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读懂孩子的心
6890400000025

第25章 价值观:为孩子指明正确的方向(3)

进入青春期后,由于生理上的发育逐渐成熟,直接诱发了青少年对性的关注。这一时期,青少年对“性”充满了好奇,希望去了解“性”。然而,我国性教育滞后,未对青少年及时教育疏通,因此青少年只能通过隐蔽或半公开的讨论以及各种渠道获取关于性的知识。但是由于这种私下的、自发的对性知识的了解不够正确、系统,又容易造成对“性”认识的偏差。青少年之所以迷恋黄色网站,根本原因是青少年对性的渴望、神秘感得不到排解。在得不到正规系统的性教育的情况下,他们不得不借助黄色网站来宣泄。因此家庭与学校应开展性知识教育,淡化青少年对性的神秘感,消除青少年的性苦闷。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自我意识逐步发展成熟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尚未定型,遇事缺乏冷静的思考,易冲动,没有建立起成熟的性爱和性道德观念,容易受到外部条件的不良诱惑。

青少年沉迷于网络红灯区除了其内在对性的渴望之外,还因为网络色情本身的外在刺激。从心理学角度讲,内在需要和外界刺激共同推动了行为动机的产生。从根本上说,网络色情正是满足了青少年个体内在的低级需要,并使他们的感官及肉体欲望高度膨胀,直至不能自拔。网络色情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是多种色情的杂合体。这主要缘于互联网自身较强的文化兼容性。随着传媒科技的发展,互联网与传统媒体的互动进一步增强。很多传统媒介如影视、报刊等在完善传统业务的同时,纷纷开辟网络销售战线。于是,传统媒介能够获得的信息,人们在互联网上同样能够获得,而且可以更迅速地获取。这样,传统媒介中的色情信息便不可避免地渗入到互联网中,与网络上特有的色情相杂糅,对青少年的意识行为产生有力的冲击。在今天,网络已成为最大的色情供应渠道,一些色情网站为了增加浏览人数,往往用—些巧妙的名字,引人误入陷阱。让许多青少年迷恋其中,欲罢不能。

青少年沉迷于网络红灯区已经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可以说大部分的青少年都曾有过浏览很“很黄很暴力”的网络色情站点的经历,可以说网络色情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对此,家长应该采取有针对性的行动,除了对孩子的性教育、对孩子对待性的态度进行正确地引导之外,还要有意识地帮助孩子:

1把上网探索变成家庭活动

家长应该主动帮孩子选择网站。最主要的是尽可能把电脑放在客厅或家人一起活动的区域,避免孩子单独上网。这样上网的行为会在家长的监视下进行,这无形中对孩子起到警告作用,对其形成一种心理压力,减少孩子私闯“红灯区”的可能。

2运用软件过滤网页

父母要给电脑上安装合适的绿色软件,过滤网上的信息,最好是能够对色情信息做出根本性拦截,从而避免孩子在上网时接触到那些不健康的信息,免除情色网站对孩子的诱惑。

3与孩子约法三章

父母应该在与孩子沟通、讨论后,定下合理清楚的上网规定:上网多长时间,什么时候可以上网,将约定贴在电脑旁边,这样可以对孩子起到一个很好的约束作用。

4做到时刻留意

父母要随时注意孩子浏览的网站中是否包含暴力或色情的内容。注意异常现象,例如电话账单或信用卡账单是否有异常支出,孩子是否常深夜上网,而且沉迷其中。

5知己知彼

父母应该了解孩子的网友情况,帮助他们正确辨别网上朋友的人品。一般来说,青少年首次接触不良信息都是在的引诱下发生的。因此掌握孩子网友的信息至关重要,它可以帮助孩子减少被诱惑教唆的可能。此外家长还要接触了解孩子在学校上网的情形,以及学校在这方面的保护措施。

8我感觉自己飘了起来

——远离毒品

圣诞节的时候,方文和几个哥们出去玩,随意来到迪厅“蹦迪”。方文是第一次来这种场所,感到目眩神迷。在这里,方文看见几个年纪和自己差不多的男女在舞池中疯狂地蹦跳,方文心里在想:他们怎么跳得如此High(注:High在此处译为“兴奋”)。方文的哥们一下子就看出方文的心思,偷偷地拿出了一粒药片说:“吃了这个试试吧,保你比他们跳得还疯。”方文觉得很有趣,在好奇心驱使下将药片吃了下去。不一会,方文就体味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虚幻感觉。当时方文并不知道,这就是摇头丸。从此,他一发不可收拾,从最初吃一粒,发展到一次要吃七八粒。

“摇头丸”是1996年传入我国的新型毒品。服用者大多是涉足舞厅的青少年。摇头丸是一类人工合成的兴奋剂,是一种致幻性苯丙胺类毒品、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很强的激活作用,服用后表现为活动过度、情感冲动、性欲亢进、嗜舞、偏执、妄想、自我约束力下降以及有幻觉和暴力倾向,具有很大的社会危害性。由于各人身体条件的不同,一颗就可以致人死亡。

如今,青少年涉毒的现象很严重,毒品问题正极大地威胁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一般来讲,导致青少年吸毒的主要因素是心理问题。这主要体现在好奇、空虚、逆反、挫折这四种心态上。

首先是好奇心理在作怪。青少年时期心身处在发育阶段,喜欢猎奇、标新立异,什么都想去尝试。再加上青少年缺乏足够的自制力和分辨能力,对毒品的危害认识不足,当听别人说起吸“白粉”后的“神奇”感受,就会想要去亲身体验一下。结果一下子上了瘾,最后就再也不能自拔了。

其次是精神空虚,一些青少年为了寻求刺激、填补精神上的缺失,把吸毒作为一种时髦来追求。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的心理由幼稚趋向成熟的时期,也是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在这一阶段,青少年难免会出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有的青少年心灵空虚,胡乱寻求寄托、刺激,甚至形成“有钱人都吸毒”、“吸毒是时髦”等错误观念。而且现在市面上流散着不少新型毒品,这些新型毒品不仅披着“漂亮的外衣”,而且有着“动听”的名字。有的青少年把吸食“冰毒”、“K粉”、“麻古”、“蓝精灵”等新型毒品当成时尚、潮流。

再次,青少年的逆反心理也是导致青少年吸毒的一大原因。正处于“过渡期”的青少年,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他们反对成人把自己当“小孩”,因此就对所有事物持批判态度。正是由于他们感到或担心外界无视自己的存在,才产生了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而与外界对立的情感。

最后,当青少年遭遇挫折的时候,也容易产生吸毒的行为。在青春期阶段,他们常常会因为对人生的思索、对学业的担忧、爱情的烦恼、社交的障碍等方面体验到方方面面的挫折。一些意志力相对薄弱的青少年,不够冷静和理智。在遇到挫折时,不是采取积极进取的态度,化压力为动力,而是借助毒品逃避现实,依靠吸毒产生的瞬间幻觉来暂时摆脱挫折心理。

面对毒品对青少年健康的威胁,家长有义务帮孩子把好关,使孩子远离毒品的侵害。

1让孩子远离烟酒

烟酒是吸毒的入门药。几乎所有吸毒的青少年在尝试毒品之前,均已形成吸烟或饮酒的嗜好。一般说来,从不尝试烟酒的孩子,其吸毒的可能性比吸烟或者饮酒者要小得多。因此家长应该避免孩子去接触烟酒,更不能放任孩子养成吸烟喝酒的不良习惯。

2谨慎过滤孩子的朋友

青少年吸毒往往都是受到教唆、引诱。这种情况的出现一定是有人穿针引线,而这个人往往会以“朋友”的身份出现在孩子身边,一步步引诱孩子走向吸毒的深渊。因此父母应该关注孩子的朋友圈,帮孩子过滤掉那些不良的朋友。

3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父母还应该增强孩子的心理耐受性和适应性。青少年自我认识的能力越强,就越是能够对自我做出正确的评价,自我行为调节能力就越强,心理特征就比较稳定,对毒品的抵制力就越强。

4一旦孩子不慎涉毒,要及时补救

父母要告诫孩子即使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引诱、欺骗而吸毒,也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不再吸第二次。尽量不去环境复杂的歌舞厅、卡拉OK厅,孩子一旦染上毒瘾,要送戒毒所强制戒毒,不能心软。

9朋友,“借”点钱呗

——抢劫害人又害己

上了高中以后,王强迷上了网络,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网吧上网。上网就需要钱,王强手里的零花钱已经不能满足他上网的需求,而王强自己又不敢伸手向父母要钱,就只好和班里的同学借钱。一开始,还有人肯借给王强,可王强并没有能力偿还。时间一久,就没有人再借给王强钱了。王强无钱可用,没有办法,就和两个同学跑到小学门口去“借”小学生的钱。一次两次,王强还能得逞,可时间一久,很多小学生就告诉了家长。家长报警后不久,王强就被公安局逮捕了。

如今,青少年犯罪率日趋增高,其中抢劫又占到较大比重。这一方面是社会对青少年犯罪行为控制不够;另一方面,青少年的心理比较容易浮躁和冲动,这就为犯罪行为奠定了基础。此外,青少年对法律的认识不够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青少年的心志发育还不是很健全,自我约束能力往往也比较差,想法很简单,有时会因一时冲动就和同伴走上了抢劫的道路,没有想过自己的行为是不是触犯了法律,会给自己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很多出现抢劫行为的青少年甚至把抢劫当成游戏,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侵犯了别人的合法权益,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

此外,这种情况的出现有很大部分的责任在于家庭。一些青少年的家庭不和睦、父母离异,青少年在家里感受不到家的温暖和父母的爱,从小心灵就被人为地扭曲,产生了报复心理,所以很容易就会走上犯罪的道路;有些家庭只有一个子女,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不当,过分地溺爱孩子,使孩子养成了为所欲为、大手大脚的习惯,一旦没有足够的金钱,就会想到去抢。对子女放任不管也是家庭教育缺失的另一项主因,主要表现为父母忙于自身的工作、应酬等,无暇顾及子女,导致他们最终走上抢劫犯罪的道路。还有的父母对子女要求太严,期望太高,使孩子压力增大造成反效果。现在许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付出全部的爱,希望子女可以成才,然而每个孩子的潜质不同,有时即使付出了最大的努力也达不到要求,这时青少年就会沮丧、无助,还会产生逃避和逆反心理。当他们不能承受时,便会产生错误的行为以求发泄,最后误入歧途。还有一部分父母对孩子动不动就打骂,很少和孩子沟通,这样孩子也很容易对家庭和社会厌恶和憎恨,当有怒气或欲望得不到满足时,就会报复家庭和社会。最后,家庭贫困也会造成青少年外出抢劫。由于父母没有稳定的收入,又无挣钱致富的技能,谋生非常艰难,无法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在这种状况下,便增加了青少年参与违法犯罪的可能。

同时,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也会影响到青少年的道德判断。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贫富差距较大,而青少年盲目膨胀的高消费意识和强烈的攀比心理,不断地侵蚀着他们的心灵和意识,促使他们为金钱丧失自我走上犯罪道路。虽然青少年被学校的围墙所包围着,但校园周边的电子游戏室、网吧、卡拉OK厅等,都吸引青少年出入其中,一旦沉溺、上瘾,又无钱可供挥霍时,就很容易令青少年走上犯罪之路。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一生中发展变化非常迅速的时期,是个体生长发育的鼎盛时期,这个时期的身体和生理机能都会发生急剧的变化。而青春期同时也是青少年成长路上的危险期,就像是一颗颗定时炸弹一样,随时都有可能为周围的人和自己带来麻烦。同时,青少年看待问题还存在着片面性,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并没有判断的标准,有时候触犯了法律还一无所知。

对于青少年可能出现的这种抢劫行为,家长不能放任不管,要对孩子进行严格的教育。家长要做到:

1多关注孩子的日常行为

父母要了解掌握孩子日常的行为,把孩子可能出现抢劫行为的苗头扼杀,发现孩子身上出现不明财物的时候,父母一定要弄清楚来龙去脉,同时要为孩子提供必需的物品,满足孩子的正常需要。

2要端正态度,正确引导

父母在出现抢劫行为时,要正确引导和说服孩子,让孩子认识到自身的错误,承担其相应的责任,帮助他以后杜绝这种行为。

10不学了,赚钱去

——摆正学习与赚钱的关系

王丹在市内的一所重点高中读书,成绩也还算不错。可是上到高二的时候,王丹突然产生了辍学的念头,打算出去赚钱。有了这个想法不久,王丹觉得自己遇到了一个机会,于是谁也没告诉,就离开了学校。那份工作干上一个月,就可以有上千元的收入。王丹就这样背着家里,名义上是去上学,实际上是去工作。时间一长,学校找到了王丹的家,向王丹的父母说明了她最近的逃学行为。王丹的父母得知情况之后十分生气,找到王丹后把她带回了家,并且臭骂了一通,告诉她必须上学,起码要上到高中毕业。可是王丹却很不服气,她觉得读书没有什么用,自己早晚还会去找工作,而且就算高中毕业,也不见得就比现在赚得多。

当今社会处在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各种知识、技术日新月异,各种信息铺天盖地而来。青少年处在这样的时代里,学习不只是一次性的,而应是终身的。即使是高学历的人,不充实、更新知识也适应不了社会的需要,何况青少年。在社会上立足必须以拥有充足的知识为前提。

有的青少年认为,现在想工作就先工作挣钱,有了钱以后,想学习的时候再学习也不晚。事情并非这么简单,凡事都有规律性。青少年的任务就是学习,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学习的最佳时期。在最佳时期内,容易出现最佳效果,否则,错过最佳时期,可能会事倍功半。

一些青少年在工作与学习上思想认识出现了偏差,想早点儿参加工作而不想上学。对于这样的孩子,父母应该帮助孩子认识到学习知识与工作之间的辩证关系,要让他知道没有知识是干不好工作的,对未来的前途与发展不利。具体来说,父母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使孩子改变认识:

1使孩子认识到知识在将来工作中的重要性

现代社会中,经济的发展对科学技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也越来越大,职业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苛刻。这种条件下,缺少科学知识将很难胜任未来的工作。青少年应该学好科学文化知识,面对未来的挑战。

2让孩子明白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是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优势的唯一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