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户人家,妻子主内,丈夫在外教书,日子虽穷,倒也不缺吃穿。夫妻俩膝下无子,
只有一个女儿。小女儿自幼聪明过人,父母很宠爱她。
当时兵荒马乱,人人东躲西藏,到处逃难,不久她与父母走散了。
自从女儿与双亲失散后,女儿想尽办法同父母联系,但都没有成功。为此,她整天哭哭啼啼,思念父母。为了生活,她不得不在当地一家地主当了女佣,等待来日与父母相见。
没想到的是,主人很吝啬,给她穿的是破衣烂衫,吃的是残汤剩饭,干的是又脏又累的活儿,使她受尽了折磨。
这天,她筋疲力尽,对着一块菱镜,看了看自己憔悴的面容,很是伤感。于是,她又想起了父母,不禁潸然泪下,自叹道:
昔日丰姿新样妆,如今褴褛实堪伤。
堂前厨下来服侍,啜饮残羹剩茶汤。
原来,这四句诗隐了一件日常用品:抹布。
登门显才
明朝年间,河南洛阳有位才子名叫文必正,笔墨清新,且蕴委婉之情,洒落之韵,为文人骚士所赞叹。
为了向天官霍荣之女霍定金表白爱慕之情,文必正去拜访霍府,伺机显才。他见客厅摆设,潇洒一笑:“老大人,你这厅堂古仆典雅,琳琅满目,可谓古色古香。但依晚生看来,似乎还缺一物。”
“噢!”霍荣一听,有些不解。他想,我这厅堂之上,古玩玉器价值连城,书画墨宝谁家能比!还会缺少什么呢?于是佯笑而问:“依才子看,老夫这厅堂还缺何物,不妨直言相告。”
文必正并不直说,只是笑道:“依不才之见,这厅堂之上如果再添一字,便可突出您老贵重之身份,又能增添烘云托月的气氛。”
“噢?此字如此巧妙,你且说来。”霍荣颇有兴趣地说。
文必正拱了拱手:“恕晚生吟诗四句,老大人自会明白。”旋即哦曰:
初下江南不用刀,大朝江山没人保。
中原危难无心座,思念君王把心操。
霍大人一听十分高兴,文必正终被招为女婿。那么,文才子这首诗谜说的是什么字呢?
谜底:“福”。
细雨洒轻舟
晚唐的一个清明节,两位诗人皮日休和陆龟蒙到郊野漫步。他们在村头小酒店坐了下来,皮日休见细雨霏霏,有感而发,随口吟出了一首五言绝句。诗云:
细雨洒轻舟,一点落舟前,
一点落舟中,一点落舟后。
吟罢,皮日休问诗友陆龟蒙是个什么字。才思敏捷的陆龟蒙岂能不知。但他并未直言相答,而是笑曰:“请仁兄也听我赋一联句。”旋即吟道:
月伴三星如弯镰,浪花点点过船舷。
皮日休一听,连连抚掌,当即敬其一杯,二人直喝了开怀大醉,方离村头酒店,回城而去。
原来,他俩都射出了一个“心”字。
李白题诗谜赐名
唐代诗人李白有个朋友名叫李谟,他很擅长吹笛子。有一年,李谟喜得一外孙,感到很高兴,就抱着刚满月的外孙来到李白家中,请李白给外孙取名。
当时,李白刚喝完酒,他带着醉意,写了这样一首诗:
树下彼何人,不语真吾好。
语若及日中,烟霏谢成宝。
李谟不懂这首诗的含义,就说:“你又喝醉了!我来你这里是给外孙取名,你却写了首叫人难懂的诗。”
李白笑道:“仔细看看,你外孙的名字就在诗中哩!树下人是木子,合起来是‘李’字;不语是莫言,合起来是‘谟’字;好是女子,女儿的子即‘外孙’;语及日中是盲午,合起来是‘许’字;烟霏谢成宝,烟霏是云,成宝即封中,乃‘云封’也。这四句诗连起来,即‘李谟外孙许云封’。”
李谟听后感到很满意,正式为外孙取名为“许云封”。
雀屏选佳婿
古时候,有一位李员外想为女儿择一佳婿。一天,一位书生前来应选,李员外叫女儿隔着屏风向外面偷看。
事毕,员外要夫人去问女儿是否中意。女儿含羞不言。等问急了,才口吟一诗道:
雀屏选佳婿,双亲询女意。
元旦欲观灯,怎奈才除夕。
母亲不知道其中的意思,去告诉员外。李员外听后哈哈大笑说:“这四句话是个字谜,射一个字,女子已经答应了。”母亲细细一想,恍然大悟。
原来,除夕为正月少一日,隐含着一个“肯”字。
王安石的藏谜诗
一年元宵节,宋朝文学家王安石去参加好友的婚礼。这位好友不仅诗写得好,而且书法造诣也很深,王安石对他颇为敬重。
这位好友人缘很好,来参加婚宴的人很多。王安石两手空空地来到了婚宴上,这令一些来宾十分诧异。然而王安石面不改色地坐在了宴席的上座,与大家谈笑风生。
在表演了精彩的歌舞节目之后,来宾们此时都已有几分醉意。王安石微笑着站了起来,说:“我今天没带什么厚礼,刚才急就了一首诗,权当礼物,祝愿新人夫妻恩爱,白头到老。”
接着念道:
十八妙龄定情缘,两相倾心结为伴;
白头到老长相依,珠联璧合堪为范。
聪明的新郎听完王安石的诗后不禁大笑,马上知道这是王荆公作的一首藏谜诗,随即说出了谜底,王安石在一旁微笑着点了点头。
原来,王安石这首诗的谜底是:楷。
风掀千尺浪
明朝嘉靖皇帝喜欢微服出行。有一天,他外出访贤,当他来到金陵梅春园酒楼,见有数位书生正在举杯行令,便上前笑着说道:“我有一诗,请君试猜,如能猜中,我定将手上折扇相送。”
说罢,他便摇头晃脑地念道:
岭上青松如虎啸,河边柳丝似雨飘。
池内荷花齐作揖,园中牡丹把头摇。
吟罢微微一笑。书生中有位叫唐伦的秀才连称好诗,并请店家老板拿来文房四宝,挥毫写了七个大字:
长江一掀起波涛。
唐秀才写罢,拱手而笑,道:“先生隐语,蕴在其中。”
嘉靖皇帝一看,拍掌称妙。回朝后,马上召见了这位才华横溢的俊逸书生,并授予官职。
原来这两个谜语都咏的是一个“风”字。
才子救酒家
明朝时,广州有家夫妻小酒店,生意十分冷淡,夫妻俩很是着急。
这年,有位叫伦文叙的才子,乘船来广州府参加科举考试,路过夫妻店小歇,为了解乏,要了二两酒,喝后连声夸赞道:“入口醇正甘冽,下肚绵柔回甜,余香悠悠,果然好酒!”
伦才子赞罢,见店老板愁眉苦脸,唉声叹气,大惑不解,于是问了原委。
原来,这个小店的酒虽是陈年佳酿,酒味醇厚,但店面不惹眼,而且两口子不擅长以花言巧语招徕顾客。
伦文叙听罢笑道:“老板无须犯愁,我有一法,保你生意兴隆!”说罢,要酒店老板取来文房四宝,写了一首诗贴在店家门口,诗曰:
一轮明月挂天边,淑女才子并蒂莲。
碧波池畔酉时会,细读诗书不用言!
因为,嗜酒者多是文人墨客,路过此处一看,便纷至沓来,从此这家酒店生意兴隆起来。
原来,这首诗的每一句均为一字谜,合起来是一句广告词,即“有好酒卖”。
杜甫草堂联句
唐朝着名诗人杜甫,胸怀富国强民之志,但因奸臣李林甫耍弄权谋,屡次参加科举考试都连连落第。
一日,当地有三位年轻的秀才,约定一同前来朝拜“诗圣”,杜甫用自酿的黄酒招待了他们。席间,诗人提议以字制谜,以助雅兴,联句成诗。杜甫先吟:
无风荷叶动。
秀才甲吟:
骑牛过板桥。
秀才乙吟:
日月分西东。
秀才丙吟:
江水往下流。
杜甫捋须大笑:“妙哉!妙哉!”
原来,这四句诗各蕴含的字是:衡、生、明、汞。
老秀才买布
古时候,松江府华亭县有个织布娘聪明玲珑,她不仅有一手织布绝技,而且很有文才。临近乡里有个老秀才,听说织布娘很有才能,便想考考她。
一天,他见织布娘的丈夫在集市上卖布,灵机一动,计从心来。走上前去说:“你这布织的确实不错,老夫要买一匹。无奈我身边没带铜钱,烦你明日跑一趟,把布送到我家里来,你看行吗?”
织布娘的丈夫说:“跑一趟可以,不知先生姓啥叫啥?家住哪里?”
老秀才一本正经地说道:
鄙人姓氏西北风,家住正南屋高耸。
屋旁船儿常出洞,屋里嚷嚷众儿童。
层后有棵倒头树,门前有个倒烟囱。
丈夫回到家后,把老秀才买布的事如实讲给妻子听。织布娘听后说:“这好办。”就凑近丈夫耳朵说了一番话。
第二天,丈夫按照妻子的嘱咐,很快找到了老秀才。他一面施礼,一面说:“韩先生,我给你送布来了。”
老秀才一听,惊奇地问:“你怎么知道我姓韩?又如何知道我住在这个地方?”
“是我家娘子告诉的。”丈夫说道。
老秀才不由惊奇不已,佩服得五体投地,用双倍的价钱买下了织布娘的布。
原来,织布娘是这样知道老秀才姓韩和他的家庭住址的:西北风象征“寒”,“寒”谐音“韩”;“正南”指庙宇,因庙宇都是正南方向的;“船出洞”指船从拱形石桥下面经过;“嚷嚷儿童”指学堂;“倒头树即杨柳树;“倒烟囱”则是一口井。
老秀才的意思是:我姓韩,住在拱形石桥旁的庙宇里。庙宇内有私塾学堂,庙宇后有一棵杨柳树,前面有一口井。
猜谜招亲
杭州有一相门千金,名叫柳翠。她才貌双全,但新婚才两月,丈夫就暴病去世了。守孝期满后,父母有意另择快婿。消息传出,求婚者纷至沓来。
有一天,柳翠对父亲说:“女儿这里有诗一首,每两句打一个字,共打两个字。有能破解者,我必嫁他。”
这首诗是这样的:
少女年方十八,生辰寅末辰初。
新婚不满两月,丈夫一命呜呼。
相爷就按照女儿的主张,当堂抛诗。但大多数人胸无点墨,只好相继无趣地走了。
一天,一个穷书生来到相府。相爷问道:“莫非相公是来猜诗谜的?”
书生说:“正是!”说罢,走到中堂案前,提笔写了两个字。相爷一见大惊,因为两字不仅中的,而且写得龙飞凤舞,遒劲潇洒。忙叫丫环递与女儿,柳翠看后甚悦。
但是,那个书生却淡淡一笑说:“我这里也有一诗,请教千金,解后才结良缘。否则,小生告辞。”
说罢就随口念道:
人说青山好,双岫叠云霄。
满目参天树,由君细细瞧。
(射四字)
话刚说完,门帘掀动,柳翠走了出来。书生上前施礼道:“请小姐明示。”
千金满面含羞地答道:“我这不是已经回答你了吗?”于是,这对才子佳人择日成婚。
原来,前一首诗射的两个字是“柳翠”。后一首射的四个字是“请出相见”。
赵明诚编梦得妻
宋代文人赵明诚,在少年读书的时候,他父亲赵挺之想为他择配订婚。
一日,聪慧的赵明诚对父亲说:“今日中午睡觉,我作了一个梦,在梦中读了一本很好的书,但醒来以后,却把书里的内容大都忘记了,只记得其中三句是: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
赵挺之听后,思忖道:言与司合在一起,于字为“词”;安字去掉上头的宝盖,于字为“女”;芝芙去掉草字头,于字为“之夫”;合起来是“词女之夫”。于是便为儿子解梦说:“你将娶一个善于作词的才女做妻子。”
后来,赵明诚与礼部员外郎李格非的女儿李清照喜结良缘。原来,昼寝梦读的故事是赵明诚听说李清照聪明、美丽、工诗文、尤有词才,因而产生了爱慕之心,想娶她为妻而造的舆论。
夫妻猜谜成癖
传说,苏小妹和秦少游喜欢制谜猜谜到了痴迷的地步。一天,佣人对他们说道:“老爷、太太,咱们家的粮食已经吃得差不多了。”
苏小妹和秦少游听后,才知道两人猜谜制谜浪费了不少时日,以至连家务都跟不上了。于是,他们一致同意既要做学问,也要善于理财。
说到这里,他们的“毛病”又犯了,苏小妹立刻给秦少游说了一条谜语让他来猜:
一宅分成两院,五男二女当家。
两家打得乱如麻,打到清明方罢。
秦少游说:“你听我的!”
古人留下一座桥,一边多来一边少。
少的要比多的多,多的反比少的少。
苏小妹听了笑着说:“咱俩谁也别猜了,以后还真得指望它理财呢。”
原来两人说的都是同一个东西:算盘。
丈夫破谜回心转意
从前,有女子爱上一个贫穷的书生,结为伉俪。白天,妻子在家编织草鞋,丈夫沿街叫卖;晚上,妻子陪同丈夫挑灯夜读,鼓励他参加乡试、省试。虽说日子过得十分清苦,但夫妻感情甚笃,十分恩爱。
到了大比之年,妻子拿出自己用血汗换来的全部积蓄送丈夫进京赶考。临别时,又将自己亲手编织的一双草鞋交给丈夫,并叮嘱道:“高中了,莫变心。”
丈夫说:“娘子的恩情铭刻在心,海枯石烂永不变心。”
半年后,丈夫高中,她日夜盼望丈夫的家书。家书终于来了,拆开一看,竟是一纸休书。乡亲们愤愤不平,纷纷资助她进京寻夫评理。
妻子到了京城,寄宿在客栈里,适逢一位巡抚大人私访,得知书生弃旧迎新,非常生气。这位巡抚大人正是书生的恩师。经恩师苦口婆心地劝导,书生终于悔悟过来。
书生来到客栈妻子住处时,只见房门紧闭,门上还贴着一首诗谜:
小时青青老来黄,千捶万结打成双。
双双连就同心结,又被旁人说短长。
雨雪事儿我承当,何曾移步到兰房。
有朝一日肝肠断,弃旧恋新抛道旁。
任凭书生敲门,她总是不开。书生定神一看,诗谜的下面还有一行小字:拿出实物来我才开门。
书生皱着眉,在门前来回踱步,思索着这首诗谜的谜底,当他低头一眼看见自己脚上穿的靴子时,便匆匆离开客栈,上街买回了这件实物,重新又回到客栈来见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