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蒙台梭利育儿丛书:快乐的胎教
6920700000009

第9章 关于眙教(4)

在黑暗中成长,且眼睛还不能看的胎儿,是如何去感觉明暗程度的呢?事实上,母亲对外界之明暗所产生的感觉,胎儿就会因此而有所反应。所以母亲觉得刺眼时,胎儿也一样会感到刺眼。这表示母亲眼睛所见、所感觉的事物,皆会传达给胎儿。下面就把胎儿眼睛的成长情形稍做解释。

胎儿眼睛的视网膜是在受精约4周后就已成形,视力在怀孕第7个月左右就会产生。从这时期开始,胎儿就能感觉来自外界的明暗。 虽然如此,但胎儿并未张开双眼去看、而是用脑子去感觉。

胎儿和母亲的脑,可说是经过脐带,而紧紧地连结在一起的。所以母亲所感觉的事,也能直接传给胎儿。

因此,“看”在胎儿的脑机能中特别重要,它能感觉明暗的程度。这种感觉明暗的能力,是由于脑中所谓“松果体”所制造出的叫做“松果腺素”的激情素作用所造成的。它的特性是眼睛接触亮光,激情素会减少;接触到暗的就增加。这种作用也会经由胎盘而传到胎儿脑中。也就是当母亲觉得亮时,她脑中松果腺素的激情就会减少,这状态会直接传至胎儿脑中。母亲觉得暗时,脑中松果腺素的激情素就会增加,又会把这信号传至胎儿脑中。所以胎儿虽无法直接感受到外来的光线,但由于激情素或增或减的作用,胎儿间接感觉到明暗的程度。

而且由于这种激情素作用的关系,胎儿会在脑中记忆下来,而能分别白昼和黑夜。

(3)母亲规律的生活有助于胎儿脑力的启发

胎儿在黑暗的子宫中,也有感应光线明暗的能力。所以身为母亲者,必须特别注意自己的生活方式。假如母亲经常过着昼寝夜不眠.这种晨昏颠倒的生活方式的话,胎儿会因吃惊而感到烦躁不安。

人类生活有“旧人而息”的生物性规律,此现象称为“生物时钟”。母亲会把感觉明暗程度的信息传达至胎儿脑中,也就是会通知刻在胎儿脑中的这种生物时钟。 而且人类自诞生以来,就有所谓“基因记忆”的规律性时钟变化。遇暗,则就寝;遇亮,就会清醒。

要如何在胎儿脑中种植这种生物时钟,就要靠母亲在妊娠期间的规律生活。例如:母亲在妊娠期间持续着早睡早起的昼行性生活,胎儿也能获得有规律的正常生活。而且据说早睡早起的儿童,比其他一般的小孩,更为健康、活泼。

相反的,若母亲持续过着昼寝夜不眠的夜行性生活,也会严重影响到胎儿脑部的成长,而使之产生纷乱现象。也许,可能就会因此而产生和正常生活完全相反的——夜行性记忆。

有些人是由于患了老人痴呆症而不能区别昼夜,这类人可能是生物时钟坏了。然而若是母亲也继续过着夜行性生活,她的孩子就有可能会天生坏了生物时钟。

据说非洲乌干达的婴儿,出生后马上会微笑,2天后不需父母帮忙就能坐,6~7周时就会自己爬行或挺坐。

反观欧美或东方国家的婴儿,至少要在出生2个月后才会笑,5个月后才会坐。因此,乌干达与先进国家婴儿成长速度之差异,必然是母亲的生活差异所引起的。

在乌干达的社会制度下,母亲过的是属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规律性生活。这种正常的自然生活方式,当然会带给胎儿良好的影响,也会加速出生后婴儿各种能力的发达。

2.倾听中的胎儿

(1)4个月大的胎儿开始会倾听各种声音

人们经常可以在妇产科候诊室,看到一些孕妇,轻抚自己的大肚子,温柔地对着胎儿说话,令人大为感动。

胎儿成长至6周左右,耳朵已逐渐形成。先是半规管,其次是外耳、中耳及内耳等重要部分。

到了第4个月,胎儿的脑就会形成。此时的胎儿,会把声音当做一种感觉。

进入第5个月,会完成内耳部分的蜗牛壳管,它具有传达声音的作用。此时胎儿耳朵的构造,已和成人相差无几了。

胎儿拥有何种程度的听力?科学家用猴子做实验。在母猴腹中胎儿的耳部,装置高感度的麦克风,然后观察它对集中在麦克风的声音有何反应?

结果发现,声调高的声音虽被消灭,但这声音却也能真切地传至胎儿脑中。而我们知道,人类与猴子在胎儿时期,脑部所具有的感应能力,并无太大差异。所以人类胎儿与猴类胎儿一样,在胎内都拥有相当强的听力。

而区别声音种类的能力,也会随着脑部发达的情形而逐渐产生。至8个月时,也会完成区别声音音调及强弱所必要的神经。

然而,听高强度声音的能力,也会随着胎儿成长而逐渐完善。当外界产生了500赫兹的声音时,胎儿心音变化的比例,在8个月时已达80%,至出生前更达到100%。此时,胎儿也能分辨出200赫兹和1000赫兹声音之间的差异。

这也就表示胎儿有区别雾笛和单簧管声音的能力。而随着胎儿的不断成长,他耳朵的各种机能,也会继续不断地成长、发达。

(2)母亲的喝斥声对胎儿有害

胎儿的听觉是透过母亲腹皮的脂肪、子宫的羊水,才接收到的。所以高音传至胎儿时,会变得低而小。这和潜水时,外界的声音会变低变小的情形相类似,专家称这种现象为“高域减衰”。

声音的高度是以赫兹,也就是周波数来表示,它代表的是音波的振动次数。1000赫兹是指在1秒中会振动1000次传达声音的振动数。一般女高音的声音,.相当于2500~3000赫兹。这种周波数已相当高。

虽然胎儿对高音的听觉较差,3000赫兹以上的声音是听不到的。但由于声音会经母亲的腹皮或羊水而变低,所以可以说,一般声音胎儿都可听得到。

且胎儿也有他所喜欢的声音高度,即介于200—1000赫兹之间的声音高度,这音高程度刚好和母亲说话的声音一致。胎儿不但听得清楚,而且觉得很舒服。

以下是一个以研究胎儿听觉的实验。据说有一次日本国立冈山医院的山内逸郎医学博士,他一下子喝了好几百毫升的啤酒,然后吞下一个涂满奶油的小型麦克风。此时他胃中的啤酒和奶油一起溶化,水分也产生了黏性,形成了和有丰富羊水的子宫同样的状态。并且腹中的小型麦克风,还录下了水面电视或唱片的音乐。

此实验显示,虽在胃中,声音仍可精确地传达,虽高音会变低,但除了音高外,声音的其他变化几乎不大,仍可精确地将声音传达到胎儿耳中。

有位女性曾以和山内医师同样的方法,录下自己的声音。结果虽然声音扭曲激烈,但言语强弱仍相当明显。

这也表示虽不知道言语含义。胎儿却能依母亲声音的强弱,敏锐地去感觉。而且胎儿成长至5个月,就会开始记忆母亲的声音,因此为了胎儿,母亲应时常耐心、温柔的对着胎儿说话。

(3)5个月大的胎儿会记忆母亲的声音

在前面已提过,胎儿喜欢和母亲语言相同的声音。因为胎儿成长至4个月左右时,会在脑中制造记忆声音的“海马”部分。随着不断的成长,胎儿逐渐能记忆各类声音。到第5个月,就能记忆一些经常听到的母亲声音。这声音也会经由母亲的骨、皮肤或身体,变成一种振动,传达给胎儿。

曾做过这样的实验,把刚出生之小猴带离母亲旁,个别饲养。经过200多大,再把小猴放入母猴群中,他却能马上认出自己的母亲,这也许就是因为他记忆了在他胎内所听到的母亲声音的缘故。

人类胎儿亦如此。婴儿在胎内就记忆了母亲的声音,并因此有了舒服安定的感觉,人们常说:“母子连心”,应该就是这个道理。

当然,胎儿并非只能记忆母亲的声音而已。如果让妊娠中的母亲持续听其他的声音,胎儿也能明确地记忆下来。另外我们也鼓励父亲多跟胎儿说话,以增进彼此间的亲情。像这种妊娠中的声音“制造记忆”,对往后的教育,一定很有帮助。

(4)胎儿喜欢鸟鸣声或风吹动的“自然音”

胎儿对母亲绲柔的话语及母亲心脏的跳动,也会觉得安心、舒服。但胎儿并非每天都可听到如此美好的声音,而且他也无法随自己的喜好去选择声音。例如:汽车噪音、电视机杂音、人声或音乐等,胎儿皆须毫无抵抗地照单全收。其中有利于胎儿的舒服声音,当然也有不利于胎儿的声音。

有些母亲会对“婴儿是否有声音的喜好?”这问题产生怀疑。其实成长至7个月的胎儿,区别声音的能力会逐渐发达。有种测验胎儿听力的方法,称为“听觉性诱发电位”。

也就是用电波的变化来观察胎儿对声音的反应。从第31周开始,把测定结果做成图表,则脑波变化的图表会突变为复杂。

这表示胎儿会对各种不同的声音,做出各种不同的反应。

当然也有个别差异。胎儿喜欢的声音除了母语和心音外,其他如鸟鸣声、大自然的风声,以及轻柔安静的乐音,都是胎儿所喜欢的。

胎儿讨厌如摩托车的引擎声、汽车的噪音或闹钟的铃声等。一般而言,成人会觉得吵杂的声音,胎儿也会讨厌。

(5)若胎儿听他不喜欢的声音则会情绪不安

不好的声音对胎儿的成长,有相当不好的影响。这实验也已由猴子身上得到证实。

让妊娠中的母猴,经常听数次急促的门铃声,使胎儿产生记忆,则出生后的小猴,即使听到同样的声音,也丝毫不觉吃惊。表面上虽安然无事,其实他脑的功能或性格方面,已有被扭曲的可能性。因在胎内,他是伴随着噪音而成长的,出生后,会觉得无安全感,有强烈情绪不安的反应。

胎儿对母亲的声音,会有非常敏感的反应。如果母亲有歇斯底里的情形,’那么胎儿的血压会呈激烈上下波动状态,有时甚至会引起贫血。由此亦可能生出情绪不安的宝宝。

这种声音效果和脑波有密切的关系。

人脑一直在不断地发出脑波。清醒时的脑波有α和β波两种。脑部轻松时,会发出α波;紧张时,则发出β波。在p波状态时的脑波,会分泌各种激情素,使β波转变为α波,产生让胎儿听觉舒服的声音。

但产生β波的同时,脑部也会停止成长,并分泌出一种叫“脑啡”的激情素,阻碍脑细胞的分化。

研究报告指出,胎儿喜欢“动摇”性质的声音。这种动摇会使听者的脑波变为α波。在动摇开始时,组和自然的规律变化,如河川溪湖的流动、鸟叫声等,就可让胎儿去感受或想像:“什么是动摇?”同样地在音乐方面胎儿也喜欢动摇性强的音乐,如:莫扎特、贝多芬等动摇性强,且旋律优美的古典音乐。另外,乐器方面的弦乐器,动摇的性质也许更高。

胎儿对于一切声音都没有选择的能力,所以如何给胎儿舒服的声音,是母亲应特别注意之事。

3.胎儿的记忆力

(1)胎儿脑部的记忆装置是从4个月后开始启动

作家三岛由纪夫曾表示,他清楚记得自己经过母亲黑暗产道而出生的情形。从科学的观点来说,三岛所说的绝非夸大其辞,因为胎儿也有记忆力。这又要牵涉到人脑中的“海马”部分。以下就有几个例子。

有个人为了要治疗“羊癫疯”,就开刀把海马割除,结果反而患了健忘症。问他手术前及一年以内发生的事,他已全无记忆。但奇怪的是,一年以前的事却完全记得,测验智能的结果也很正常。

另外一个例子是以猴子来做实验。被实验的是一只正常的猴子及一只已割除“海马”的猴子。 首先,单独给这两只猴子看某物,过一会儿,再给他们看时,观察他们会记住多少?结果发现,海马割除的猴子缺乏记忆力。而时间越长,要让他记忆的数目越多,这种差异就越明显。所以,此实验证明,即使是动物,但为了要记忆新事物,也需要“海马”。

因此,海马可说是支配我们记忆力的器官,且它在妊娠4个月时就已形成。所以前面所说三岛的例子,在理论上来讲。绝对有可能。

(2)母亲给胎儿以不好的影响

妊娠中母亲的心情,应经常保持平静的状态。如试着去欣赏旋律优美的轻音乐,也能增进胎儿的记忆能力。但反过来说,虽常听音乐,但也常和先生吵架,这样也一样会让胎儿感到不安,对胎儿的记忆力有很坏的影响。

我们已知道,人的记忆中枢中的海马部分是在妊娠4个月时就已完成,虽有此“记忆装置”,但到底有无记忆的可能性呢?对于这个问题,需对记忆与激素之间的关系稍作说明。

在制造记忆海马的部分活动的激素中,有一种叫做生长抑素的激素成分,它和成长激情素对抗着,并支配着脑的激素。在海马中是属于最活跃的,且和“记忆”有着密切的关系。

科学家们以猴类胎儿作为实验的对象。也许有人会认为这个实验太过残忍。这是把胎猴直接由母腹中取出,然后马上剖开猴脑,测定荷尔蒙,发现胎猴的海马中含有生长抑素的成分。由此可知,从母亲腹中开始,胎儿即具有某种记忆。事实上,已有实验证明了生长抑素这种荷尔蒙,和患有痴呆症的老人之间,有着非常有趣的关系。

患有痴呆症的老人,其大脑中的某些部分已遭破坏,而且只有微量生长抑素。我们虽不了解老人痴呆症的形成原因,也不清楚为什么生长抑素会少,不过,这是可当作证明记忆和生长抑素间关系性的证据之一。

但是,痴呆老人是因为“疾病”,才不会产生生长抑素。而这种荷尔蒙的恶化,却不一定是因为生病的关系,如胎儿时期的不快感觉等,这时,就产生了胰岛素或其他对抗生长抑素的荷尔蒙。

要特别注意的是,当脑产生了严重不安、不快、恐惧……感觉时,生长抑素的产生也会被抑制,当然,记忆的作用也会减弱。如母亲异常兴奋或不安时,胎儿都会有同感。所以母亲的精神状态呈负面反应时,胎儿的记忆力将受到阻碍。例如:有位母亲,因丈夫飞机失事死亡而悲伤过度,心情不能恢复正常。此时腹中的胎儿,因接受到母亲传来的冲击,因而产生生长抑素的受抑制,胎儿的记忆力也会受到抑制。所以,为了将来的孩子着想,母亲无论如何都应尽快恢复正常的精神状态,特别是在妊娠4~7个月期间。

(3)母亲温柔会输入胎儿的记忆之中

妊娠中的母亲,对在腹中的胎儿绵柔地说话时,这种组柔的声音,能完全存储在胎儿的记忆之中。情绪方面,也带来很好的影响。

在此要对记忆行为的流程做简单的说明。首先,明暗、声音、气味、触感……从身体各部位进入的刺激,会先集中在脑的海马部分,然后为了要记忆,这些资讯会移动到脑的其他地方去,这个地方就是“联合野”。“联合野”分为头顶合野、前头合野及侧头合野三部分。记忆则会触及其中的侧头合野部分。

那么,要如何促进记忆呢?答案是蓄积同样的刺激即可。如:有看过所谓森林的记忆,当再度来到森林时,这种刺激会变成资讯经过脑中.再提出以前所看过森林的记忆,这整个过程都是“海马”所支配的。

然而,海马的功能、任务,并不只是传达资讯而已,它还能将这些资讯予以过滤,再做选择。

因为进入海马的资讯,数量相当庞大,对我们人类而言,不可能把所有资讯全部记忆下来,所以必须有所选择。而“海马”,是所谓忘却之海中的指令塔,它具有判断资讯的能力,认为可以留下的,才将它移至合野中当作记忆留下。

所以,对胎儿而言,母亲应尽量提供给他们愉快的、安心的、喜悦的……好的资讯。

(二十一)胎儿也有心

1.母亲仰卧胎儿会以踢母

腹来表示他生命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