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人不能不现实
6912800000008

第8章 有钱能使鬼推磨——现实中不能不世俗一点(2)

其实不仅仅是做生意,做任何事情,首先都需要有一定的资本。因为只有有了资本,才能进行运作。那么怎样才能使自己拥有资本呢?方法不外乎两种:一种就是最原始的那种方法,一点点地积累;另外一种就像洛克菲勒一样,利用他人积累自己的资本。两种方法各有其利弊。

前一种方法稳妥,不承担多大的风险,所以生活中大多数人都是采取这种方法的,他们没有特殊的家庭背景,只能依靠自己辛勤地工作积累资本,这种积累的方法是异常辛苦而又漫长的。在积累的过程中,可能会损失人的激情,扼杀人的创造冲动,培养人的惰性,同时也会错过许多机会。即使最后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又没有了把自己辛苦积累下来的资本进行风险投资的魄力了!所以,这种方法是一种“穷人赚钱法”,赚来赚去还是穷人。富人一般都选择第一种,用别人折、的钱来为自己赚钱,虽然可能有一定的风险,只要有一定的战略眼光,利润只是大于风险的。

穷人和富人在都没有钱时,所面对的一切都是一样的,只是二者的心态不一样。穷人或者是认命,或者是等待,或者向前蜗行。富人则想尽一切办法,去掉自身的羁绊,轻装上阵。

一般来讲,穷人的赚钱思维是这样的:我没钱,但我有力,有脑力和体力,只要肯出力,还是有钱赚的。这样的想法不为过,但是一生都这样做下去,那就注定做一辈子穷人了。因为这种方式很难挣到太多的钱。富人就不一样了,只要有了一定的资本,就会让这些资本滚起来,一直处于滚动的状态,越滚越大。

穷人别说没钱,就是有钱,也不想、更不敢去投资,因为一直有想赚怕赔的心理,所以不会有经营资本的意识,更不会有经营资本的经验和技巧。也就是说,这样的人无论一个月赚多少钱,也是固定的数,所以他永远不会成为真正的富人。而富人投资是无大小的,少有少投,多有多投,即使投出的钱血本无归,最起码也落点经验。等从头再来时,就会减少更多的失误,也就有了赚钱的可能。

比如:两个穷人,很穷,每个月只能领取200元的生活补贴。一个人用这200元钱买了60件短裤,拿到地摊上每条卖4元,一共得到了240元。另一个人则全部用来买大米和油盐。同样是200元,前一个200元通过经营增值了,成为了资本;而后一个200元在价值上没有任何改变,很快就被消耗掉了。

所以,穷人的可悲,就在于他的钱很难由生活费用变成资本。当然短裤的生意也不是那么好做的,但如果照此操作,穷人的脱贫还是有希望的。实际上,很多穷人却不会按照这条致富道路前进。他有了一点钱,就会去买酒买肉,会去买套体面的衣服,会去买几注彩票。穷人穷惯了,有了钱就只想改善生活,哪怕你给他100万,他也想立刻把钱变成房子、车子,好让所有人都知道他已经不是穷人了!但这些东西是不能增值的。有了车,就有了汽油费、养路费、修理费、保险费,就算你停着不动,那一笔停车费也够穷人多少天的伙食了。再多钱如果只出不进,要不了多久也会耗光。

所以,穷人在没有资金的情况下,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支出。要做到这一点,就不要将必要开销和你的欲望混为一谈。你自己和你家人的欲望,永远不是你的薪水所能满足的。因此,假如你的收入是用来满足这些欲望的话,那么钱必定会花光。但是钱花光了之后,你还是感到永不满足。

透彻研究一下自己的生活习惯,你可能会发现,某些你视为理所当然的开销,其实可以明智地加以消除或减少。所以,不妨给自己一个座右铭:将钱用在刀刃上,让你所花费的每一分钱的价值提高到100%。说白了,也就是学会“赚钱”、“花钱”的本事。

5.放下面子把钱赚

俗话道:“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即是万万不能的”,故作清高固然能求得个内心安稳,但面对现实生活的压迫,还是不得不让人正视金钱的魔力。在清高与世俗之间,遵循世俗的规则,是现实主义者的选择,如果放下面子能赚钱,他们是不会为了面子而眼睁地看着钱白白流走的。

面子和金钱到底哪个更重要?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中国古代有“贫者不受嗟来之食,志士不饮盗泉之水”的典故,历来为人所称道和赞扬。这种气节固然可以让人钦佩,但随之而来的结局却让人惋惜,毕竟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为了那点可怜的面子而命丧黄泉,实在有点不值。

做人固然不能不要面子,但面子观念太重反而会束缚住自己的手脚,为自己的前途和发展蒙上一层阴影。自古以来,放下面子拿金子的例子不在少数,即使是闻名天下的大文豪司马相如也不例外。

汉代的大辞赋家司马相如出川漫游,以一篇《子虚上林赋》闻名天下,博雅之士无不以结识他为荣。但是,司马相如却放任不羁,又不治产业,一派浪荡公子相。

有一年,司马相如外游归川,回来的路上路过临邛。临邛县令久仰司马相如之名,恭请至县衙,连日宴饮,写赋作文,好不热闹。

不料,此事惊动了当地一位富豪,他就是卓王孙。卓王孙原本是赵人,秦人移民时迁来临邛,以冶铁致富,家有万金,奴仆千人。听说来了个才子司马相如,也想结识一下,以附庸风雅。但他仍摆脱不了商人的庸俗,故而实为请司马相如,但名义上却是请县令王吉,让司马相如作陪,司马相如本看不起这班无才暴富之人,所以压根没准备去“陪宴”。

到了约定日期,卓王孙尽其所能,大排宴席。县令王吉因平日依仗卓王孙钱财之事甚多,所以早早就到了,但时辰已过,司马相如却不见人影,卓王孙急得如热锅蚂蚁,王吉只好亲自去请。

司马相如当时正在高卧独饮,但驳不过王吉面子,便来到卓府。卓王孙一见司马相如的穿戴,心中早已怀有瞧不起之意,心想自己是要脸面之人,请来的却是这样一个放荡无礼之辈。

司马相如全然不顾这些,大吃大嚼,只顾与王吉谈笑,早把卓王孙冷在一边。忽然,司马相如听到内室传来凄婉的琴声,琴声不俗,司马相如一下子停止了说笑,倾耳细听起来。

卓王孙原被冷在一边,讪讪地没意思,但见琴声吸引住了这位狂士,便夸耀说这是寡女卓文君所奏。司马相如早已痴迷在那里,忙请求让卓文君出来相见。卓王孙经不住王吉撺掇,派人唤出卓文君。

司马相如一见卓文君,两眼直勾勾愣在那里,他万万没想到这俗不可耐的卓王孙竟有这般美丽高雅的女儿。于是要过琴来,弹奏了一曲《凤求凰》向卓文君表达爱意。卓文君心里明白,她也爱慕司马相如的相貌和才华,当夜便私奔到司马相如处,以身相许。经过商量,两人一起逃回成都。

卓王孙知道这事后,气得暴跳如雷,又是骂女儿不守礼教,又是骂司马相如衣冠禽兽,发誓不准他们进家门。

再说,卓文君随司马相如回到成都后才知道,她的夫君虽然名声在外,但家中却很贫寒。万般无奈,他们只好返回临邛,硬着头皮托人向卓王孙请求一些资助,不料却遭到卓王孙破口大骂:“我不治死这个没出息的丫头就算便宜她了,还想要我接济,一个子儿也不给!”

夫妇俩听说父亲的态度如此坚决,心都凉了半截儿,可是眼下身无分文,日子怎么过才好呢?到底她们俩都有“才”,很快想出了一个“绝招”。

第二天,司马相如把自己仅有的车、马、琴、剑及卓文君的首饰卖了一笔钱,在距卓府不远的地方租了一间屋子,开了一间小酒铺。

司马相如穿上伙计的衣服,卷起袖子和裤腿,像酒保一样,又是擦桌椅,又是搬物件;卓文君穿着粗布衣裙,忙里忙外,招待来客。

酒店刚开张,就吸引了许多人。这倒不是因为他们卖的酒菜价廉物美,而是前来目睹这两位远近闻名的落难夫妇。司马相如夫妇一点也不感到难堪,内心反而高兴,因为这正好达到了他们的目的——给顽固不化的老爷子现现眼。

很快,临邛城里人人都在议论这件事,大家都对这一对夫妇表示同情,而责备卓王孙刻薄。卓王孙毕竟是一位有身份、有脸面的人物,很爱面子,十分顾忌流行一时的风言风语,居然一连几天都没敢出门。

有几个朋友劝卓王孙说:“令爱既然愿意嫁给他,就随她去吧。再说司马相如毕竟当过官,还是县令的朋友。尽管现在贫寒,但凭他的才华,将来一定会有出头之日的,应该接济他们一些钱财,何必与他们为难呢?”

这样一来,卓王孙万般无奈,分给卓文君夫妇仆人百名,钱财百万。司马相如夫妇大喜,带上仆人和钱财,回成都过生活去了。

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爱情故事,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所津津乐道,其一是源自于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冲破封建礼数的束缚,追求爱情的自由幸福;其二则是夫妇俩当垆卖酒,以放下面子来换得万贯家财,可谓是名利双得。

人要面子活受罪,看样子这句话一点不假,假如司马相如夫妇太注重面子的话,他们也只能清苦度日了。相反,他们抓住了老丈人爱面子的特点,小使手段,便挣得了万贯家财,让自己过上了富足的生活,也为历史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

6.世俗之人送礼、拍马屁样样精

大多数人都把送礼、拍马屁看成是不正之风,大有谈虎色变之势。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看法。人是一个社会小生群体,要想在这个群体中更好的生存下去,有饭吃、有钱花,就不能不世俗一点,把人际关系搞好,而搞人际关系则必然离不开送礼、拍马屁这两样。

现在,让我们先看一下这个“礼”字在社会生活和人际交往中的作用。有人经过调查研究指出,日本产品之所以能成功地打入美国市场,其中最秘密的武器之一就是日本人的小礼物。换句话说,小礼物在商务交际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当然,这句话也许有点言过其实。但是日本人做生意,确实是想得最周到的,特别是在商务交际中,小礼品是必备的,而且会根据不同人的喜好,设计得非常精巧,可谓人见人爱,很容易让人爱礼及人。

小礼物起到了非同小可的作用,而精明的日本人此举之所以成功,还在于他们精明的摸透了外国商人的心理,同时又运用了自己的策略。一是他们了解了外国人的喜好而投其所好,以取得别人的好感;二是他们采取了令人可以接受的礼品,因为他们深知欧美商业法规严格,送大礼物反而容易惹火烧身,而小礼物绝没有受贿行贿之嫌。

现如今,送礼其实已成了一门艺术和技巧,从时间、地点一直到选择礼品,都是一件很费心思的事情。很多大公司在电脑里有专门的储存,对一些主要公司、主要关系人物的身份、地位以及爱好、生日都有记录,逢年过节,或者什么合适的日子,总有例行或专门的送礼行为,以巩固和发展自己的关系网,确立和提高自己的商业地位。

事实上,送礼只不过是一种表达心意的形式。礼不在多,达意则灵;礼不在重,传情则行。双方都不要着重礼物本身的物质价值,而应视收到的是一份浓浓的情、厚厚的意。

礼物是一种友情的表示,中国早就有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习俗。朋友之间或出远门旅游捎回一点当地特产,或年节佳辰,个人喜庆,赠送一点敬贺礼品,表达彼此间的一番情谊,这是一种诚挚的感情交流,是发自内心的赠予,是感情的物化。

一般来讲,礼物太轻,又意义不大,很容易让人误解为瞧不起他,尤其是对关系不算亲密的人,更是如此。但是,礼物太贵重,又会使接受礼物的人有受贿之赚,特别是对上级、同事,更应该注意。除了某些爱占便宜的人外,一般人就很可能婉言谢绝,或即使收下,也会付钱,要不就日后必定设法还礼,这样岂不是强迫人家消费吗?因此,礼物的轻重选择以对方能够愉快接受为尺度,争取做到少花钱多办事,多花钱办好事。

除了送礼物之外,现实主义者还应懂得的拍马屁的技巧。何谓“拍马屁”?现代辞典的解释是:指对别人谄媚奉承。其实,认真考证起来,这个解释并非“拍马屁”的原意。

据著名史学家顾颉刚先生考证,“拍马屁”一词源于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地区。牧民们非常喜欢马,并将马视为自己的第二生命,常以得良马为无上荣耀,故蒙古人有“人不出名马出名”之谚。所以,每当称赞自己的马好时,习惯上总是拍拍马的屁股,对别人的好马也常常拍拍马的屁股加以称赞:“好马!好马!”只有欣赏赞叹之意,本无谄媚奉承之嫌。可后来,有的人为了迎合别人,不管别人的马是好是坏,也总是拍拍马屁股说好。相沿既久,才使“拍马屁”逐渐演化成含有谄媚奉承之意的俗语。

由此可见,“拍马屁”的原意就是赞美别人,并无褒贬之分。但是,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地位、利益及道德是不尽相同的。所以同是赞美别人,就出现了善意、恶意、无意之别。

善意的“拍马屁”,应该提倡。我们经常看到,马戏团的动物非常驯服,表演起节目的机智更是令人难以置信。但我们却常常忽略一个细节,就是只要被驯的动物做完一个动作,驯兽师就立即拍拍他,给他点吃的。人是地球上最高级的动物,除了物质需求以外,还有精神上的需求,希望自己能得到社会上的承认。为了获得赞赏和承认,人们竭尽全力,甚至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蕴藏着还未利用的潜能,这种能力在指责之下就萎缩,在激励之下会发挥。所以,戴尔·卡耐基曾建议:“赞扬哪怕是每一个最微小的进步,都应真诚地表示满意,慷慨地给予赞赏。”这种赞扬,说俗点就是“拍马屁”。

无意的“拍马屁”应该允许。为了说得好听一些、含蓄一些,在某种容易激动的或敏感的情况下,使人们容易接受,所以近似恭维的说法在社会生活中广泛而频繁地使用着。一是敬体语,即有关对方的事物都要使用带有恭敬意思的敬称,例如“您”、“贵府”、“令尊”等。而对有关自己的事物则要使用有点谦虚意思的话语,例如“寒舍”、“家母”、“内助”等;二是委婉语,人都有趋利避害的倾向,人际语言交流也不能违背这个原则,于是就形成了近似恭维的礼貌。人与人之间的礼貌,有一定的形式、程式和措辞等,人人都必须遵循,否则就为社会所不容。

只有那些恶意的“拍马屁”,才是社会所不齿的。冯梦龙的《广笑府》中有一则“颂屁”:一士死见冥王,王忽撒一屁,士即拱揖进辞曰:“仕维大王,高耸尊臂,洪宣宝屁,依稀丝竹之声,仿佛麝香之气。”王大喜,命牛头卒引去别殿,赐以御宴。至途中,士顾牛头卒谓曰:“看汝两角弯弯,好似天边半月,双目炯炯,深如海外之星。”卒亦甚喜,扯士衣曰:“大王御宴尚早,先在家吃,下回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