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明开法师生平与著述
6859000000002

第2章 总序

中国自古以来,即重视文史资料的搜集保存与研究。相传中华民族上古的着作,有《三坟》、《五典》、《八索》、《九丘》,按照传为孔子所作《尚书序》的说法,里面记载了三皇五帝的“大道”,记载了夏商周的“大训”等等,则其价值,不仅在单纯的历史描述,更多的是人生哲学、社会经验乃至安邦定国之宏图伟策。

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受中国重文史传统的影响,历代高僧大德,都重视佛教历史着作的撰述。历代所传佛教史书可谓浩瀚广博,属纪传体的,有梁代宝唱之《名僧传》、慧皎之《高僧传》等;属编年体的,有宋代志磐之《佛祖统纪》、元代念常之《佛祖历代通载》等;近于纪事本末体者,有宋朝赞宁之《大宋僧史略》,从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佛教与当时政权发生的联系、佛教对社会的影响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分析说明,至今为大家推重。而禅宗数量众多的语录,不仅有禅师生平事迹的记载,更多记载了他们对佛教的见地,对修行的心得,对丛林时弊的针砭,对学人苦口婆心的接引。这样特殊的“灯录体”着作,至今仍成为学修的宝山,也极大丰富了中国文化宝库。

西园寺始建于元末,虽屡经兴废,但始终薪火相续,生生不绝。明代茂林律师住持西园,高标律帜,四众归心。清末广慧老和尚以三十年之功重建西园,缁素景仰。当代高僧明开法师,“文革”中舍身护寺,彪炳史册。当代高僧安上法师,组织才能卓越,名扬海内。这些高僧大德,不仅学修精严,而且着述勤勉。《畚续藏经》中收录茂林律师所着《目连问戒律中五百轻重事经略解》、《毗尼日用录》,对研究明末清初的律学思想,有着重要价值。明开法师不仅有《日记》存世,还留下重要手稿多篇,为研究苏州佛教乃至当代中国佛教,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可称信史。类似的材料,西园寺还保存了很多。

1994年,西园寺就以“高标准、制度化、科学化、现代化和专业化”

作为指导原则,成立了档案室,并在2001年被评为江苏省一级先进集体,被誉为佛教档案管理的模范。十多年来,我们秉承的理念,不仅是保存文献档案,积累文化财富,更重要的是想利用文史资料的汇集,为新时代的佛教寺院管理、僧众学修,提供可资参考的经验。唐太宗说: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宗教政策落实以来,佛教界虽然在寺院的重建、人才的培养、教理的研究等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在信仰建设和学修实践等诸多方面,还需更进一步。

有鉴于此,我们将西园寺保存的相关文史资料汇集、整理、研究,以丛书的形式出版,就是希望通过这个窗口,让后学者明兴衰、知荣辱、辨得失。对照先贤,策励后进,共同为佛教振兴发菩提心,立坚固愿,修解脱道。以“从律仪生活中培养僧人形象,从禅定修行中增强信心道念,从闻思经教中树立正知正见”的戒幢精神,为佛教培养内修与外弘的龙象之才。如此,方可谓振起家风,真报佛恩也!

普仁

2009年元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