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人不能不现实
6912800000010

第10章 交往先设防,安全有保障——知人知面不知心(1)

有人主张交友必须要坦诚,认为只有义字当头、肝胆相照才能算是真正的朋友。这种论调,如果放在古代,或许会忽悠一帮人,但是现在大家都学聪明了,都懂得“知人知面不知心”的道理,与人交往之前往往懂得先设防。其实,对人设防并不是一种虚伪、狡诈的作风,而是一种高超处世的技巧。诚然,社会中还是好人多,他们不会对你构成多大危害。然而,在这个万事“利”为先的社会里,一切都是不可知的,任何人都可能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俗话说:“兔子急了还咬人呢”。如果,你处处不设防,处处给人以可乘之机,无疑是在诱使人犯罪,不狠狠“宰”你一刀都对不起你。

1.人性本恶,防着点不吃亏

世界上大多数人还是很单纯的,觉得自己是好人全世界的人都应该是好人,结果不设防,对谁都以诚相待,所以生活中才会有那么吃亏上当、追悔莫及的事情发生。作人要现实,就是要求我们在生活中多防着点,不要总是把真心掏出来给人家。

中国古代大哲学家荀子在论人性时说:“人之性恶,伪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的性质如果看来是善的,努也是力装扮成这样的,因为人性本来就是恶的。人性究竟是善还是恶,绝非三言两语就能够说清楚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与人打交道时的确要谨慎小心,对人不妨考虑一些防范对策,否则待事情发展到糟糕程度时就为时晚矣。

一般人都不喜欢谋略意识强烈的人,也就是心眼太多的人。然而,在现实社会里,欺骗、狡诈无处不在。大到国家之间的争端,小到个人之间的利害关系,这种行为遍地都是。因此,与其说欺瞒他人不正当的行为太卑鄙,倒不如说吃亏上当的人太单纯、太大意。

从某种角度看,人生是一场战争。在这种战争中,为了求生存,必须有慎重的生活方式和态度。这样才不至于吃亏、上当。当然,这并不是要你去欺骗别人,而是一种正当的防卫。社会上鱼龙混杂,到处都是陷阱、圈套,必须小心提防,正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说的就是做人要现实一点,不要太单纯,对什么人都不设防。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人应该提防呢?

《庄子》中指出:“以利合者,迫究祸患害相弃也。”就是说,因利害关系相结合的人,在遭遇困难逆境时,很容易背弃对方。与此反之,“以天属者,迫究祸患害相收”。“以天属者”是指彼此结合的关系是建立在极为信赖的基础上,这种朋友关系即令在逆境中,也会经得起考验,彼此相互帮助,同舟共济,患难。

在商业关系中,许多人只是生意场上的朋友,因此,当你飞黄腾达时,这些人都会奉承你,沾你的光。而当你一旦失势,这些人便会抛弃你,另攀高枝了。对待这种人,不得不防。

另外,生活中的一些朋友也不能放松警惕。有些人交朋友只知道利用别人,而自己却很少为别人做些事情。这种朋友关系,很难维持长久。因此,交友时一定要慎重,尤其是那些有利害关系的朋友,交往时更要小心谨慎,保持距离。

还有,我们防人最主要防的对象就是“小人”。余秋雨先生在一篇散文中曾提到“小人”的问题,他的意思是,英雄们在临终的时候,觉得最为痛恨的人并不是自己的劲敌,他们往往从牙缝里挤出两个字:小人。

看来,“小人”不小,他们的能量大着呢!他们可以做汉奸、叛徒,他们有时候会做出种种可怜的样子,以博得你的帮助,当你失去利用价值的时候,他们就会反过来咬你一口。蚂蟥的可怕之处是,它以不经意的亲热方式去吸人血,而小人比蚂蟥还可怕,不得不妨。

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在人生的舞台上,时刻都有“小人”存在,他们在各种环境中挖空心思地寻找漏洞,然后见缝下蛆,当蛆们长大了,爬上你的桌面时,那种滋味是很让人恶心的。但是,他们会做得非常巧妙,不到关键的时候,他们不可能让你知道蛆的存在,等到你知道了,也已经来不及了,这是他们的高明之处。

与小人交往,要涉及两个过程,一个是你先要鉴别对方是不是一个小人;第二个是你要研究孤立他的方式,生硬的方式不好,他们会因此记恨你,并想出什么莫名其妙的办法来陷害你,那就得不偿失了,所以你要选择一个恰当距离,跟他们平等交往。

时刻小心警惕小人,倒不是因为你怕他们,自古邪不压正,可是,从古至今很多帝王将相也确实栽在小人的脚下,这种事从来都不知道上哪儿去说理,因为真刀真枪地干,无论失败还是成功,都是明明白白的。可是暗箭就说不清楚了,来自什么方位、谁射的,你可能永远都不知道,就是林肯、拉宾也不能幸免。所谓“知人知面不知心”,有些人在你身边生活了好多年,你也没觉察到任何阴谋诡计。所以,你时刻都要穿好“防弹衣”,而且不要总是听某个人的话,这样才能或多或少地减少一些损失。

如果你发自肺腑地讨厌小人,那么在自己的为人处世中千万别沾染任何小人的痕迹,否则,你想重新做人都很难。因为一个人如果在别人的印象中是小人,那么他基本上就已经走出了主流的行列。

总而言之,与人交往首先要设防,如果你的“防弹衣”足够厚,管他是小人还是君子,都没有办法伤害你。所以,做人不能浪漫主义,天真的以为世界上全是好人,否则栽跟头是迟早的事。

2.察言观色识人心

防人不如察人,因为“防”毕竟是被动的,等到事情降临到头上的时候,你才能做出判断,这时也许已经为时已晚了。倒不如在与人交往之前,主动出击,通过他的一些言行来判断,这个人是不是值得你去费心交往。

中华民族是一个最懂得权谋的民族,这其中不乏察言观色的绝招妙计。当然,我们不可以用来害人,但通过观人心以防卫,从而保护自己却是大有裨益的。

一位君主有一次对他的近臣说了一段话,大意是这样:“某人对妻子十分冷淡,实在很不应该。假使夫妇之间感情不和睦,并且有足够的离婚理由,他大可名正言顺地和妻子离婚,否则就应该彼此互敬互爱,白首偕老,不但要同甘,更要能共苦。像某人这样,连自己的妻子都非常冷淡,对待别人更是可想而知,这种人绝对不可”。

这就是以某人对待妻子的态度,推测他可能有的处世态度,用的是比较观察法。这处方法,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可以运用。

A化妆品公司的宣传部长刘先生,曾在闲聊时讲了一则他的亲身经验:

有一次,一个广告代理商到刘先生那里洽谈生意,谈到与A公司对立的B化妆品公司,这个代理商或许为了拉广告,于是把B公司的宣传机密全盘托出。

刘先生听到这里,忽然想到:“此人与我并无深交,为什么会对我泄漏B公司的秘密?可想而知,他同样会把我们公司的机密泄漏给B公司。”从此再也不信任这个广告代理商了。

刘先生这里和那位君主运用的方法一样,都是比较观察法。他没有被眼前的小利所蒙敝,而是长远考虑,由己及人,从而做出了自己的判断。

在《韩非子》一书中,对类似的实例收录极多,我们不妨列举几则。

其一:

晋国重臣文子,有一次因为被案情牵连,于是匆忙逃命。在慌乱中逃到了京师外的一个小镇。

跟随他逃亡的侍从说:“统领此镇的官吏,曾经出入八大府邸,可视作亲信,不如我等先至他家略事休息,待行李到来,再行赶路如何?”

“不可,此人不可信赖。”

“何故?他曾亲密地追随过大人……”

“唔!此人知我喜好音乐,即赠我名琴;知我喜好珍宝,即赠我玉石,像这种不用忠告方式而以宝物博取我欢心的人,如果我前去投靠,必被他献给君王以博欢心”。

于是,文子不敢稍作停留,连行李都顾不上带,继续赶路。

文子的看法果然不错,后来此官把文子的两车行李拦截下来,献给君王邀功。在这种情况下,不用比较法就很难辨别一个人的品质,而用比较法之后,这个人的“狐狸尾巴”就暴露无疑了。

其二:

从前,一个名叫鲁丹的游士,周游至魏国,想把自己的策略呈献君王,可惜投递无门。于是鲁丹以大批金银珍宝,赠给君王亲信的幕僚,请他代为引见。此法立即生效,鲁丹被王召见,并于谒见之前,先以山珍海味接待他。

席间,鲁丹不知想起什么,忽然放下筷子退出宫殿,也不回旅舍,立即离开魏国。

从者很惊讶地问:“他们如此厚待,为何离去……?”

鲁丹回答道:“这位君主被他的侧近所左右,自己没有一点主见,日后如果有人说我的坏话,君主必定会惩罚我,还不如早些离去的好”。

其三:

魏国将军乐羊率兵攻打中山国。

其时乐羊之子正栖身中山国,于是中山国王将乐羊之子杀死,并做成肉汤,送到围在城外的乐羊军队阵营之中。

乐羊面不改色地将肉汤喝光。

魏王听到这个消息,感动地说:“乐羊为我吃下自己儿子的肉!”

但是他身旁的大臣却以责备的口吻说道:“连自己儿子的肉都敢吃的人,必定敢吃任何人的肉。”

后来,乐羊打败中山国凯旋而归,魏王虽然犒赏他的战功,但从此却不再重用他。

其四:

鲁国重臣孟孙打猎时捉到一只小鹿,命家臣秦西巴用车子把小鹿带回,在回去的途中,一直有一只母鹿跟在车后哀鸣。

秦西巴觉得十分可怜,就把小鹿放了。

待孟孙返回家中,知道了原由,极为生气,于是把秦西巴幽禁起来。

但是,3个月之后,孟孙不但赦免了秦西巴的罪,并且任命他担当辅佐自己儿子的任务,近侍惊讶地问:“前些时候,您刚刚处罚了他,如今却又委他以重任,这是为什么?”

孟孙回答说:“他连小鹿都不忍捉回,将其放掉,对待我儿子也一定会很仁慈的”。

以上的例子都是根据观察对方在待人接物时所表现出的态度,通过比较,由彼推已得出正确的结论,从而做出是否与之交往的决定。由此可以看出,待人接物看似事小,却能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品行。这既向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人的好方法,善从小事入手,观察别人的一举一动,是察言观色的基本功。同时也告诫我们,你在不经意时所做的某一件小事,也许已经被在一旁的有心人记在了心里。

3.朋友在精不在多,不可滥交

朋友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手段之一。所以,大多数人都喜欢交朋友,认为“多个朋友多条路”。但是,选择朋友时还需谨慎行事,在真诚相待的同时还要留一手,不要什么对任何人都“掏心窝子”。

千里难寻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朋友在人际交往中往往处于主流地位。上溯千古,下至未来,恐怕没有人可以坦然地说:“我不需要任何人帮助。”除非他甘愿平庸潦倒一生。但是朋友却不可滥交,因为如果随便把一个人都当成朋友,他可能不仅不在你落难的时候拉你一把,反而会落井下石,趁机“宰”你一刀。这样一来,多个“朋友”不是多了一条路,而是少了一条路,何苦来哉?

交朋友是一门学问,究竟怎样交朋友才是正确的呢?不妨参照以下几点:

(1)交友必须谨慎

交朋友时一定要注意,以选择志同道合者为标准。在选择朋友前,首先要明确自己需要什么样的朋友,哪种朋友会对自己的发展有帮助,哪种朋友值得你去与之交心。有些人简单地认为,那种只要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同样好;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你为我赴汤蹈火,我也会为你两肋插刀的朋友就是知己。他们根本没有考虑过,这样的朋友到底适不适合自己,是不是与自己志同道合。在这些朋友中,或许有讲吃讲喝者、讲玩讲闹者,还可能存在为非作歹、流氓地痞之类的人。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即使你与这些人道不同,但久而久之就有可能受他们影响,使人生大旗偏向不良的一方。

所以,对待交朋友这件事,一定要有宁缺毋滥的坚定意志,慎重地选择朋友,绝对不能让那些道德品行不端的人混入你的人脉网中,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犯罪分子并不是天生就要做坏人,而是把一些不良分子当做朋友,久而久之染上了恶习,不慎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断送了自己的前程、理想和事业,同时也伤害了关心他的人。

某法制报曾经刊登了这样一篇发人深省的报道:题目是:《一个企业家的毁灭》。

赵某是某建筑安装工程公司的经理,因为工作的原因,他结交了很多朋友。

一天,赵某和朋友一起出去消遣。吃喝玩乐之后,朋友把他带进了一家豪华宾馆,并开了个高档房间。二人闲谈时,朋友递给他一支香烟。赵某没有一点防范,接过来就抽了,没过多久,他感觉这支烟与其他香烟不同,询问之下才知道,朋友给他吸的是装有毒品的香烟。一气之下,赵某摔门而去。

但是,初次吸毒的体验让赵某染上了毒瘾,后来他再次找到那位朋友,又向他要了一些。从此以后,赵某便一发而不可收,毒瘾的折磨使他没有心思打理公司事务,贤惠的妻子也因此遭到冷落,以前辛苦积攒下来的家产大部分都被他用来购买毒品了。

起初,妻子对他还报有一丝希望,规劝他去戒毒所戒毒,赵某也痛下决心,可两次进戒毒所都无功而返。妻子对他失望至极,伤心地离他而去。

最终,赵某选择了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看了以上的故事,你是否已经认识到不慎交友的危害呢?尤其是当你走向社会以后,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是在所难免的,如果你想与他们其中某个人交朋友时,一定要擦亮眼睛,看他是否与你志同道合,是否值得你以诚相待。

(2)朋友太多没好处

朋友不在多,而在精。交太多的朋友没有益处,这是人们在交朋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古人云:“朋友遍天下,知心有几人?”说的就是朋友易得,知己难求的道理。人们需要的是知己,而不是貌合神离、心怀鬼胎、处处想算计你的朋友。

另外,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如果不加选择,把所有与你有一面或数面之缘的人,统统纳入朋友的范畴并以此为荣,整日忙于应酬,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全部投入到这些不甚了解的人身上,必然会影响你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从另一个角度看待这个问题,你结交的人太多,也会影响你观察鉴别朋友的能力,为一些居心不良者创造有利的机会,如果不加防范就可能为自己带来灾难。

生活中,确实存在着这样一种人,以结交众多朋友为荣,可以说上至达官贵族,下至三教九流,无一不当做朋友。严格地说,这并不是在创造幸福美好的人生,而是一种对自己生命、财产不负责任的表现。

真正的朋友之间不存在相互利用,彼此相互帮助是出于双方共同的志向和思想,以彼此互助来增添生活中的乐趣,他们不求回报,甘愿为对方付出。

(3)交朋友“急”不得

交朋友本身是一项非常严肃的问题,所以要求人们以谨慎的态度去对待,千万不可草率行事。如果你感觉某个人值得你与之交往,也不要轻易就下结论,因为在与对方交往的过程中,双方有可能会出现思想、兴趣、爱好、品质和行为上的差异。遇到这种情况,你必须掂量一下他到底能不能作为你人脉网中的一份子。当然,这里并不是说交朋友必须与自己的兴趣、爱好、品行完全相同,各方面都比自己强的人结交,但最起码也要是个正人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