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读懂孩子的心
6890400000009

第9章 性格:塑造孩子健全人格(2)

要让孩子对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有一个客观的认识,既不要过高地估计自己,更不要无视自己的短处。优点并不一定是自己比别人好的地方,缺点也不一定是自己不如别人的地方。并且,优点和缺点往往是相辅相成的,没有绝对的优点和缺点。如果孩子能客观地认识自己,即使自己不如他人,或者被人轻视,也能自我排遣,获得心理平衡,不至于用夸张或逃避的方式来保护自尊。

3教孩子学会把握攀比尺度

人是生活在比较之中的,要完全摆脱比较是不现实的。但过分比较往往是虚荣的起点,比过了头,就可能走火入魔,成为虚名的奴隶。

4教会孩子正确地对待荣誉

荣誉应当与个人的真实努力相符,否则只能是虚假的。孩子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也有得到别人尊重的权力,但这种尊重必须建立在孩子的真实努力之上。要取得好成绩,一定要靠认真刻苦的学习,否则,即使赢得了“荣誉”,也不光彩。

4他们总在背后议论我

——解除猜忌

春节时新新拿到了爷爷奶奶给的压岁钱,在回家的路上他就迫不及待地打开红包,然后忽然说出了让父母瞠目结舌的一句话:“这钱是真的还是假的?”父母起初并没有在意,可是一天去邻居家做客,邻居张阿姨的儿子学习一直很优秀,墙上挂满了奖状,新新一张一张地看得非常仔细。妈妈很高兴,心想这下新新可受启发了。万没想到新新不屑地冒出一句:“这些奖状连个图章都没盖,你说有没有可能是假的?”妈妈仔细回想发现新新最近很多疑,别人说话声音小时,他总会侧耳倾听,如果没听到说什么,就很不高兴,然后战战兢兢,絮絮叨叨。

著名的哲学家培根曾说过:“猜疑之心犹如蝙蝠,它总是在黑暗中起飞。这种心情是迷陷人的,又是乱人心智的。它能使人陷入迷惘,混淆敌友,从而破坏人的事业。”

多疑和猜疑是不相同的。猜疑心理只是一般的怀疑,可能是符合客观事实的。多疑心理可以是自我怀疑,也可以是怀疑周围的人,但往往是没有缘由,不合事实的怀疑,这种不良的心理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正常生活和学习。具有多疑心态的青少年往往会固执己见,他们通过自身的想象把生活中无关紧要的事情凑在一起,把别人无意间的言行举止,误认为是对自己怀有敌意,在没有足够的证据时怀疑别人欺骗自己,甚至把别人的好心好意误解为阴谋诡计。于是,在人际交往中自筑鸿沟,最终反目成仇。新新的行为是典型的多疑表现。心理学研究表明,多疑是属于偏执型的性格缺陷。家长应当在平时多多注意孩子的一举一动,对孩子的心理走向心中有数,不要让多疑的情绪破坏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青少年多疑主要是由以下几个方面造成的:

一是在过去的生活中经受过挫折。有些青少年可能曾经受过别人的欺骗或遭受过挫折,从而使内心变得异常敏感,不敢相信任何人。

二是自卑。有些青少年由于性格内向,不善于交往,缺乏自我意识,总是认为自己赶不上别人,感觉别人看不起自己,怀疑别人在背后议论自己的缺点,久而久之会变得更加不自信,多疑的不良心理也就随之而来了。

三是与世隔绝。整天待在家里,很少和外人接触,对外面的世界感到恐惧,因此导致害怕与别人交往,从而产生更多的不信任和戒备心理,这也是产生多疑心理的原因之一。

没人愿意与一个疑神疑鬼的人交往,因此,对于青少年来说,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第一步就是消除多疑心理,做一个心胸开阔的人。作为家长则应该做到:

1让孩子认识多疑的危害,加强自身修养

家长首先要督促孩子加强自身修养,让孩子平时多看一些健康向上的书籍,端正人生态度,然后教导孩子全面认识到多疑心理的危害及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最后帮助孩子果断地克服多疑心理,用宽阔的胸怀,友善的态度与别人交往,让孩子认识到这个世界上真的没有那么多阴谋诡计。

2培养孩子对他人的信任感

家长要让孩子去信任他人,用真诚的心与对方交朋友,这样,孩子就会从多疑的偏执中慢慢走出来。朋友多起来了,猜疑心也就没有其存在的土壤了。

3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

家长要不时地鼓励孩子:“你是最棒的。”这会让孩子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慢慢地,孩子就再也不会因自卑而多疑了。

4让孩子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缺点

多疑常常表现为孩子过多地注意自己的缺点,由自己看不起自己演变成怀疑别人看不起自己。因此,家长要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不要让孩子总是把注意力停留在自己的不足之处上,要让他们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这个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家长要做的就是帮孩子发现长处,弥补短处。

5将来怎么办

——走出抑郁

张淼原本是个品学兼优的孩子,可是一升入初三就开始情绪不稳,烦躁易怒,经常和父母争吵,故意和父母作对,自我控制能力明显比以前差。近段时间以来还出现情绪低落,失眠,不愿出门,不愿说话,食欲差,消瘦,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下降的情况。同时还伴有兴趣减退,感觉不到快乐,对以前特别感兴趣的活动也提不起兴趣,语言、思维及运动迟缓,担心自己将来考不上大学,找不到工作,对不起父母,认为自己不如别人,觉得自己是家人的负担。

张淼的父母对此很担心,因此为张淼请了一位心理医生。心理医生诊断说,张淼的这种情况属于明显的心理抑郁。张淼的父母感到很不可思议,认为张淼还是一个孩子,是不可能患上抑郁症的。张淼自己对此也很迷惑:“我年纪轻轻的,怎么可能得抑郁症呢?”

每一个青少年都有较强的自尊心和成功的愿望,但因他们对挫折的承受力差,经不起失败的打击,常常因失败而感到痛苦和恐惧,进而感到无力应付外界压力,最终产生了抑郁情绪。严重的还会有食欲不振、失眠、胸闷、头晕等一系列症状。

抑郁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如一张无形的网罩住本该充满激情的心灵,让祖国的花朵整天生活在闷闷不乐的环境中。对于朝气蓬勃的青少年来说,抑郁心理的破坏性是极其严重的。处于抑郁情绪当中的青少年,经常生活在焦虑、烦闷的心境中,内心孤独却不愿向家长、同学和老师倾诉。在学习上,经常精力不集中,情绪低落,反应迟钝,以至于成绩下滑。因此,作为家长一定要重视抑郁症,让你的孩子怀着一颗战无不胜的心去面对人生。

青少年产生抑郁的原因主要包括家庭、自身、人际交往和教育四个方面:

第一,家庭原因。家长错误的教育方式与青少年抑郁性格的产生有着极大的关系。在家庭中,父母是子女的表率,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影响着孩子。然而有许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往往相当极端,生活中溺爱孩子,当孩子的“保姆”;学习上则是吹毛求疵,成了孩子的“监督官”。这种专制的家庭教育方式,常使他们的孩子在生活上不自立,在学习上怕失败,从而在心理和性格上都受到压抑,逐渐变得忧愁、抑郁。

第二,自身原因。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发展还不够完善,他们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往往是片面的。理想和现实的冲突会让孩子产生一种挫败感,由于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还不强,就容易变得忧虑和苦闷。理想是青少年学习的动力之一,但青少年在学习和生活中往往对自己期望过高,虽具有爱幻想的特点,却不能很好地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因此他们在学习中很容易因失败而感到苦闷和彷徨,产生无力感,陷入自轻、自贱的抑郁情绪,最终变得孤独,压抑。

第三,人际交往原因。目前,学校和家庭的双重压力让孩子把时间几乎全用到了繁重的学业上,从而无暇顾及同学间的情感沟通和交流。巨大的压力使他们感到生活单调乏味,缺乏情趣,继而感到孤独寂寞,进一步导致了抑郁情绪。

第四,教育原因。尽管我国的教育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但一些学校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常常取消各种课外活动,把孩子变成“读书机器”。公开排榜,学生被人为地分为“三、六、九等”,家长会上,优等生的父母得意扬扬,“后进生”的爸妈脸上无光。父母逼,老师赶,青少年的“学习活动”变成了“应试活动”,极大地限制了青少年广泛的兴趣和爱好,使他们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的情绪状态之中。

下面为如何应对青少年抑郁心理提出几点建议:

1家长要与孩子积极沟通,并对自己的做法进行反思

面对孩子的抑郁心理,家长最先要做的就是跟孩子进行真诚的、良好的、心与心的沟通,让孩子打开心扉,以便了解孩子心中真正的想法,找到抑郁心理形成的根源。与此同时,家长也应当时常反思,扪心自问“自己有没有真正关心过孩子在想什么?”“自己是不是把孩子逼得太紧了?”

2鼓励孩子走出家门,多交朋友

孤独会导致抑郁和烦躁等情绪,心理尚未完全成熟的青少年自然更难以应对孤独感的侵蚀。父母可以尝试减轻孩子的学习压力,给孩子一些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并且鼓励孩子走出家门,与社会亲密接触,与同学多多交流,交更多的好朋友。这样一来,孩子就会更加开朗,很多不愿跟家长说的心事则可以和朋友们分享,心理压力也就有了宣泄的出口。

3帮助树立正确的考试观、成败观

要告诉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可能只有成功没有失败,在考试中也是如此,考得差的时候,要及时查漏补缺,认真反思,只要认真学,下次肯定能考好。一时的失败并不可怕,坚持不懈的人最终必定取得成功,不要把考试和排名看得太重。

4让孩子拥有健康的心态

青少年总是认为世界上除了成功就是失败。若因一次考试成绩不好,便一蹶不振,认为自己是失败者,因此影响了上进心并不值得。所以,作为家长一定要让自己的孩子摆脱这一错误的认识。告诉孩子什么事情都要一分为二地思考,正确看待生活中的失败和成功,要在失败中看到自己也有进步的一面,任何事都要往积极的方向上去想,才能保持一个轻松的心态。

总之,朝气蓬勃的青少年不应该被抑郁所控制,应努力培养健康向上的心理,去学习,去生活,去成长,去迎接属于自己的明天!

6凭什么他是优秀班干部

——不要嫉妒别人

小瑞自幼聪明伶俐,深受亲友和老师的喜爱。从小在一片赞扬声中长大的他,渐渐变得异常地争强好胜,容不得别人有任何强于他的地方。

小瑞喜欢打扮,而且总要和同学比,有一次,一位同学买了一件非常漂亮的T恤衫,别人称赞不已。小瑞可不高兴了,暗中嫉妒,背后说那位同学的坏话。考试时,别的同学成绩考得高一点,他也嫉妒,背后议论别人是事先知道了题目,或者是运气好。

最让小瑞痛苦的是,他的同桌劳动委员华华被评为“优秀班干部”!身为班长的小瑞为此食不甘味,寝不成眠。总是想着同桌被评为“优秀班干部”的事情,心里很不平衡,没事总是找碴和同桌闹矛盾。最近上课也不注意听讲了,以至于成绩一落千丈。

嫉妒是一种不良的心理状态,是由于个人与他人比较,发现别人在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比自己强而产生的一种羞愧、不满、怨恨、愤怒等组成的复杂情绪。每个人都会产生嫉妒的心理,但是随着人的成长和成熟,很多人对嫉妒情绪有了认识,进行自我调控,因而表现就不一样了。这样看来,有的青少年嫉妒心强是不成熟的表现,只要引导得法,不难克服。

嫉妒之心,人皆有之。一般来说,爱嫉妒的青少年情绪变化快,一会儿幸灾乐祸、得意忘形;一会儿不怀好意地骂人或搞恶作剧;一会儿又自怨自艾,意气消沉。孩子的嫉妒心理如果长期得不到纠正,就必然会引发行为障碍。

在现实生活中,不够成熟的青少年最容易产生嫉妒心理。具体地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学习。成绩优秀、交往能力强的孩子往往容易被其他同学嫉妒。因为这些人所具有的优势常被关注并获得肯定。而这些方面处于劣势的人常会因受到忽视而情绪失落,内心产生淡淡的酸涩味。虽然其中有些人能够正确地对待人家的成绩,但也有部分人完全抑制不住这种“痛苦”,自觉或不自觉地显露出诸如不满、挑剔、造谣、诬陷等言行。

其次是才貌。才貌双全是每一个人都向往和追求的,也是得到赞赏和成功的条件。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做到才貌双全,因为这其中有很多因素不是自己能决定的。才能平平者、容貌平庸者要想成功和幸福,就需付出非同寻常的努力和代价。因此嫉妒心便产生了。

再次是同学家庭条件好。穿着好看的衣服,背好看的书包等都会成为青少年产生嫉妒的原因。

嫉妒就像幽灵似的困扰着青少年,践踏着他们之间可贵的友谊。嫉妒是阻碍青少年前进的拦路虎,嫉妒的人总是拿别人的优点来折磨自己。社会是复杂的,青少年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想不通的问题,这都是在所难免的。在遇到这种情况时,要积极调整心态。否则,它就会给青少年带来麻烦,影响未来的发展。

青少年常常喜欢与他人作比较,当发现自己在才能、体貌或家庭条件等方面不如别人时,就会产生一种羡慕、崇拜和想奋力追赶的心情,这是上进心的表现。但有时也会产生羞愧、消沉、怨恨等不愉快的情绪,这就是一种嫉妒心理。当青少年开始考虑自己的专长,注意起同学的成绩以及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时,嫉妒就会表现出来。这主要是因为青少年心理发育尚未成熟,对自己各方面能力还认识不足,遇上比自己能力强的人时就会感到不安所致。另外,青少年若是过于以自我为中心,更多关心着的是自己,待人中缺少善意,处处想表现自己的优越,就会给嫉妒心的产生提供机会。

虽说嫉妒是一种可以理解的正常的情绪反应,但这并不意味着父母可以对孩子的嫉妒心理采取听之任之、放任不管的态度。因为嫉妒情绪会演变为人格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孩子嫉妒心过强,也容易受外界的刺激,产生其他不良情绪,不仅影响进步,而且对身心健康极为不利。同时,嫉妒对个人、集体和社会均起着耗损作用。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嫉妒是一种病态的心理,是一种有害的情绪,也是一种自私的表现。它对友谊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应当克服它、摆脱它。对于未成年的孩子来说,摆脱嫉妒心尤为重要。家长、老师具体可以做这样一些事:

1不要对孩子做不恰当的比较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对不同的孩子做同样的对比,显然是不公道的。既然嫉妒来自不如别人的感伤,那么对比中的不当只能点燃孩子心中的妒火。

2提倡友好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