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海瑞官场笔记
689900000053

第53章 海瑞第一次升官(12)

"原来是徐阁老,徐阁老……"海瑞徘徊了几步远以后,突然回过头来,说:"有救了,朝上的书法中,有一个人开始转变写字的方向了。"

王用汲被海瑞的比喻逗乐了,说:"刚峰兄真是有孩子一样天真的性情。"

海瑞说:"王兄,刚才我说向上和向下,其实是有所指对的。朝廷这些年来,只管京城的建设,而不计民生之艰。从福建来杭州的土路和水路上,均有不少北方逃荒来的饥民。有的是逃兵却役,有的是逃饥荒,有的甚至是逃'女儿税'。一些京城附近的人家,一旦女儿长到八岁,若颇有姿色,便极早许配人家,或者是逃出当地。当今圣上喜欢乐器,为了烧成皇上需要的乐瓮,听说仅这一项,就耗费白银近五十万两。你知道我是在哪里看到这个数字的吗?就是那天见徐阁老,他的手上有一份景德镇给户部的预算表,整整五十万两白银,竟然只烧了十几个陶瓮,实是可气。然而,当朝那么多大臣,无一人有异议,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当朝的诸多大臣在向上看,他们心里只有圣上,只有自己的饭碗,他们没有装着老百姓,他们好不容易从底层泥土里挣扎着进入了仕途,拼命地向上爬,然后到了一定高度,就再也想不起来往当初自己趴着的位置看了,想来真是可怕。"

王用汲说:"刚峰兄所说只是冰山的一角,我入仕前也有所不知,其实,我大明朝的黄册制度也已经多半荒废了。大明朝的户籍黄册始建于洪武十四年,当时制定这个户籍登记制度是非常合理的,因为元末流民遍地,户籍全毁。我大明初定,洪武帝就命全国各府县编制了黄册,具体做法是以方圆一百一十户为里,每里之中推选丁粮多的地主十人为里长,其余的一百户分编为十甲。十甲又被编了次序,轮流服役。按规定,甲中的男子满十六岁即为成年甲丁,然后轮流服役,至六十岁可免。因为十年才轮一次,所以,此项制度得到了全国百姓的一致称赞。而这些户籍登记着各户的姓名、籍贯、丁口、年龄、田宅业产等。如果一个成年男子死了老婆,则可以另立黄册,可免服役。这些黄册是我大明朝初期征派赋役的依据,当时社稷初定,各法令执行严谨又合理。但是,到了弘治年间,因为里长与官府中负责抄录誊写黄册的书手和负责计算业产、税粮的算手们勾结在一起,进行贪污舞弊。他们在编制黄册时,巧立名目,向百姓勒派种种编册费用。我初到苏州吴江县任职时,才了解到这些,造册一开始就收所谓的纸札费;造册完成后,又收衙门使用费,有时如果想多征,则追加预征驳费;解送黄册之前,要向百姓征收解差盘缠费用等等,无法具列。我曾经查办过一个舞弊案,这是最让我痛心的事情,某里长和书手、算手受豪强地主的贿赂,把地主的田地假托在他的名下,从而逃避税赋,这叫做'诡异';而后呢,里长和算手、书手一起将这些地主应该承担的赋税劳役一律平摊在贫民小户身上,私下里他们称之为'飞洒'。据我统计,到了嘉靖初年,现行的黄册制度已经基本瘫痪了。我致力于治理此疾已久,前年去春均在吴江县实施了重新丈量土地政策,然后重新编册。原来已经名不副实的黄册照旧向省布政司衙门和户部呈报,而实际执行均依靠我所制定的白册,这样做百姓们心情会稍好一些,但依旧不能避免里长和书手、算手作弊。制度病了,不是一朝一夕可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