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国学知识全读本
6889900000027

第27章 宗教·神话(5)

002道家功是怎样的一种功法

道家功法以道教典籍《道藏》为主,也是道家学者和道教门徒练习的主要功法。在我国气功各个流派当中,道家功是最有民族特色的一种,是我国气功的优秀代表,也是唯一能和佛家功法相媲美的流派。

道家功一般分为正一和全真两大派别。两派之下、之外又有很多小的派别,各派在功理、功法方面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但不管怎样,各派在修炼功法时都是以炼养阴阳、性命双修作为第一要义,以返璞归真、天人合一作为最高境界,以延年益寿和长生不老作为追求的最终目的。

道家功以老子、庄子为祖师,《道德经》中明确提出:“虚其心,实其腹”,“专气致柔,能归婴儿乎。”

道教创立后,道教徒便按照这些理论创造了胎息法。到了唐朝,司马承帧提出了“存想”,就是上存我之神、想我之身,以达到入静的境界。同时还要用意念导气运行进行修炼,这是以后“金液还丹”、“大小周天”等功法的创始阶段。

道家功的理论体系,没有佛教那么严谨,也不像佛教那样对气功名词、概念进行全面解释。此外,道家功理方面用隐语较多,致使许多名词的概念、含义混淆不清。从晋代之后,一些道教学家在进行理论改革时大量借鉴了佛教的功法理论,从而使道家功逐渐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

道家功初期的功法比较简单,除始祖老子创立并提倡的守一法之外,就是庄子创立的心斋、坐忘、踵息、吹嘘呼吸和熊经鸟伸之类的仿生导引功。

东汉末年道教成立后,出于宗教目的吸收了许多古老的养生术和“仙术”,在总结各派气功的基础上创立了一些具有道教特色的功法后,道家功逐渐成熟起来,成为我国古代气功史上的一种主要流派。

在功法方面,道家功有守一、吐纳、导引、行气、存神、坐忘、心斋、还精、辟谷、踵息、胎息、内丹、太极拳、八卦掌等,其中的守一、导引、胎息、存神、内丹最有代表性。

003“太极”是什么

在我国古代的传说中,太极八卦是远古圣人伏羲所创。伏羲观察天地鸟兽等万物演变,从中受到启发,推演出象征宇宙真理的八卦;还有人说太极图案出自仙人陈抟之手;也有人说是宋代理学家周敦颐所创;更有人认为早在陶器时代,就出现了太极图的雏形——涡形纹。后来由伏羲等人进一步把它简化抽象,形成今天所见的图像。周敦颐和陈抟等人只是将它记录下来而已。

其实,“太极”的概念很早就出现了,《易经·系辞上》有:“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天地或阴阳),两仪生四象(四季或日月星辰),四象生八卦。”之语。至于“太极”究竟是什么,历来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元气”,有人认为是“天理”,有人认为是“无”,有人认为是“有”。

唐代大儒孔颖达认为,太极是天地未分之前,混而为一的元气;北宋周敦颐则提出了“无极而太极”的哲学命题,认为“太极”即“无极”。它无形无象,至高至妙,是开始,也是一种无限。

周敦颐的思考是一种进步。充满了形而上的哲学意味。在周敦颐的观点中,“一动一静”是关键:太极健运不息,动而生阳,动到一定程度,便出现相对静止,静则产生阴气。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若要再细究,那么,一切就都归于“太极”的本性了。这些一家之言,此消彼长,并没有一个权威的论断。

事实上,“太极”是描述宇宙本原及其无限性的哲学范畴。指的是宇宙之本原,即原始的混沌之气。此时,天地万物还未产生,一切都处于原始状态。

004“八卦”是怎样来的?有什么意义

“八卦”也称“经卦”,来源于《周易》中的8种基本图形。它们分别为:乾、坤、巽、坎、离、艮、兑、震。

《周易》是儒家的重要经典。对其作者,儒家学者编造出一套说法:伏羲画卦,即画出八卦的符号;文王重卦,即两卦相叠,演出八八六十四卦;周公作爻辞,即每一卦有六爻,对六十四卦之三百八十四爻之每一爻作了解释辞;孔子作《十翼》,即作十篇说明文。《易经》就是从原始的八卦长期演化而来的。

对“八卦”作哲学的解释和阐发始于春秋。那时,人们开始认为,八卦是八种自然物(天、地、雷、风、水、火、山、泽)的象征物。《易传》中认为,“八卦”所展示的是一幅宇宙生成的图画。“八卦”中最重要的是乾坤两卦,由乾坤而生出山(艮)、泽(兑)、雷(震)、风(巽)、水(坎)、火(离)。它们两两相对,相互作用,产生万物,并决定着事物的变化与发展。

005“炼丹”的由来

炼丹是道教的一项主要宗教活动,为中国古代道家寻求升仙与长生不老的方法。它源于先秦方士的神仙方术。据资料记载,早在战国和秦汉时期就有统治者招致方士寻求“不死之药”之事。方士们认为,“仙人食金饮珠,然后寿与天地相保”。因而研究以丹砂冶铸黄金之法,若“黄金成,以为钦食器则益寿”,这就是所谓的“金丹术”。

实际上。由于丹丸中含有大量的汞、铅等有毒物质,吃了之后非但不能长生不老或成仙,反而会中毒而亡。秦汉时期,不乏有人直接服用金屑而丧命的例子。于是方士们转而讲求炼制神丹,或直接饵服,或用以点化药金,再饵服以求长生,于是方士的炼丹方术中,就有了“金丹术”和“黄白术”之分,在炼制“黄白”的人中,也有人不是为了长生,而想以此谋利发财。

约在此前后,道教开始兴起,神仙方术被道教承袭,作为宗教修炼之法,创五斗米道的张陵即曾以《黄帝九鼎丹经》传弟子。

中国的炼丹术还具有世界影响,大约在唐代中期甚至更早,即已通过阿拉伯人传往西方,中世纪欧洲的炼金术的来源之一,就是中国的炼丹术。

006五斗米道为何又叫“天师道”

五斗米道是在先秦方仙道和黄老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古代巴蜀地区的民族信仰,由东汉顺帝时期的张陵所创立的一个道教早期教派。

张陵(公元34年~公元156年),沛国丰(今江苏丰县)人。相传是汉朝开国功臣张良的后代,东汉顺帝时入蜀,在鹤鸣山(今成都市大邑县境)学道,并造作道书(或称符书),说自己是“天人下降”,特地来给百姓们传授“正一盟威之道”,以为人治病为名开始传教。因那些想要入道和请求治病的人要先交五斗米作为“信米”,故俗称“五斗米道”。又因太上老君还降命他“天师”的称号,所以,又叫“天师道”。

张陵死后,其子张衡继续传道。衡殁,孙张鲁继之。祖孙三代,世人统称“三张”,儿子张衡为“嗣天师”,孙子张鲁为“系天师”。后来,“天师”也就成了对少数道士的尊称。

张鲁当政时,自号师君,他教人民诚信不欺诈,特设“静室”,宣称有病的人去静室里“思过修善”,病就可以不治而愈,还专门设立了“鬼吏”为病人祷告。

张鲁还在汉中地区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地方政权,雄踞巴汉近三十年。至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攻汉中,张鲁降曹,而五斗米道也随之传往北方中原地区,成为魏晋时期的主要道教流派。大书法家王羲之父子,就曾加入五斗米道。

后来,南朝刘宋时期的陆静修、北魏时期的寇谦之在士族所信奉的五斗米道的基础上发展创立了南天师道和北天师道。唐宋以后南北天师道与上清派、净明道、灵宝派等合流,元朝以后都归于正一道。

007张角如何创立了太平道

太平道同五斗米道一样,也是道教早期的教派之一。它的创始人是东汉末年巨鹿(今河北平乡)人张角,因崇奉《太平经》而得名。关于《太平经》的来历,传说是汉顺帝时的方士于吉,在曲阳泉水之上巧遇太上老君,得到一本神书《太平清领书》,有一百卷之多,这就是道教最初的重要经典《太平经》。这本书把老子神化为至尊天神九玄帝君,宣扬长生不死的神仙思想,提出建立公平而没有灾害的“太平世界”的政治理想。

东汉末年,这本书被张角所得,于是他以此书为经典,创立了太平道,教练弟子,以符水咒语、跪拜首过给人治病,收了很多信徒。张角自称大贤良师,派遣弟子到四面八方传教,在十多年间,就有了数十万信徒。

太平道尊奉“中黄太乙”为其主神,崇尚黄色,以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为基础,宣称要建立“黄天”之治。张角率领徒众起义后,口号是“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张角自称“天公将军”,他的弟弟张宝称“地公将军”、张梁称“人公将军”。这就是东汉末年著名的黄巾军大起义。

由于起义的准备仓促和张氏兄弟的先后病故和战死,这次起义最终被残酷地镇压下去。以后,太平道的教团组织渐渐散落沉寂,传授不明。其信徒一部分加入到五斗米道,也有一部分在民间秘密流传着。

008全真教是如何创立的

全真教是道教的一个教派,始创于金代初年,兴盛于金元时期,元以降,与正一道作为两大道派延续至今。

全真教创始人王喆(公元1112年~公元1170年),号重阳子,陕西咸阳人,出身富家,早年曾应金朝武举,为小吏,后辞职还家入道。他自称于正隆四年(公元1159年)在甘河镇遇异人授以真诀,自此隐居终南山,修道三年,号其穴为“活死人墓”。

大定年间,王喆出关去山东传教,招收马钰、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七大弟子,号称全真七子,全真道至此正式成立。

该教教义受时代思潮影响,力主三教合一,以《道德经》、《般若心经》、《孝经》作为信徒必读经典。修行方术以内丹为主,不尚外丹符箓,主张性命双修,先修性,后修命。认为修真养性是道士修炼的唯一正道,除情去欲,识心见性,使心地清静,才能返璞归真,证道成仙。还规定道士必须出家住观,严守戒律,忍耻含垢,苦己利人。对犯戒道士有严厉惩罚,从跪香、逐出直至处死。

金元之际邱处机嗣教时,全真教得到大发展。元中期至元末时,教风有变,趋于蜕化,教内高道缺乏,开始落入发展平平的局面。明代朝廷重视正一道,全真道势力相对削弱。清初著名道士王常月整顿教门,曾一度复兴全真教,但终难挽救全真教在清代日渐衰落的总趋势。

009古人是怎样尊崇玉皇大帝的

在《西游记》里,我们看到富丽堂皇而又等级森严的灵霄宝殿中有一位至高无上的统治者,他就是玉皇大帝。玉皇大帝简称玉帝,道经中全称为“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尊玉皇上帝”。他被道教尊为最崇高的神,天上的神、地上的仙、水中的龙王、人间的君王,不论是太白金星,还是如来佛祖,都必须向他致敬朝拜,听从他的召唤。

据道经记载:玉皇大帝是昊天界上光明妙乐国王与宝月光皇后所生的儿子,出生之时,满身的宝光火焰,全国都可以看到。他从小就很敏慧,长大了又非常仁慈。在国王驾崩后,他登上王位,治政有方,但他仍不满足已有的成绩,于是舍弃了国王之位,去普明香岩山修道,历经无数劫而得道成真,最后得到了“玉帝”这个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