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海瑞官场笔记
689900000055

第55章 海青天,就这样炼成了(1)

第七章

海青天,就这样炼成了

1. 拒绝吃吃喝喝

一路上,海瑞一直在思考如何在淳安任内解决黄册失效后的百姓税赋过重的问题。海瑞知道,既然黄册都会如此舞弊,那么现行的粮长制度一定更是漏洞百出。在福建南平任教谕时,海瑞对粮长的恶劣行径已经有所耳闻。

大明万历之前的所有皇帝所实行的税赋制度均是两税法,即分为夏税(主要是针对北方平原地区,收麦子)和秋税(主要针对南方地区,收稻谷)。但因为当时北方水资源不够说丰富,遇天旱则绝收,所以,常年的税收都是以秋收的稻谷为主,而税收的方式也分实物是和银两两种,实物为主,称为"本色赋";而另外的以白银、铜钱或政府印行的纸钞来纳的,则称之为"折色赋"。全国每年征收的粮食达三千万石以上,这些田赋从各家各户中收取后,先要简单储存在地方政府的粮仓里,然后被统一运输到京城,统一纳入户部管理。

大明朝的粮长和里长、书手、算手不同。洪武年间,把交田赋一万石左右的地方划为一区,然后任用该区域内土地最多的一户地主为粮长,而后派两人为副手,辅助粮长。粮长的主要任务是征收和押解秋粮。这些负责人每一年必须在农历七月二十日前到京城堪合田赋数量,然后回到县府后,督率里长和甲首去收粮。大明建国初期长期有征战,故全国上下一心,缴纳税粮的百姓也非常积极。

可是,随着粮长的腐败,他们在收田赋时刻意挑剔百姓的粮食质量不好,还要加收车脚钱、造册钱等十二种额外的名目,使得饥年的百姓,不得不逃荒离开村庄以躲避沉重的苛税。

一直到嘉靖年间,因嘉靖帝初登大宝时爱惜百姓,减免了很多名目的税赋,还修改了许多制度设计,其中就含有粮长的轮流任职。原来的里长和粮长通通是一个人上任后,直到死去才卸职,有的甚至是世袭,老子给儿子,儿子又传给孙子,如此循环下去,恶果则更突出。

实行轮流制以后,大户人家做三至五年后,要轮给中户人家做。这种情形像极了现在的选举制度,哪一方选出来的代表,就代表着背后集团的利益。

嘉靖时期的轮流制度,从一定程度上扼制了粮长的继续腐败,但是却带来了另外的惨剧,那就是:新上任的中户代表,根本无法和原来的粮长所代表的大地主集团较量,这些大地主们想尽一切办法来逃避税赋,所以新上任的中户粮长,只好把税赋加重到贫穷的农户身上,这样一来,普通老百姓,不但没有受益,反而又受害了。

海瑞就是在南平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很吃惊。他想,朝廷的想法肯定是要帮助老百姓的,可是,执行下来以后,却又是害了百姓,这种矛盾,如何在一开始制定政策的时候就考虑到,并去避免呢?

他在船上写自己的想法,在车上也写。

五月初,他着布衣走进淳安县衙时,没有人知道他就是新来的县令。

县衙里面的几个人照例在唱跳棋,唱跳棋是一种四方块的游戏,是在地板上用彩色的笔画一个正方形的框,里面可以画纵横各两条线或者三条线,然后双方各用六块石子往对方的阵地上跳,直线斜线均行,但必须是隔一个才能跳。至于为什么叫做"唱跳棋",很多人都不得而知。

海瑞到的时候正是午时,后院里已经打点好海瑞住所的县丞汤有仝不停地往衙门大堂里打探,问几个正在观望的衙役:"知县大老爷来了没有?"

几个人正在专心地看唱跳棋,并没有听到他的问话,汤有仝连忙跑到大堂上,把惊堂木敲得叭叭叭响,大声训斥说:"你们这几个顽皮的娃子,我听说新来的知县大人可是个不苟言笑之人,你们最好收敛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