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智慧书全读本
6871900000006

第6章 生活的真谛(5)

有个大臣献计说:“他来了以后,请绑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问:‘他是哪里的人?’回答说:‘是齐国人。’大王再问:‘他犯了什么罪?’回答说:‘他犯了盗窃的罪。’”楚王觉得这个主意不错。

晏子来到楚国,楚王用酒招待他。宾主正喝到兴头上,两名小吏捆着一个人来到楚王面前。

楚王故意问:“这捆着的是什么人?”

小吏回答:“是个犯了盗窃罪的齐国人。”

楚王转过头来对晏婴说:“齐国人生来就喜欢偷盗吗?”

晏子离开座位,走到楚王面前,回答说:“我听说,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就结橘子,如果生长在淮河以北,就会结出枳子。橘子和枳子叶子差不多,但果实的味道却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水土不同呀。现在捉到的这个人,生活在齐国的时候,并没有盗窃的行为,来到楚国以后却偷盗起来,难道是因为楚国的水土容易使人变成小偷吗?”

楚王听了,尴尬地笑着说:“圣贤的人是不可戏弄的!是我自讨没趣啊。”

智慧点评

“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要以为自己很强,羞辱人的往往都会自取其辱。对人,始终要怀有一颗坦诚和尊敬的心。

045李离伏剑

李离是春秋时期晋国的掌管刑罚的最高长官,一向秉公不阿,执法如山,视法律比生命更重要。

有一次,李离在查阅过去的案卷时,竟发现了一起错杀的冤案,感到惭愧不已,他觉得自己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过,不但不配再做执法的长官,而且给国家的法律抹了黑。于是,立刻脱下官袍绶印,让卫兵把自己捆绑起来,送到晋文公的大殿前,请求判自己死罪。

晋文公对李离这种严于律己的行为十分赞赏,也为他的诚心所感动。晋文公不但没有怪罪李离,还亲自为他解开身上的绳索,说:“官职既然有贵有贱,处罚也当有轻有重,再说这件案子是下面官吏弄错的,并不是你的错。”

李离长跪不起,说:“臣下的官职最高,从没把自己的权力让给下属;平时享受的俸禄也最多,也并没有把俸禄分给下属。今天我有了过错,怎么可以把责任推给下面的人呢?现在出了错案,我理当承担罪责。还是请大王将我处死吧!”

晋文公听了,不高兴地说:“照你这么讲,下属犯罪,上司有责,难道连寡人也有罪了吗?”

李离回答:“我是掌管刑罚的最高长官,国家法律早有规定:判错刑者服刑,杀错人者要被杀。大王信任我,将执行国家刑罚的重任交给了我,而我却没能深入调查,明断真伪,以至于造成了错杀无辜的冤案,按法律我应受到处置,因此处死我是理所当然!如果我不自觉伏法,那法律的尊严还能受到别人重视吗?”

说罢,李离猛地从卫士手里夺过宝剑,使尽力气朝自己挥去,顿时鲜血迸溅,气绝身亡。

智慧点评

李离以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来扞卫法律的尊严,实践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他的勇气和胆识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046吴裕与公孙穆

公孙穆是东汉时期人,他酷爱学习,总是想尽办法,抓住一切机会来学习,当时的许多人都因为他好学而对他交口称赞。

公孙穆读了不少书以后,还想进一步扩大知识面,完善自己,但是靠自学又觉得力不从心。那时候设有太学,太学里的老师知识渊博、见识很广,公孙穆就想进太学去继续学习。可是上太学需要交一大笔学费,另外还有平时食宿的花销,数额高得惊人,而公孙穆家里很穷,根本出不起这笔钱。怎么办呢?公孙穆一下子也想不出什么主意来,他苦恼极了。

有个富商名叫吴裕,十分通情达理,对人总是很诚恳。有一次,他要招雇一批舂米的工人,派人把消息放了出去。有人把这事告诉了公孙穆,公孙穆高兴极了。他想:这下可有机会赚些钱继续求学了!那时候,去给人舂米被认为是低贱的工作,但公孙穆已经顾不得这些了,他把自己打扮成干重体力活的样子,穿一套短衫短裤,就去应征了。

一天,吴裕打算去舂米的地方转一转,巡视一番。他一路走来,东瞧瞧,西看看,最后在公孙穆身边站住了。公孙穆正干得满头大汗,也没有注意吴裕在他旁边,还是一个劲地舂他的米。

过了好一会儿,吴裕越看越觉得公孙穆的动作不很熟练,体力也不怎么好,不太像一个舂米工人,就问他道:“小伙子,你为什么到我这儿来工作呢?”公孙穆随口答道:“为了赚些钱交学费。”吴裕说:“哦,原来你是个读书人啊,怪不得我看你斯斯文文的,不太像工人。别干了,休息一会儿吧,咱们俩聊聊!”

他俩谈得十分投机,相见恨晚。后来,这两个人就结成了莫逆之交。

智慧点评

我们交朋友,也要像吴裕一样不以贵贱、贫富为标准,而要更看重一个人的才识和品行。

047唐伯虎佯狂保命

明朝人唐伯虎,名声轰动一时。宁王朱宸濠久闻其名,非常羡慕他的才华,曾经派人拿一百两金子到苏州聘他去南昌做官。

唐伯虎来后,住在别馆中,十分受优待。唐伯虎在和朱宸濠接触了一段时间后,察觉其养兵蓄财,知道他以后一定要反叛。便私下叹道:“这里是火坑,一天也不能待了。”

但他也知道,如果此时公开辞职返乡,必然会遭到杀戮。于是就假装疯狂,忽哭忽笑,言语颠三倒四,饮食起居颠倒异常。

朱宸濠疑其装疯,就派人送礼物给他,见他赤身裸体蹲在地上,并讥讽斥骂来人,来人只得带礼物返回。

朱宸濠知道此事后说:“谁说唐伯虎是一个贤德的人,他只不过是个疯子罢了。”于是放他回家。

不久,朱宸濠叛逆不成,伏法受诛。

智慧点评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一些很棘手的问题,如果直截了当地采取行动,反而不会收到好的效果。这个时候首先要深入分析,并对事情的发展趋势作进一步的判断,然后分析利害得失,最后选择一个对自己有利的方法。

048卫人迎新妇

有一个卫国人迎娶新娘。新娘上车以后,就问驾车的人:“这左右两边的马是谁家的?”

驾车人回答说:“向别人家借的。”

新娘于是对仆人说:“要轻轻地拍赶它们,也不要用鞭子抽打当中的自家的马!”

车刚到新郎家门口,新娘就侧身凑近伴娘指使她说:“去把灶膛里的火灭了,不然可能会失火。”

到了房里,新娘看到一个石臼,说:“把它移到窗户下面去,不然妨碍往来走路。”

婆家人听说后,都笑她。

新娘子说的这三句话,其实本身都很有道理,但却遭到别人耻笑,这是因为刚过门就说这些,未免为时过早了一点。

智慧点评

说话既要看场合,也要讲究时宜;既要看对象,也要注意自己的身份或特定的“角色”。否则,心到口到,“畅所欲言”,那么,好话、正确的话,也会产生不好的效果。

049废物也是宝

宋神宗熙宁年间,担任权都水监丞(掌管水利方面的官)的侯叔献征发民工,在睢阳县境内掘开汴河河堤,引用汴河中的大量泥沙淤灌田地。

但没料到的是,这一年出现了严重的洪涝灾害,汴河水位暴涨,洪水从掘开的河堤缺口汹涌而出,一下就把堤防冲垮了。

在工地上,发狂的人们围住侯叔献,无数的火把照得汴河边一片通红。侯叔献望着脸色严峻的民工们,大声说:“现在硬堵已是没用了,只有把缺口开得更大些……”

民工们怒吼了:“昏官,你这是要我们大家的命啊!”

“不!”侯叔献声若洪钟,将黄色巨流的吼叫声也掩盖了下去,“只有想法泄洪,减缓凶猛湍急的水势,才有可能修复堤防,将决口堵住!”

接着侯叔献向大家解释:在离睢阳几十里的上游,在汴河河边,有一座废弃的古城,里面虽无人居住,房屋也都早已毁坏,但那几尺厚、几丈高的城墙却还基本完好,用它来临时泄洪储水最合适。侯叔献一声令下,带领民工们火速奔向上游那座古城边,连夜掘开了汴河河堤,把水引到古城里。

第二天,下游的水量大大减少,侯叔献马上带领民工堵塞住了汴河河堤上的缺口。当古城里的水储满,又往汴河里流的时候,原来塌陷的河堤早已修复了。百姓的生命财产保住了,农田也免遭淹没。

智慧点评

在生活中经常会有一些东西,大家都认为没有用了,但是,如果能好好地回收改造,那么废物也会变成宝物。

050桓公喂蚊

有一次,齐桓公在柏寝台里躺着休息,他对相国管仲说:“我们齐国国家强盛,百姓富裕,再没有什么可忧虑的了。但有一事处理得不好,让我总是忧心、挂念。现在蚊子嗡嗡叫,好像肚子饿了没有吃饱,我有些担忧。”

于是,他掀开翠绿色的纱帐,让蚊子进到了里面。这些蚊子有的很懂礼节,不愿叮咬桓公而飞走了;有的蚊子知道知足,咬了一口就飞开了;有的蚊子不知道知足,停在桓公身上使劲地吮吸,等到它吸饱了,肠肚也因此胀破了。

桓公见此情景,说:“唉,老百姓也和这些蚊子一样啊!”

于是,桓公发布命令给齐国各地,要求制订戒令,阻止百姓铺张浪费。劝告百姓节约粮食,不要追求华贵的服饰。这样,齐国勤俭节约的风气盛行了起来。

智慧点评

成由节俭败由奢。生活应该简朴知足,铺张浪费、大吃大喝往往是会招灾致祸的。

051一捆箭

吐谷浑国王阿豺不久将离开人世,他把儿子们召集到跟前说:“你们每人拿我一支箭,折断后摔在地上。”

过了一会儿,阿豺又对他的同胞弟弟慕利延说:“你取一支箭去,把它折断。”慕利延把箭折断了。

阿豺又说:“你取十九支箭,同时折断它。”慕利延无法折断。

阿豺于是对他的弟弟和儿子们说:“你们知道吗?一支箭容易折断;众多的箭合在一块,就很难折断了。只要你们大家同心协力,我们的国家就会变得坚不可摧。”

智慧点评

团结一致,力量无穷,没有不可克服的困难;家和才能万事兴,内耗就会走向衰败;家庭如此,国家亦如此。

052寻梦中仇人

有个叫宾卑聚的齐国勇士,他在一天夜里,梦见一个壮士,只见这个人戴着白帽子,穿着白衣服和白鞋子,腰上佩着一把黑色的剑。这个壮士追着他骂,还朝他脸上吐唾沫。受到惊吓后,宾卑聚一下就醒了。虽然只是个梦,但他心里感到非常气愤,整整一夜再也睡不着了。

第二天一早,宾卑聚找来几个朋友说:“我从小就勇猛,现在60多岁了,还从来没有人敢侮辱我,可是昨天晚上在梦中,有个人不仅骂我,还朝我脸上吐唾沫,我受不了这样的侮辱,非找到这个人报仇不可,三天之内,找到他便罢,找不到我就去死!”

次日早上,宾卑聚和朋友们开始在大街上寻找,一直找到天黑。三天过去了,也没有找到那个人,宾卑聚回家就自杀了。

智慧点评

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的现象,很多屈辱和荣耀都是我们假想出来的,或者本来只有一丁点儿,却被我们夸大了。活得平和一些、真实一些,那些虚假的荣与辱,自然也就淡了。

053齐侯之鞋

春秋时期,齐景公从鲁国请来一个鞋匠,为他特制一双鞋子。这双特制的鞋子,非常漂亮,鞋带是用黄金做的,用白银镶边,再缀上珠宝,用美玉装饰鞋头,鞋的长度足有一尺。

齐景公认为只有这双特制的鞋,才与自己这个拥有万辆兵车大国君主的身份相称。在一个寒冷的早晨,他穿着这双特制的鞋上朝处理政事。

宰相晏子上朝来了,齐景公很尊重这位三朝元老,想起身去迎接。由于穿在脚上的这双特制鞋太重,他迈不开步,仅能抬抬脚。

他问候晏子说:“相国,外边的天气很冷吧?”

晏子看到齐景公穿的鞋子让他迈不开步,就借机劝谏说:“君侯怎么问起天气冷不冷呢?古代圣人制作衣服,要求冬天衣服做得又轻又温暖,夏天的衣服做得又薄又凉爽。现在君侯脚上的鞋子用金银珠宝做成,冬天穿起来冷上加冷,而且鞋子沉重得超过了脚的承受能力,这就违背生活常理了。这双鞋是谁为君侯制作的?”

齐景公说:“是从鲁国请来的鞋匠制作的。”

晏子说:“臣以为鲁国的这个鞋匠有三大罪状,请允许臣讲。”

景公说道:“他费了很大的精力才给寡人做成这么漂亮的鞋子,而他得到的奖赏还不到这双鞋子的百分之一,寡人还嫌赏他的不够,相国为何说他有罪呢?”

晏子说:“鲁国的鞋匠不知道季节的寒暖变化,不知道脚能承受的重量,违反生活的常理,这是他的一大罪状;做鞋不按常规操作,做出这双不伦不类的鞋,使我们的君侯受到天下各国的嘲笑,这是他的第二大罪状;耗费钱财,对国家没有功效,招致老百姓的怨恨,这是他的第三大罪状。臣请求主上立即下令,把他逮捕,交给司法官员按罪论处!”

齐景公觉得鲁国鞋匠制作这双鞋很不容易,坚决要求放过他。

晏子也很坚持自己的态度,坚决不肯放过鲁国的鞋匠。

景公说:“寡人真的不明白他究竟错在哪里,这双鞋是寡人让他做的,你要处罚就处罚寡人吧,但请相国饶了那个无辜的鞋匠。”

晏子坚持说:“不可以。我听说,为做善事而使自身受苦的人,他应该受重赏;为做坏事而使自身受苦的人,他的罪恶更重。”

齐景公无话可说了。

晏子退出去,直接向职管司法的府衙走去,到了那里就命令那儿的官员立刻将鲁国的鞋匠逮捕,并派人把他押解出境,永远不准他进入齐国境内。

从此,齐景公脱下了这双昂贵而又沉重的鞋,再也不穿它了。

智慧点评

只知追求奢华而不注重实用,以至于违反生活常规,是十分愚蠢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