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职场官面浮出
6931500000232

第232章 教育的差异和结果

沙拉是二战犹太遗孤,是一个生长在华夏的有犹太血统的上海人。他在上海生活了40多年。其间,有过3次婚姻,每次婚姻结束都给她留下一个孩子,共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90年代初,他带着3个孩子去了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以色列。那年大儿子以华14岁,小儿子杰瑞13岁,女儿美美只有2岁。在那里,她受犹太人教育孩子的影响,改变了自己的教育观念。如今沙拉的两个儿子已经成为了富翁。

去以色列之前,沙拉对孩子的教育更多的是中国式教育。她像大多数华夏母亲一样爱着自己的孩子。“再苦不能苦孩子”,沙拉把这一华夏妈妈的思想带到了以色列,每天先把孩子送到学校读书,然后他再去卖春卷;晚上,劳累一天的沙拉在灯光下用亲手做的识字图片教孩子学希伯来语。不论多么忙、多么累,沙拉都不让孩子动一下手,像在华夏那样督促他们学习,把孩子的学习成绩视为自己的希望,直到有一天,邻居看到沙拉总是一个人承担全部的家务、一个人炸春卷赚钱,就责问她:“你怎么能这样呢?怎么不让孩子帮你?”在以色列,一般的家庭,孩子必须从小就承担家庭责任,帮助父母一起干活,同时,孩子十四五岁都会主动出去打工,挣钱补贴家用。这种思想,改变了沙拉。

在犹太人看来,即使是一个十分渊博的学者、哲学家,如果他赚不到钱,一贫如洗,那学者的智慧只是死智慧、假智慧;真正智慧的人应是既有学识又有钱的人。懂得了这个道理的沙拉决定给孩子们提供赚钱机会。她以每个春卷0.3谢克尔的价钱批发给儿子,让他们自行加价出售,利润归己。孩子们知道家里没钱了,他们一饱尝贫困的苦楚,听说有钱赚都欢欣雀跃。第二天,两个儿子个自带20个春卷去学校卖。于是,他也开始让是让孩子一起炸春卷、卖春卷。她常对孩子们说:我们很穷,家里快没钱了,需要你们用双手的劳动去换钱。

有一件事深深教育了她。沙拉想买一盘希伯来语教学磁带,那磁带只有机场有售。机场很远,于是,他跟别人借了盘磁带,求邻居孩子帮忙复制一盘。两天后,那个孩子把磁带送过来,跟沙拉要25谢克尔。沙拉惊呆了:买盘空白带只要4谢克尔,买一盘原版带附一本教材才要15谢克尔。那孩子理直气壮地说:“我给你复制者盘带要坐车去,车费呢?我要回来,车费呢?还有我的时间、工钱呢?

我才要你25谢克尔,多吗?”莎拉说:“你不过是去你父亲的店里买盘空白带给我录一下,帮个忙。”那孩子说:“我为什么要帮你忙?我跟你是朋友吗?不是!”莎拉说:“可是,我们认识这么久了……”孩子说:“认识有什么用?我认识银行,银行给我钱吗?”那孩子让沙拉明白了,有偿服务不仅是对他人劳动付出的一种尊重,也对培养孩子的赚钱能力和责任意识有益,因为赚别人钱时,就得对别人负责。

所以,儿子以华和杰瑞从语言学校毕业后,我就把杰瑞送到面包房去打工,让以华去中餐馆打工。沙拉说,14岁的杰瑞每天要干将近20个小时的活。我很心疼,但理智却告诉我,把鸟养在笼子里,他就会等着人去喂;把鸟放出去,它就自己觅食。既然杰瑞没有跟我讲自己做不了,那么我就装作不知道好了。从这时开始,他们开始抢着用自己挣来的钱为家里付水费、电费等。因为能为家庭的开销付账,让他们很有成就感。沙拉说,很多华夏孩子觉得教育自己的孩子不看重钱是一种美德。甚至孩子长大了都不会花钱,不知道钱的重要这是很可怕的。

沙拉说,我的孩子的学费都是他们自己赚取的。而自己支付学费和赚取学费的不同寻常的经历,让以华和杰瑞更加知道学习机会的难得,他们都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学业。犹太人常讲苦难是最好的锻炼生存能力的方法。可是华夏的家长们却往往相反,不让孩子承受一点点苦。我的教育经验是,挣钱不仅没耽误孩子们的学业,反而激发了他们读书的欲望。

说实在话,我对孩子的学习很重视,但我对他们说,如果你能够顺利学好,你就全力以赴学好它。如果你学不好,你就是在浪费时间,请你不要浪费,请你赶快赚钱。你要么靠知识吃饭,用脑力赚钱;要么用体力去赚钱。所以,杰瑞曾经说,对他这样的穷孩子来说,想要改变命运、过上富人的日子,就得读书。

他把书本复印在纸上,把纸贴在面包架上,边干活边读书。而那时候沙拉完全有能力支付家庭开支,但她却希望孩子主动承担家庭责任。她说,我要让孩子知道,你想要得到的东西并不是每个人都会给你的,你一定要学会在逆境当中生存,即使在得不到的时候仍然感恩这种生活,感谢母亲。

在现实生活中,失败的人不计其数,但这并不是因为他们缺少能力,而是因为他们缺少正确的指导和明确的奋斗的目标。犹太人无论从商、从政或是从事科学研究,都注重确立人生的奋斗目标。因为有了明确的目标,你才可以全力以赴向目标方向努力。莎拉说,到了以色列后我曾对孩子们说,我有一个愿望,我真希望你们长大了能够给我报答。

华夏人讲养儿防老,妈妈也希望能够得到你们的回报。但是,你们送我的东西能够放在我手上。孩子们最初想到的都是钱。我说不对,这个东西要在手上放得下,还能够让我延年益寿,还能让我活得开心。他们就猜是钱。最后老二想出来,妈妈我知道了是钥匙。我告诉他们我要的是三把钥匙,一把房门钥匙,一把车钥匙,一个保险箱钥匙。做为母亲你如果不跟孩子要东西,他就会没动力,没有奋斗目标。

现在,我住的是二儿子送给我的别墅里,我的车是大儿子送我的,我的女儿刚满18岁,我相信他会给我回报。沙拉说,培养孩子最重要不是给孩子什么,而是教会孩子怎样更好的在这个社会中争取什么。我把自己所能够给的爱全部都给了孩子们,让孩子们明白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感恩父母,回报父母,这既是孩子们从小就应该懂得的事情也是孩子们人生努力的方向之一。

在教育孩子时,犹太人非常重视智慧教育,因为这一切成功都要靠智慧获得。沙拉说,犹太人都会问孩子一个问题,那就是失火的时候你会带着什么东西跑。我很小的时候我爸爸就告诉我,不要带金钱也不要带珠宝,要带智慧。

因为智慧使任何人都抢不走的,只要你活着,智慧就会跟着你。后来我又把这个故事讲给了我的孩子。所以两兄弟相继回到上海读书后,兄弟俩在读书之余经常往返以色列和中国,他们把华夏的商品贩卖给以色列,再把以色列的商品贩卖到华夏。以色列的钻石闻名世界,杰瑞就省吃俭用把钱一分一角的攒下来,攒到一定数额时就去以色列买钻石,带到华夏卖掉。

不到一年,他在上海珠宝圈就出了名,几乎所有人都知道有个叫杰瑞的“小犹太”。沙拉说,智慧和知识不能等同。知识只能代表你知道了某些东西,而智慧是指你怎样把你知道的东西和日常生活结合起来。一个人掌握了许多知识而不使用就像在一个空房子里堆积许多书本一样没有多少价值的。犹太人曾经说“读过很多书的人,如果他不会用书上的知识,仍可能是只驮着很多书本的骡子。”这也正是华夏家长和犹太家长教育上的最大不同。

华夏家长更注重孩子的分数。犹太人从小就教育孩子,一般的学习仅仅是一种模仿,学习应该是以思考为主,思考是由怀疑和答案组成的,思考是学习的基础他们教育孩子学习是打开智慧大门的钥匙,懂的越多,产生的怀疑越多,问题就随之增加,所以提问使人进步,提问和谋得答案一样重要。

出于这样的教育观念,犹太人的家庭都非常注重父母和孩子之间思想和情感交流,父母经常与孩子对话和探讨,并常常加以引导,启发孩子进行思考,沙拉说,一个人爱一个人并不是看他给他多少,而是看你能不能做到有多少给他多少,这个多少是指你的心灵,你的智慧,本能上的所有东西都无偿地给你的孩子。

而不是单单给了孩子房子、车,这也许让他少奋斗几年,但是他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力量,不知道创业是多么幸福的事情自己积累是多么开心的事情,你实际上是剥夺孩子的开心,不是培养孩子生存的战斗力,而仅仅是缩短了他们的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