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海瑞官场笔记
689900000076

第76章 海瑞进京赶考(3)

海瑞和汤臣一起问:"看脚尖做什么?"

王用汲笑了一下,说:"听说是这样,如果脚尖是向里的内八字,则表示太监提前请示过皇上,不论群臣说什么,都只是打杀威棒,杀威棒是留命的,可以受伤,但不能催命。如果是外八字,则大概是要命的。"

海瑞看了一眼黄锦和另外一个太监,果然发现他们站着的姿势是内八字,长出了一口气。

黄锦拖长了声音,大声说:"此二人轻浮,言及万寿帝君时有大不敬,言语中多是猜测和狂想,真实可恶又可笑,每人执行三十廷杖。"

东厂的打人历来是有讲究的,负责执行廷杖的锦衣卫都接受过专门的训练,三十廷杖是可以打死人的。嘉靖年间,判处一个文职官员三十廷杖以上基本上他就有生命危险。

海瑞看了一下执行廷杖的两个锦衣卫,的确狠毒,每一棒打下去,几乎都使人皮开肉绽。两个举人开始的时候还咬牙挺着,第十棒的时候开始狼藉地呻吟。海瑞看着黄锦的两只内八字脚尖越合越小,最后渐渐合拢。

这果然也应了王用汲的讲述,司礼监秉笔太监的脚尖决定了别人的生死,合拢得越小,就意味着那廷杖的力量越小。然而,那些执行廷杖的人,打人的姿势和声音虽然没有变化,但廷杖落在身上的时候效果却是不同的。

两个人的命是保住了,却至少需要卧床半年。

打完以后,酒楼安静了下来。黄锦一声"继续讨论",又有一些人议论起来,声音小得像没有燃烧完毕的火烬,而声音洪亮的多是歌功颂德。

2. 锋芒毕露,容易树敌

黄锦听了一会儿,觉得还算满意,便率锦衣先行离去了。留下来的记录官,多是今年新进文渊阁的进士们或者退下来的大学士。他们都是熟读四书五经的科举获胜者,虽然呆板,却很有眼界。

王用汲是要参加来年春天会试的举子,他袖子里放着拿竹笔的线装好了的草纸,要记录下当晚重要的论点而备会试时取用。

而时年三十岁的海瑞已经开始蓄须,但他却连续两次乡试未过,原因是他在试卷中表达出个人的清洁精神和轻狂的傲慢。

明嘉靖初期是一个物质刚刚启蒙的年代,部分从皇宫里退休回到故土的工匠在浙江、北京、安徽一带开始了织布、桑蚕、瓷器、竹编等小规模的生产,从而使得社会富裕,而原本从土地中汲取的营养普世观念却受到了挑战。一时间社会风气由重苦力和劳动强度偏向于重技术和利润。

这细微的差别让贪腐的底层社会的人有了更为见利忘义的经济基础,海瑞却因为受父亲的影响,性格一直耿介。海瑞的父亲海瀚参加过一次乡试,未果,便不再醉心于此。海瑞四岁时其父去世,海母谢氏秉夫志,教海瑞熟读启蒙经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