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末,金阊区女青年俞秀娟创办苏州市第一所家庭幼儿园——苗苗幼儿园。翌年,该区残疾男青年徐兆惠又创办百花幼儿园。
1987年,民办幼儿园投人较大。年内,刘家浜幼儿园800平方米幼教楼的翻建工程动工,曹家巷、王洗马巷、西街、横马路4个幼儿园1200平方米修缮先后完成,河沿街幼儿园新建250平方米教育楼启用。全区民办幼儿园还新办8个大班。翌年,开办三元新村南院幼儿园。民办幼儿园的设施亦不断改善。80年代市、区政府先后拨款200万元改造园舍,至1989年,全区民办幼儿园的建筑面积达11825平方米,户外活动场所面积有5400平方米,人园儿童为13425人。民办幼儿园拥有钢琴、电子琴、电视机、录音机、大型玩具等教学设备,有电冰箱、煤气灶等现代化厨房设备。
1992年,全区幼儿人园率97.76%。21所民办幼儿园中有7所被评为市一类幼儿园,其中省重点幼儿园1所:彩香一村幼儿园;市示范性幼儿园1所:乘马坡巷幼儿园。政府对民办幼儿园坚持民办公助,除给予一定投人翻建园所外,主要通过园所自筹、社会赞助等多渠道筹措经费,加强幼儿园的软硬件建设。从90年代初期至1996年,先后投人800多万元,新建、翻建、修缮园所2万多平方米,使幼儿园面貌焕然一新。
金阊区的幼教事业经过改革开放、不断探索,逐步形成以公办园为骨干,民办园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园整体推进幼儿教育的新格局。至1999年,全区3所公办幼儿园(阊西、环秀、虹桥)已成为幼教活动中心和对外交流的窗口。17所民办幼儿园有7所一类幼儿园全部通过市常规管理先进园的考核验收,曹家巷幼儿园托儿部被命名为市一类托儿所,乘马坡巷幼儿园托儿部被命名为市示范性托儿部。此外,还有多种特色幼儿园,以解决聋哑、弱智、肢体残疾幼儿的人园困难。虹桥幼儿园、三元二村幼儿园等先后接收几十名残疾儿童人园;爱心幼儿园、彩虹幼儿园还开办寄宿制,满足不同需求。
(第二节))学制课程教材
一、学制
民国时,幼稚园(班)收受4至6周岁的幼儿,按年龄分班(组),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材,课程设置也不一致。幼儿在园时间短,通常上午9时人园,中午11时半回家午餐,下午2时人园午睡,3时半离园,教学活动均安排在上午。解放后,幼儿园(班)收受3周岁半到6周岁半幼儿,分小班、中班、大班(学前班),学制3年。幼儿一般上午7时半左右人园,中午在园或回家就餐、午睡,下午4时后离园。
二、课程
课程设置(0年代前期,没有统一规定;50年代后期至“文化大革命”前,一般开设语认(语言与认识环境的简称)、计算、音乐、体操、图画、手工等课程。大班一般每周13节作业,中班12节,小班6节。“文化大革命”后,课程统一为6门,即语言、常识、计算、音乐、体育、美术;少数搞实验的园,在大班增设汉语拼音课。幼儿活动有体育、娱乐、游戏、观察、智力、劳动等多种类型。每周作业,大班12·13节,中小班略少,开设汉语拼音课的大班增加2节。
三、教材
“文化大革命”前,主要使用江苏省教育厅和南京师范学院新编教材。“文化大革命”期间,原有全部课程停开,代之以成人化的政治思想课、学工、学农、学军课和以样板戏、“忠字舞”为代表的文艺课。《毛主席语录》、“老三篇”和报纸,成为幼儿园的教材。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一度使用市教育局教研室编写的教材。1980年,学前班开始采用江苏省教育厅所编各种教材,中班和小班选用上海、北京、南京、广州等地编写的教材。1983年起,用教育部统编教材。
(第三节)幼儿园选介
【苏州市阊西幼儿园】成立于1986年2月。园址在石路十间头8号半,占地面积3295平方米,建筑面积1728平方米,绿化面积800平方米,具有宽敞明亮的活动室和供幼儿自主活动的各类室场及数量足够的现代化设备。1999年有7个班(3个大班、2个中班和2个小班),教职员工38人,教师专业合格率100,,大专学历占80,,高级教师占50,。多年来,获省、市、区级以上的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三八红旗手、新长征突击手等称号的达30多人次。
建园十多年间,以“一切为了孩子”为办园宗旨,以促进幼儿整体发展为办园目标,取得可喜的成绩(987年后连续多次被评为市、区文明单位,1988年首批评为市一类幼儿园,1996年评为市常规管理先进幼儿园,1997年评为市基本现代化示范幼儿园,并定为国家教委、国家科委“九五”重点课题《中小幼现代科技教育》幼教实验基地,1998年被评为江苏省示范性实验幼儿园。
【曹家巷幼儿园】创建于1956年1月,由叶蕴玉等3位家庭妇女,自己投资,借中街路78号仅40平方米的两间普通民房办起的民办幼儿园。初办时仅收托13名幼儿,混编为1班。翌年,迁至曹家巷新乐里8号。因园舍扩大,人园婴幼儿骤增至300多人,保教人员增至11人,定名为曹家巷幼儿园,隶属于金门街道。
60年代初,该园实行按年龄对婴幼儿分班保教,全园分为托、幼两部;托儿部收受56天至3#个月的婴儿,再按年龄分成“婴儿班”、“托小班”、“托中班”、“托大班”4个班级’幼儿部收受34个月以上6周岁以下的幼儿,分成大、中、小3个班级,学制3年。嗣后,由于出生率下降,民办幼儿园学额相应减少,至1966年该园只设4班,在园婴幼儿235人,保教人员5人。“文化大革命”开始,公办幼儿园全部停办,致使该园生源数逐年扩大。至1976年该园共设13班,在园婴幼儿467人,教职工增为27人。
1978年该园体制上升为区属大集体所有制单位,归区妇联和街道双重领导,办园条件逐步改善。1981年金阊区政府和金门街道先后拨款15万元扩建园舍,新建一座早教大楼,面积750平方米。园内设有保健室、音乐室、活动室、午睡室、传染病隔离室、盟洗室、太阳能热水浴池、流水洗手池等。每个教室辟有“自然角”,放置盆景、金鱼缸。大型教学设备有:白昼幻灯机、电视收录三用机、录音机、扩音机、钢琴、风琴、电子琴等;大型活动器具日趋增多。90年代,该园又通过上级拨款、社会赞助、自筹资金等多渠道集资,翻建教学大楼360平方米和儿童食堂80平方米,购置电脑、彩电、空调、视频展示仪、冰柜、消毒柜、开水箱、蒸饭车等设施。至1999年末,该园占地面积1544平方米,建筑面积1964平方米。共有教职员工26人,6个班级,收托儿童240人。
幼儿园1979年后的20年间,两度获全国“三八”红旗先进集体称号,十余次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多次获市“三八”红旗集体、省优秀家长学校等荣誉称号。1982年托儿部被定为江苏省和苏州市示范性托儿所。90年代经市教委、市卫生局评估、考核为市一类幼儿园、市常规管理先进幼儿园、市一类托儿所、市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合格单位。
【苏州市彩香幼儿园】创建于1983年,位于彩香新村,占地面积3859平方米,建筑面积1892.19平方米,设施完备。活动室配置钢琴、立式空调、收录机等,多功能音体室配有彩电、录像机、高级音响设备、投影仪,空调。在社会各界支持下,建造了适合幼儿锻炼身体的游泳池、蘑菇形的玩沙池、嬉水池,添置多功能大型玩具和运动器具,还植草种树,开辟户外活动场地3040平方米。各班还辟有种植园地、饲养角,是“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幼儿乐园。
幼儿园注重幼儿德育的实践性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从情感教育人手,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教学方法,开展“学习解放军、看谁最能干”、“军民共建趣味运动会”、“关心他人”等活动。组织幼儿参观军营,请解放军示范叠被、操练、讲英雄故事;参观农场、敬老院,把听、看、学融为一体,在幼儿的心灵中播下爱祖国、爱家乡、爱解放军的种子。在教学中,经常开展多样性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动口、动手、动脑,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充分利用户外游泳池、玩沙、玩水,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十数年中教师们用废旧物自制玩教具5千余件。
建园十余年间,多次获得省“巾帼文明示范岗”、市“三八”红旗集体、市文明单位、市“青年文明号”等光荣称号,并被列人江苏省名幼儿园行列,曾接待美、英、法、德、日等国的贵宾和全国、省、市妇联领导。是苏州市一类幼儿园、苏州市常规管理先进园。
【苏州市爱心艺术幼儿园】创建于1996年,位于三元四村内。园占地面积2700平方米,建筑面积2100平方米,绿地面积900平方米,设有多功能游戏室、小小科学发现室、体能训练厅、琴房等。全园共设6个班级,教职员工22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双考”合格率100,,大专学历进修比例100,。
幼儿园以“一切为了孩子”为指导思想,培养“健康又自信、礼貌爱交往、好奇探索、独立能合作”的孩子,为具体的教育目标,依靠现代化的教育设施、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和有效的科学管理,逐步成为一所科研、教育并重、改革领先的幼儿园。1997年至1999年先后获得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3·3实验点幼儿园”、“素质教育”课题(国家教委九五重点)实验点幼儿园、苏州市文明单位、市基本现代化幼儿园、市常规管理先进园、市一类幼儿园、一类托儿所、金阊区巾帼文明示范岗等荣誉称号。
(第三章)初等教育
苏州小学教育向称发达。民国元年(1912),儿童人学率即达11.1%。1948年,儿童人学率达40.7%。新中国建立后,私立小学逐步转成公办,政府大力普及初等教育,到1978年,学龄儿童人学率已达99%。1987至1999年始终保持100%。
(第一节)学校设置
一、学塾学堂学校
据《吴县志》记载,清末,现金阊区范围内有学塾3所,即桃花坞的五亩园义塾,西大营门的轮香义塾,三茅观巷的简易模范识字学塾第四塾。光绪二十七年(1901)清政府下诏将书院改为小学堂,明令兴办新学,新式小学渐增。学校性质分为官立、公立、私立三种,官立小学堂由政府(省、府、县)拨资开办,公立小学堂由地方各业捐款开办,私立小学堂由私人集资或外资津贴开办。编制有初等小学堂(或称蒙学、蒙学堂)、高等小学堂和两等小学堂三类。除全日制外,还有专收贫寒子弟,不收学费,不拘年龄的半日制学堂。宣统二年(1910),现金阊区境内的小学堂有官立8所、公立4所、私立3所。如下表:
民国元年,学堂一律改称学校,学校性质分为公立和私立两种,公立小学为各级政府拨资开办;私立小学则有7种类型:私人集资开办;同业公会捐款开办(招生对象为行业同人子弟,免费人学);同乡会集资开办;社会团体拨款开办;慈善机关募金开办;外资津贴开办;寺院出钱开办。学校体制有独立的、中学或中等师范学校附设的两种。学级编制,公立小学有初等、局等、初T等二种,私立只有初等和初T等两种。民国年(1913),地辖金阊区的小学有县立初等小学11所:西区一校(西麒麒巷)、西区二校(桂和坊)、西区三校(养育巷北)、西区四校(吴县县学内)、北区一校(包衙前)、北区二校(石塔头)、北区三校(宋仙洲巷)、北区四校(泰伯庙)、北区五校(宝苏局)、阊区一校(湖田财神庙)、阊区二校(山塘丁公祠)私立初等小学6所:培养初小(黄鹂坊桥)、典业初小(清嘉坊)、遂初初小(恤孤局)、萃英附小(义慈巷)、英华附小(西麒麟巷)、安徽小学(石灰南弄)。
民国四年至抗日战争前,小学发展较快,尤以私立学校发展迅速。四年创办树德附小;五年创办桃坞附小、钱业小学;十年创办纯一附小、国民义务学校(后改名敦仁初小)十一年创办晏成第二附小(后改称新民小学);十三年创办郁氏尚德小学;十六年创办公益初小、维德小学;十七年创办安徽公学分校(后改名新安附小)十八年创办崇德、三友小学;十九年创办惠群小学;二十一年创办智仁勇、明诚小学;二十二年创办勤益小学;二十三年创办仁益、慎修、景范、扶轮等小学。至民国二十三年(1934),今金阊区辖范围有小学38所:
(1)公立小学13所:海红初小、新阊小学、春申小学、景范初小、泰伯初小、桃坞初小、湖田初小、同仁初小、半塘初小、万里初小、苇杭初小、枫桥初小、虎阜初小。
(2)铁道部立小学1所:扶轮小学。
(3)私立小学24所:纯一小学、英华附小、树德附小、桃坞附小、萃英附小、新民小学、慎修小学、典业小学、维德小学、钱业小学、崇德小学、培养初小、明诚小学、仁益小学、养育初小、三友小学、安徽公学分校、智仁勇小学、郁氏尚德小学、惠群小学、勤益小学、星群小学、敦仁小学、公益初小。
抗日战争期间,很多学校停办,部分学校内迁。民国三十三年(944),伪吴县教育局实施“刷新教育”,接收全部私立小学,改为县立,并更改校名。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接办所有伪办县立小学,恢复私立小学;迁徙外地的小学陆续返回故地,招生上课;停办的小学先后复校。政府实施“国民教育”,公立小学按照保甲编制,设置中心国民小学(完全小学,由乡、镇设立)和保国民学校(初级小学,由保设立)。民国三十七年(1948),简化保国民学校校名,除去“保”字。两种国民学校前均冠以所在乡镇地名;同时,一批办学成绩优良的私塾改办为代用国民学校。是年,辖区范围内有:
(1)西城镇中心国民学校,辅导区内国民学校:同仁、泰伯代用、宝林代用、维德代用、桃花坞代用,共5所;私立小学有:文运、河清、务德、钱业、树德、新民、慎修、育才、崇德、桃坞附小、士联、景苑、道义、纸业、江宁、青年、振德、民化,共18所。
(2)中和镇中心国民学校,辅导区内私立小学有:英华附小、明诚、青群、典业,共4所。
(3)金阊镇中心国民学校,辅导区内公立国民学校有:石路、留园、六八保、张园代用,共4所;私立学校有:智仁勇、勤益、普益、新安初小、育青、萃英附小、益民、旅业职小、永华、神农、念达、广运、佑圣观,共13所。
(4)虎丘镇中心国民学校,辅导区内国民学校有:万里、八保,共2所;私立小学有:三友、惠群、星群、公益、郁氏尚德,共5所。
(5)枫桥镇中心国民学校,辅导区内私立小学有:民达,共1所。
(6)此外,尚有两所私立小学:纯一附小、怡卿,当时属南园镇中心国民学校的辅导区。
二、改造普及发展