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传统语典
6860700000033

第33章 语典故事篇(3)

“这还用你问,竹篙嘛!”

“竹篙长在何处?”

“陆地上。”

“婆婆,这就叫在陆家青枝绿叶。”

江大娘此时才恍然大悟:“对,竹篙下水变得面黄肌瘦,这叫到江家面黄肌瘦,从水中提起来还直滴答,就是眼泪汪汪,是吗?”

疑团一解开,婆媳、母女、两亲家笑得更开心了。

祝家女作词谜自喻

相传,从前有一个姓祝的女子谙通文墨。出嫁后,夫妻之间和和睦睦,恩恩爱爱。可等到上了年纪,妻子花容暗淡,神态失妍,那喜新厌旧的郎君就冷眼相看了。

一天,祝女借着吟诵房中一物,作了一词谜自喻。其词曰:

生在祝家庄,许配茅家寨,情投意合,两小无猜。贪心媒介,几番撮弄,把奴骗到长街去拍卖。幸好遇上钟情书生,迎奴进书斋,真宠爱!

先亲嘴,后开怀,紧抱奴家的身躯放不开,知心话儿要奴家说出来。谁料到,运转时乖,

光阴过得快。到老来,容颜衰,毛发败,不理睬,薄情郎将奴抛出栏杆外,另娶新娘进房来。

这首词谜使人读后颇有一种同情此女子的遭遇,而代为鸣不平的感觉。它既是这一女子的自喻,又是个很好的物谜,其谜底是:毛笔。

姓氏趣谜

从前,有三位赶考的秀才来到一山村的客店住宿。客店主妇热情地招呼道:“三位客官贵姓?”

这三位秀才自恃喝了几年墨水,喜欢卖弄才华。其中一个道:

四个山字山靠山,四个川字川连川,

四个口字口对口,四个十字颠倒颠。

另一个秀才也摇头晃脑地说:

千字不像千,八字排两边,

有个风流女,却被鬼来缠。

第三个秀才吟了一首诗:

孔明借箭草人充,曹操北兵走西东,

一口想吞孙吴地,却遭周郎用火攻。

主妇听后笑盈盈地说:“田、魏、燕三位先生,请进!”

三位秀才本想难住女主人,不料对方竟轻而易举地把他们的谜给破了。三位秀才肃然起敬,拱手相问:“主人尊姓?”

只见主妇答道:

三斗三,四斗四,二斗三升共个字。

三位秀才你看我,我看你,面面相觑,半天也猜不出来。后来,秀才经打听别人,才知道这家客店的女主人姓“石”。因古时十斗为一石(dàn),三斗三,四斗四,二斗三,加在一起正好是一石。

考子失女

从前有户人家,父亲很严厉。一天,他对生性迟钝的儿子说:“我出四个谜语给你猜,猜不出就得吃巴掌。”儿子惶惶然点点头。

父亲说道:

什么里圆外方,什么外圆里方,

什么上圆下方,什么下圆上方?

儿子想了半天也猜不出,气得父亲扬手“啪”地一个巴掌。儿子哭哭啼啼往外走,正好碰见了他的姐姐。

姐姐说:“这个谜不难猜啊,你回去对父亲说,膏药里圆外方,铜钱外圆里方,箩筐上圆下方,筷子下圆上方。”

儿子赶忙把谜底告诉父亲。父亲高兴地问:“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儿子答道:“姐姐教的。”

“这怎么可以!”父亲发怒了,把女儿叫来大骂一顿。女儿心里十分委屈,一时想不开,当晚就上吊死了。

父亲悔恨不已,随口吟诗一首,以痛悼亡女。诗曰:

生来清而洁,胸中气蓬发,

为了亲生子,丢了一枝花。

这首诗是一则谜,谜底为:莲花。

猜谜迎亲

某地娶亲有个习惯,新郎必须猜中岳父的哑谜,才能把新娘娶走。

正值桃红柳绿的阳春三月,一位新郎骑马备轿去迎亲。临近村头,只见一位老人和一个儿童并肩坐在一块石头上,挡住路口。新郎明白,这是岳父出的谜,于是急忙下了马。正想躬身询问,岳父从一旁走过来指着一老一小说:“这位九十九,那个一十一。”

新郎不假思索,要过纸笔写了一个字。岳父一看,满意地点了点头,并示意把路让开。

新郎继续往前走,见村口道旁有一棵盛开的桃树,树下一位姑娘拦住了去路,不言而喻,这又是一谜,就主动答道:“这是唐代诗人崔护的一句诗--人面桃花相映红。”岳父摇摇头说:“不对,还是猜一个字。”

新郎略加思索,在纸上写了一个字,岳父看后点头赞许,于是让花轿进了村。当走到岳父宅前,只见大门紧闭,正要上前敲门,门却慢慢地开了,露出新娘笑脸,她向新郎秋波一转,回身而去。

新郎正要请新娘上轿,岳父说道;“慢!猜中这个字再上轿不迟。”新郎凝思片刻又猜出了这个字,这才欢天喜地地把新娘子娶了回去。

原来!新郎前后写的三个字分别是:碧、赫、规。

学者门前的对联

从前,有一个学者特别喜欢猜谜,为了同善于猜谜的人结交朋友,他在自己的家门两旁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话不老”,下联是“镜中人”。横批是“中者进,惑者遁”。门前两名书僮守卫,过往行人皆不解其意,没有人进得府去。

一天,有一个9岁的儿童衣不蔽体,从学者门前路过,看见此联之后,硬要会见学者,学者无奈,只好答应相见。当这个9岁儿童将对联含义告诉学者时,学者十分赞赏儿童的才华,并留做书僮。

原来,这副对联的上联隐藏着一个“请”字,下联隐藏着个“入”字。

两书生通姓名

从前,有两个素不相识的书生,在花园里游玩,一个是高个子,一个是矮个子,他们在一亭子里会了面。高个子问:“客生贵姓?”矮个子答:“夏商之时夜间光。”

说罢也问高个子道:“客生贵姓?”高个子答:“颠来倒去都为头。”两个书生会意地笑着相互施礼,在石凳上坐下后又叙谈起来。

过了一会儿,高个子又问:“客生大名是什么?”矮个子说:“小生名叫老牛过板桥。”接着反问:“您大名呢?”高个子说:“小生名叫大河失滔滔。”双方互通了姓名,交谈之后,情投意合,成了好朋友。

原来,矮个子叫“胡生”,高个子叫“王奇”。

以礼相待

一天,某秀才有事到朋友家去。一进门,他就双拳一抱,彬彬有礼地念了一首字谜诗:

寺庙门前一头牛,二人抬个哑木头,

未曾进门先开口,闺房女子紧盖头。

朋友稍一思忖,领悟了秀才的意思。他也用字谜诗以相答:

言对青山不是青,二人土上在谈心,

三人骑头无角牛,草木丛中站一人。

秀才一听,与自己说的完全对上了,双方都忍不住哈哈大笑。

原来,秀才字谜诗的谜底是“特来问安”,朋友字谜诗的谜底是“请坐奉茶”

夫妻家书之谜

相传,从前有一对情投意合,相互恩爱的夫妻,因家务琐事闹了矛盾,丈夫一气之下,外出做生意去了。他在外颠沛流离,风餐露宿了几个月后,有些回心转意,非常思念自己的妻子。于是,托人捎给妻子一封家信。妻子拆开一看,信中写的是一首诗:

二人力大顶破天,一女耕田缺一边。

我要赶羊羊骑我,千田连土土连田。

妻子捧着丈夫的信仔细琢磨,终于猜出这四句诗是四个字谜,谜底为“夫妻餽(义)重”。这封家信,深深地感动了妻子,更加引起她对丈夫的思念,便也用诗谜的形式回了一封信:

只因心相连,受不交朋友。

芳心青春在,探源水漫手。

丈夫接到妻子的信,猜出这四句诗也是四个字谜,便立即收拾行装,怀着内疚的心情匆匆赶回家去,与妻子团聚了。原来,这四个字谜的谜底是“恩爱情深”。

望江楼上谜射谜

望江楼开业那天,鞭炮齐鸣,热闹非常。顾客比肩接踵,熙熙攘攘。

这时门外进来五个小伙子,老板迎上去,把他们让进雅座,接着问:“各位想用点什么?”

领头的小伙子说:“今天不为喝酒,专为您捧场来了。您看什么合适,就点这几个菜,我们吃完后照价付钱就是。”

“难得各位如此看重小店。这样吧,我出个谜语给你们猜,若猜中,请各位随便点菜,我分文不取;若猜不中,每个菜加倍收费。你们看如何?”

五个小伙子听后大笑。还是那个领头的说:“难得您有如此雅兴,那就讲定了。您先说个谜语,我们五个也各说一个谜语,我们的谜语都得射中您的谜底,如有一个射不中,我们双倍付款。你看怎样?”

老板开口说道:

泉眼有,悬崖无;

清风有,彩云无;

潮头有,狂风无。

打一物。

领头的小伙子马上就明白了,开口答道:

油里有,粮里无;

浆子有,果子无;

酒里有,菜里无。

第二个小伙接着答道:

渔民有,农民无;

渡槽有,桥上无;

泵房有,场院无。

第三个小伙子信口答道:

浮萍有,荷莲无;

鸿雁有,黄莺无;

灌木有,乔木无。

第四个很有感情地朗诵道:

渺小有,伟大无;

深沉有,轻佻无;

漂泊有,定居无。

第五个小伙子语气缓缓地答道:

汤商有,桀纣无;

汉武有,秦皇无;

梁朝有,晋朝无。

老板听完后,连连夸赞,并立即给五个小伙子上了一桌丰盛的酒菜。这个谜底是“水”字。

卖油郎与老板娘

从前,在某县城的十字路口,有一家酒馆。一天,一个卖油郎来这里歇脚饮酒。他把油挑子往墙边一靠便坐了下来,酒馆的老板娘上前问道:“客官贵姓啊?”

卖油郎听了,顺手指了指靠在土墙上的扁担说:“我就姓这。”

老板娘一看,便笑眯眯地说:“噢,原来是杜大哥,您请用茶!”

卖油郎一听,这老板娘倒挺有见识的,便也问道:“老板娘您贵姓?”

老板娘笑了笑说:“免贵,我姓的是--十字路口,嫦娥站在一边瞅。”

卖油郎斟了一杯酒说:“胡大嫂,谢谢您的关照了!”

老板娘爽朗地笑了起来,端起酒杯对卖油郎说:“杜大哥,今天我碰上您这个好主顾了,敬您这杯酒,交个朋友吧!”

从此,这家酒馆便成了卖油郎常来歇脚的地方,他们俩每次见面必定相互猜谜,兴趣也越来越浓。

又一次,卖油郎来到酒馆歇脚时,老板娘又出了一谜:

大姐用针不用线,二姐用线不用针,

三姐点灯不干活,四姐干活不点灯。

卖油郎答道:“大姐是蜂子,二姐是蜘蛛,三姐是萤火虫,四姐嘛,是纺织娘。”接着,卖油郎也回敬了一谜,让老板娘猜:

大哥一声叫,二哥吓一跳,

三哥拿刀砍,四哥点灯照。

老板娘哈哈大笑,然后说出了谜底。说完,两人大笑不止。原来四个谜底分别是:知了、蚂蚱、螳螂、萤火虫。

徐夫人的“贺寿诗”

明朝时期,绍兴府有一寺院的住持和尚跟徐文长很要好,他们经常在一起吟诗作对,谈笑风生。

有一年,老和尚要过六十大寿,特地来到徐文长家中邀请他届时前去作客。徐文长听了很高兴,说:“我有一有趣的上联,您想听吗?”

老和尚忙说:“要听,要听。”

“算了,还是不说的好,听了怕你火冒三丈。”

老和尚说:“不,不,随你说,我保证不生气。”

徐文长说:“好,我说,这上联是--敬菩萨,拜菩萨,庙里无柴烧菩萨。”

老和尚一听,心里很不是滋味。他一边喝茶,一边在思索下联,不一会儿,便对上了:“爱老婆,亲老婆,家中无钱卖老婆。”

两人哈哈大笑。徐文长说:“一报还一报,来的好快呀。”

谁知徐文长的夫人在内室听得一清二楚,马上走出来说:“好啊,你们两个打趣,拿我来开玩笑。”

老和尚知道徐夫人生了气,忙赔不是,闲聊了几句便告辞了。

过了几天,老和尚的六十寿辰到了,徐夫人托徐文长带去一首诗相赠:

一夕灵光太透虚,化身人去复何如?

愁来不用心头火,修得凡心半点无。

老和尚接过诗连声道谢,徐文长却说:“这不是诗,而是我老婆作的一组字谜,每两句猜一个字,共猜两个字。”

老和尚对着诗句一琢磨,知道这两个字是骂他的,但也无可奈何。

原来这首“贺寿诗”的第一句隐一“歹”字,第二句隐一“匕”字,两句合成“死”字;第三句隐一“禾”字,第四句隐一“几”字,两句合成“秃”字。故谜底为“死秃”两个字。

丈夫破谜回心转意

从前,有个美丽的姑娘爱上了一个贫苦出身的书生,结为伉俪。白天,妻子在家编织草鞋,丈夫沿街叫卖;晚上,妻子陪同丈夫挑灯夜读,鼓励他参加乡试、省试。虽说日子过得十分清苦,但夫妻感情甚笃,十分恩爱。

到了大比之年,妻子拿出自己用血汗换来的全部积蓄送丈夫进京赶考。临别时,又将自己亲手编织的一双草鞋交给丈夫,并叮嘱道:“高中了,莫变心。”

丈夫说:“娘子的恩情铭刻在心,海枯石烂永不变心。”

半年后,丈夫高中,她日夜盼望丈夫的家书。家书终于来了,拆开一看,竟是休书。乡亲们愤愤不平,纷纷资助她进京寻夫评理。

妻子到了京城,寄宿在客栈里,适逢一位巡抚大人私访,得知书生弃旧迎新,非常生气。这位巡抚大人正是书生的恩师。经恩师苦口婆心地劝导,书生终于悔悟过来。

书生来到客栈妻子住处时,只见房门紧闭,门上还贴着一首诗谜:

小时青青老来黄,千捶万结打成双。

双双连就同心结,又被旁人说短长。

雨雪事儿我承当,何曾移步到兰房。

有朝一日肝肠断,弃旧恋新抛道旁。

任凭书生敲门,她总是不开。书生定神一看,诗谜的下面还有一行小字:拿出实物来我才开门。书生皱着眉,在门前来回踱步,思索着这首诗谜的谜底,当他低头一眼看见自己脚上穿的靴子时,便匆匆离开客栈,上街买回了这件实物,重新又回到客栈来见妻子。

妻子一见丈夫手里提着的实物,回忆起当年的恩爱生活,憋在心里的气消了一大半。

原来,谜底是“一双草鞋”。

三个木匠以谜对谜

相传,从前有张、王、李三个木匠在一起做活。一天,木匠张对王、李二人说:“我说个谜语,请你们俩猜。一间房,两家住,没房顶来缺窗户,一家开的黑染房,一家开的线绳铺。”

木匠王听了,微微一笑说:“哦,你讲的是三间房子两架梁,一头摇辘轳,一头开染房。”

木匠李听后,想了一下说:“两位说的谜底可是:出门呱呱叫,返回叫呱呱,无论走多远,一黑便回家。对吗?”

张、王两人连说:“对,对!”

原来,他们三人说的谜底是“墨斗”。

以诗谜购物

一天,有一个顾客到一家小百货店去买东西。店主问道:“先生,您要买点什么?”

顾客说道:“我作一首诗谜,每句打一个字,谜底就是我要买的东西。”

谁知店主是个猜谜能手,他高兴地点头答应了。顾客笑了笑,说出了诗谜:

天上白鹅飞去鸟,西夏美女长得好。

禾苗生在太阳上,一片枯黄因火烤。

顾客刚刚念完,店主马上从货架上拿出了他要买的东西。原来谜底是“我要香烟”。

清和桥上对诗

从前,大清和河上有一座桥,叫“清和桥”。这年春天,一位身材苗条、头戴芙蓉花的少妇正在河边洗衣裳。庙里的一个和尚和当地的一个秀才到清和桥上来游玩。

二人在桥上走着,见桥下洗衣的少妇长得漂亮,便不怀好意,站在桥上对起诗来。和尚先念道:

有水也念清,无水也念青。

去了清边水,添争变成静。

静养性,僧人爱,

满腹经文随身带。

有朝一日芙蓉花儿开,

给我和尚端上来。

和尚念罢,秀才接着吟道:

有口也念和,无口也念禾。

去了和边口,添斗变成科。

科为贵,秀才爱,

满腹诗文随身带。

有朝一日芙蓉花儿开,

给我秀才端上来。

他们二人的对诗,桥下的少妇听得真真切切,顿时怒火满胸,立即甩甩手上的水说:“这桥叫清和桥,你们只说了‘清和’二字,听我以‘桥’字作诗一首。”少妇于是怒声念道:

有木也念桥,无木也念乔。

去了桥边木,添女变成骄。

娇娘美,人人爱,

生儿育女随身带。

有朝一日生双胎,

一个当和尚,

一个当秀才!

和尚、秀才挨了少妇的一顿臭骂,灰溜溜地走了。

曹娥碑隐

东汉时期上虞有一姑娘名叫曹娥,因父亲淹死在江中未打捞着尸体,心中十分悲痛,便投江自尽。上虞官府上奏朝廷表彰曹娥为孝女,并给她立了一块石碑,名叫“曹娥碑”。请才子邯郸淳写作碑文。

据说邯郸淳当时才13岁,文章写得特别好,“文不加点,一挥而就”。大文学家蔡邕(即蔡文姬的父亲),听说了这件事前往观看,赶到时天已经黑了,便用手摸着碑文读,读完之后在碑的后面写了八字批语:黄绢,幼妇,外孙,齑臼。

有一次,曹操从碑旁经过,看到了蔡邕的题字,一时不解其意,便问随行人员有谁理解。主簿杨修回答说:“我理解。”

杨修说:“黄娟,是带颜色的丝,色丝合一‘绝’字;幼妇,是年少的女子,少女合一‘妙’字;外孙,是女儿之子,女子合一‘好’字;齑臼是接受辛辣之物的器具,受辛合一‘辞’字。总合起来是‘绝妙好辞’四个字,是赞美碑文写得好。”

唐伯虎评点花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