岁。课程设有:教理、教史、古文、书法、外语、时政等课。招生条件:未婚男青年,具有高初中文化程度,身体健康,有志继承佛教事业,且征得家庭同意者。学僧学习期间,每月发生活费30元,发给僧衣、僧帽、僧鞋等。1983年2月首届学僧毕业。毕业后分配在灵岩、西园、寒山及其他寺庙工作。生活费相当二级工待遇,每月36元,加浴费和其他福利,每月约40余元。过去僧众依靠佛事,生活无保障,今日僧众有固定生活费,可以安心修学。

第二届继收学僧40名,于1983年9月开学。

设立寺庙服务部,以庙养庙

苏州三大寺僧众比较少,且都年迈,平均年龄(除佛学院学僧外)为67岁,但寺庙有大量工作需要人做。为此,于1980年在三寺内设立“寺庙服务部”,其职责为落实党的宗教政策服务。工作人员由园林处划来,内分办公室、素斋部、小卖部、照相、维修、茶室、花卉等部门。西园职工近100人,寒山职工20余人,灵岩职工10余人。收入除支付日常开支和成本外,盈利均归佛协,用作养庙。

做好接待工作,发展友好交往

苏州三大寺现已成为着名的旅游胜地,国内外来此游览者日益众多。

平时经常有东南亚各国及其他国家佛教代表团来苏访问,为了增进友好交往,必须认真做好接待工作。

1956年由印度、锡兰(现斯里兰卡)、尼泊尔、柬埔寨、老挝、泰国、越南等七个国家十一位高僧组成的国际佛教僧侣代表团,应中国佛教协会的邀请,来我国各地参观访问,于当年9月来到苏州,市委统战部长马崇儒,宗教处长王佑,佛协代理主任心岩、秘书长明开以及僧尼居士一百多人至车站迎送。在苏访问期间陪同他们参观了西园寺、寒山寺、虎丘云岩寺等处。

1973年5月26日,日中友好宗教者恳谈会访华代表团11人,由团长西川景文(时年80岁)、副团长大河内隆岩(时年84岁)及秘书长官原惠庆率领来到苏州,由苏州佛教协会的明开、安上及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苏州分会,中国红十字会苏州分会等单位领导予以接待,陪同他们参观了寒山寺、东山紫金庵等处。

1980年4月19日至25日,日本的国宝鉴真大师像在扬州大明寺展出,举行隆重的法会。苏州佛教协会特派僧尼居士一百多人前往参加,以增进中日两国人民和佛教徒的友好关系。

每年除夕,都有很多日本人到寒山寺守岁听钟声,来者日益众多。1983年已达千人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