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字互嘲令
江南无锡县令卜大有,善于戏谑,听说新任宜兴县县令姓方,年纪不大而有口才,便与同僚武进县令商议,那天有公宴,预先拟好一套酒令,要以此难为姓方的。
入席后,卜大有首先开口,说:“我有一酒令,不能续对的要罚饮一大杯。”于是接着说:
两火为炎,此非盐酱之盐,既非盐酱之盐,如何添水便淡?
武进县令接着说:
两日为昌,此非娼妓之娼,既非娼妓之娼,如何开口便唱?
方县令道:“令不难遵,只是冒犯卜老先生了。”
众人道:“你且说出来无妨。”方县令道:
两土为圭,此非乌龟之龟,既非乌龟之龟,如何添卜成卦?
众人大笑,都佩服他思维敏捷。三人同用拆字法和谐音法。而方县令之令,直指卜大有,以“龟”相嘲,是双关法。
李调元写斗方
清朝乾隆年间,四川绵州才子李调元高中进士,先入翰林院为庶吉士。江南才子张立德与之同榜登科,因阿谀权相和珅,经常被李调元当面奚落,张立德为此怀恨在心。
这年除夕,同僚们各写对联斗方,互相赠送。张立德送了一纸斗方给李调元,上书一个“独”字。
他人见了奇怪地问道:“斗方上的字,不外乎福、禄、寿、喜这些吉字,为何写个独呢?”张立德嬉皮笑脸地说道:“此乃谜也。”
李调元想了一会儿,明白过来,这个“独”,暗含四川人李调元是犬之意。他也不动声色,回送了张立德一纸斗方,上书一个“鸿”字。
旁人见了更是奇怪,张立德心里明白,这个“鸿”,专射江南人张立德是鸟(南方骂人的话)。这是自取其辱,张立德只好闷在肚子里。
李时珍开药方
相传,明代有个县令横行霸道,鱼肉百姓。县令奢想延年益寿,特叫李时珍为他开药补养。李时珍想捉弄这个狗官一番,便挥笔写道:
柏子仁三钱,木瓜二钱,官李三钱,柴胡三钱,益智二钱,附子三钱,八角二钱,人参一钱,台乌三钱,上党三钱,山药三钱。
写罢药方,李时珍拂袖离去。
县令欣喜异常,忙派人去按方抓药。药房先生颇通文墨,把药秤完,方琢磨出来这药方里有文章,便把单方的奥秘告诉县令,说:“这药方是咒你快死……”
原来这副药方用的是谐音双关法,读来便是:“柏木棺材一副,八人抬上山。”那贪官一听,气得七窍生烟,连呼上当。
孔明作谜激张飞
三国时,张飞虽是个粗人,但也有细心的时候。有一次,孔明与张飞在帐中闲聊,孔明说张飞头脑简单,张飞听着很不服气。
孔明说:“我这有一个谜,你猜一猜。”
一物生得怪,有身没脑袋。
从来不穿衣,常把高冠戴。
孔明说罢,张飞苦苦思索了半天,也没有猜出来。孔明见状,便将谜底告诉他,并向他说明,应该怎样猜破这个谜。
接着又说道:“猜谜有猜谜法,打仗也一样讲究打法,不能见着敌人就打,要先想一想,应该怎样打法,才能克敌制胜。”
听孔明说完,张飞心想,军师说的在理呀,看来,我以后做什么事,要三思而后行了。
果然,从此以后,张飞爱动脑筋了,他在军中也开始有了“张将军粗中有细”的传言了。
原来,孔明给张飞出的谜的谜底是帽筒。
猜灯谜的来历
有一个姓胡的财主家财万贯,横行乡里,他看人行事,皮笑肉不笑,人们都叫他“笑面虎”。
春节将临,胡家门前来了两个人,一个叫李财,一个叫王少。李财衣帽整齐秀丽,王少穿得破破烂烂,家丁一见李财,忙回房禀报,笑面虎慌忙迎出门来,李财说要借银10两,笑面虎连忙取来银锭。李财接过银锭,扬长而去。
这时,王少忙上前喊道:“老爷,我借点粮。”笑面虎瞟了他一眼,见他衣着破烂就暴跳如雷地骂道:“你这穷小子,快给我滚!”
王少受了笑面虎的凌辱,又恨又气,决定想个法子斗斗这个老贼。转眼间,元宵节到了,街头房前都挂上了各式各样的花灯,王少也打出一只花灯上了街。
只见这花灯又大又亮,更为特别的是,上面还题着一首诗。王少来到笑面虎门前,故意把灯挑得高高的,引得好多人围观。
正在门前观灯的笑面虎挤到王少的灯前,瞅着灯上的题诗。他认不全,念不通,就命身后的账房先生念给他听,账房先生摇头晃脑地念道:
头尖身细白如银,论秤没有半毫分,
眼睛长在屁股上,光认衣裳不认人。
笑面虎听后,气得面红耳赤,怒眼圆睁,哇哇乱叫:“好小子,胆敢来骂老爷!”立刻命家丁上前来抢花灯。
王少忙挑起花灯,笑嘻嘻地说:“老爷,怎见得是骂你呢?”
笑面虎气呼呼地说:“你那灯上是咋写的?”
王少又朗声念了一遍。笑面虎余怒未息,恶狠狠地说:“什么光认衣裳不认人,这不是骂我是骂谁?”
王少仍笑嘻嘻地说:“噢,老爷是犯了猜疑,我这四句诗是个谜呢,谜底是一样物品,不信你猜猜看!”
原来,王少诗谜的谜底是针。
谜联刺贪官
清朝同治年间,有个县官叫柳儒卿。此人十分贪婪,想尽法子鱼肉百姓,搜刮民财,人们背地里叫他“柳剥皮”。他没有才学,是个草包,却又好假充斯文,附庸风雅,还愿意出头露面,显示自己。
这一年,县里大制灯谜,柳县官当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了。可他不会猜,更不会制,于是就请了个人代他作一个谜。那人也没有客气,代他制了一副谜联:
本非正人,装作雷公模样,却少三分面目;
掼开私卯,会打银子主意,绝无一点良心。
各打一字。
柳剥皮不知其中奥妙,说:“很好,很好。”叫人贴了出去。猜谜的人很多,人们很快猜出谜底,个个捧腹大笑,齐声称赞:“这个谜作得好!”
谜底是什么呢?“非正人”是“亻”,“装作雷公模样,却少三分面目”是“需”(需与雷相近,“面”少三横为“而”),上联合而为“儒”字。
“掼开私卯”,即将“卯”分在两边,“会打银子主意,绝无一点良心”为“艮”,下联合而为“卿”字。这样,上下联所猜字为“儒卿”,是“柳剥皮”的名字,人们当然要笑!
梁上君子
清朝时,湖北汉阳有位姓梁的太守,巧取豪夺,鱼肉百姓,老百姓无不痛恨他。
当地有位才子见此十分气愤,于是,他想出一副拆字联讽刺太守。那才子先借其姓套用成语写了个横额“梁上君子”,直斥那太守是个盗贼,然后用其名字制成上下联骂之。上联是:
一目不明,开口便成两片;
下联为:
廿头割断,此身应受八刀!
真可谓痛快淋漓,令人拍案叫绝。原来,这位贪官姓“梁”,名“鼎芬”。
生剥张璁
明朝皇帝朱厚照膝下无子,皇位由其族弟朱厚熄继承。朱厚熄要追尊自己的父亲为皇考,群臣均认为不合礼仪,要求他追尊朱厚照为皇考,由此在统治集团内部引发了一场大辩论。
有一个名叫张璁的人,尚未正式授予官衔,为了迎合皇帝,力斥众臣,因而受到皇帝的赏识,赐名“孚敬”,并予越级提拔,升为渊阁大学士。
有一个对他很不满的人,用他的本名和赐名为底,做了一首谜诗云:
这长弓,心勿一,佐王不正,除非撇了头,夷三族,火绝子孙,方泄万民之怨,亏了这篇歪文字,苟就了功名。
这首诗很快传遍京师。张璁闻后,想报复这个出谜的人,但查不出是谁写的。
唐伯虎扇面隐语
明朝时,唐伯虎到宁王府去救南昌才女崔素玉。宁王手下一帮人依仗宁王的权势,成天无恶不作,鱼肉百姓,唐伯虎对此十分痛恨。
一天,一个名叫李自然的人,带着他的兄弟李日芳来到阳春书院来找唐伯虎。这两个家伙闲扯了半天,才从袖筒里摸出一把白面扇说:“久仰大名,今日有劳大笔,画张扇面吧。”
唐伯虎很不喜欢这两个人,可想到自己身在宁王府,不好得罪他们,只得强忍着和他们敷衍一番。
只见唐伯虎调好丹青,落笔画了家中的一枝丹桂。这时,李自然冒充斯文赶紧奉承:“唐先生真神笔也,吾辈好像闻到了扇面上的桂花香。”
一旁李日芳也说:“好香啊!”
唐伯虎看着两人的丑态,灵机一动,心安理得地想,待我借画来骂骂这两个无耻之徒。于是,提笔在桂花旁又画上了两只张牙舞爪的青壳蟹。画毕,拂袖而去。
原来,唐伯虎在这幅扇面画上隐藏了一句话:横行乡(香)里。
秀才迷联疯贪官
清代有个名叫吴省钦的学台,是个贪得无厌的家伙。一次,某地举行乡试,他前去主持,他按行贿的多少来确定考生的名次,这样,那些有钱人家的子弟全都榜上有名,而那些真正有才学的清贫人家子弟却名落孙山,此事一传开,顿时闹得沸沸扬扬。
参加这次乡试的有一位穷秀才饱读经书,很有才华。对于这次考试,他本来是稳操胜券,可是因家境贫穷,没有钱来贿赂吴省钦,结果榜上无名,这令他十分气愤,晚上他在学台府门口贴了一副对联:
少目焉能识文字?
欠金安可望功名。
横额是:
口大吞天。
第二天,人们发现了这副对联,大家争相来看,顿时学台府被围得水泄不通,人们无不拍手称快。
原来,这副对联采用的是谜语的离合法,“少目”为“省”,“欠金”为“钦”。暗隐“省钦”名字,横额四个字暗隐“吴”字,整个对合起来就是学台大人的名字——吴省钦,上联讥讽学台不学无术,下联讥讽学台贪赃枉法。真是构思精巧,妙语双关!
一伙滑吏
明朝翰林丰坊,号南禺,有口才。有一次,宁波县令派遣小吏向丰坊讨取药方,丰坊随手写药方云:
大枫子去了仁,无苎果多半边,地骨皮用三粒,史君子加一颗。
小吏带回去交给了县令,县令笑道:“丰公嘲笑你呢。”小吏不明其意,县令打开“药方”给小吏看,说:“以上四句,是说‘一伙滑吏’啊。”
此药方用的也是拆字法。“大”去了“人”(仁)是“一”,“果”加上“多”是“伙”(“伙”的繁写为“夥”),“骨”加三粒(三点水)是“滑”,“史”加上“一”是“吏”,合为“一伙滑吏”。
王八脖子
1930年,韩复榘被任命为山东省政府主席。任职期间,一次外出巡视,先到行署、市,最后到县。
晚上,孙县长设家宴招待韩复榘及陪同的赵专员、钱市长。县长太太也出席相陪,两个丫环立旁侍候。此时此刻,韩复榘兴致极浓,席间“妙语”连篇,好不热闹!
酒过三巡,丫环端上一个蓝瓷大碗,热气腾腾的清汤里,一个大鳖浮在正中,这是有名的大补元气王八汤。
韩复榘端起酒杯发话:“三位地方长官,现在猜谜助兴,以这碗汤为题,我给你们每人出一道谜,猜得出赏酒一盅,猜不出,罚酒一盅!”
专员、市长、县长齐声应诺,静候省长出谜。
韩复榘开始腔了:“孙县长,王八脖子伸出来叫什么?”
孙县长沉思了一阵,笑道:“卑职才疏学浅,实在无法猜出,情愿罚酒!”
韩复榘一听,哈哈大笑,然后说:“告诉你,王八脖子伸出来,现往外长,不就叫县长吗?”
接着,又问其他两位:“赵专员,你猜王八脖子缩回去叫什么?钱市长,你猜王八脖子缩回去再伸出来,这又叫什么?”
赵专员、钱市长认真猜了一会儿,抱歉地说:“在下愚木,实在猜不出,甘愿罚酒!”
韩复榘又是一阵大笑:“真是木得可以。王八脖子缩回去,不就是钻圆(专员)吗?缩回去再伸出来,自然就是试长(市长)啦!”
全桌齐声大笑,丫环想笑却又不敢笑,只得偷偷地用手捂着嘴。三人只得喝了罚酒。
县长夫人孙太太见此,她端起酒盅,恭恭敬敬地站起来道:“韩主席,在下也有一谜,请您猜猜,猜中了敬酒一盅,猜不中罚酒一盅,可好?”
“中!”韩复榘击掌豪应,十分干脆。
“恕我大胆,请您听着:王八脖子剁下来叫什么?”孙太太抿嘴笑着问。
韩复榘思索良久,也猜不出,只得说:“俺韩某猜不出,让各位见笑了,也罚酒一盅。孙太太,你说谜底吧!”
孙太太细声慢语,一字一字地说道:“王八脖子剁下来叫省长,省得再长了!”
话音刚落,赵、钱、孙大惊失色。韩复榘一听,笑容顿失,嘴角抖了抖,随即又恢复了常容,夸道:“好!好!孙太太机智过人,可算女中英才,俺韩某佩服!”说罢,端起一盅酒,一饮而尽。
面对此景,两丫环附耳细语:“闹了半天,省长、专员、市长、县长,原来就是一碗王八汤。”
纪晓岚戏王孙
清朝乾隆年间,大学士纪晓岚能诗善文,博学多才,深受皇帝的宠信。他常以奇言妙笔戏谑公子王孙。
有一次,尚书和珅在后花园建了一座书亭,邀请纪学士前去题匾。纪晓岚素闻和珅的几个儿子,都是胸无点墨的花花公子,于是想故意作弄他一下。于是,提笔写下“竹苞”二字,拂袖而去。
和珅以为纪学士是取“竹苞李茂”之意,赞美书亭四周翠竹的美景。忙说:“妙!妙!妙!”继而叫工匠将这“竹苞”两字镶在竹匾中挂于书亭之上。
没过多久,乾隆皇帝御驾光临,看到书亭匾额,大笑道:“爱卿,这是纪学士在讽刺你的儿子们呢!”接着,向和珅道出了二字的真正含义,和珅听后哭笑不得。
原来,这是一则拆字谜,谜底是:个个草包。
懒汉寻找摇钱树
古时有个懒汉,身强力壮,整天无所事事。有一天,他听人家说,世上有一种树,一摇就有钱,只要找到它,就不用愁吃愁穿了。
懒汉听后十分高兴,到处去找摇钱树,每看到一个人就问摇钱树。他找了很久也没有找到,但他仍不死心。
最后,他问一个农夫:“摇钱树到底在什么地方?”
农夫沉思了一会儿,对他说:
摇钱树,两枝杈,
两枝杈上十个芽,
摇一摇,开金花,
创造幸福全靠它。
懒汉听后,恍然大悟,说:“我明白了。”于是高兴地跑回家干活去了。
原来,农夫说的摇钱树就是人的“双手”。
刘智灵哑谜戏富豪
相传,陕西安康有个名叫刘智灵的人,此人心地灵犀,才思敏捷。
一年春天,刘智灵在一个姓赵的财主那当长工,不巧,财主的三个女婿到此踏青,天公不作美,下起雨来。这里前不挨村,后不着店,三人只好到刘智灵的茅屋内避雨,一住就是五宿,到走的时候,连一声谢谢也没说。
刘智灵心想:财主家的人也太不近人情了,三个人打扰了五天,如今屁股一拍就要走,连句客气话都没有,我非得挖苦他们几句不可。
想到这儿,就拦着他们要食宿钱。三人听后,你望着我,我望着你,都不想掏腰包,刘智灵见状便说:“你们谁要能猜中我的哑谜,我分文不取。”
听罢,三个女婿心想:“一个穷长工,能出个啥了不得的难题。”便齐声说:“行,你出谜吧。”
刘智灵用手指在上、下、前、后、左、右各一指,又伸出三个指头,再伸出五指,然后一巴掌拍在胸口,“唉”的一声叹口气说:“你们照我的动作,说说是啥意思。”
大女婿是个阴阳先生,他先答道:
天干、地支、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三个指头掌罗盘,能知金、木、水、火、土五行。”
将胸口一指:
唉!生地不如心地。
刘智灵说:“错了。”
二女婿是个郎中,接着便猜:
天花粉、地骨皮、前仁、厚(后)朴、左为男、右为女,三个指头诊脉,能知心、肝、脾、肺、肾五脏。”
胸口一拍:
唉!身病好治,心病难医。
刘智灵说:“也不对。”
三女婿是个教书先生,他急忙说:
天文、地理、前唐、后汉、左传、幼(右)学,三载寒窗苦读书,学就琴、棋、书、画、算五科。”
胸口一拍:
唉!只要心底明白。
刘智灵说:“还是不对!”
这三个女婿猜不出来,连忙问正确答案是什么,刘智灵不慌不慌地说:
天上下雨、地上滑、前无一村、后无一店、左无邻,右无舍,你们三人在此住了五天,走时分文不给,连句客气话也没有。
说着伸手将胸口一拍,“唉”地叹口气说:
你们良心何在?
高爽讥讽孙抱
南朝广陵有个叫高爽的人,他博学多才,和一个名叫孙抱的人很要好。后来,孙抱当了县令,高爽去拜访他,可是做了官的孙抱对高爽十分冷淡,没有一点老朋友的情意。
高爽很生气,出来之后正好在县衙经过,就顺手拿起笔来,在县太爷的堂鼓上题写了四句诗:
徒有八尺围,腹无一寸肠。
面皮如许厚,受打未讵央。
这是四句诗谜,谜底为“鼓”,但是人们一看就可以猜出来是写孙抱。原来,孔抱是东莞人,形体肥壮,腰带十围,脸顸皮厚,待人无情。所以高爽是一语双关,表面上是写鼓,而实际上是讥讽孙抱。
戒赌诗
曾有一位教师嗜赌成性,亲友屡劝不戒。其妻无奈,便作一首《戒赌诗》相劝,诗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