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南派三叔推荐:天行健(合集)
6900800000245

第245章 将星陨落(3)

这条计策可以说是倭人第一次攻句罗时李尧天所献之计的翻版。倭人水军战斗力本来就不及李尧天甚远,加上连遭重创,更不足为虑,所以这条计策应该是十拿九稳的,要防的就是源太吉得知这消息,将重兵龟缩回平原京,到时就难办了。纵然一路势如破竹,在平原京下受阻也无济于事,因此朴士免出发得极为隐秘。好在源太吉只道远征军仍在龙珠岛附近,根本没想到李尧天会如此大胆抄他后路。他反败为胜之机也仅存于此,远征军停留海上,就算粮草充足,可在源太吉坚壁清野之下,淡水却不易补给。在源太吉看来,顶多十余日,远征军就会绝水,到时战斗力急剧下降,便是他一战成功之机。李尧天正是算定了他这种想法,所以以身涉险,将计就计。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就在朴士免出发的第二日夜间,天气突变,大风骤起。本来倭岛冬季近海甚至有结冻的,极少会有狂风,哪知这一年天时不正,这天晚上突然刮起了飓风。风极大,浪涛最小的也有丈许高,纵然倭岛最易起风的夏末秋初,也没这般大法。这场风来得太过突然,双方都毫无防备,可是李尧天在海上结阵,船只又互相联结,一时间分拆不开。风暴之中,除了那些大船,中小船只竟然损失了十之七八,两万五千士兵也竟然有一万余人溺水身亡,剩下的诸船同样有不同程度的伤损。

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风把李尧天也打蒙了。他纵然深通兵法,可在这等天地间的伟力面前,同样无计可施。仓皇之下,李尧天下令残存诸船向龙珠岛靠岸,士兵尽量登岸,减少船只负重,以求避过这场天灾。本来远征军已稳操胜券,哪知眨眼之间有了这等变故。这场风暴不仅让远征军兵力损失一半,粮食饮水也损失了大部,现在只能寄希望于坚持到朴士免的奇袭成功。

如果兵力和物资的损失靠李尧天的指挥还能应付过去,军心的浮动却让李尧天也无能为力了。因为这场太过突然的风暴,远征军中开始传说是天不绝倭岛,远征注定要失败。李尧天向来治军宽厚,到此时只能斩杀散布流言的乱军,以求稳定军心。幸好那两万五千人中有五千是水军团士兵,因为坐的都是大船,损失并不太大,军心总算勉强稳定下来了。

远征军遭到风暴袭击,倭人则是大喜过望,士气大振。风暴稍停,源太吉就下令发动总攻。先前秘密来降的三个藩主此时再不提投降之事,进攻得极为卖力。远征军的船只虽然较大,却都有了不同程度的伤损,而倭人又都不要命强攻。这一战从清晨直到傍晚,龙珠岛附近的海水尽被鲜血染红,在两方都付出了三千余的伤亡之后,倭人终被击退。可是倭人还有十万之众,远征军却经不起这样的打击了。李尧天至此也只能承认失败,险些自刎以谢,幸被副将救回。

此时远征军中还有两种意见,一种是趁尚未全军覆没,立刻退兵,另一种则是要求再坚守下去。因为朴士免的奇袭队出发后已失去联系,他恐怕还不知远征军遭到的这场灭顶之灾,如果此时退却,就是把朴士免扔给了倭人。饶是李尧天足智多谋,也想不出一个万全之策。经过诸将表决,最终以微弱优势通过,决定远征军坚守。因为经此大败,回来定然也是个死罪,而坚守终究还能有一线之机,虽然这机会也已微乎其微。

可是,谁也不知道,远征军的厄运此时仅仅是刚开始。就在李尧天决定坚守的当晚,竟然又是一场狂风,而这场狂风竟比先前那场还要大。李尧天向不信命,当他看到仅存的那些大船在风暴中被纷纷吹覆,最后连他所乘的那艘巨舰都被风刮得触礁撞出一个大洞,终于彻底崩溃,呆呆地坐在船头动也不动。他拒绝了副将要他弃舟登岸的建议,誓与船只共存亡,直到这艘大船沉入海底。

这一场风暴,把远征军剩下的船只尽数摧毁,残余的只是先行登上龙珠岛的四千人而已,更失去了李尧天的指挥。四千人中,有三千余是句罗水军,水军团士兵已不足千人了。龙珠岛上无粮无水,只是个礁岛,绝望之下,句罗水军准备投降,但水军团誓死不降,双方差点火并起来。也就是这时,源太吉又率军杀上龙珠岛上,远征军已无退路,句罗水军立时全军投降,水军团却仍然不愿放下武器,誓要战到最后一人。此时岛上的水军团士兵已只有八百二十一人,领兵队官名叫董胜。在董胜指挥下,水军团进行最后的抵抗,而源太吉却命令甫投降的三千余句罗水军前来攻打。就这样,方才还同舟共济的两队人,转眼间成了你死我活的仇敌。句罗水军的战斗力经过这两年训练已颇为不弱,水军团寡不敌众,被逼得连连后退。龙珠岛并不大,本来四千人就已几乎站满了整个岛,此时更是铺满尸首。龙珠岛正中是个山头,大约有十几丈高,水军团且战且退,而每一步退却都要留下一堆尸首,句罗水军的冲杀几乎是踩着尸首上来的。恶战至此,恐怕句罗水军统领的心中也有悔不当初的想法了。一样要死,与其和水军团自相残杀,还不如携手和倭人拼命。可即使他有这样的想法,现在亦是不容回头。杀已杀了,只有将错就错地杀到底。

这一战规模不大,惨烈却如地狱。韩康说到这里,声音几次哽咽。想想也是,一路同来,一直意气风发,连战连捷,那些句罗水军恐怕有不少都与他们相熟了。但谁也想不到事态竟会演变到这般模样,这些本来准备把性命丢在与倭人战斗中的战士,最终却是在自相残杀。虽然韩康没有多说什么,但我也听得出他话中仍然隐隐有对李尧天的不满。假如李尧天一样退到岛上,至少不会让事态演变至此。只是李尧天已经以身殉船,还能说他什么?

水军团的八百余人,一路厮杀,一路倒下,最终被逼得退在龙珠岛的最高处,只剩下了十七人,其中一个正是韩康。这十七人都几乎是从血海里捞上来的,战甲尽成殷红。

正当句罗水军要将水军团尽数斩杀时,一直在观看的源太吉忽然下令万箭齐发。倭人的船只已将龙珠岛团团围住,句罗水军到这时同样剩下了千余人,本就是强弩之末,龙珠岛上又无险可守,立时被尽数诛杀。见此情景,韩康他们更是心冷若死。源太吉从一开始,就不准接受投降,那时就算降了一样要被杀。他们已精疲力竭,只能互相鼓励,勉强支撑着才不至于倒下。

这时源太吉下令倭兵上岸割取首级。岛上已遍布尸首,有些人并没有死绝,但倭人根本不管死活,见人头就剁,龙珠岛上惨叫之声此起彼伏,鲜血更是淌得遍地都是。剩下的这十七个水军团士兵知道大势已去,却依然不愿放下武器,誓要战死岛上,哪知源太吉却一直没有难为他们。等倭兵将所有死者的首级全都斩落,源太吉反倒命倭兵列队向他们行礼,说敬这十七人是天下勇士,若愿归降,当编入倭人华族,授以官职。

源太吉身材不高,貌不出众,但声音洪亮,语气也极为大度。通事将这话译过来,让十七人全都目瞪口呆。倭人等级森严,臣民分为华族和庶族两类,华族为官颇易,地位很高。他们没想到这个杀人不眨眼的源太吉居然对他们如此客气,惊异之下,十七人中有两人被说动,愿意弃刀归降。这两人刀剑加于颈也不会丝毫畏惧,但此时分明已是必死,源太吉却极为客气,他们终究难以抵御此等诱惑。还有十五人已无法再去怨恨这两个最终变节的同伴,却宁愿一死。谁知等那两人到得近前,正向源太吉叩拜时,源太吉忽然拔刀斩落。倭人事事不及帝国,唯有铸刀之术精益求精,倭刀极为锋利。源太吉一刀斩下,那两人立时身首异处,死于非命。

斩杀投降二人后,源太吉却举刀向余下十五人示意,说留下一艘小船,由上天注定,放他们一条生路。韩康他们初时不敢相信,但见源太吉命倭兵齐齐撤退,当真留下一条小船后,他们才知道不假。

船很小,又无食无水,这一趟归国之途,艰险当真难以言说。韩康他们恼恨句罗水军最后的倒戈,不愿往句罗转道,因此虽然直接回帝国要远得多,仍然向西南而来。幸好从帝国去倭岛时逆风逆水,甚是艰难,从倭岛到帝国却是顺风顺水,船行快捷。在海上漂了两月,靠捕捉生鱼活命,他们终于被之江省的渔民发现,将他们救回,听得他们是水军团士兵,立刻便送到东平城来。

韩康的声音甚是沙哑,说得也不快,我却听得惊心动魄,冷汗涔涔。李尧天是不世出的将才,我总以为他这一去,定能奏凯而还,做梦也想不到远征竟会全盘失败,他居然也会身死!李尧天全军覆没,朴士免孤掌难鸣,又孤军深入,生还的可能性很少了,只能是归降和战死两条路。不过依朴士免和源太吉的性格,以及朴士免所统的都是水军团士兵,应该是尽数战死了。当初路恭行自尽前说是“天命有归”,也许,冥冥中真的有天命在注定一切。等韩康说到他们一路回来,十五人又只剩了六个之时,我再忍不住,侧过头去,任由泪水流淌。

邓沧澜站了起来,道:“韩康,你先去好生休息吧。”

韩康行了一礼,走了出去。等他一走,邓沧澜背着手呆呆地站立了许久,忽然嘶声道:“楚兄,你说,真有天命么?”

李尧天临行前,也说过他要逆天而行。我不知该说什么,一时间心里空落落地极是难受。这种感觉,只有当初听得甄以宁战死时才有过。李尧天如此人物,也逆不过天意,可是这天意又是什么?蛇人说要取代我们成为这世界的主人,如果这也是天意,我们现在做的何尝不是逆天而行?

我越想越是迷惘。半晌,才向邓沧澜行了一礼,道:“邓将军,恕我失礼,先行告退。”

邓沧澜点了点头,轻声道:“这个消息我会禀报大人,先不要走漏,以免乱了军心。”

我道:“是。”伸手抹去了眼角的泪水。确实,李尧天的失败是个天大的坏消息,可远征军现在其实对我们已没什么影响,传出这坏消息去只会让军心无谓浮动。我又向邓沧澜行了一礼,这才向门外走去。冯奇他们守在门外,见我面色不善,也不敢问,我们一起并马向营中走去。

才走了一程,冯奇拍马上来,低声道:“将军,是不是远征军有什么不好的消息?”

我横了他一眼,道:“你不要问了,也不要乱说,此事徒乱军心。”

冯奇浑身一凛,道:“是,是。”他虽然不是战将,不过这些应该也知道。而我这样说,其实是不答之答,他不是傻子,自然知道远征军失败了。

在马上,我仰头看着天空。正是清晨,旭日初升,显得一片祥和。远征虽然是李尧天力争,却也获得文侯首肯,最终还是失败了。李尧天,这个可能是有史以来水战最强的人,就这样去了,以一场彻底的失败结束了生命。

李兄,你在临死前也会不甘吧?

我默默地想着,擦干了的泪水不知不觉地又淌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