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传统语典
6860700000035

第35章 语典故事篇(5)

相传有个秀才,因为路上耽搁误了考期。主考见他苦苦哀求,便准他补试,让他以“一”到“十”这10个数作个上联。秀才便借机说明迟到原因:

一叶孤舟,坐上二三个骚人,启用四桨五帆,经过六滩七湾,历尽八颠九簸,可叹十分来迟。

主考听了,心中称奇,让他再对出下联。秀才又把“一”到“十”的10个数字反过来用了一遍:

十年寒窗,进过八九家书院,抛却七情六欲,苦读五经四书,考了三番两次,而今一定要中。

巧妙的无情对

当代四川联家倪丁一先生有一无情对,颇耐人寻味。联曰:

珍妃苹果脸;

瑞士葡萄牙。

珍与瑞乃奇珍异宝对吉祥如意,土与妃乃才子对佳人,苹果与葡萄皆水果;脸与牙皆人体的一部位。

珍妃既是一位皇妃,又可通指美女,瑞士既是一国名,又可通指美男子。上联说珍妃的脸像苹果一样美丽,下联讲瑞士的牙像葡萄串一样整洁干净。此联出语巧妙,妙趣横生。

板桥六十自寿

清代的郑板桥,扬州八怪之一,人称诗、书、画三绝集于一身。他为官清廉,为人耿直,因赈饥民冒犯大吏而被罢官。六十岁时,曾写过一副自寿联,从中可看出郑板桥的个性和生活状况:

常如作客,何问康宁,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取数页赏心旧纸,放浪吟哦,兴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过到六旬犹少;

定欲成仙,空生烦恼,只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将几枝随意新花,纵横穿插,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岁已多。

厕所大解脱

厕所乃藏垢纳污之处,中国对联的种类很多,厕所联似不多见。但偶有发现,不论长短,皆谐趣横生,令人捧腹。且看下面一联:

进去三步紧,出门一身松。

寥寥十字,不仅写出形态,而且写出心态,可谓活灵活现,让人读之忍俊不禁。

和上一联的明白晓畅相比,下一联则显得含蓄蕴藉:

有小便宜,得大解脱。

初读似乎禅味十足,暗藏玄机,仔细一想,方才有会于心,顿觉妙不可言。原来最后一个字必须分读:有小便--宜;得大解--脱。小便进厕所,自是找到了适宜之地,若是大便,毫无疑问:裤子脱下来呀!

士卿做贼而死

清朝王士卿贪污案发被判处死刑,有人作挽联曰:

士为知己,

卿本佳人。

《战国策》云:士为知己者死。《北史》云:卿本佳人,奈何作贼。此联隐去作贼和死,又将士和卿二字冠首,十分巧妙。

师徒对父子

清朝担任过四库全书馆总纂官的纪昀,字晓岚,平生博学多才,思维敏捷,擅长对对子。一天,他的老师请他去喝酒,席上有父子两人,都是在戊子年(1768)科举考试时同榜举人。

酒过数巡,喝得兴高采烈的老师忽然对纪昀说:“晓岚,你很会对对子,现在我出上联,如果你能即席对出下联,我将以一方百金古砚相赠,要是对不上来,就罚酒三大杯!”纪昀微笑点头答应。

于是,老师指着那两个同榜的父子说:

父戊子,子戊子,父子戊子。

上联刚出口,在座的其他客人都立即感到,这个下联是极其难对的。因为“父子”和“戊子”,下字相同,上字一为“父”一为“戊”,虽非同字,却是谐音(“父”音fu,“戊”读wu音)。全句两“父”三“戊”五个“子”字,要对得字字工稳,实在比登天还难哪!

可是,再难的对子也难不倒纪昀。他看了老师一眼,立即想到师徒两人的官职:老师现任户部尚书,自己现任户部侍郎,是一正一副的户部长官,而古代管领全国户口簿籍的长官叫司徒。因此,后世也将户部尚书和侍郎俗称为司徒。于是一句妙不可言的下联顿时冲口而出:

师司徒,徒司徒,师徒司徒。

全堂掌声雷动,满面春风的老师亲自把价值百金的古砚送到了纪昀的手上。

嘲康有为联

1898年戊戌政变后,康有为亡命日本,组织保皇党反对民主革命,逐步走向反动。1900年,维新志士唐才常在汉口组织自立军,准备起兵勤王,事败被杀。

当时传说,自立军未能按时起义与康有为贪污华侨捐款有关。中华民国成立之后,康有为回国出任孔教会会长,主张以孔教为国教,坚决反对共和。

1917年张勋复辟时,康有为心急火燎地赶到北京出任溥仪小朝廷的弼德院院长,复辟失败后,又仓皇出逃。时人十分看不起他,有人撰联云:

国之将亡必有,

老而不死是为。

此联上句出于《礼记·中庸》:“国家将亡,必有妖孽。”下句出自《论语·宪问》:“老而不死是为贼。”这副对联,用屐足格,将康有为大名嵌于上下联末字,集经典名句又采用了歇后语的方式,即骂康有为是妖孽、是贼。

人名巧对

明代有个文学家叫李梦阳,他在江浙一带督学时,发觉某考生竟与他同姓同名,便找来质问是怎么回事。考生答道:“我名乃父母所取,不敢擅改也。”

李便出句命考生试对。上联曰:

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

此联居高临下,盛气凌人。考生思考片刻,对曰:

魏无忌,长孙无忌,彼无忌,此亦无忌。

对句绵里藏针,不卑不亢,且和上联一样,巧用历史人名,浑然一体,令人叫绝。

嘲相士

清代有位相士,本领不大,口气却不小。自诩熟读《太清神鉴》、《麻衣相法》、《柳庄相法》之类的相术经典,并且天生一双神目,断人穷通寿夭,不差分毫。他嫌嘴上吹吹不过瘾,就干脆写副对联,贴在门上。联曰:

几卷书,谈名谈利;一双眼,知吉知凶。

有位好事者见相士吹牛太离谱,心中有气,乘着黑夜,就在对联上加了几个字:

几卷破书,也要谈名谈利;一双瞎眼,哪能知吉知凶!

翌日,相士成了大家嘲笑的对象。

蔡锷买笔

蔡锷是湖南省邵阳蒋河桥乡人,6岁启蒙读书,11岁师从邵阳阳名人樊椎,12岁中秀才。1895年春,湖南省学政江标到宝庆(今邵阳)举行岁试。蔡锷跟随父亲蔡正陵从乡下来到宝庆城里。

一天,蔡锷到著名的宝元文具店买笔。老板见他小小年纪便来府城应试,十分高兴,拿着一束笔说:“我出个上联,若能对着上联,这束笔就送你。”老板的上联是:

小学生三元及第。

蔡锷摆着小脑瓜,对曰:

大老板四季发财。

说完,拱手作揖,接过笔束,笑嘻嘻地离开了文具店。

总统卖鱼

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的手下,有号称“龙”“虎”“狗”的“北洋三杰”。其中“龙”指王士珍,“虎”指的段祺瑞,“狗”则指冯国璋。

冯国璋外表深沉,其实志大才疏,优柔寡断,而且爱钱如命,连段祺瑞都说他“有钱癖”。冯国璋农民出身,后来自己开银行、钱庄,并在开滦煤矿、启新洋灰公司、苏北盐垦公司等企业有大量投资,家乡好有良田千亩,个人资产高达二千三百万。可是这位北洋军阀中的首富,并不满足,居然连小钱也不放过。

1917年张勋复辟后,冯国璋任代理大总统,从南京来到北京,入居新华宫。他一眼就瞄上了中南海的鱼。

中南海是中海、南海的合称,明清两代的帝王后妃常在其中放生,许多鱼的鳍上栓有作为放生标志的金牌、银牌或铜牌,几百年来一直没有捕捞过。冯国璋开价十万元出卖捕捞权,结果以八万元成交,这钱自然进了冯的私囊。

当时北京许多饭馆的菜单中忽然增加了一道“总统鱼”,以和传统的“东坡肉”对偶,其含义自不难明白。

1919年12月28日冯国璋去世,有人作了副对联:

南海鱼何在?

北洋狗已无。

冯死后,家产大半被经手人员侵吞,留给家属的并不多。

纪晓岚答联戏太监

相传,纪晓岚刚进翰林院时,并不引人注意,连太监总管都不认识他。有一次,太监总管见他身穿蟒袍,手拿折扇,觉得怪好玩的,便出了一上联说道:

小翰林,穿冬衣,持夏扇,一部春秋曾读否?

这上联出得不算太俗,其中嵌春夏秋冬四季。纪晓岚觉得也满有意思的,恰好老太监说话操南方口音,随口答道:

老总管,生南方,来北地,那个东西还在吗?

老太监听后,面红耳赤,知道碰上了对对高手。

对句嵌句不仅道出了东南西北,对他的“春夏秋冬”,还巧妙地调笑了他,因为太监的那个“东西”早就被阉割了。

郑板桥出联判案

相传,郑板桥在淮县刚刚任县官时,一位白发苍苍的私塾先生前来告状,状告有一位财主请他教学,说好一年酬金为八吊钱,但到了年底,财主却分文未给。

郑板桥听了半信半疑,同时又怀疑这位塾师无能,误人子弟,导致主人不给酬金。于是,说:“你口说无凭,我不能相信你一面之辞,这样吧,我当面试你一试,你看可好?”

私塾先生说:“请大人出题了。”

郑板桥想了想说:“就以‘塾师’为题目,你自撰一副对联吧。”私塾先生拿过纸笔,写下了一副自道苦衷的联句:

伤心夜雨打蕉窗,点半盏残灯,替众生改之乎者也;

回首秋风扫梧院,剩一支秃笔,为举家谋柴米油盐。

郑板桥见他写得工整贴切,生动凄苦,不断点头称“好”,但还是不放心,又说,我再出个上联,你对对看。于是便以大堂上灯笼为题,出联:

四面灯,单层纸,辉辉煌煌,照遍东西南北;

塾师顺口对道:

一年学,八吊钱,辛辛苦苦,历尽春夏秋冬。

郑板桥见塾师对对还比较工整,并非平庸之辈,于是便把欠下塾师酬金的财主找来,当下判定塾师为胜。财主不敢再赖账,乖乖拿出八吊钱给了塾师。

东西当铺当东西

传说,乾隆南巡时,一行人马来到顺天通州,乾隆很高兴,随即出了一句上联: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乾隆让随从人员对出下联,众人想了半天,面面相觑,谁也对不出来。乾隆以目示纪晓岚,纪晓岚本不想对,但皇上点到头上了,只好对道:

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乾隆赞叹不已。

先死先生

相传,古时有一位私塾先生,正在给学生讲课时,一位生了疥疮的学生用手抓痒不止,弄得两手都沾上了血,但还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私塾先生越看越恶心,但是不好直说让学生停止不抓不挠,于是便出了一句上联,让抓痒的学生答,说答不上就要到室外去罚站。先生说道:

抓抓痒痒,痒痒抓抓,不痒不抓,不抓不痒,越痒越抓,越抓越痒;

学生见先生用出联取笑他,答不上还要受罚,越想越气,于是对道:

死死生生,生生死死,好生好死,好死好生,先生先死,先死先生。

郑板桥巧对讽住持

郑板桥一日游金山寺,游览一周后,去拜见金山寺住持。住持从来没跟郑板桥打过交道,两人并不相识。

住持见郑板桥穿戴朴素,其貌不扬,很不热情地冷冷应酬道:“坐”,然后又对打杂的小和尚说:“茶。”

郑板桥便随便坐下,跟住持说了几句。住持见郑板桥谈吐优雅,很有气质,便说:“咱们换个地方谈吧。”

于是,住持把郑板桥让到一个非常干净的雅室,说“请坐”,又嘱咐打杂的小和尚“敬茶”。

品茶谈话之中,住持知道了来人是远近闻名的大才子郑板桥,立即肃然起敬,一改刚才的冷漠态度,极其热情地把郑板桥请到专门招待贵客的房间,恭敬地说:“请上坐。”然后又吩咐打杂的小和尚:“敬香茶。”

两个人聊完天,郑板桥起身欲告辞,住持和尚要求郑板桥给题个联,以示纪念。郑板桥不假思索,写了一联:

坐,请坐,请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住持和尚看着对联,面红过耳,这联正是刚才他说过的那几句话。

讽谕县官联

相传,清朝末年,山东莱阳有位县官贪婪无比,想尽办法搜刮民财,每逢父母大寿,夫妻做寿,或有了大病小灾,或孩子百岁都到处张扬,意在让人给送礼,有知道不送者,就设法给小鞋穿。

就是这样一位贪官,在表面上却还要装装样子,过春节时自撰一联贴在门上:

爱民如子;

执法如山。

老百姓见了这副对联,无不唾上几口。有个书生回到家里,赌气也写了一副对联,然后在夜里去县官住处,先揭去了县官自写的对联,把他写的一副对联重新给贴上了,于是便成为:

爱民如子,金子银子皆吾子也;

执法如山,钱山靠山岂为山乎?

老百姓看了这副对联,无不拍手称快,可县官的鼻子却气歪了。

恩爱夫妻

相传,清朝末年有个姓刘的秀才,不管走到哪里,都喜欢找人对对联,他总喜欢出上联,如对方对不上,他就乐不思蜀。

有一天,刘秀才到同窗好友李秀才家拜访,少不了要喝上几杯。酒过三巡之后,刘秀才又来了对对联的兴致,于是说:“咱俩个只喝闷酒没啥意思,联上几句如何?”

李秀才也不示弱,说:“请出上联。”

刘秀才出口说道:

此世界,彼世界,大千诸世界,并作新世界,大世界,可谓游戏世界,欢乐世界。

李秀才听了上联,半天没有对上下联,这里书生紧催,又说,对不上罚酒三杯。李秀才苦思冥想,还是找不出恰当的对句。

这时,刘秀才说:“这样吧,我到外面去一趟,回来你再对不上,不仅要罚三杯,还要罚你去酒店给我打一瓶酒来。”

说完,刘秀才下桌上茅房去了。这工夫,李秀才夫人走上前来,丢给李秀才一张纸条,李秀才看了,只觉豁然开朗。

刘秀才回来,马上催李秀才说出下联,李秀才不慌不忙说道:

似夫妻,非夫妻,算什么夫妻?勿论长夫妻,短夫妻,不如患难夫妻,恩爱夫妻。

刘秀才听了,立刻面红耳赤,一句话也说不出。原来,刘秀才向来夫妻不和,想不到家丑让李秀才知道了,自觉脸上无光,并深为内疚。

此后,刘秀才对妻子逐渐好了起来。

三姊妹联对征婚

旧时山东登州府有个宋家庄,宋家庄有位宋员外有三个如花似玉的女儿,宋员外爱如掌上明珠。

三姊妹长大后,不仅长相出众,而且都能诗善文,尤其是擅长对联。女大当嫁,宋员外见女儿们都到了出嫁的年龄,就张罗给她们成亲,可三个女儿都不要媒人介绍,她们告诉父亲,姐仨儿择婿的条件只有一个,只要能对上她们出的上联,便以身相许。

于是,三姊妹各出了一个上联,张贴出去征婚,大姐的上联是:

天垂山边走进山边天还远;

二姐的上联是:

船载货物货重船轻轻载重;

三妹的上联是:

北雁南飞双翅东西分上下。

宋氏三姊妹征婚联一出,百里方圆马上传开,凡肚子有点墨水的都跃跃欲试,但一个多月过去,三姊妹虽然收到了几十条下联,但仍未有一条中意的。

距宋家庄百里外有个周家庄,周家庄有位周塾师,年逾花甲,膝下有三个儿子,三位儿子虽然没有考取功名,但在周塾师调教下,个个出口成章,提笔能文,尤其是擅长对对联。

当听说宋氏三姊妹用对联征婚,哥仨个便摩拳擦掌,下决心想出漂亮的下联前去争个高低。哥仨个一宿未睡,并分工明确,大哥对大姐,二哥对二姐,三弟对三妹。

大哥对大姐的下联是:

月出水面拨开水面月又深;

二哥对二姐的下联是:

丈量土地长丈短短量长;

三弟对三妹的下联是:

前车后辙两轮左右走高低。

三姊妹一看周家三兄弟的下联,个个满意。于是,宋氏三姊妹同周家三兄弟便结成三对夫妻,花好月圆,传为美谈。

冰冻兵排兵敲冰

宋代著名大才子苏轼,才华出众,诗文盖世,他出任杭州知州时,一到任,就喜欢上了这块风水宝地,除公务太忙外,余暇时间就交友游湖,饮酒吟诗。

这年秋天,苏轼好友大文豪黄山谷来杭州看望苏轼。一天,两人游玩了半天,有点累了,就到一寺院坐下饮茶,黄山谷见寺内有和尚在吃西瓜,于是来了雅兴,顺口吟出上联:

东塔寺和尚朝南坐北吃西瓜。

黄山谷在联中嵌入“东”、“南”、“西”、“北”,要对此联并非易事,但这难不住苏轼,他朗声念出下联:

春水庵尼姑自夏至冬穿秋衣。

苏轼用“春”、“夏”、“秋”、“冬”四个“嵌”字,对上联的“东”、“西”、“南”、“北”。

随即,黄山谷又吟出一上联:

雪落媳房媳扫雪。

这句上联“媳”、“雪”音近,又有两个“媳”字,想对上也是不易的。苏轼稍稍思索了一下,便吟出下联:

冰冻兵排兵敲冰。

两人相视而笑。

白吃和尚与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