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红墙回忆(下)
6890900000044

第44章 共和国的脊梁:目睹领袖风采(2)

我第一次见到毛泽东同志,是在井冈山上。参加湘南起义后,经过汝城、酃县战斗,跟随朱德、陈毅同志到达砻市,与毛泽东同志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在此之前,我虽然也听过毛泽东的名字和他带领的部队,听过他派人和朱德同志联系,亲自率部队掩护我们上山,却没有见过他。

为会师举行了一次庆祝大会,毛泽东和朱德、陈毅等同志坐在用青竹和门板临时搭起的主席台上。他高高的身材,穿一身灰布军装,头发很长,但很精神,明亮的目光扫视着面前欢腾却并十分整齐的队伍和群众。会上,陈毅同志首先宣布将所有的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接着是朱德同志讲话。他讲了国际国内的形势,要求两支部队加强团结,勇敢战斗。朱德同志讲完后,毛泽东同志才站起来,用浓重的湖南口音论述了两军会师的重大意义,指出光明的前途,特别强调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建立和发展革命根据地。他打着有力的手势,讲了个孙悟空的故事,说我们要学习孙悟空的本领,上天入地,变化多端,大闹天宫,推翻反动统治和整个旧世界。那时,我是入伍几个月的新兵,还不能完全理解他话中的深刻含义,但他讲的故事和比喻我却记得很牢。在我们军队还弱小的年代,在游击战争的年月里,我曾不止一次用它激励自己和领导的部队。至今,仍如在目前。

会师之后,我在特务营当战士。特务营负责警卫军部,我站岗放哨时常见到毛泽东、朱德和陈毅等领导人。朱德亲切朴实,陈毅开朗活跃,毛泽东则文雅多思。他有时急匆匆从我们面前走过,有时点头致意,有时也停下来和我们说几句话,声音尖细,文质彬彬,风趣幽默,平易中隐含着深刻的道理。我们都知道,就是他和朱德、陈毅等同志一起,指挥不足四个团的兵力,和数倍于我的敌人巧妙周旋,多次打败敌人的“围剿”,扩大了根据地,壮大了红军和赤卫队。特别是著名的七溪岭、龙源口等战斗,更是鼓舞人心。

不久,我们跟随毛泽东、朱德出赣南,战闽西,反对敌人的“围剿”,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这时期,我很少看到毛泽东同志,但心里非常明白,毛泽东就在我们的队列里,指挥着我们的战斗。他“战略上以少胜多”的气魄,坚定了我们的信心,他“战术上以多胜少”的妙计,引导我们打了一个又一个胜仗。如果说,我刚报名参军时还只是出于生活不下去而寻找出路,那么到了这时,已开始懂得要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为穷人打天下,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道理。那时,我们确实是这样的,说毛泽东就是在说红军说共产党,说红军说共产党也就是在说毛泽东,也是在说胜利。

在第五次反“围剿”中,我们虽然打了许多硬仗、恶仗、苦仗,可伤亡却极大。当时,我虽然在团一级的领导岗位上,但对中央路线上的斗争所知甚少,只是从实际中感受到那种与强敌拼消耗的打法,和毛泽东同志所提倡的打法不一样,再看到根据地一天天缩小,伤员运送、治疗都十分困难,仗也越打越艰苦。我所在的团在高兴圩、狮子岭一线打了一个月左右,牺牲了许多同志,最后还是不得不撤下来,踏上了长征的道路。直到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同志重新回到红军的指挥位置,我们才四渡赤水,巧过金沙,翻越雪山,涉过草地,转危为安,胜利到达陕北。每想到这些,我就想到毛泽东“用兵如神”的话。是啊,他的英明和正确,是经过实践检验了的。

长征开始之后,我们团大部分时间作前卫,没有机会见毛泽东同志,到达通渭城时才看到他。那天,我们刚到住地一会儿,他就骑着一匹马,带着两个警卫员赶到了我们团住的地方。政委肖华同志问我:“毛主席来了,搞点什么欢迎他呀?”

在那样的条件下,能有什么东西呢?何况事先又不知道。我看到街上只有卖梨子的,就让机关的同志赶快去买了些。毛泽东同志一到,就拍拍身上的尘土,和我们握手,询问部队情况。我请他坐下来吃梨子,他一边抽烟,一边看着铁盆里的梨子,说:“梨子呀,好东西,你们有辣椒粉吗?”

我让人去找了一些来,心里又感到很奇怪:他要辣椒粉干什么?

他可能看出了我的疑问,望着我说:“杨得志同志呀,你这个湖南人吃没吃过辣椒粉拌梨子呀?”

我说没吃过。

他把辣椒粉撒在削成小块的梨子上,说:“哎,好吃得很呀!不是说有酸甜苦辣四大味吗?我们这一拌是酸甜辣,没有苦了。来,你们尝尝看。”说着满有兴致地吃了起来。

我也尝了尝,确实别有风味。

吃梨的时候,我请他给部队作指示,讲讲形势,他说:“你们这个一大队的前身是红一团,红一团在这次大转移中是立了功的。你们一直走在我的前面,情况了解得比我多,要讲,应该你们讲嘛!不过我今天要超过你们,走到你们前面去。”

的确,他在我们离开通渭之前就走了。望着他远去的背影,我还在想着他说的话。他的话不但充满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而且含义深长。

到了延安,在抗大听讲演时,这个感觉更深了。他到抗大给我们讲课,总穿一身灰布军装,连帽子也不戴,乌黑浓密的头发,长而且乱,讲起话来风趣幽默。记得在讲到促进国共合作一致抗日时,他说,对付蒋介石,就要像陕北的农民赶着毛驴上山,前面要人拉,后面要人推,还得用鞭子抽两下,不然它就耍赖、捣乱。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我们用的就是陕北老乡这个办法,迫使蒋介石起码在口头上承认陕甘宁边区政府,接受了一致抗日的主张。

由于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我们在往三原搬迁的路上举行了抗大学习的结业典礼后,就奔向抗日前线,到了1944年1月回到延安时,才又见到毛泽东同志。他把我找到枣园他住的窑洞里,对警卫员说:“我要留这位客人吃饭,给我们加个菜吧。此人是我的家乡人,多搞些辣子就可以了。”

我详细向他汇报了开辟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和在那里工作的情况。他问我长征后是否专门学习过,我对他说,东渡黄河后到抗日军政干部学校学习过,1937年初到抗大学习过,两次都因为打仗,没学完便到前方去了,并说在抗大时听过他的几次讲演。

他使劲抽一口烟,笑着说:“你们打仗创造了经验,我来讲演,如此而已!不过,我还是建议你有机会到抗大或者党校去住一段时间。你才三十几岁,来日方长呀!”

1953年,我作为志愿军国庆观礼代表团团长,才有机会在天安门城楼上又一次见到了毛泽东同志。那天,他的精神很好,也胖了一些,见到我就满面笑容地伸出手,连晃了几下,说:“欢迎你呀,得志同志!”接着向刘少奇;朱老总和董老说:“你们都认识吧,此人大名杨得志,当年强渡大渡河的红一团团长,如今志愿军的副司令,德怀的助手。湖南人氏,我的乡里哩!”

当周总理说我是志愿军归国代表团的团长时,他又风趣地说:“此人一直是志愿军,上井冈山就是志愿去的,就是志愿军!”他又转过脸对我说:“这次请你们回来,就是要你们给我们讲讲朝鲜的事。不但给我们讲,还要给群众讲。群众可是欢迎你们的!”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和平时期,看到毛泽东同志的次数就多了,在中央和军委召开的会议上,听他讲话;在不少场合,受到过他的接见;有几次,单独向他汇报过工作;1964年大比武,还陪他看过济南部队的军事表演……总是能看到他的形象,听到他的声音。

1975年八大军区司令员调动时,我也是其中的一个,从济南军区司令员调任武汉军区司令员。宣布命令后,毛泽东同志接见了我们。尽管当时报纸和电视上说他“神采奕奕,身体非常健康”,实际上他的身体已经相当不好了。他在书房里和每个人握手,肯定过去工作的成绩,指出调动的原因是为了使我们熟悉更多的部队和地形,以便指挥打仗。他讲话不多,也很吃力,但我们仍感到受教育、受鼓舞。

最后一次见到他,是在人民大会堂的松柏和花丛中。我和许多人一样,轮流守候在他的遗体旁边。那一刻,我看着他宁静的面孔,又想到了在井冈山看到他的情景,想到40多年在他指挥下的战斗征程,想到他的伟大气魄,他的斗争艺术,他的风趣幽默。

毛泽东同志是一个伟大的人,他留下了辉煌的贡献和伟大的思想。他的贡献是历史所记住了的,他的思想是时间所不能泯灭的。

严谨细致的周恩来

周恩来的名字,在中央苏区也是很响的。我们都知道,他是红军的总政委,又因为他是军委的副主席,人们都习惯地称他周副主席。第四次反“围剿”就是他和朱总司令一起指挥的。虽然“左”倾路线的领导排挤了毛泽东同志对红军的指挥权,决定红军去打敌人防守坚固的南丰城。周总政委和朱总司令见敌人兵力密集,在南丰地区与敌决战对我不利,就毅然决定撤围南丰,采取退却步骤,使我军由被动转为主动,随后在黄陂战斗中粉碎了敌人的第四次“围剿”。

那时,我在团一级的岗位上,见到周恩来的机会不多,有时看到,也是在远远的地方。在长征路上,才在近处看到他,而且还带有一点传奇的色彩。

四渡赤水之后,我们进入云南,到了距昆明一百里路左右的嵩明县。这一带的山势不很高,但连绵不断。因为头一天三营先到的嵩明,第二天部队继续北进时,仍由他们担任前卫营的任务。我和政委黎林一起随部队爬到一座山的半腰,听到山那边三营的方向突然响起枪声和冲锋号声。我们以为三营和敌人遭遇了,便加快脚步往山顶急奔。刚到山顶,随同三营行动的侦察参谋肖思明同志气喘吁吁地跑过来,说:“周副主席、刘总参谋长找你们啊!”

周副主席是周恩来,刘总参谋长是刘伯承。

“在哪里?”我忙问。

肖思明擦着脸汗水,指指对面的山说:“就在那座山上。”

“找我们有什么事?”黎林也问。

肖思明神色紧张而不安,说:“不好了,三营把周副主席和刘总参谋长带的军委纵队给打了!”

这还了得!我心里想。

黎林急切地问:“怎么回事?”

三营下山的时候,正好碰上周副主席、刘总参谋长和中央机关供给部及卫生部的同志一起,沿着山下的一条大路行进。因三营大部分同志穿的是头天在嵩明缴获的敌人的军装,掩护中央机关的部队误认为三营是敌人,便开了枪。三营立刻摆开了阵势,机关枪一架,吹开了冲锋号。供给部、卫生部的老同志多,掩护的部队少,只得往对面山上撤。三营长尹国际看出对方不像敌人,中央机关的同志也从号声中听出是自己的部队,便连发信号,才避免了一场误会。

听了肖思明讲的情况,我急问:“机关的同志有伤亡吗?”

“亏得三营长没下出击的命令。”肖思明摇着头说:“真危险哪!”

“尹国际呢?”黎林的话里带着明显的火气。

肖思明说:“周副主席正和他谈话哩。”

我对黎林说:“走,我们去看看周副主席和刘总参谋长吧。”

“尹国际呀,尹国际!”黎林边走边说。

我心里想,周副主席的批评是跑不了的了。

没想到,周副主席见我们急急赶到,就亲切和我们握手,笑着说:“杨得志,黎林呀!你们这个红一团可真是天下第一团了,把我们这些伙夫担子赶上了山,还差一点‘吃’了我们哪!”

我很尴尬,不知该说什么。尹国际走到我们身边,压低声音解释说:“是机关同志先开的枪,我们才……”

我急忙制止他,那意思是说:你就不要再讲了。

刘总参谋长听到了尹国际的话,笑着说:“见你们那个鬼样子,他们还不开枪呀!”

我们看着尹国际身上的国民党军装,也笑了。

周副主席把我们让到他坐的石头上,说:“你们这个三营满不错。警惕性高,也很灵活。”

黎林同志站起来说:“我们去看看机关的同志吧?”

“不用了。自己的同志,误会嘛,过去就算了。”周副主席摆摆手。

刘总参谋长对我和黎林说:“对方打枪,三营迅速展开是对的,你们不要批评他们了。”

他们两人又给我们讲了敌我形势,要我们加快行军速度,赶往金沙江。周恩来同志诙谐地说:“这个蒋介石,总是和我们‘难分难舍’,又追来了。”

又一次面对面听周恩来谈话,是1951年2月在中南海他的办公室里。

那是我们十九兵团赴朝参战路过天津时,接到中央的通知,我和李志民政委赶到中南海。这时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的周恩来让我们进屋坐下就说:“总司令从你们那里回来,把情况向主席汇报过了。我们对你们的工作是满意的。今天请你们来没有更多的事,就是想见见你们,看看你们,你们为了祖国而离开了祖国,我在北京为你们送行——就是这么个意思。”

我想,他的工作做得多么细啊!

李志民说:“总理的工作非常忙,还专门抽时间接见我们,我们……”

还没等李志民说完,周恩来同志就说:“这就是我的工作嘛!”

“我们把情况汇报一下吧?”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