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安岳县志(1986——2005)
6875900000174

第174章 编后记

第二轮新编《安岳县志》(1986—2005)工作,始于2005年1月,终于2010年12月。编修工作分为组织发动、初稿撰写、分志编辑、总纂合成、审定出版五个阶段。

第一,组织发动阶段。时间从2005年1月至6月。主要工作任务是宣传发动、成立“安岳县志编纂委员会”和县志编辑部,聘任主要编辑人员、制定编纂实施方案,初步拟订篇目,确定架构,拟定《凡例》、《编纂行文规范》、《质量标准》、《关于<安岳县志>(1986—2005)初稿验收管理办法》。县志涉及百科、百业,历来以官修为主,具有资政作用。第二轮安岳修志实行“党委领导、政府组织、编委统筹、志办实施、部门协同、社会共力、总编负责”的组织形式。根据《四川省地方志工作2010年目标规划纲要》和资阳市委要求,安岳县人民政府第56次常务会议研究,决定于2005年全面启动第二轮《安岳县志》(1986—2005)编修工作。5月4日,县政府向各管委、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各部门发出《关于第二轮编修<安岳县志>的通知》,要求各承修单位成立以主要领导负责的县志编修领导小组。同时转发《编纂实施方案》。6月28日,县委、县政府召开编纂工作会。广泛发动各方力量,共同做好第二轮修志工作,确保编修质量。县政府与各承修单位签订了县志编修责任书,并将县志编修纳人县政府年度目标任务考核。县志总编按要求草拟编修纲目,广泛征求意见后,报县政府审定。《安岳县志·篇目》(1986—2005)采取小篇并列结构,章节体,设置篇、章、节、目四个层次。总体设计做到了“三个突出”的原则。即:突出安岳的历史、文化积淀,主要是运用发展的观点,展示安岳石刻、安岳文物管理、保护、利用和开发,进而提升安岳的地域功能和知名度;突出伟大历史变革时期安岳的时代特色。设《改革开放》篇记述20年来本县改革开放攻坚阶段的突出成就,其他篇目也注重展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改革开放的伟大、全面、深人和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突出安岳有个性的地情特色。注重突出安岳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还根据县域经济特点,将农业、农村、农民独立设篇,另设《特产》篇,记述安岳丰饶的农副产品。

第二,初稿撰写阶段。时间从2005年7月至2006年3月。主要工作任务是培训特约撰稿人,搜集资料,各单位完成资料性初稿交县志办。2005年7月4日至5日,县政府组织召开180人参加的特约撰稿人培训会。省地方志编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秦安禄,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县志编委会常务副主任王宏斌分别在会上讲话。要求各级各部门和全体修志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扎实做好县志编修工作,要充分认识到编修县志对于了解县情,积累和保存地方文献,制订发展规划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认真搜索基础性资料,突出地方特色、时代特色和专业特色。并不断加强学习,提高修志技能技巧,努力打造志书精品。资阳市志办副主任庞明在会上充分肯定安岳县修志工作取得的成绩。

县志办与特约撰稿人签订了编修《安岳县志》(1986—2005)责任书。

县志编委会邀请了原眉山县志办主任,两轮《眉山县志》主编王致修和省地方志编委会调研员、市县志工作部副主任马国栋向特约撰稿人授课。

资料性初稿撰写落实到各承修单位,多个单位共同负责一篇的,确定了统稿单位。总编、副总编责任编辑实行承修单位挂联办法,分口把关,负责联系、协调、督促、指导编修工作。

2005年7月18日,县政协召开专题研究会,认真讨论了县志编修篇目征求意见稿,提出了修改意见。

2005年8月31日,县志编委会开会讨论通过了《安岳县志·篇目》(1986—2005)。主体志设40篇,266章,1162节,120万字。

《管委、乡镇》篇涉及全县10个管委、69个乡镇,为了统一资料搜集、整理,初稿撰写要求,县政府两次召开会议,安排该篇编修工作。还派人分赴各中心镇召开片区会,落实县政府会议精神。并采取以会代训方式,向资料搜集人员讲解记述要点及资料搜集、突出特点的方法。

2005年11月4日,县政府召开第二次特约撰稿人培训会,解决资料搜集、初稿试写中存在的问题。强调地方志资料的完整性、系统性。

由于20年间安岳未编纂综合年鉴(专业年鉴也不多)、部门志和专业志,图书资料类缺失重要内容。文字资料主要靠档案资料。县政府向档案馆拨付专款,让县志承修单位免费查阅、摘录、复印馆藏资料。各承修单位组织人员,根据篇目内容,搜集文书档案为主的各种文字资料,同时采取座谈、采访等方式搜集口碑资料。资料性初稿完成后,县志办、总编室按编委会《关于〈安岳县志〉(1986—2005)初稿审核验收管理办法》审核验收。对不符合要求的初稿,提出补充、修改意见,发回承修单位修改完善。

第三,分志编辑阶段。时间从2006年4月至12月。由8名责任编辑各负责一定数量篇目,实行分口把关,将360万字分纂成40篇(180万字)分志初稿。资料性初稿撰写阶段,各篇目的牵头单位已初步统稿。分志编辑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按照二轮县志篇目进行编辑,对部门初稿作全面审查、修改、补充。分志初稿编辑完成后,由县志办、总编室组织了内部交叉审查。又发回牵头单位征求意见,作进一步完善。

第四,总纂合成阶段。时间从2007年1月至2009年10月。主要工作任务是制定《总纂方案》、县志《图照与特载资料征集和编排方案》,对分志稿进行总纂和再总纂。总纂阶段,是县志汇总成书阶段。总纂是县志编修的最终环节,也是关键环节。是将“众手修志”归为一体,成“一家之言”,打造一部资治、存史、育人多目标于一体的高质量地情资料书。以科学发展观重新认识县情,适应信息时代需求,面向社会各界,提供真实、准确、全面、系统、权威、多元的县情信息产品。要求志稿达到指导思想的正确性、全志的完整性、资料的可信性、详略的艺术性和书写的规范性。总纂按规范程序进行,严把政治关、资料关、体例关,使志稿做到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的统一。县志的内容重点以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为主线,充分反映安岳改革开放进程和成果;在两大历史变革: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变革和从农村、农业社会向城市、工业社会的变革取得的进展;经济结构的变迁;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现代社会文化的发展。突出安岳地方特色,特别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时代特色。

总纂人员对各自负责的篇目实行分兵把口,总纂完成后进行交叉审改。再邀请部分退休老领导、老同志审看、座谈,听取意见。将电子文档发送各牵头单位,征求意见。

2008年9月9日至9月27日,县志办、总编室、承修单位、牵头单位按县志编委会安排,举行多边会议,分篇评审首轮总纂稿。总纂人员再次进行修改。2008年12月至2009年10月,总编根据编委会会审意见,修改完善,笔削文辞,汇总成书,完成全志总纂。全志设39篇205章804节,约120万字。对篇章节进行了部分调整,一些篇目内容作部分改动或大部改动,一篇全部改写,一篇合并。文字修改力求规范、统一。做到应改的改,应删的删,要素不全的进行补充,统筹材料取舍,处理交叉重复。

第五,审定出版阶段。时间从2009年11月至2010年12月。总纂送审稿分送县志编委会主要成员及相关同志审看后,县政府于2010年3月18日召开县志评审会。总编根据评审会意见,作进一步修改、补充、完善后,将《安岳县志》(1986—2005)文稿报送资阳市政府审查、验收。总纂人员又根据市的评审意见,对志稿再作修改完善。资阳市人民政府发文批复,同意《安岳县志》(1986—2005)出版发行。

县志编修中,县志编委会根据不同阶段的工作特点,适时研究,提出具体要求。县志办、总编室坚持业务会议制度,组织编修人员认真研讨业务工作,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推动编修工作顺利开展。

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县政协对县志编修高度重视。县委常委会专门研究《人物》篇人选人物标准等重大问题。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钟毅,县委副书记、县长王宏斌多次对县志编修工作作出批示,解决实际问题,激励编修人员积极性。

四川省地方志编委会、资阳市地方志办公室的领导和专家对安岳县志编修给予热情关注和指导,省内众多同行朋友给予不少帮助,县内各承修单位的领导、撰稿人、资料搜集人员、各界人士积极支持,有力配合,安岳县摄影家协会提供帮助,多方共同形成的合力,使第二轮安岳县志编修工作得以如期完成。在此,我们对大家表示真诚的谢意。

由于主观和客观的多种原因,县志错讹难免,敬请读者朋友不吝指正。

安岳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二〇一〇年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