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华诗词名句鉴赏全读本
6890200000037

第37章 词·抒胸臆(14)

下阕写情,词人从怀古中展开联想,设想杜牧再到扬州时的情景,深化了伤今怀古,今不如昔的主题。“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扬州如今的衰败景色,即使是杜牧重临此地,也一定会十分吃惊的。“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纵然杜牧有写“豆蔻”词、赋“青楼”诗的妙笔丹青,可看到古都的今昔沧桑之变,也必定再吟不出深情的诗句了。“二十四桥”二句,化自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中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冷峻的月光下,水波荡漾,“玉人吹箫”的风月繁华已不复在,只有冷月寒水与桥相伴,此两句工致惨淡,景中有情,表达了词人深沉的悲痛,实为不可多得的佳句。结处含不尽之意于言外,桥边芍药虽风姿依旧,可却无人有情思去欣赏它们的艳丽,表达了词人对伤乱的哀伤之情,今昔对比,催人泪下。

整首词利用今昔对比营造出了一种悲凉凄怆的氛围。全词多处化用前人的诗境入词,用昔日的繁华反衬今日的萧条,是宋词中感怀时事的佳作。

30.蒋捷:清丽凄婉

蒋捷(生卒年不详),字胜欲,号竹山,阳羡(今江苏宜兴)人,咸淳十年进士,后南宋亡,深怀亡国之痛,入元不仕,隐居太湖竹山,人称“竹山先生”。其词多抒怀国思乡之情,构思新颖,色彩明快,与周密、王沂孙、张炎并称“宋末四大家”,在宋末词坛上独树一帜,有《竹山词》遗世。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虞美人·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①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②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③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①昏:幽深朦胧状。

②断雁:失群的孤雁。

③星星:白发点点如星,形容白发很多。

年少的时候,在歌楼上细听雨声,红烛将罗帐晕染得昏暗轻盈。人到中年时,在客船里细听雨声,江阔云低,一只孤雁在西风中阵阵哀鸣。

而今人已暮年,在僧房内细听雨声,两鬓已是白发苍苍,人生的悲欢离合总是无情,还是任台阶前的小雨,滴滴答答落到天明。

这是蒋捷自己一生的真实写照,听雨本是生活中极平常的事,词人却借听雨表现了少年、壮年、晚年三个人生阶段的不同境遇,体现了词人感怀年华易逝,抚今思昔的复杂心境。

上阕写少年、壮年听雨的情景。“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少年不谙世事,在红烛映照、罗帐低垂的氛围中“不识愁滋味”,勾勒出了一个风流倜傥的少年郎形象。“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客舟”暗示着漂泊不定,壮年中的词人在风雨飘摇中颠沛流离,犹如失群孤飞的大雁,烘托了词人旅途听雨的沉重心情。

下阕写暮年时听雨的情景。“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词的时间跨度到了老年,老人独自在僧庐下倾听着夜雨,展示了词人晚年历尽离乱后的憔悴身心。“一任”两句烘托了作者的满怀愁绪,表达出词人无可奈何的心绪,雨声透着悲苦,让人无限唏嘘。

本词层次清晰,语言清新,全词渗透人生的百味与无常,言有尽而意无穷,分外感人。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一剪梅·舟过吴江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①,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②调,心字香③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①秋娘渡、泰娘桥:都在吴江上,皆以唐代著名歌女名字命名。

②银字笙:笙上镶有标示音色的银字,故名。

③心字香:制成篆文“心”字状的香。

连绵春愁,待酒排解。船在吴江上飘摇,酒帘随风招展。船只越过秋娘渡,驶向泰娘桥,眼前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中,清洗客袍?调整好银字的笙,点上“心”字型的香。春光容易流逝,催红了樱桃,又染绿了芭蕉。

此词是词人乘船经过吴江县时所作,借明艳的春光与凄冷的心境相对照,写作者乘船途中倦懒思归的心情,从而烘托出全词的主旨——春愁。

上阕以景托情。“一片春愁待酒浇”直言愁绪之连绵不断,“江上舟摇,楼上帘招”一句描写舟行进在波动的水上,暗示动荡漂泊之感,一“摇”一“招”之间颇具动态感。“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秋娘”和“泰娘”是唐代著名歌女,词人用当地的特色景点指代苏州吴江一带的景物之美,含蕴深婉。这时,阵阵清风飘然拂面,风雨潇潇绵绵、飘飘扬扬,渲染出了凄清、伤悲的气氛。句中的“又”字体现了词人对风雨阻归的恼意,使羁旅愁苦得到进一步的刻画。

“何日归家洗客袍”,下阕首句点出“归家”的情思。“银字笙调,心字香烧”,“银字”和“心字”烘托出家中生活的闲适,词人想象着回家团聚后的温馨甜美,愈加凸显如今的凄苦,流露出了词人思归的心绪。“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结尾两句色彩鲜明,樱桃和芭蕉两种植物的颜色变化将时光的流逝之快具体化,流露出春光难再的迟暮之悲,将全词最终回归到“愁”字上来,突出了春愁的无尽意蕴。

全词以首句的“春愁”为核心,选取典型景物和情景层层渲染,音韵悠扬,具有极高的表现力与艺术感染力。

31.杨慎:豪迈深挚

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升庵,新都(今属四川)人。少时聪颖,正德六年以第一名中进士,豫修《武宗实录》。禀性刚直,因直谏谪戍云南,在云南居住了三十余年后,七十二岁时卒于戍所。杨慎博学多才,能文、词及散曲,著作达百余种,其著作之丰富,为明代第一。杨慎存诗约两千三百首,以“思乡”“怀归”类较多,有《升庵集》。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①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②江渚③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①淘尽:涤荡一空。

②渔樵:渔父和樵夫。

③渚:指水中的小块陆地。

滚滚长江,汹涌东逝,不再回头。大浪滚滚,涤荡一空。什么是与非、成与败,一转眼就烟消云灭。只有青山仍旧矗立眼前,一次次被落日染红。

江上白发的渔夫,早已习惯四时的变化,世事的变迁。与朋友喜相逢,痛快地畅饮一壶酒。古往今来多少事,都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付于笑谈之中。

本词是杨慎晚年所写,是长篇弹词《廿一史弹词》中第三段《说秦汉》的开场词,后毛宗岗父子评刻《三国演义》时将其放在卷首,从而名扬四海,广为传颂。

开篇由大处着手,“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意境雄浑,令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和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读罢令人心血澎湃。“是非成败转头空”一句甚为豪迈、悲壮,流露出词人看破尘世的苍凉,也体现了作者旷达超脱的人生观。“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此句寓理于景,青山不变,似乎历尽岁月沧桑;残阳似血,弥漫着人生易逝的怅然。

下阕描绘了一位白发渔翁的形象。任惊涛骇浪、是非成败,他却盎然于秋月春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壶浊酒喜相逢”,有朋自远方来的喜悦冲淡了全词的悲愁气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末句蕴含着深邃的人生哲理,那些名垂千古的丰功伟绩都在握杯把酒的谈笑间消散,展现出词人超然物外的胸襟。

32.纳兰性德:婉丽凄清,真挚深切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正黄旗人,本名成德,为清初权臣明珠的儿子。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是清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之一。他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中进士,授乾清门侍卫,文学成就以词为最,以小令见长,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的声誉,共存词三百四十二首,以“纳兰词”在词坛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之地,被誉为“清代第一词人”。著有《通志堂集》《饮水词》等。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木兰花令·人生若只如初见

人生若只如初见①,何事秋风悲画扇②?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③。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④。何如薄幸⑤锦衣郎⑥,比翼连枝当日愿。

①“人生”句:意思是说与意中人相处应当总像刚刚相识的时候。

②“何事秋风”句:这里说的是班婕妤被汉成帝抛弃的典故。

③“等闲”二句:意思是说如今轻易地变了心,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

④“骊山”二句:《太真外传》载,唐明皇与杨玉环曾于七月七日夜,在骊山华清宫长生殿里盟誓,愿世世为夫妻。这里借用此典说即使是最后作决绝之别,也不生怨。

⑤薄幸:薄情。

⑥锦衣郎:指唐明皇。

如果人生能永远停留在与恋人刚刚见面的时候就好了,就不会出现婕妤怨秋扇的旧事。当薄情郎轻易变心时,却说首先变心的是自己的情人。

想当初唐皇与贵妃的山盟海誓犹在耳边,而后赐死贵妃,如此诀别却不生怨。现在我身边的薄幸锦衣郎,还不如当年的唐明皇,曾许下“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愿望。

这是一首拟古词,以一个女子的口吻列举了被负心郎抛弃的典故,谴责了背弃爱人的负心郎,是一首借用汉唐典故而抒发“闺怨”之情的作品。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词人开篇语出惊人,感慨与意中人相处应当总像刚刚相识的时候,这样就不会像汉朝的班婕妤一样,被宠爱自己的人冷落、抛弃。“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这两句抒发了女子的怨愤之情,情人轻易地变了心,却反而指责无端被弃的一方首先变心,字句间流露出女子满腔的委屈和悲愤。

词的下阕继续引用典故。唐明皇与杨玉环曾于七月七日夜,在长生殿中海誓山盟。然而后来唐明皇于马嵬坡赐死杨玉环,杨玉环却并不怨恨。末句“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有了前面的铺垫,这两句愈显情之切,怨之深。女子责怪自己的负心人,连当年的唐明皇都不如,起码他还与杨玉环有过比翼鸟、连理枝的誓愿!进一步突出了负心人的无情,彰显了女子的悲戚。

这首词善于用典,语意浅显,刻画了女子对爱情的迷茫和对情人的谴责。尤其“人生若只如初见”一句,更是被后世无数痴男怨女传唱,视为经典。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长相思·山一程

山一程①,水一程,身向榆关②那畔③行,夜深千帐④灯。

风一更⑤,雪一更,聒⑥碎乡心梦不成,故园⑦无此声⑧。

①程:道路、路程。

②榆关:指山海关。

③那畔:那边。

④帐:军营的帐篷。

⑤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⑥聒:声音嘈杂,使人厌烦。

⑦故园:故乡。

⑧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翻过一座座山,越过一条条河,正向榆关那边走去。夜已深,宿营帐里点亮了千盏明灯。

晚上又刮风又下雪,一更又一更,声音嘈杂,打碎了我思乡的梦,家乡何曾有这样的声音。

本词描写了行军途中思乡之情。纳兰性德是明珠的长子,公元1682年伴随康熙帝出山海关,祭祀长白山,途中作此词。

词以“山一程,水一程”起头,开篇即指到达塞上的路途遥远。“身向榆关那畔行”,该句点明了远行的目的地为山海关。“夜深千帐灯”则写出了皇上远行时候的壮观。“千帐”描绘了帐篷绵延百里的规模,帐篷里的灯光在野外的黑幕中点点闪耀,形成独有的场景。

下阕描述了词人凄凉悲伤的情绪。在这“风一更,雪一更”的苦寒天气里,作者辗转难眠,“聒碎乡心梦不成”,孤单落寞的作者卧听聒耳的风雪声,不禁感慨万千,开始思乡。然而风雪声却将词人的思乡情都吹碎,词人忍不住埋怨起来,此时此刻,远方的家乡就不会有这般恶劣的天气,羁旅之苦愈发衬托出了故乡的安逸,从而将词人的思乡之情推到顶峰。

这首词语言浅显平白,富有优美的韵律,情感深沉蕴藉,极为传神动情,深受后人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