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爸爸讲给儿子的真心话
6860500000003

第3章 塑造良好品格,奠定成功基石——成为男子汉的“内功修养”(2)

儿子,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办什么事,一定要对自己所说的话负责。你用自己的行动来说服别人的异议,让他们看到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大家的利益。这样,你就给人一个可信的面孔,接下来你的工作就顺利多了。

历史上著名改革家商鞅为了尽快实施自己的变法主张,就曾巧设计谋树立“守信誉”的形象。

公元前350年,商鞅积极准备第二次变法。

商鞅将准备推行的新法与秦孝公商定后,并没有急于公布。他知道,如果得不到人民的信任,新法是难以施行的。为了取信于民,商鞅采用了这样的办法。

这一天,正是咸阳城赶大集的日子,城区内外人声嘈杂,车水马龙。时近中午,一队侍卫军士在鸣金开路声引导下,护卫着一辆马车向城南走来。马车上除了一根三丈长的木杆外,什么也没装,有些好奇的人便凑过来看个究竟,结果引来了更多的人,人们都弄不清怎么回事,反而更想把它弄清楚,人越聚越多,跟在马车后面一直来到南城门外。

军土们将木杆抬到车下,竖立起来。一名带队的官吏高声劝众人说:“丞相有令,谁能将此木搬到北门,赏给黄金10两。”

众人议论纷纷。城外来的人问城里的人,青年人问老年人,小孩问父母……谁也说不清怎么回事。因为谁都没有听说过这样的事。有个青年人挽了挽袖子想去试一试,被身旁一位长者一把拉住了,说:“别去,天底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搬一根木杆给10两黄金,咱可不去出这个风头。”有人跟着说:“是啊,我看这事弄不好是要掉脑袋的。”人们就这样议论着,看着,没有人肯上前来去试一试。官吏又宣读了一遍商鞅的命令,仍然没有人站出来。

城门楼上,商鞅不动声色地注视着下面发生的一切。过了—会儿,他转身对旁边的侍从吩咐了几句。侍从很快奔下楼去,跑到守在木杆旁的官吏面前,传达商鞅的命令。官吏听完后,提高了声音向众人喊道:“丞相有令,谁能将此木杆搬至北门,赏黄金50两!”

众人哗然,更加认为这不会是真的。这时一个中年汉子走出人群对官吏一拱手,说:“既然丞相有令,我就来搬,50两黄金不敢奢望,赏几个小钱总是可以的吧。”

中年汉子扛起木杆直向北门走去,围观的人群又跟着他来到北门。中年汉子放下木杆后被官吏带到商鞅面前。商鞅笑着对中年汉子说:“是条汉子!”拿出50两黄金,在手上掂了掂,说:“拿去!”

消息迅速从咸阳传向四面八方,国人纷纷传颂商鞅言出必行的美名。商鞅见时机成熟,立即推出新法。第二次变法最终果然取得了成功。

《周易》中说:“天之所助也,顺也;人之所助也,信也。”由此可知,对人诚信的行为可以追朔至殷商时代。孔子曾就此问题问过他的学生子贡:“足食,足兵,民信三者哪个更重要。”子贡想了想,却反问孔子,去二留一怎么办。孔子想了想说:“去兵,去食,唯民信不可去,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足。”当然不排除这是统治阶级的一种统治手段,但值得肯定的是这却是行之有效的做人智慧。

真心话:

任何承诺都是严肃的,它是人格的标签。你如果能做到言必行,行必果,那么你所追求的成功一定不会遥远。

6.退一步海阔天空

如果你老把眼前利益看得很重,反而会失去永恒的利益。很多时候是“识时务者为俊杰”,吃吃眼前亏,才有后来福。

一天,狮子建议9只野狗同它合作猎食。它们打了一整天的猎,一共逮了10只羚羊。狮子说:“我们得去找个英明的人来给我们分配这顿美餐。”

一只野狗说:“一对一就很公平。”狮子很生气,立即把它打昏在地。

其他野狗都吓坏了,其中一只野狗鼓足勇气对狮子说:“不!不!我的兄弟说错了,如果我们给您9只羚羊,那您和羚羊加起来就是10只,而我们加上一只羚羊也是10只,这样我们就都是10只了。”

狮子满意了,说道:“你是怎么想出这个分配妙法的?”野狗答道:“当您冲向我的兄弟,把它打昏时,我就立刻增长了这点儿智慧。”

俗话说:“好汉不吃眼前亏”,但是儿子,我要对你说“好汉要吃眼前亏,识得时务为俊杰”。

以上面这个寓言为例,狗能分到一只羚羊就是眼前亏,它若不吃,换来的可能是狮子的利瓜,而若吃了,则就万事大吉,你认为那个更划算呢?

“好汉要吃眼前亏”的目的是以吃“眼前亏”来换取其他的利益,是为了“存在”和更高远的目标,如果因为不吃眼前亏而蒙受更大的损失或灾难,甚至把命都丢了,那我们还谈什么理想?

可是有不少人一碰到眼前亏,就会为了所谓的“面子”和“尊严”,甚至为了所谓的“正义”与“公理”,而与对方搏斗,有些人因此而一败涂地无法东山再起,有些人则因获得“惨胜”而元气大伤!

汉朝开国名将韩信是“好汉要吃眼前亏”的最佳典型,乡里恶少要他爬过他们的胯下,不爬就要揍他,韩信二话不说,爬了。如果不爬呢?恐怕会遭到一顿拳打脚踢,韩信不死也丢半条命,哪来日后的统领雄兵,叱咤风云?他吃眼前亏,为的就是保住有用之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真心话:

当你在人性的丛林中碰到对你不利的环境时,千万别逞血气之勇,也千万别认为“士可杀不可辱”,甘心吃眼前亏,对你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7.自尊、自爱、自强

做人人格自尊第一重要,不能利欲熏心,为了金钱去出卖自己的人格。拿得起,放得下,做人为自尊、自爱、自强而活,而不是为金钱生活。

辉的父亲生就一副菩萨心肠,一向温文尔雅,但六月的一天,辉却目睹了他对一个陌生青年走了火般的严厉训斥。

那是个星期天,辉陪着父亲正在大街上散步,迎面撞上一个蹲在地上向行人乞讨的年轻人,只见他面前放着一个牌子,上面介绍他是一个大学生,来这座城市打工,但未找到工作……

父亲凑上去,问那年轻人真是大学生吗,年轻人点点头。

刚才还说说笑笑的父亲陡然变了脸色,像一头暴怒的狮子,将雷霆般的呵斥,暴风骤雨似的倾泻到年轻人头上:“收回你的手,你这不知道羞耻的家伙,回去照照镜子,看看你那熊样,也配称大学生,你的书都白念了……”

平素说话柔声细语、从不带脏字的父亲,这一顿劈头盖脸的训斥,连辉都惊呆了,那个年轻人更是惊愕不已。

“快滚,别在这里丢人现眼。”父亲不容置辩地喝道。

那年轻人真的在众目睽睽下,垂着头乖乖地走开了。

望着胸膛还在剧烈起伏不已的父亲,辉还未缓过神来,父亲从兜里掏出50元钱,示意辉过去交给他刚才责骂走的年轻人。

辉不解地望望父亲,父亲长叹一口气,命令辉赶紧送去。

当辉追上那个年轻人,请他原谅父亲的冲动时,那个年轻人满脸羞愧地向辉真诚地感激道:“谢谢你父亲,我将一生铭记他的教诲,请你转告他,我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了。”

年轻人转身走了,辉还握着那张钞票久久地愣在那里,脑子里一下子塞满了父亲常说的那六个字——自尊自爱自强。

儿子,听完这个故事,你的内心是不是有一种震动呢?自尊自爱自强,这是我们的为人之本,当你的灵魂在迷茫中徘徊,信心在挫折中慢慢丧失时,始终要记住这六个字,才不会使你自己连人格也一同堕落在迷茫的街头。连自己都瞧不起自己的人,又有谁会瞧得起你呢?

真心话:

儿子,对于你来说,人生之路还很漫长,其中必有挫折与痛苦,但只要你能够时刻记住自尊、自爱、自强这六个字,并将其用之于实践,那么这世上就没有你过不去的“坎”!

8.拒绝拖延和抱怨

拖延和抱怨是缺乏责任心的两种表现。拖延是成功者最大的敌人,抱怨是无能者最好的发泄。

习惯为自己找理由的人往往也是办事拖沓的人。把前天该完成的事情拖延敷衍到后天甚至更晚,这是一种很坏的工作习惯。对于渴望成功的你来说,拖延最具破坏性,也是最危险的恶习,它会使你丧失进取心。一旦开始遇事推托,就很容易再次拖延,直至变成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惯。解决拖延的唯一良方就是行动。当你开始着手做事——任何事,你就会惊讶地发现,自己的处境正迅速地改变。

拖延是对生命的挥霍。拖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如果你将一天时间记录下来,就会惊讶地发现,拖延正在不知不觉地消耗着我们的生命。

你大概有这样的经历,清晨闹钟将你从睡梦中惊醒,想着自己拟订的计划,同时却感受着被窝里的温暖,一边不断地对自己说:该起床了,一边又不断地给自己寻找借口再睡一会儿。于是,在忐忑不安之中,又躺了五分钟,甚至十分钟……

拖延是对惰性的纵容,一旦形成习惯,就会消磨人的意志,使你对自己越来越失去信心,怀疑自己的毅力,怀疑自己的目标,甚至会使自己的性格变得犹豫不决。

拖延的人往往还喜欢抱怨。也许你觉自己压力过重,要做的事太多,也许你觉得没人理解,没有知己好友。于是,你不停地抱怨,感叹命运对自己的不公。

但你所不知道的是,喜欢抱怨的人在世上是没有立足之地的,烦恼忧愁更是心灵的杀手。缺少良好的心态,如同收紧了身上的锁链,将自己紧紧地束缚在黑暗之中。

没有人会因为坏脾气和消极负面的心态而获得奖励或提升。仔细观察任何一个管理健全的机构,你会发现,最成功的人往往是那些积极进取、乐于助人,能适时给他人鼓励和赞美的人。身居高位之人,往往会鼓励他人像自己一样快乐和热情。但是,依然有些人无法体会这种用意,将诉苦和抱怨视为理所当然。

那些喜欢大声抱怨自己缺乏机会的人,往往是在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成功者不善于也不需要编造借口,因为他们能为自己的行为和目标负责,也能享受自己努力的成果。

人往往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产生勇气、培养坚毅和高尚的品格的。常常抱怨的人,终其一生都不会有真正的成就。

或许你正住在一间简陋的破屋里,心中梦想着宽大而明亮的殿堂,那么,你首先应该做的是努力将这间小屋变成一个干净整洁的天堂,将你愉悦的精神充满这间小屋。

不妨想一想,你喜欢哪一种工作伙伴呢?是那些总在抱怨、总在找借口的人?还是那些乐于助人、有活力、值得信赖的人呢?

抱怨是无济于事的,只有通过努力才能改善处境。

人们如此善于找借口,却无法将工作做好,这的确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如果那些一天到晚想着如何欺瞒的人,能将这些精力及创意的一半用到正途上,他们就有可能取得巨大的成就。

克服拖延的习惯,将其从自己的个性中根除。这种动不动就推卸责任的习惯,正在啃噬你的意志,除非你革除了这种坏习惯,否则你将难以取得任何成就。建议你以下方法克服这种恶习:

第一,每天做完自己应该完成的工作,而且不必等待别人的指示就能够主动去完成;

第二,忙完自己的事情后,尽量帮同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而且不期望获得报酬和感谢;

第三,每天要将养成这种主动工作习惯的价值告诉别人,至少要告诉一个人。

真心话:

只知道拖延和抱怨,那必将一事无成。儿子,如果你想做出一番事业来,就一定要拒绝这两种恶习。

9.不可目中无人

目中无人、高高在上者不但不能引起别人的尊重,反而会引起他人对你背后甚至当面的讥笑。获得别人尊重的惟一要诀,就是练好“谦”字功,先尊重别人。

富兰克林年轻时,是一个骄傲自大的人,言行不可一世,处处咄咄逼人。造成他这种个性的最大原因,归咎于他的父亲过于纵容他,从来不对他的这种行为加以训斥。倒是他父亲的一位挚友看不过去,有一天,把他唤到面前,用很温和的言语,规劝他一番。这番规劝,竟使富兰克林从此一改往日的行为,踏上了他的成功之路!

那位朋友对他说:“富兰克林,你想想看,你那不肯尊重他人意见,事事都自以为是的行为,结果将使你怎样呢?人家受了你几次这种难堪后,谁也不愿意再听你那一味矜夸骄傲的言论了。你的朋友们将一一远避于你,免得受了一肚子冤枉气,这样你从此将不能再从别人那里获得半点学识。何况你现在所知道的事情,老实说,还只是有限得很,根本不管用”。

富兰克林听了这一番话,大受感动,深知自己过去的错误,决意从此痛改前非,处事待人处处改用研究的态度,言行也变得谦恭和婉,时时慎防有损别人的尊严。不久,他便从一个被人鄙视、拒绝交往的自负者,一变而成为到处受人欢迎爱戴的成功人物了。他一生的事业也得力于这次的转变。

如果富兰克林当时没有接受这样一位长辈的劝勉,仍旧事事一意孤行,说起话来不分大小,不把他人放在眼里,那结果一定不堪设想,至少美国将会少了一位伟大的领袖。

儿子,只要你认清了这一点:妄自尊大,将使与你接触的人们,个个感觉头痛,获得一个不快的印象,从此你所能交得的新朋友,将远没有你所失去的老朋友那样多,直到了众叛亲离的绝境而后已。试想到了那时,你做人还有什么趣味?你行事还有什么伟大的成就?你的名誉还能靠谁来传扬呢?

要改正目中无人的不好癖习,并不是一件难事,只要记住:未来要去成就的丰功伟业还多呢,现在即使有了一点点小成就,比起未来的成就也只是微乎其微。即使有人已对你大加赞美,也只是表明他们的眼界太低,而不能说是你的成就已达顶峰。当你对人说话时,应该打定主意:你是在向对方吸取学识经验,而不是把你浅薄的学识全部搬出来炫耀。你发表意见,必须抱着求人将它改善的目的,而不是用来压倒人。因为实际上,没有一个人是情愿被迫接受任何意见的。

人们都不喜欢那些常爱自吹自擂的人,你当然不愿人家也是这样看待你。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在自己谈吐行动之间,处处给人留下一个自由回旋的余地,如果你的意见的确是对的,他们经过思索之后,自然会乐于接受的。万一他们抱着一种成见,始终坚持不接受,那你也必须知道:过分强调、夸大的语气,并非是征服他们的武器,反而易使他们更走异端,与你深沟高垒地对峙起来了。

真心话:

处世唯“谦”字了得,你若一味狂傲自负,目中无人,那只会失去处世的根本,落得个“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悲惨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