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爸爸讲给儿子的真心话
6860500000009

第9章 稳重处世,智慧处事——做一个魅力无比的男儿郎(3)

其实,简单的道理在于,那些事情虽然很小,但它给予我们还不算成熟的心灵的抚慰却是长远的,犹如涓涓细流,滋润着大地上的禾苗。

而更深层的道理在于,小事情却常常能显示出一定的大风格来。

那些由小事情带给我们的小快乐,都来自于一些简单的事物,就如清澈的蓝天,就如我们窗外暖暖的阳光,就如一个陌生人对你的微笑……每每你想起它,你的脸上,也就会绽放出迷人的微笑。

有的人本来就是做大事的料,把他放在小处就是太委屈了他;有的人则适合从小事做起,硬要他做大事,情况也肯定不会好到哪里去。读过《三国演义》的青少年就知道:三国时候庞统投奔刘备,刘备让他去做宋阳县令,庞统到任后100天不做事,他罢工了。诸葛亮出巡回来听说后告诉刘备,庞统是大才,理应重用,刘备倒也从谏如流,破格提升他为仅次于诸葛亮的二号谋臣。庞统也果然不负众望,在新的职位上干得非常出色,为蜀国的建立作出了相当大的贡献。

这恐怕不能用“大材小用”或“小材大用”这样的话去简单地概括。

“大材”与“小材”,“大事”与“小事”之间本来就没有严格的界定,只不过是人们总喜欢按照自己的主观看法去给它们戴上“大”或“小”的帽子。封建社会的皇帝君临天下,威仪四方,应该算是“大人物”了,他们做的事也应该是“大事”了;而诗人们不过喜欢卖弄斯文,或发点牢骚,在古代社会里只能算是“小人物”,他们平时吟诗做词也应该算是“小事”。可是,封建社会的皇帝,他们之中又有几个能像屈原、陶渊明、白居易一样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历经千年而荣耀不减呢?美国人喜欢喊“伟大的阿里”、“伟大的乔丹”,却从不喊“伟大的里根”、“伟大的布什”,前者的权力、地位显然不如后者,但他们却更广泛地得到了社会的承认和民众的推崇。原因很简单,可以做总统的人有很多,但球星、拳王的人格魅力是无法替代的;可以做皇帝的人有很多,但一代文豪在人类文明史上的亮丽色彩却无法超越。

所以,你很应该努力去寻找一方适合自己的天空,用心灵去体验,用生命去耕耘,让人生之石敲出应有的亮丽色彩,那么,你便是伟大的。伟大的人从不会在“大”与“小”的计较中消耗无谓的精力。大有大的优势,小有小的妙处。“大江东去”可以让人感受惊涛拍岸的气魄,“小桥流水”可以让人领略曲院风荷的神韵;“大家闺秀”有端庄典雅的雍容,“小家碧玉”有清新明丽的自然。一部《红楼梦》洋洋百万言,成为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的巨著;王安石的《读孟尝君列传》全文仅92个字,同样是千古绝唱。“大”和“小”都有一种境界,都有一种极致。做得轻松,“小”也就成了“大”;做得邋遢,“大”也就成了“小”。“大”与“小”原本就是一种对立统一。

大则大矣,小则小矣,唯有生活的大门永远向我们敞开,让人们穿行其中、缓缓而行,去描画和点缀自己多彩的一生。看世间,云走云飞,等闲了花开花落,当我们走过了人生的一段旅程,在忙忙碌碌的间隙里蓦然回首时,你就会发现,不管是“大”还是“小”,都是生活中一道独特的美丽风景线。

有一个很快乐的农夫,他有自己的农场,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每年的收成卖掉后还有些积蓄。总之,能使生活有意义、有乐趣的东西他一样也不缺。但好景不长,有一天,一个过路的人对农夫说:“如果你能找到流水越过白沙的地方,你就可以找到钻石。到那个时候,你的儿子将比王子更富,你自己想要多少财富都没有问题。”

听了路人的话,农夫当夜就未能入睡。他整夜辗转反侧,最后终于在黎明时分下了决心:要卖掉农场去找钻石。他让家人寄住在邻居家,然后自己带着钱浪迹天涯去找他的钻石。他花掉最后一文钱的时候也没有找到钻石,现在,他变得一文不值,而且他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也感到羞愧万分,最终他自杀身亡了。

就在这个时候,那个路人再度造访这个农场。他走近了这个屋子,抬头看到了壁炉上的壁饰,问道:“原来的屋主人回来了吗?”新的屋主人回答说:“没有,他没有回来。”路人说:“他一定回来过了,因为壁炉的墙上用来做装饰的宝石就是钻石呀!”新主人惊讶地说:“不可能的!我是在这个院子的后院里发现这些宝石的。”路人再度向他保证:“没错,这些宝石的确就是钻石。”

这就是非洲庆伯刮钻石矿被发现的故事。当我们踏遍了世界去寻找宝石的时候,其实宝石就在我们家的后院。我们都在寻找能使生命充实完美的力量,但大部分的人却没有找到,其实那股力量就在我们的眼前。当我们的生活处于一种无欲无求的状态时,我们就可以体会出这种生活独特的魅力,体会出这种生活的风格。这是一种简单的快乐。

真心话:

人生价值观是多种多样的,它对人起了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的作用。无论你选择了什么样的标准,只要作的目的是明确的,你就应该积极去实践,从小事情做起,从自己的身边事情做起,不羡慕达官贵人,不企求一夜暴富,踏踏实实,围绕自己的目标奋斗,你一样可以实现自己的价值,一样可以度过有意义的人生。

9.做事就要迅速准确地行动

有些人最终无法成大事,并不是缺乏创立一番事业的能力,而是因为他们做事不经大脑,判断力差,并且不能把握时机。

目前,社会上最受欢迎的是那些有巨大创造力与非凡经营能力的人。惟有那些有独创性、肯研究问题、善经营管理、有准确判断力的人才能够成就伟大的事业。

如果你希望能成就一番大事,就一定要有坚强的意志。在工作之前,必须要确信自己的主意,即使遇到任何困难与阻力,发生任何错误,也不可轻易放弃。我们处理事情时,应该事先仔细地分析考虑,对事情本身及其环境作一个正确的判断,然后再制定决策;而一旦付诸实施,就要全力以赴地去做。

判断力不准确和缺乏判断力的人通常很难决定真正开始做一件事,即使决定开始做了,也往往很难收场。他们的大部分精力和时间,都消耗在犹豫和迟疑当中,这种人即便具备其他获致成功的条件,也不会真正获得成功。

大凡成大事者须当机立断,把握时机。一旦对事情考察清楚,并制定了周密计划后,他们就不再犹豫、不再怀疑,而能勇敢果断地立刻去做。因此,他们对任何事情往往都能做到驾轻就熟,马到成功。

造船厂里有一种力量强大的机器,能把一些破烂的钢铁毫不费力地压成坚固的钢板。善于做大事的人就与这部机器一般,他们做事异常敏捷,只要他们决心去做,怎样复杂困难的问题到了他们手里都会迎刃而解。

如果一个人目标明确、胸有成竹,那么他绝不会把自己的计划拿来与人反复商议,除非他遇到了在见识、能力等各方面都高过他的人。一个头脑清晰、判断力很强的人,一定会有自己坚定的主张,他们绝不会糊里糊涂,更不会投机取巧,他们也不会犹豫不前,也不会一遇挫折便赌气退出,只要作出决策、计划好的事情,他们一定会勇往直前。

英国当代著名军人基钦纳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位沉默寡言、态度严肃的军人勇猛如狮、出师必胜,他一旦制定好计划,确定了作战方案,就会集中心思运用他那惊人的才干,镇定指挥,他决不会再三心二意地去与人讨论、向人咨询。在著名的南非之战中,基钦纳率领他的驻军出发时,除了他的参谋长外谁也不知道要开赴哪里。他只下令,要预备一辆火车、一队卫士及一批士兵。此外,基钦纳声色不动、滴水不漏,更没有拍电报通知沿线各地。那么,他究竟要去哪里呢?士兵们也不知道。战争开始后,有一天早晨六点钟,他忽然神秘地出现在卡波城的一家旅馆里,他打开这家旅馆的旅客名单,发现几个本该在值夜班的军官的名字。他走进那些违反军纪的军官的房间,一言不发地递给他们一张纸条,上面签署了自己的命令:“今天上午十点,专车赴前线;下午四点,乘船返回伦敦。”基钦纳不听军官们的解释和辩白,更不听他们的求饶,只用这样一张小纸条,就给所有的军官下了一个警告,起到了杀一儆百的作用。

基钦纳将军有无比坚定的意志和异常镇静的态度,但他深知自己在战时所负有的重大使命。因此,他为人处世严谨而端正,公正无私,指挥部下时也从不偏袒,做任何事情非至成功决不罢手。从这些地方,就可以看出基钦纳将军的伟大魄力和远大抱负。

这位驰骋沙场、百战百胜的名将非常自信,做起事来专心致志,富有创意和魄力,也极富判断力,行动果断,为人机警,反应敏捷,每遇机会都能牢牢把握充分利用。他确是一个向往获得全面成功者的最好典范!

真心话:

一个能迅速而又准确地对事物作出判断的人,他比那些犹豫不决、模棱两可的人所拥有的发展机会多得多。所以,请尽快抛弃那些不良习性吧!它只会浪费你的精力。

10.“勤”是通向成功的最短途径

勤奋是通向成功的最短路径,也是实现梦想的最好工具,无论是在富裕还是贫困的环境中,只要你肯勤快做事,你就一定会有收获,因为天道酬勤。

杰克·伦敦在19岁以前,从来没有进过中学。他在40岁时就死了,可是他却给世人留下了51部巨著。

杰克·伦敦的童年生活充满了贫困与艰难,他整天像发了疯一样跟着一群恶棍在旧金山海湾附近游荡。说起学校,他不屑一顾,并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偷盗等勾当上。不过有一天,当他漫不经心地走进一家公共图书馆内开始读起名著《鲁滨孙漂流记》时,他看得如痴如醉入神了,并受到了深深的感动。在看这本书时,饥肠辘辘的他,竟然舍不得中途停下来回家吃饭。第二天,他又跑到图书馆去看别的书。一个新的世界展现在他的面前——一个如同《天方夜谭》中巴格达一样奇异美妙的世界。从这以后,一种酷爱读书的情结便不可抑制地左右了他。他一天中读书的时间往往达到了10至15小时,从荷马到莎士比亚,从赫伯特·斯宾塞到马克思等人的所有著作,他都如饥似渴地读着。当他19岁时,他决定停止以前靠体力劳动吃饭的生涯,改成用脑力谋生。他厌倦了流浪的生活,他不愿再挨警察无情的拳头,他也不甘心让铁路的工头用灯揍自己的脑袋。

于是,就在他19岁时,他进入加州的奥克兰德中学。他不分昼夜地用功,从来就没有好好地睡过一觉。天道酬勤,他也因此有了显著的进步,他只用了3个月的时间就把4年的课程念完了,通过考试后,他进入了加州大学。

他渴望成为一名伟大的作家,在这一雄心的驱使下,他一遍又一遍地读《金银岛》、《基督山恩仇记》、《双城记》等书,随后就拼命地写作。他每天写5000字,这也就是说,他可以用20天的时间完成一部长篇小说。他有时会一口气给编辑们寄出30篇小说,但它们统统被退了回来。

后来,他写了一篇名为《海岸外的飓风》的小说,这篇小说获得了《旧金山呼声》杂志所举办的征文比赛头奖。但是他只得到了20元的稿费。他贫困至极,甚至连房租都付不起了。

那是1896年——令人兴奋和激动不已的一年。人们在加拿大西北柯劳代克,发现了金矿。

跟随着像蝗虫一样的淘金者人流,杰克·伦敦踏上了柯劳代克之路。他在那儿待了一年,拼了命似的挖金子。他忍受着一切难以想象的痛苦,而最后回到美国时,他的囊中却仍然空空如也。

只要能糊口,任何工作他都肯干。他曾在饭店中刷洗过盘子;他擦洗过地板;他在码头、工厂里卖过苦力。

后来,有一天——他饥肠辘辘,身上只剩下两块钱了——他决定放弃卖苦力的劳苦工作,献身于文学事业。这是1898年的事。

5年后的1903年,杰克·伦敦有6部长篇以及125篇短篇小说问世。他一跃而成为了美国文艺界最为知名的人物。

真心话:

有心人天不负,只要勤奋不懈,东方不亮西方亮,总有一天你能得到你想要得到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