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文化常识全读本
6873500000078

第78章 称谓·名称(3)

“东”是个方位词,“做东”其实是由“坐东”演化而来的。中国古代建造的房屋大都是坐北朝南的。有地位或富裕的人家,房子的正中是客厅,在厅中朝南摆放两个座位,一东一西。主人在招待宾客时,总是坐在东边的位置上,故而请客吃饭叫“做东”。

有的人家更讲究,他们在厅门上修东、西两条并排的路,进厅门的台阶也分东、西两处。《礼记》中的《曲礼篇》就写明了这样的规定:“主人就东阶,客就西阶,客若降等,则就主人之阶。主人固辞,然后客复就西阶。”做“主人”自然就变成“做东”了。

016“狐狸精”称呼的由来

现代大家把“狐狸精”看做是善于运用各种手段勾引男人的“风骚”女人。其实“狐狸精”最早是以祥瑞的正面形象出现的。

酒精、糖精……之“精”,有从该物中提炼提纯的意思,“精”是提炼而成的精华。古人认为世间万物,特别是动物,可自身修炼成精,此“精”是指神通广大的鬼神妖怪了。按照中国古代传说,认为动物中的狐狸是生性最狡猾的,所以关于狐狸阴谋骗人、设计害人、机诈猥亵的故事极多。

据说“狐狸精”这个名称始于唐初。《太平广记》中《狐神》条云:“唐初以来,百姓皆事狐神,当时有谚曰:‘无狐魅,不成村。’”“魅”字,《说文》释为“老物精也”,“狐魅”即“狐狸精”。

“狐魅子”一词的出现,反映出“狐狸精”已作为一个独立的形象存在于人们的意识和民间信仰里。“狐狸精”化做人形,或到处做客吃喝,或上门求娶妻妾,它的情感、行为都是以人的模式来塑造的。唐代以后的志怪小说,如《容斋随笔》、《聊斋志异》等,更是到处活跃着性格各异、人情味十足的狐狸精。

那么“狐狸精”又怎么成了放荡女人的代名词了呢?《搜神记》引道士云:“狐者,先古之淫妇也,其名曰阿紫。化而为狐,故其怪多,自称阿紫。”古人把狐狸视为性情淫荡、以美貌迷惑人的精灵鬼怪,再加上狐狸成精的传说和志怪小说中对众多民间妖艳、多情的狐狸精的描述,于是在人们的俗语中便把性感而具诱惑力的不良女性称为“狐狸精”,“狐狸精”就成了女人轻浮、淫荡的代名词了。

趣味链接:“走狗”一词的由来

现代所说的“走狗”是指帮凶、爪牙的意思,完全是个贬义词,可是在古代这个词并无贬义。

“走狗”一词出自《史记·越世家》:“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种书曰:‘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现代画家韩敏,以文人画、竹、仕女画“三绝”称道于画坛。他早年曾以“板桥门下走狗”自称,曾写有“夜梦板桥笑我贫,醒来犹称梦魂倩”的有名诗句,这诗与甘当“艺术走狗”是一脉相承的。

017为什么上厕所又叫“出恭”

在明清小说和戏剧里,经常会见到人们将上厕所称为出恭,有的也将解大便叫做出大恭,放屁说成虚恭。直到今天,有些老年人仍然这样称呼。那么,上厕所为什么被称为“出恭”呢?

《辞海》中是这样解释的,明朝科举考试盛行,它比今天考试更严格,进京城考试要面对大臣监考,皇上巡视,为了防止学生擅离本班逃课,每班学生发给一面写有“出恭入敬”几个字的牌子。考试时,在考场内也设此牌,以防考生擅离座位。学生要上厕所,必须领这块牌子,托于胸前,按指定地点去解决,迅速交牌回位,后一个学生才能接着上厕所。

牌子写“出恭入敬”,虽本意只是出去进来恭敬之谓,但却用于“入厕”,人们自此传开,摘用了前两字。

此外,经另外一些学者考证,称上厕所为出恭还有另外的来历。《刘安别传》说:“安既上天,坐起不恭,仙伯主者,奏安不敬,谪守都厕三年。”《古今笔记》据此下结论说:“今人如厕曰出恭,当本此。因不恭而讹为出恭也。”

刘安因不恭而被罚守厕,不恭又讹为出恭,因此出恭又相当于上厕所,但这种说法毕竟绕了不少弯子,有点过于牵强附会。

还有人考证说,因“粪”字从“共”,过去人写字爱省事,写“粪”字的时候往往写成了“共”,而“共”、“恭”二字自古本是通用的。所以上厕所就是“出粪”,也就是“出共”,“出共”又写成了“出恭”。这一说同样绕了很大的弯子。而且,依照省事的原则,既然上厕所应该是“出共”,就没有必要再将“出共”改写为“出恭”了,这要多写好几笔的。

如此看来,则《辞海》的说法应该更直接,也更具可信度。

趣味链接:什么是“解手”

在很多地方的方言中,都会把“大小便”说成是“解手”。那么,“解手”一词是怎么来的呢?

据传明末清初时,由于长期战争和连年灾荒,四川省人口锐减,出现了有官无民可治,有地无赋可征的状况。清代统治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采取了“湖广填四川”的移民办法。

据传说,被押送到四川垦荒的湖广人,官兵们把他们反绑起来,再用绳子一串串穿起来,押解着向移民区进发。移民们一路上风餐露宿,受尽了长途跋涉之苦。路上有人要大小便,就向官兵苦苦哀求:“老爷,请解手!”这样次数多了,只要说声:“我解手!”就都明白是要大小便了。久而久之,“解手”就成了大小便的代名词,并且流传至今。

018为什么将未婚的姑娘称为“黄花闺女”

在民间,人们常把未婚的姑娘称为“黄花闺女”。这是为什么呢?

据传,“黄花闺女”的说法与古代女孩子的装扮有关。古时候的一些名门贵族的姑娘尤其注重梳妆打扮。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女儿寿阳公主就非常爱美。有一天,她在檐下赏梅花,北风吹得黄梅片片飞扬,有几瓣黄梅花被吹到了她的额头,在她的额头上留下了斑斑的黄梅渍染之痕,衬托得她更加娇柔妩媚。宫女们看到后,都惊呼她是天下最美丽的公主。从此,爱美的寿阳公主就常把黄梅花瓣贴在额头上。

寿阳公主把这种打扮称为“梅花妆”。“梅花妆”传到民间后,富家大户的女儿都争相效仿,纷纷在脸上贴黄梅花瓣。但黄梅花是有季节性的,在没有黄梅花的季节,这些女孩子就开始采集其他黄色的花儿,并用这些花儿的花粉制成粉料用以化妆,“贴花黄”也就成了少女们特有的妆容。后来,人们将这种粉料叫做“花黄”或“额黄”。

时间久了,人们习惯上把“黄花”和“闺女”这两个词结合在一起使用,“黄花闺女”一词也就产生了。又因为当时只有未婚的女子才有闲情逸致来这样打扮自己,所以“黄花闺女”一词也就用来特指未婚的姑娘了。

趣味链接:古时处女禁忌习俗

所谓的“处女禁忌”,其实就是对未婚女子的一种严格约束。在古人眼中,未婚女子必须是处女,如果新婚女子在与丈夫合房之前被验证为非处女,则会面临着罢婚的危险。

人类社会为何会产生此种风俗呢?这是因为,在原始社会时期,两性间过着自由的群婚生活,但是这种群婚所生育的后代往往体质较差。出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人类社会慢慢地摒弃了这种群婚,由此进入了一个相对文明的时代。“处女禁忌”就是在这个基础之上慢慢产生的。

019“千金小姐”这一称呼的由来

“千金”是女孩的代称,现在也常用来作为小姐的尊称。顾名思义,一千金当然珍贵得很,以其称呼人家的女儿,是赞其高贵的得体之言。据说,千金小姐这一名称的来源,与伍子胥报恩的故事有关。

相传,伍子胥的父兄被杀,为了报仇,他投奔吴国,一路上山高水险,走了两天也没见着人家,饥饿难耐,快支持不住了。忽然他看见湖边有一个洗衣姑娘,竹筐里有饭,便上前求乞,姑娘见他狼狈不堪,顿生恻隐之心,慨然相赠。伍子胥饱餐之后,发誓日后定当以千金报德。由于是在逃命,不便于打听名号,吃完就走了。

后来,伍子胥在吴国当了相国,报了父兄之仇,就立刻派人去找那位对他有救命之恩的姑娘,由于不知道姑娘的情况,搜寻数日未果。为了实现昔日的誓言,伍子胥持千金投入姑娘当时洗衣服的地方。随着故事的流传,后来民间就把这个姑娘称为“千金小姐”。

元代时,杂剧《薛仁贵荣归故里》中有这样一句话:“你乃是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做事请自重稳便些。”据考证,这是最早用千金来比喻未婚女子的文字记载。从这以后,明清的文学作品中,称女孩子为千金的就越来越多了。时至今日,“千金”一词已使用了数百年,历久不衰。

趣味链接:“千斤”与“千金”

“金”原是我国古代的货币单位。秦代以前一镒(20两)为一金,汉代以一斤为一金,金与斤通用。“千金”用做女孩子的专称,始于元代。

其实古代的真金不像现在这样多,那时所指的“金”就是现在所说的黄铜。“千金”原本是一千斤黄铜。即便如此,一千斤黄铜也已经十分贵重了。

后来“金”与“黄铜”两词分家,“千金”实为千斤黄金,“千金”则被引申和比喻为非常宝贵、非常贵重的意思。如“一字千金”、“一刻千金”、“千金一诺”,以及李白的“五花马,千金裘”等。

020“乘龙快婿”这一称呼是怎么来的

在一些古装剧集和传统戏曲中,我们常常听到“乘龙快婿”一词。“乘龙快婿”用来代指好女婿,据说此词出自《历代神仙通鉴》里的一个传说。

春秋时期,秦穆公的女儿弄玉,不仅生得花容月貌,而且爱好音乐,擅长吹笙。到了婚嫁年龄,秦穆公一心想给她找个如意郎君,弄玉却说:“不求王孙华贵,只祈善于吹笙,骈能唱和,方为眷属。”因而久求不遇。

忽一日,弄玉梦见一个俊秀少年,骑彩凤自天门而降,吹着玉箫,来到她绣楼前的阳台上。温柔地对弄玉说:“我是太华山主,奉天帝谕旨,与你双栖凤鸾,桂香月圆,是为佳期。”说罢,又拿出玉箫吹起来,曲调美妙极了,把弄玉听得如痴如醉。

弄玉早晨醒来后,就把自己的梦告诉了秦穆公。秦穆公遂遣使至太华山寻访,果然找到了这个骑彩凤、吹玉箫的翩翩男子,他名叫萧史。

萧史来到皇宫后。秦穆公想考验他是否精通音律,就让他试吹笙和箫。没想到少年仅会吹箫,不善吹笙,秦穆公甚为怅惘,正欲引却,弄玉遣婢传话给秦穆公:“既到此,何不试箫,以窥优长?”少年奉谕,吹起箫来,动听无比,让人听了不由得产生飘飘欲仙之感。弄玉帘后神惊。这天正好是中秋节,于是两人就结婚了。婚后,他们的生活非常和美幸福。

一晃半年过去了,一天夜晚,萧史与弄玉凤台和谐箫笙,忽然飞来一条赤龙,停在萧史身旁;又见彩凤飞来栖在弄玉身边。萧史见状,对弄玉说:“我本天上仙子,奉天帝诏,与你结天地姻缘,但不能久居凡尘,今龙凤相迎,宜复天宫。”

于是,少年乘龙,弄玉乘凤,双双腾空而去。后人就根据这个故事,将理想佳婿称为“乘龙快婿”,这便是“乘龙快婿”的由来。

趣味链接:为什么称女婿为“东床”

“东床”是女婿的别称,这一词来源于东晋书法家王羲之。

《晋书·王羲之传》说东晋太傅郗鉴是个事事喜欢朴实的人,当然在婚姻大事上也不例外。为了能帮女儿找到一个好女婿,他四处打听,最后想在丞相王导家找一子弟做自己女婿。于是他就派门生到王家挑选。当时王家子弟都在东厢房,门生看过之后向郗鉴禀报:“王家的儿郎都很好,听说来挑选女婿都很矜持,只有一个后生一身旧打扮,袒胸露腹斜躺在东床上,就像不知道这件事一样。”

郗鉴当即拍板说:“我就选东床的那个后生做女婿。”于是就把女儿嫁给了他。后来才知道这个后生是王导的侄儿王羲之。自王羲之被尊为“书圣”,成了有名的书法家之后,这句话也就广为流传了。

021“丈夫”称谓的由来

“丈夫”,从字面上来看,“丈”是旧时长度的计量单位,“夫”则指男人,这两个字连起来,意思就成了“一丈高的男人”。那么,夫妻中,为什么把男方称为“丈夫”呢?

古往今来,每个民族、每个国家、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婚俗自然也各不相同。

相传,我国某些部落,有抢婚的习俗。女子选择夫君,主要看这个男子是否够高度,一般以身高一丈为标准(当时的一丈约等于七尺)。有了这个身高一丈的夫婿,才可以抵御强人的抢婚。根据这种情况,女子都称她所嫁的男人为“丈夫”。

趣味链接:“妻子”的由来

“妻”字最早见于《易·系辞》:“入于其宫,不见其妻。”但妻在古代不是男子配偶的通称。《礼记·曲礼下》载:“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庶人曰妻。”那时的妻只是平民百姓的配偶。后来,妻才渐渐成为所有男人配偶的通称。

古时,妻的别称很多。如孺人、内子、内人等。妻还被称为内助,意为帮助丈夫处理家庭内部事务的人。贤内助成为好妻子的美称。对别人谦称自己妻子时,则称之为拙内、贱内。

022畏友、密友、昵友、贼友

古人对于交友是非常重视的,流传下来的很多成语和俗语都和交友有关,如:八拜之交、莫逆之交、心腹之交、三朋四友、高朋满座等。

但是,古人交友是很讲究原则的,对朋友的概念作了很明确的界定。明代苏浚在《鸡鸣偶记》中将朋友划分为四等:即畏友、密友、昵友、贼友。他是这样说的:在道义上互相砥砺、有了过错互相规劝,这是畏友;不论在平时还是在情况危急的时候,都可以很好相处,生死关头,也可以作为依靠,这是密友;甜言蜜语像糖一样可口,东游西逛形影不离,这是昵友;见利益互相争夺,遇到祸患互相倾轧,这是贼友。

由此可见,古人最推重的是畏友,很珍视“道义相砥、过失相规”的情意。

趣味链接:不同朋友关系的称谓

金兰之交:指情意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

贫贱之交:指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

患难之交:指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

刎颈之交:指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莫逆之交:指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

竹马之交:指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友。

布衣之交:指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

忘年交:指辈分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

车笠交:指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

023为什么六十岁称“花甲”,七十岁称为“古稀”

“花甲”一词,源于我国古代天干地支相配的特殊纪年方法。十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与十二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依次相配组合成六十个单位,称为“六十甲子”。

其中,“甲子”为天干地支相配的第一个单位,“癸亥”是干支相配的最后一个单位。每年只有一个单位与之相对应,从“甲子”到“癸亥”刚好是60年,过到最后一个又从头再来,就这样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人活到60岁,经历60个年头,按干支纪年方法,刚好是干支依次相配一次。因为这种干支相配错综相至,仿佛有花纹似的,所以,旧时人们将60岁称为“花甲”(亦称“花甲子”)。唐代诗人赵牧有“手捋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的诗句,这大概是关于“六十花甲”的最早记载,后人一直沿用至今。

“人生七十古来稀”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曲江二首》中的句子。“古稀”自古就是中国人指称七十高龄的说法。杜甫在诗中所表达的意思是人生苦短,能活到七十岁,自古以来十分稀少。

后来到了明代,着名书画家唐寅(唐伯虎)读了杜诗后,感慨自己已活过了“古稀”,他填了一首《七十词》:“人生七十古稀,我年七十为奇。前十年幼小,后十年衰老。中间止有五十年,一半又在夜里过了,算来止有二十五年在世,受尽多少奔波烦恼。”唐寅虽活过古稀,但仍感叹人生几何。

不过仔细算来,历史上的“古稀”老翁确实稀少,仅以知名的诗人、学问家为例,超过七十岁的真是寥寥无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