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宰相传(全二册)
6906700000077

第77章 和珅(2)

监察御史谢振定对和的罪恶行径早已是嗤之以鼻,对他的爪牙的飞扬跋扈横行霸道,更是深恶痛绝。一次,他带着士兵巡视京城,见一辆高大华丽的马车在市面上横冲直撞,令车停下,问知乘车的人,原来是和的妾弟。谢振定顿时火冒三丈,命士兵将和妾弟从车中拖出,用皮鞭痛加抽打,并当场将马车烧毁,围观的士民个个拍手称快。和闻讯后,对谢振定恼恨不已。几天后,便指使亲信捏造罪名对其进行参劾,并最终罢免了他的职务。

巧取豪夺穷奢极欲

和珅除总揽军政大权外,先后任户部侍郎、户部尚书、内务大臣等职,长期管理户部三库。他还任崇文门税务总监督,利用手中的大权肆无忌惮地横征暴敛、贪污受贿、聚积财富。

和珅管辖的内务府负责宫廷服用、食物、武装守备等方面的事务,内廷和皇帝的一切开销都由内务府供应。乾隆一生好大喜功,尤其喜欢外出游山玩水。和珅作为内务府的负责官员,为了满足宫廷奢靡的开支,借各种机会对各级官吏和富商大肆搜刮,和珅本人则借机掠取。各地进贡的礼品或外国使臣朝贡的珍宝,首先都得经过和珅这一关。乾隆帝每次从中不过收取一小部分,大部分都被和珅吞占。时间久了,和珅家中的奇异珍宝比皇宫的还要多,如大宝石、珍珠串的数量,就是内宫的很多倍。他家所藏的一颗大珠比乾隆帝御用的皇冠顶珠还大。至于户部、内务府的大宗钱财更是由和珅任意支用,这样一笔湖涂账乾隆帝对此从不过问。

和珅曾长期负责议罪银事务。所谓议罪银,实际是为皇帝聚财的措施,又称罚银或自行议罪银,其对象主要是各省督抚、盐政、织造、税关监督等大员。这些朝廷大员一旦犯了罪,只要缴纳一定的罚银,就可以免于或减轻查处。罚银的数额按罪状的轻重不等,但大都是数万或数十万。议罪银的绝大部分都缴人内务府银库,成为皇帝的私人财产。和珅作为议罪银的主要负责人,不仅可以轻而易举地将一部分议罪银占为己有,而且可以借此索贿受贿。因为相当一批官员都担心自己随时被议罪,与其被罚巨款,倒不如趁早向和珅行贿。一旦获罪时,有和从中周旋,就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对于这些,和珅从来是来者不拒,多多益善的。和珅勒索百官,不仅肆无忌惮、胆大包天,而且价码越抬越高。单是两淮盐政征瑞一人,先后就贿赂和40万两银子。有的甚至不惜代价买奇珍异宝,投其所好。

和珅贪财纳贿的伎俩非常明显,那就是经常打着皇帝和朝廷的招牌,假公济私,中饱私囊。乾隆帝是一个好大喜功的风流皇帝,到处游山玩水,寻欢作乐,晚年更是有增无减。他曾数次南巡,登五台山,告祭曲阜,东谒三陵,浏览天津、嵩山等地。至于避暑山庄,更是往来不绝。每次出巡都穷奢极欲,尽情挥霍。再加之连年用兵,大兴土木,使得每年费用超过正常经费亿万之巨。这些事,乾隆帝多半都交给和珅安排办理,国库亏空,他也要和想点子筹措。这给和珅的贪污受贿带来了机会和便利,和也因此不失时机地巧取豪夺。如此之般,大清王朝的国库越来越空虚,而和珅家的仓库却越来越紧张,盖了一个又一个,仍然不够用,甚至于“夹墙藏金”,“地窖藏银”。

和珅的妻子冯氏,死于嘉庆二年春,葬礼极其隆重,当时的王公大臣无不前往吊唁。除了正妻之外,和珅还拥有许多姬妾,姬妾到底有多少,当时人也说不清。据说有一次庆典,和珅单为姬妾们买花就用银数万两。在众多的姬妾中,和珅最宠爱的有两个,一个叫长二姑,府中人称二夫人;另一个叫吴卿怜,苏州女子,查办贪官浙江巡抚王宣望的部分家人财产里,就有这位吴卿怜。和珅十分迷恋这位吴小姐的绰约风姿,为了讨她欢心,专门给她建了一座小楼,起名迷楼。当和珅被抄家时,吴卿怜投湖自尽。

和珅虽然享尽了人间的荣华富贵,但他毕竟是臣属,与皇宫内廷的生活相比,还相形见绌,还有很多皇帝能享用的东西他不能享用。因为,享用就是违制,违制就是图谋不轨。尽管如此,和珅也不甘心。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每至夜深,和珅就在灯下穿戴皇帝的衣服,把窃取来的朝珠悬挂在脖子上,对着一面大镜子走来走去,过足了皇帝瘾才把衣服朝珠卸下来。乾隆皇帝在平定“回部”后,曾命人用和阗玉凿了一匹高两尺、长三尺的玉马,存放在宫中。和珅对此御用宝物也是垂涎欲滴,设法将玉马偷了出来,专供其与爱妾在洗澡时乘坐享用。和珅给自己安排后事也跟皇帝相比。他在冀州城外选了一大块土地为自己建造坟墓,当时,人们把和珅的陵墓称为“和陵”。和陵围墙长200丈,围墙西侧还建有房屋219间,而当时连亲王墓地的周长也不过百丈,和珅比亲王的还长了一倍多,简直与皇帝不相上下了。

乾隆驾崩失势自裁

1795年,乾隆帝85岁,已在位60年了。他登基时曾发誓绝不超越圣祖(康熙帝)60年的在位时间。因此,他召集和珅及诸大臣商议传位于太子的事。和珅知道,多延长乾隆帝的在位时间,也就是更长久地保住他自己的地位,乾隆帝一旦退位,他失去靠山,地位也将不会稳固。所以他上奏说:我国历史上帝尧活到100岁,在位73年方传位于舜。圣上您龙体康泰,精力充沛,再在位一二十年传位于太子,也不算迟,何必急着议论此事呢?乾隆帝将他的誓言说明,和珅无话可说。乾隆帝命人打开密匣,内有他御书的绢条,写明传位于十五皇子琰(嘉庆帝)。乾隆帝让人草拟诏书,准备于九月三日正式宣布。

和珅虽然对乾隆帝的退位感到很失望,但他还并不绝望,他知道要想保住自己的地位和权力,就必须投向新皇帝的怀抱。为了讨好即将即位的新皇帝,和珅于九月二日抢先送去了一柄象征吉祥的如意,呈献给颙琰。暗示天大的喜事就要降临,他是提前来表示祝贺的。颙琰对和珅的丑态很反感,但他不露声色。九月三日,颙琰正式即皇帝位,是为嘉庆皇帝,乾隆帝退位做太上皇,仍掌握着大权。嘉庆帝虽然极度讨厌和珅,想要早日除此一害,但苦于他父亲乾隆帝仍不放大权,所以也不愿因过早惩办和珅而刺激乾隆帝,他表面上还不得不对和格外优待。

嘉庆四年正月初三,太上皇乾隆帝寿终正寝,也意味着和珅的官运和命运都已走到了尽头。和珅的靠山一倒,惩办和珅的事立即被提上日程。正月初五日,吏部给事中王念孙、江南道监察御史广兴、兵部给事中广泰等人立即上章奏弹劾、揭发和珅。初八日,嘉庆皇帝传旨将和革职拿问,命王公大臣会审后,宣布和珅罪状二十条,这些罪状的内容主要是:泄露机密,拉拢皇太子(即嘉庆);对乾隆帝大不敬;欺隐军机要事,隐匿边报;专断军机处,把持户部;任人唯亲,所举非人;越礼逾制,有不臣之心;娶宫中女子为妾;珠宝财物比皇上御用的更多更好;私开当铺、钱庄与民争利;纵容家奴行凶索财,等等。

正月十七日,嘉庆皇帝下令查抄和珅家产。其家产共109号,据已估价的26号,共合计银子3亿2千余万两。嘉庆帝令将其存户部外库,作为川陕楚豫抚恤归农之用。在查抄的清单中,有房屋2000余间,田地8000余顷,银号42家,当铺75家,古玩铺15家;有珍珠179挂,东珠894粒,红宝石顶子73个,翡翠翎管835个,奇楠香朝珠698挂;另有赤金大碗50对,金银元宝各1000个,赤金480万两,沙金200余万两,白银940万两,洋钱58000元。仅衣服一项,就有貂皮衣1502件,杂皮衣1243件。以查抄的和全部家产估算,约合白银8-10亿两。当时清政府年总收入为7000万两银子,和珅当政20年,他的家产比清王朝10年总收入之和珅还要多。这些财产抄没后,嘉庆皇帝除拿出一部分赏赐给他的亲信大臣外,其余的都为嘉庆帝所占有,因此民间广泛流传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谚语。

给和珅定罪后,大臣们一致奏请将和珅凌迟处死。于是,嘉庆帝下令将和珅斩首弃市,由于和珅儿媳十公主的苦苦哀求,嘉庆帝也念和珅曾任首辅,改赐和珅自尽。正月十八日黄昏,执法官到监狱宣读圣旨,和珅跪拜领旨谢恩。然后整理了一下装束,悬梁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