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智慧书全读本
6871900000037

第37章 谋略的天空(3)

管仲见这样也不是办法,便叫士兵们生火取暖,在谷底待了一夜。

第二天天亮,众兵士便急着要赶路,可是他们依然分不清东西南北,队伍在山谷里绕来绕去,好几天也找不到出路。

眼看干粮越来越少,天气也愈发寒冷起来,齐军很多人根本没有过冬棉衣,只好忍饥挨饿,在风中战栗。

齐桓公问管仲:“如今该怎么办?”

管仲一时也想不到太好的主意,只好说道:“我看只有明天派些精兵顺着我们从孤竹国来的路线找回去,然后带我们走出这个谷,再想其他方法绕过去,现在积雪还未化,顺着脚印一定能出去的。”齐桓公点点头表示答应。

谁知,第二天凌晨竟下了一场雪,把之前留下的足迹给掩盖了。齐桓公见此情景,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管仲想来想去,终于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对齐桓公说:“鸽子、蜜蜂不管飞离家门多远,都会找到自己的家,老马也有这种本领。”

齐桓公将信将疑地让将士们挑出几匹老马,把它们放开,几匹老马慢慢悠悠,左绕右转的,竟然真的将齐军带出了迷谷,找到了大道。

这时,齐桓公才长出一口气,夸奖管仲无所不能!

智慧点评

只要对生活中的事情细心观察,就会积累一些经验。山穷水尽、进退无门时,这些经验便涌出来凝成了智慧,当然,这也需要当事者有举一反三、活学活用的能力。

024假借外力

战国时期,楚人甘茂曾经在秦国担任宰相,但后来遭人诬陷,被迫从秦国逃跑。他准备向东逃到齐国去,刚出函谷关,他就碰到了谋士苏代。

甘茂对他说:“您听说过那江上贫苦的青年女子的事情吗?”

苏代说:“没听说过。”

甘茂说:“一群隐居在江畔的青年女子,她们自以为清高,而不跟出身贫贱的凡夫俗子接触。这时有个家里穷到没钱点蜡烛的少女,无处投奔,而跟她们生活在一起。

“可是过了不久,她们就决定把她赶出去,于是这个出身贫贱的少女就对她们说:‘就因为我家里穷到没钱点蜡烛,因此才经常到你们这里来,帮你们打扫房间,并且为你们铺席子、叠被褥。你们为什么要吝啬照在四壁上的一点点烛光,而一同决定要把我赶出去呢?再说我住在这里对你们一点害处也没有,反而对你们有许多帮助,你们又为什么一定要把我赶出去呢?’

“这些女子听了这话,权衡利弊之后,都认为她说得对,一致同意将她留下来。

“我以为自己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人才,现在被迫从秦国逃亡,处境十分不妙,我也情愿为阁下做些打扫房间、铺坐席的事情,请您帮助我留在齐国。”

苏代明白了甘茂的意思,他怜惜甘茂是个人才,于是答应帮他。

苏代先西行到秦国,游说秦国国君:“甘茂是个很有能耐的人,他在秦国受几代人的尊重,对秦国情况十分熟悉。如今他离开了秦国,倘若他促使齐国联合魏国、韩国,一起谋算秦国,恐怕对秦国很不利。”

秦国国君问苏代:“既然如此,你说该怎么办呢?”

苏代告诉他说:“您不如用重金厚礼去迎接他。他如果回到秦国,您就把他软禁起来,以防后患。”

秦国国君随即宣布赐给甘茂上卿的官职,派人专门到齐国去迎接甘茂。但是甘茂拒绝了秦国的邀请,继续留在齐国。

这时,苏代又去见齐国的国君,对他说:“甘茂在各国之中很有影响。现在秦国赐给他上卿的官职,专程来迎接他。

“现在您将用什么礼节对待他呢?如果您不用他,他一定会回到秦国。如果他得到秦国国君的重用,对我们可就十分不利了。”

齐国国君对苏代的这番话很赞同,立即赐给甘茂上卿的官职,用优厚的条件礼待他,使他留在了齐国。

智慧点评

在不同的人面前说不同的话,造成假象再用以迷惑对方,这就是苏代的计谋之实质。

025御史察奸

唐朝初年,李靖任岐州刺史时,安抚百姓,鼓励工商业,把岐州治理得井井有条。

谁知李靖的一个仇敌在京城为官,诬告他谋反。唐高祖李渊于是派了一个掌管监督官员的御史来审理这个案子,并下旨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

御史与李靖是多年的故交,深知李靖的为人,他心里很清楚这是诬告。便邀请告密者一起去岐州。

在过了几个驿站之后,御史假装非常懊恼地对原告说:“坏事了,我昨晚把你的状子给弄丢了,今天早上找了半天也不见踪影,这下可怎么办啊?”

说完,御史还显出非常惊恐的样子,命令手下兵士用鞭子抽打随行的官吏,责骂他们粗心大意。

原告一看状子没了,一时也没有办法。这时御史对他说:“不如你再重新写一份状子吧。”原告一想也对,于是很快又写了一份状子。

写完之后,御史就把状子拿走,回到自己的住处,拿出两份状子一对比,发现两者内容大不相同。

御史即刻赶回京城禀告唐高祖。高祖大惊,于是把诬告李靖之人判处了死刑。

智慧点评

巧用计谋让诬告者自露破绽,实在是高明。假象终究是站不住的。

026巧计废太子

宋太宗时,一次重阳节,皇帝在宫中遍请诸王,大摆酒宴。

但是太子楚王元佐却不在被邀之列。元佐性情暴戾,半夜醒来时,发现自己未能参加宴席,一怒之下,竟把宫中的姬妾们全部关了起来,放火烧宫。太子东宫内外,惨叫声震天。大火烧了三天三夜才熄灭。

太宗听太监传报了这件事后,心中气极,猛拍御书案:“废了他,废了他!我要另立太子!”这时,寇凖恰恰任郓州通判,太宗知道寇凖智计百出,于是偷偷召见他,屏退左右,向他问计道:“爱卿帮朕解个难题如何?”

寇凖微笑道:“陛下尽管说来。”

太宗忙说:“东宫太子不守王法,暴戾凶狠,早晚会变成像桀纣那样的暴君,我想把他废了。但又担心东宫的兵将会起来闹事,因此深感不安。”

寇凖献上一计道:“三天之后的上午,请陛下令东宫太子去祖庙举行仪式,让他带左右侍从一同前往。如此这般……”

说着,他轻松地一笑:“废除太子,尽管只用一个太监的力量,也会马到成功。”太宗听后,连称此计甚妙。

三天后,元佐心花怒放,带着大群侍卫,耀武扬威地奔向祖庙。东宫内一片空虚,于是太宗悄悄派人去东宫搜查起来。一番忙碌,搜出很多凶残的刑具,如用于割肉、挑筋、摘舌等的刑具。元佐乘兴而归,太宗派来的太监和侍卫早在门口迎接他。

元佐看到一大堆被搜出的违法罪证,无法抵赖,只好低头认罪。当夜,太宗就下了一道圣旨,废了他的太子之位。

智慧点评

古人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如果你没有“道”,即使你是权贵之人,也不会有好的结局。

027任文公避难

西汉末年,王莽占据摄政之位。大家为他仁义的假象所蒙蔽,但巴郡的任文公经过分析知道大乱将要到来。于是规定家人每天背着一百斤的东西,围着住宅快步跑,每天练习几十次。外人都不知道为什么,甚至还认为他有神经病。

后来,四处起兵,逃跑的人很少有脱离包围的,只有任文公家里老老少少,背着粮食快步跑,全都幸免于难。

智慧点评

智慧不单包括要有远见,也包括在有远见后,还有防患于未然的手段。

028子胥破麦城

春秋时期,有一次吴国军队讨伐楚国,伍子胥率一万兵马攻打麦城,当大军行至麦城三十里处时,前面的探马告知,楚将斗巢率重兵在麦城坚壁筑垒。

伍子胥当即命部队停止前进,就地宿营。自己和两名卫士换了便服,出营勘察地形。

当他们来到一个村庄时,看见村中有一个人正牵驴磨麦,驴走磨转,麦屑纷纷落下。伍子胥灵机一动,就想到了一条破麦城的计策。

他回来后,命令每个军士于拂晓前准备一个装满沙土的布袋和一捆草。次日拂晓他又下令,每辆战车要带很多乱石,违令者斩。等到天明,他把部队分成两路,一路往麦城西面,一路往麦城东面,在指定位置,按伍子胥规定的进度,用所带石、土、草捆,筑成两座小城,以充当防御工事。

东城狭小,像驴的形状,叫它“驴城”;西城正圆,像磨的形状,叫它“磨城”。楚将斗巢听说吴军在城外东、西两面构筑奇形怪状的工事,便急忙率军前来捣毁,但“驴”、“磨”两城早已构筑完毕,屹立如坚固的堡垒。

斗巢先到东城,城上插满了旗帜,铃声不断;斗巢率兵攻驴城,相持不下,又听说吴兵攻麦城,急忙回军来救,又被磨城守兵掩杀一阵,败至麦城。伍子胥在麦城下与斗巢相迎,对他说:“你们已疲劳,暂且入城,明日再战。”

斗巢率兵入城时,伍子胥让事先装束停当的数十名士卒混入其中,夜半策应吴军,攻下了麦城。

智慧点评

很多时候,灵机一动可以获得一个好的办法来解决自己的危机,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从而引发自己的想象,开动脑筋,终究会获得收益。

029唐太宗嫁女

文成公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养女,她才貌双全,名扬天下。慕名来求婚的人络绎不绝。

为了给文成公主招一门好亲,唐太宗也很谨慎。但面对这么多的使团,怎么选择呢?唐太宗想来想去,最后决定让求婚的使臣们比赛智谋,谁能聪明地解出难题,就把文成公主许配给他们的主公。

于是,唐太宗传令各国使者都到皇宫内,解他设下的难题。

首先,唐太宗叫人牵出一百匹马驹,一百匹母马,让使臣们指出哪匹小马驹是哪匹母马生的。印度、波斯等很多国家的使臣一看,都认为母马是什么毛色的,那么它生的马驹也是那种毛色的。结果大错特错。

这时,西藏赞普松赞干布派来的使者禄东赞不慌不忙地站出来,他让人把母马和小马驹都分开,如此隔了一天后,再把母马一匹匹地放出来。只见这些母马一放出来,立即跑到小马驹中间,那些马驹看到母亲来了,自然很亲热地扑上去吃奶。就这样,很快把一百对母子马分出来了。

太宗皇帝一见,连连夸赞禄东赞聪明。

接着,太宗皇帝又出了一题。他指着一根两头一样粗细、光滑如长笛的檀木棍子,让各国使臣分辨出哪头是树根部,哪头是树梢部。大家一看,都感觉无从下手,愣在那里不知如何回答。禄东赞却跑了过来,他用一根绳子拴在木棍中间,又把木棍放到水里。他指着木棍向下沉的一头说:“这一头是根部。”又指着木棍向上浮的一头说:“这一头是树梢部。”

唐太宗连连点头,又出了第三个难题。他让人拿出一颗玉石大珠子,珠子中间有一个如迷宫样的九曲小孔,太宗让使臣们用一根红丝绒线把珠子穿起来。使者们一个个你看我、我看你,纷纷摇头。

这时,又是禄东赞站了出来,他在地上捉了一只蚂蚁,用红丝绒线把蚂蚁拴住后,把蚂蚁从珠子这端小孔内放进去,然后轻轻地向里吹气,推动蚂蚁向前进。又在珠子那头的孔眼上放上些蜜糖。接着就看见那只蚂蚁扭动着灵巧的身躯,努力向珠子里爬去。没过多久,那只蚂蚁终于带着红丝绒线从珠子另一端的小孔中爬出来了。

太宗皇帝见三道难题全被禄东赞顺利地解开了,很高兴地说:“禄东赞,有你这么聪明能干的使臣,你们的赞普松赞干布一定英明果断,你这就回去让他来迎亲吧。”

于是,中国历史上就有了文成公主远嫁西藏的佳话。

智慧点评

“世事洞明皆学问”。积累渊博的知识一方面靠传习先辈的经验成果,另一方面也来源于对生活的敏锐把握、细心观察。不只书本和教科书中的知识才是知识,生活中的学问无处不在,只要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同样也能成为智慧通达的人。

030赵咨答曹丕

三国时期,曹丕称帝后,趾高气扬,大显威风。他派遣使者去江东,宣布封孙权为吴王,加九锡。东吴势弱,孙权只好接受了。照例,只要接到加封的谕诏,应当派人谢恩。派谁去呢?选来选去,孙权选中了赵咨。

赵咨来到魏国,拜见曹丕。曹丕问道:“吴王是什么样的君主呢?”

赵咨昂然回答:“我主吴王秉承父兄大业,从镇江东,是大智大勇仁义雄略之主。”

曹丕听后,心中感到很不高兴,但仍然装作一副感兴趣的样子问道:“有什么凭据呢?”

赵咨有礼有节地答道:“您既然有此问题,我就列举几件事。鲁肃本是江东商人,出身平民之家,而今吴王重其人品才智,让他掌军政大权,这不是知人善任吗?吕蒙出生于行伍,吴王拜他为上将军,这不是任人唯贤吗?俘虏了魏将于禁不杀他,这不是仁义吗?攻下了荆州却命令兵士不许伤害百姓,这不是明智吗?仅此几点,难道吴王不是雄才大略之主吗?”

赵咨的话,不亢不卑,头头是道,柔中有刚。曹丕竟无话可答。过了一会儿曹丕又问:“吴王有学问吗?”

赵咨说:“吴王选贤任能,胸有文采,广读书经,专心研究兴邦济国大计,乃一代文韬武略君主,决非纸上谈兵之人。”

曹丕又问:“吴王这么能起用贤人,想对外出战吗?”

赵咨回答:“大国有征伐的雄兵,小国也有防御的良策。”

曹丕突然冷笑一声,问道:“赵先生,你说吴国怕不怕魏国?”

赵咨答道:“东吴有雄兵百万,有长江天险,有丰足的粮米,怕谁呢?”

曹丕无话可问,便又同赵咨套近乎:“赵先生真是有文采,像赵先生这样的人才,吴王府上有多少呢?”

赵咨答道:“吴中人才济济,多名士,多才子,多将领。像我这样的人,只不过是很一般的。”

智慧点评

面对比自己强大的敌人,不能牺牲自己的原则,要做到不卑不亢。如果畏惧强敌,常常会自取其辱。所以,要有过人的智慧,随机巧对,施展自己的才华,抢先在道理上站住脚,这样才能巩固自己的阵营,维护自己的立场。

031完璧归赵

赵惠文王得到了一个稀世之宝——和氏璧,这事让秦昭襄王知道后,秦王便派使者带着书信去见赵王,说愿意拿出15座城来换那和氏璧。赵王赶忙召集大臣们商量对策。大家觉得,要是答应秦国的要求,恐怕上当;要是不答应的话,秦国很可能发兵攻打自己。讨论了半天,依然没有结果。再说,有谁会愿意担当答复秦王的使者呢?

蔺相如是宦官长缪贤的门客,他对大家说:“秦国用城换璧,如果我国拒绝他的要求,那么错在我国;我国交了璧而秦国不给城,那么错在秦国。依我看,宁可答应秦国,让他们担当不交城的罪名。”

“先生能当使者去秦国吗?”赵王说。

蔺相如说:“臣可以走一趟。秦国交了城,我就把璧留下;秦国不交城,我也会把璧完整地带回来。”

于是,蔺相如就作为赵国的使者出使秦国。

来到秦都咸阳,蔺相如在章台向秦王进献了和氏璧。秦王看完璧,高兴地把璧传给左右的臣子和美人们观赏。蔺相如在一旁待了很久,也不见秦王提起交换城的事,知道秦王没有诚意,就走上前说:“这块玉璧上有点儿小毛病,请让我指给大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