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最幽默的诗赋故事
6875600000011

第11章 村言妙趣篇(1)

打你这倾国倾城帽

钱牧斋曾身穿满洲服装头戴清朝帽子出门,途中遇一老叟以拐杖敲击他的头说:“我是个多愁多病身,打你这倾国倾城帽。”

钱牧斋即钱谦益,明朝官至礼部尚书,却降清称臣。王实甫《西厢记》张生有两句唱词:“小子多愁多病身,怎当他倾国倾城貌?”老叟借此二句唱词,改易数字,便以开玩笑的方式给这叛逆一次敲脑袋的教训。

十七字诗

明武宗正德年间,有一个善作十七字诗的乡民。一年,天旱不下雨,太守多次求雨无效,那乡民便作十七字诗云:

太守出祈雨,万民皆喜悦。

昨夜推窗看:见月!

有好事的人告知官府,太守派人把他捉进衙门训斥道:“大胆刁民!你真善作十七字诗吗?现在作来,诵出佳句可免受皮肉之苦。”太守训完,以自己的别号“西坡”命题。那乡民随即吟道:

古人号东坡,今人号西坡。

若将两人较:差多!

太守令人打他十八大板,乡民哎哟一阵之后,又倔强行吟;

做诗十七字,被责一十八。

若上万言书:打杀!

太守听了,怒不可忍,以诽谤罪将那乡民发配郧阳充军。上路之日,他的一目失明的舅舅来送行,二人相扶而泣。哭了一会儿,那乡民诗癖又生:

发配赴郧阳,见舅如见娘。

两人齐下泪:三行!

据载,张士诚当权时,重用其弟张士信。张士信荒淫无耻,平时,只与奸谄邪佞之徒黄敬夫、蔡彦夫、叶德新三人聚谋,经常欺上瞒下。当时有人作十七字诗曰:

丞相做事业,专用黄蔡叶。

一朝西风起:干瘪。

后来黄、蔡、叶三人被斩杀于南京,尸体吊在木杆上风干一个月,真正成了“黄菜叶”。

现在民间流行的“三句半”,就是由这种十七字诗发展来的。最末两字往往是其核心内容,语含讥刺,诙谐风趣。

县官听了,连声称赞,真的当堂释放了她的丈夫。

颠倒歌

北京地区流传着一首悖理民歌:

太阳起西往东落,听我唱个颠倒歌。

天上打雷没有响,地下石头滚上坡。

江里骆驼会下蛋,山里鲤鱼搭成窝。

腊月酷热直流汗,六月暴冷打哆嗦。

姐姐房中头梳手,门外口袋把驴驮。

这类民歌在各地都有,它所描写的事物都是逆情悖理的,但人们读后不仅不会去追究它的真实性,反而觉得新奇有趣。在特定的场合,这种诗歌会给人们的生活增添情趣。有时,给儿童念念,用来测试孩子的理解力、辨析力,也是生动有趣的好材料。

丈夫想念妻回文

相传有一位出门在外的丈夫,思念家中妻子,特地写了一封家书,其中有诗一首。诗曰:

枯眼望遥山隔水,往来曾见几心知?

壶空怕酌一杯酒,笔下难成和韵诗。

途路阻人离别久,讯音无雁寄回迟。

孤灯夜守长寥寂,夫忆妻兮父忆儿。

妻子收到信后,将此信颠倒过来抄了一遍,又托人捎给外出的丈夫,成了妻子思念丈夫、儿子思念父亲的诗了,读作:

儿忆父兮妻忆夫,寂寥长守夜灯孤。

迟回寄雁无音讯,久别离人阻路途。

诗韵和成难下笔,酒杯一酌怕空壶。

知心几见曾来往,水隔山遥望眼枯。

此回文诗,读之流畅,切情切景,实为难得。

紧蒙密钉,晴雨同音

曾有一则20字的制鼓歌诀:

紧紧蒙张皮,密密钉上钉。

天晴和落雨,打起一样音。

后来,在传诵中被改作12字:

紧紧蒙,密密钉。

晴和雨,一样音。

最后,又被删减成八字诀:

紧蒙密钉,晴雨同音。

至此,字比原来少了12个,但原意未失。

写一篇好文章,应反复推敲,力求言简意赅,简洁明了。正如郑板桥所说:“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无字家书

有一个人外出谋差,不久,托人带回一封家书,妻子拆开一看,竟是一张白纸。起初,妻子感到很吃惊,随后,多情的妻子很快就理解了丈夫所表达的含义,于是写了一首念郎的恨别诗:

碧纱窗后启缄封,尽纸从头彻尾空。

应是仙郎怀别恨,忆人全在不言中。

一纸无字家书,却流露出无限的思念,此乃无声胜有声。

写家书,却一切尽在不言中,真是达到了最高境界。这种家书不是人人都能悟透,只有双方很默契,心有灵犀,才能感应出其中的千言万语,体会出对方的倾诉。

当然,这只适用于极为亲近的人彼此表达某种感情而已,倘若不分对象,随便寄去这种“天书”,恐怕没有人能猜出它的含意,岂不误事!

庞振坤行酒令

清代“中州才子”庞振坤,多才善谑,颖悟过人。相传庞振坤少年时期,有一次曾与三位表嫂共餐。表嫂们提出行酒令助兴,要求是:第一句组合成字,第二句将一字拆三字,第三句重复所拆三字,最后以起问句收尾。

大嫂先说:

豆页为头(今简化为“头”),犇字三牛,

牛牛牛,不知赶来多少头?

二嫂接着道:

尸至为屋,森字三木,

木木木,不知能盖多少屋?

三嫂也念:

水酉为酒,品字三口,

口口口,不知该罚谁喝酒?

三位表嫂指向庞振坤:“你也说几句吧!”

庞振坤不甘示弱,随即念道:

田心为思,奸字三女,

女女女,不知何人害相思?

行酒令中,运用了汉字离合法,其中犇(奔的异体)、森、品、奸皆为品字形结构,酒、头(头)、屋、思等都是合体字,为左右、半包围、上下结构。

张打油

唐代南阳地方有个张生爱作俗语诗,其诗俚俗浅露,引人开心,人们称之为“打油诗”,张打油也因此而出名。

有一天,大雪纷飞,他脱口吟道:

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这首诗虽算不得高明,却形象而风趣地描绘出雪中景物特点。

第二年冬天,南阳的参政巡视乡间,适逢大雪难归,便住在一个败落的官宦家里。郊野之地,无甚观赏,住了一日,便觉无聊,于是有人想到张打油,若让他前来咏诗取乐,岂不逍遥?

参政即刻派人把张打油叫来,问道:“你能做些什么诗?”

张打油回答说:“看见什么,或想起什么,就写什么,没个定准。”

参政说:“现在大雪纷飞,那就以此为题吧!”

张打油稍加思索,即口吟诵起来:

六出飘飘降九霄,

街前街后尽琼瑶。

有朝一日天晴了,

使扫帚的使扫帚,

使锹的使锹。

头两句颇有诗味,“六出”即雪花呈六角形;后面几句虽然俗气,但快口说出,一气呵成,也还不错。于是,参政赏给白银二两。

后来,安禄山发动叛乱,攻打南阳,把整座城池围得水泄不通。朝廷迟迟不发救兵,南阳城形势危急。这时,张打油正在城里一个亲戚家读书,面对紧张的局势,张打油以时事为题,吟道:

天兵百万下江南,

也无救兵也无粮。

有朝一日城破了,

哭爹的哭爹,

哭娘的哭娘。

打油诗属于下里巴人之类的作品,多是触景而作,不注重修饰,形式活泼动人,通俗而朴实,易于读者接受喜爱。

除非猫不吃鱼

父子俩打算戒酒,可想了很多办法,都不见效。

有一天,吃饭时,桌上又放了一壶酒,父子俩都想多喝点,各自闷着想主意。沉默片刻,父亲先开口:“今天喝酒有个规矩,各做诗一首,开头结尾都要有酒字,做不好,就不能喝!”

“行!”儿子十分回答干脆:“那就请父亲先作吧!”

父亲略加思忖,说:

酒,酒,酒,

左边三点水,

鱼在水中游,

猫在岸上守,

除非猫子不吃鱼,

老子今生不戒酒!

儿子瞪着眼睛,望着正把手伸向酒壶的父亲,大口大口的涎水直往肚内吞,活现出一副馋相,急切地念道:

酒,酒,酒,

三点加上酉,

阿婆在屋内,

阿公门外守,

除非阿公不进屋,

小子一世不喝酒。

“妙,妙,妙!”父亲竖着大拇指,连声赞叹。只见酒壶来来往往,二人酣畅的对饮起来!

《关公辞曹》唱段

《关公辞曹》是写三国的戏,内容是说关羽打听到了刘备的下落,谢绝了曹操的各种美意,义无反顾地辞别了曹操。

河南梆子《关公辞曹》里,有关、曹二人争辩的场面,曹操摆关羽不该走的理由,关羽摆应该走的理由。曹操的唱段非常生活化,并且出现了夫人“曹大嫂”:

在曹营我待你哪样不好?

顿顿饭四个碟两个火烧,

绿豆面拌疙瘩你嫌不好,

厨房里忙坏了你曹大嫂。

七不嫌

古代穷人有“七不嫌”之说,讲的都是人生活中的实在事。有哪些不嫌呢?

饥饿得粗食,不嫌;

徒行得劣马,不嫌;

行久得座位,不嫌;

久贫得薄酒,不嫌;

口渴喝凉水,不嫌;

赶路乘小船,不嫌;

遇雨进小屋,不嫌。

吴人嫁女词

明代吴人嫁女词,江盈科评云:“识者之词,难为众人道也。”

其词云:

种花莫种官路旁,嫁女莫嫁诸侯王。

种花官道人争取,嫁女侯王不久长。

花落色衰人易换,离鸾镜破终成空。

不如嫁与田舍郎,白首相看不下堂。

别墓

寡妇张氏,难耐凄凉,思量再嫁。因与前夫十分恩爱,恐其夜里寂寞,乃请石工凿一尊自己塑像置于墓前,并作诗告别:

君昔尝爱妾,乃忍舍妾去。今妾欲嫁人,不忍别君墓。想君魂寂寞,定怪妾情薄。刻石像妾面,留与君作伴。

君见石人如见妾,石人代妾常守节。妾心不仁石心坚,石身更比妾身洁。妾身虽去石身留,朝朝暮暮住坟头。坟头不断风和雨,君魂好共石人语。

何必当回事

一书生去岳父家祝寿,众人劝酒,烂醉如泥。小姨见他酒醉,扶他去客房歇息,他误以为是妻子,抱吻小姨,小姨气急,提笔作诗,置书桌而去。诗道:

好意扶你睡,竟敢享我唇。

是个读书人,这般没道理。

不久,小舅子进来,见诗大笑,在后写道:

酒醉随他醉,为何扶他睡?

猫儿见了鱼,哪有不尝味!

书生一觉醒来,见桌上题诗,才知自己酒后失态,得罪了小姨,又见笑于小舅,因写道:

酒醉烂如泥,朦胧抱娇妻。

醒后方知错,原来是小姨。

写毕,正在自愧,岳母走了进来,看到桌上题诗,忙又写了几句,并以好言抚慰。她写道:

小女不懂事,纸上乱写字。

本是一家人,何必当回事!

夏九九歌

夏九九歌是中国民间歌谣。它从夏至那天开始,以每九天为一段落,写出夏季气候的变化,并向老百姓宣传避暑防热的卫生知识。

由于我国南北方气候差异较大,夏九九歌也有两个版本,分为南北二方。南方夏九九歌全文是:

夏至入头九,羽扇握在手;

二九一十八,脱冠着罗纱;

三九二十七,出门汗欲滴;

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舒;

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

六九五十四,乘凉进庙祠;

七九六十三,床头摸被单;

八九七十二,子夜寻夹被;

九九八十一,开柜拿棉衣。

北方夏九九歌全文是:

一九至二九,扇子不离手;

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

四九三十六,衣衫汗湿透;

五九四十五,树头秋叶舞;

六九五十四,乘凉莫太迟;

七九六十三,在眠不盖单;

八九七十二,当心受风寒;

九九八十一,家家找棉衣。

这种诗使数学与文学相结合,具有很强的形象性和趣味性。

山上长树不长柴

一樵夫上山砍柴,只见荆棘满路,林深路窄,暑气蒸人,不觉挥汗如雨,便随口做诗道:

山上长树不长柴,砍下树木变成柴。

变成柴来多麻烦,不如当初就长柴。

二物相似令

张、王、李三位女婿拜新年,席前,张、王二婿欲难李某,因为他无学问,说如果不能对酒令,就不准喝酒,对时必得用二物相似、一字分开等。

张某起头说:

二物相似水与酒,吕字分开两个口。

不知哪口喝水,哪口喝酒?

遂饮酒一大杯。王某随后说:

二物相似锡与铅,出字分开两个山,

不知哪山出锡,哪山出铅?

遂也饮一大杯。

李某极为不满,怒目望着张、王二人,大声急呼说:

二物相似你与他,爻字分开两个叉,

不知哪叉叉你,哪叉叉他?

过河

在湖北民间有一风俗,婚后3天,要陪新媳妇回门。双方家庭也都把新媳妇头一次回娘家,新姑爷头一次到岳父家看成是大喜事。

回门这天,陈细怪小两口儿恩恩爱爱地上了路。来到石壁岩河边,陈细怪故意问道:“娘子,无桥无渡,怎么过河呢?”

新娘子羞答答地低头细语说:“你驮我过河嘛!”

陈细怪说声“好”,便将鞋袜一脱,裤管一扎,背起新娘子便下了河。刚走了丈把远,陈细怪忽然心血来潮,站在水中不走了,非要新娘子答应和自己吟诗联句才肯走。新娘子无奈,只好半娇半嗔地答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