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诗宋词元曲-宋词(上)
6923500000037

第37章 韩元吉

韩元吉(1118—1187年),字无咎,号南涧,许昌(今属河南)人。官至吏部尚书。力主待机图金,但反对轻举伐金。有《南涧甲乙稿》。

六州歌头

东风著意,先上小桃枝。红粉腻,娇如醉,倚朱扉。记年时,隐映新妆面,临水岸,春将半,云日暖,斜桥转,夹城西。草软莎平,跋马①垂杨渡,玉勒争嘶。认蛾眉凝笑,脸薄拂燕脂。绣户曾窥,恨依依。

共携手处,香如雾,红随步,怨春迟。消瘦损,凭谁问?只花知,泪空垂。旧日堂前燕,和烟雨,又双飞。人自老,春长好,梦佳期。前度刘郎②,几许风流地,花也应悲。但茫茫暮霭,目断武陵溪,往事难追。

注释

①跋马:跋,驰也。

②刘郎:相传东汉人刘晨、阮肇到天台山采药遇仙,后重往天台寻访。

赏析

《六州歌头》本为鼓吹曲,音调悲壮,作者却用以写艳情,且写得缠绵悱恻,令人低徊不已,确是一种创新。词作咏桃花,借桃花叙事抒情,妩媚婉丽,声情并茂。

好 事 近

汴京赐宴,闻教坊乐,有感①。

凝碧旧池②头,一听管弦凄切。多少梨园③声在,总不堪华发。

杏花无处避春愁,也傍野烟发。惟有御沟声断,似知人呜咽。

注释

①宋孝宗乾道九年(1173年),宋遣礼部尚书韩元吉等使金贺节,途经故都汴京,金人赐宴,教坊奏乐侑觞。

②凝碧池:在洛阳,借指汴京故宫。

③梨园:宫廷中演剧处。唐明皇曾选部伎三百人,教于梨园,号皇帝梨园弟子。

赏析

唐圭璋曰:“此首在汴京作。公使金贺万春节,金人汴京赐宴,遂感赋此词。起言地,继言人;地是旧时地,人是旧人,故一听管弦,即怀想当年,凄动于中。下片,不言人之悲哀,但以杏花生愁,御沟呜咽,反衬人之悲哀。用笔空灵,意亦沉痛。”(《唐宋词简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