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将法是用来引发别人在不愿表态、讲话时,讲出话来的一种有效方法,借以打开对方的“话匣子”。在外交、商务谈判中也不乏用这种方法,以一语刺激对方作出有利于己方的反应。激将法的类型,按激将的内容、形式可分为:反语式激将法、贬低式激将法、及彼式激将法等三种主要类型,在办事时使用这三种方法往往能起到“请君入瓮”的效果。
1.反语式激将法
是以正话反讲,用故意扭曲的反语信息和反激的语气表述你一生的说话经典全集影响自己的意念,以激起对方发言表态,达到预期目标的方法。例如,一家中外合资公司的总裁与一家乡镇企业厂长的洽谈:
厂长:“总裁先生赢利的魄力,的确比我们这些乡下佬大得多,简直是一个大如牯牛,一个小如毫毛。这么大的魄力,虽然让我们佩服,但我们实在不敢奉陪,只能收回土地,停止合作。”
总裁:“好吧,我再让利一成。”
厂长:“不行,按我方投资比例,应当让利两成。”
总裁:“行,本公司原则上同意……”
上例中,厂长不说对方“黑心贪利”,而说其反语“魄力大”,又以“不敢奉陪”的“哀兵”战术以退为攻,激发对方就范入瓮。
2.及彼式激将法
是以一种推己及人,将心比心的心理效应,激发对方做角色对换,设身处地同意他人的语言反馈。及彼式的激将成功,正在于由己及彼,再由彼及己的有效反应。
3.贬低式激将法
这是说话人的一种善意贬低他人,促使发话生效,引起生动的言语激将方法。
例如:晚餐的联谊舞会上,一位女宾邀请某中年男经理跳舞,对方以“我不会跳”或“跳不好”来推托。于是女宾就说:“哪是不会跳,您八成是‘妻管严’,怕跳舞回家,被太太知道挨整吧?……”对方被贬受激,仰头大笑,终于迈出舞步。
某厂改革人事制度,招聘车间主任,工人们都希望一位年轻有为的技术员受聘,可这位技术员就是犹豫不决。一位老工人冲着他当众发了言:“我说你啊,厂里花了上万元送你上大学,学了一手本领,连个车间主任都不敢当,真是窝囊废!”
结果这个技术员一激之下,终于揭榜出任了车间主任,果然不负众望。后来,他在一次授奖表彰大会上谈体会时说:“厂里出钱培养我,车间广大工人师傅信任我,我怎么能甘当一个窝囊废呢!”
说话与办事
托人办事毕竟是麻烦对方,有的人不好意思说出口,感觉很难办,但如果掌握了技巧,难事也就变得容易了。下面给你介绍几个绝招。
4.借别人的口,说自己的话
“西安事变”前夕,张学良和杨虎城频繁晤面,都有心对蒋发难。可在对方没亮明态度之前,谁也不敢轻易开口。眼看时间越来越近,双方却都是欲说还休。杨虎城下面有个著名的共产党员叫王炳南,张学良也认识。在又一次晤面中,杨虎城便以他投石问路,说道:“王炳南是个激进分子,他主张扣留蒋介石!”张学良及时接口道:“我看这也不失为一个办法。”
于是两个聪明的将军开始商谈行动计划。
就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就这样发生了。问者自然高明,答者也是不凡。
5.用虚话、实话转换说
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应是为人的一条原则,直炮筒子未必处处受欢迎,特别是有时连自己也不明白要说的是不是实话,那该怎么办呢?
虚虚实实,转换自如,毫不唐突,不失为是良策。
6.绕个弯子套对方说话
有时,一些话自己说出来显得尴尬,这时,诱导对方先开口无疑是上上之策。王某准备借助于好友赵某的路子做笔生意,在他将一笔巨款交给赵某的第二天,赵某却暴病身亡。王某立刻陷入了两难境地:若开口追款,太刺激赵某的夫人;若不提此事,自己的局面又难以支撑。
帮忙料理完后事,王某是这样对赵夫人说的:“真没想到赵哥走得这么早,我们的合作才刚开始呢。这样吧嫂子:赵哥的那些关系户你也认识,你就出面把这笔生意继续做下去吧!
需要我跑腿的时候尽管说,吃苦花力气的事情我不怕。”
看他,丝毫没有追款的意思,还豪气冲天,义气感人,其实他明知赵妻没有能力也没有心思干下去。话中又加上巧妙的提醒:我只能跑腿花力气,却不熟那些门路;困难不小又时不我待。
结果呢?赵妻反过来安慰他道:“这次出事让你生意上受损失了,我也没法干下去,你还是把钱拿回去再找机会吧。”
7.用客气的语言去办事
托人办事儿既然有求于人,因此开口说话就需要客气一些,那么怎样说话才算客气呢?
以商量的口气把要办的事儿说出来,如:
“能不能快点把这事儿给办一下?”
“这事儿给办一下是不是可以?”
装做自己没把握,把请求、建议等表达出来,给对方和自己留下充分的退路。例如: 你可能不愿意去,不过我还是想麻烦你去一趟。
在别人或者向别人提出建议时,如果在话语中表示人家可能不具备有关条件或意愿,那就不会强人所难,自己也显得很有分寸。先提出部分要求,以便对方顺利接受,然后再步步深入。例如:你帮我解决这一步就可以了,其余的我自己想办法。
我们确实经常发现,人们在提出某些请求时往往会把大事说小,这并不是变着法儿使唤人,而是适当减轻给别人带来的心理压力,同时也使自己便于启齿。
谦逊便是礼貌,通过抬高对方、贬低自己的方法把有关请求等表达出来,显得彬彬有礼、十分恭敬。例如:您老就不要推辞了,弟子们都在恭候呢!
请求别人帮助,最为传统有效的做法是尽量表示虔诚,使人家感到倍受尊重,乐于从命。
有时办事儿要先把问题的难度说出来,让人觉得你是不得已而为之,明知自己知道不该说但还得说。例如:真不该在这时候打搅您,但是实在没有办法,只好麻烦您一下。我知道你手头也不宽裕,不过实在没办法,只好向你借一借。如果,把托人办事儿的原因说出来,向对方交个底,就会引起对方好感,令人欣然接受。例如:隔行如隔山,我一点儿也不知道人家那边的规矩。你是内行,就替我办了吧!
如果先表示请求对方谅解,然后再把自己的愿望或请求等表达出来,以免过于唐突,则比较容易让人接受。例如:恕我冒昧,这次又来麻烦你了。请求别人原谅,这是礼貌语言交际最有效的方法。人们常常使用这种方式进行交流,显得比较友好、和谐。
灵活掌握说话时机
谈话的语言要视对方的修养而选择,做到能雅能俗,才不会令人有格格不入的反感。因此灵活掌握说话的时机十分重要。
谈话的话题应该视对方的情形而定,再好的话题,若不能符合对方的需要,就无法引起彼此共同的话题来,只有先相互聊得投机,然后才能设法慢慢地把话题引导进自己所要谈论的范围里。
在日常谈话中,一般人都是说些身边琐事,这或许是想向对方表示亲切。而在正式交谈中,希望你不要把老婆、儿女当作谈话的资料,否则总不免给人以娘娘腔和不务正业的感觉。
谈话要先从政治、经济等比较严肃的题目开始,然后再涉猎到文学、艺术、个人兴趣等比较轻松的话题。总之,将自己的观念、见解堂堂正正地公布出来,使得彼此都能有共同的思想,这才是最好的谈话。
一个善于求人的人,一定很注重礼貌,用词考究,不致说出不合时宜的话,因为他知道不得体的言辞往往会伤害别人,即使事后想再弥补也来不及了。相反地,如果你的举止很稳重,态度很温和,言词中肯动听,双方自然就能谈得投机,求办的事自然也易办成。
所以为了要使对方对你产生好感,必须言语和善,讲话前先斟酌思量,不要想到什么说什么,这样引起别人皱眉头自己还不知道为什么。那些心直口快的朋友平时要多培养一下自己深思慎言的习惯,切不可像随地吐痰似的不看身处何处就脱口而出,那样会影响到自身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